|
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7 18:53:25
|
只看该作者
【转】 山东巨野姚氏先茔
3 |3 l( \& f. t* ^ 8 b/ u7 u. x/ ^; v) q
巨野姚氏先茔,俗称姚林,位于山东省巨野县城东南郊,南临兖菏铁路,北靠青年路东段,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清乾隆十九年进士姚学甲辑《姚氏家乘》载:“祖茔在城东南里许,约计百亩……墓碑多为明时所立,内有白杨二十二株,皆金元旧植,望之如画……”历经600余年历史沧桑,现存面积约65亩,茔内遍植苍松翠柏,古树参天,枝繁叶茂,环境幽静,肃穆庄严,是鲁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家族陵墓之一。
) P) X( k. G0 ~2 j9 Y! b% u$ y+ o 姚氏先茔现存地面文物较为丰富。先茔正南门有明代所立林门一座,林门两侧有石狮、石马、石羊、石猪等精美石雕。明清碑石林立,碑文内容丰富,对研究明清社会历史、民俗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u' k3 t+ l* A/ P9 @+ U: D& s 林门立于明天启元年,为两柱单间式牌坊。坊高3米,阔2.8米,石质,浅雕云纹、花卉,两侧抱柱石高1.15米,各雕麒麟、神鹿等瑞兽,造型生动,技艺精湛。坊额上镌“姚氏先茔”四个大字,左右对联为“水曲山直已见乡科济美;地灵人杰佇看甲第联芳”,书法结体端庄,俊秀飘逸,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o% R; C0 s( U7 D } 牌坊俗称牌楼,由棂星门演变而来,明清时尤为盛行。其建造意图不外乎有三:其一为标志坊,多立于宫殿、庙宇前;其二为功德坊,如贞节、孝第等纪念性质;其三为标志科举成就。从对联内容来看,该牌坊应为称颂先人科举成就。据考察,巨野境内所遗完整牌坊并不多见,而年代较早又有明确纪年及刻有书法作品者更为可贵。 ) k+ l/ m9 G: i& F/ r- _: h& j3 d
书丹者姚黄,字洛滨,晚号花神,巨野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其传曰:“天恣聪慧,学问醇深;为文贯穿经史,诗笔出入风骚而尤工于书法。”晚年厌弃功名,以著述为乐事,著有《四书遵注》、《友声堂诗集》。曾应聘主笔修编《巨野县志》,持论公正。谥“ 文敏先生”,金山大洞石刻有其题诗。
2 ]9 [/ X1 P H' L) S: } 林门北面正中为姚氏始祖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碑文记述了先祖迁居巨野的经过,为元末明初巨野移民垦荒提供了佐证。 n; d2 `& e {% T. ?( O
姚林西侧另有牌坊一座,传为清朝翰林院大学士姚舒密所建。姚舒密,字师云,光绪年进士,以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文章辞赋冠一时”。曾任丁本科山西主考官、甲辰科北京会试同考官;历任淅江忂州知府、宁波知府、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诰授忠宪大夫。该牌坊已在文革期间被拆毁,其建筑构件部分散落在附近姚楼、万堂等村庄,用作桥梁、房基等。原址所遗坊基宽2.8米,与林门相同。两块抱柱石现存姚楼村内一石桥旁,高1.4米,一面深浮雕马踏腾云,另一面浅雕缠枝花卉。两块纹饰相同,一块完整,另一块稍残。坊基前现遗有一座长约3米、用完整青石雕成的筒瓦状石檐。据当地老人回忆,此牌坊比林门高出许多,上覆石檐,檐下坊额书“虞裔佳成”四字,两侧各有对联:“龙跃天门虎卧坡,凤栖梧桐鹤立溪”,皆出自姚舒密之手笔。牌坊前还立有望柱,上雕两只石猴,现已不知所踪。 ; R2 Z+ w u ~/ n# z- f
根据姚氏族人商议,拟重修此坊,请姚立文题辞,并增建先贤事迹展览馆,以策励后人,壮其观瞻。
4 z/ p5 z: L: p! P5 y 姚林内历代皆植草种树,古时以杨树为主,“姚坟古杨”曾为巨野著名景点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起又增添了松、柏、柳等树种,使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
: R& z3 g5 {; |& C6 B0 G( ]1 X o 《巨野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定:“青年路东段出境拐弯顶端处,水系规划属于公共绿地、公园绿化区域和防护绿化范围;环卫绿化属生态绿化范围,应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省专家则指出:“要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重点突出文化保护内容,提高文化品位”。看中的正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姚氏先茔。2 N" {. R! l# C" k% {- k: I
今后,姚氏族人将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保护好现有文物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城市规划,有规模,讲科学地加大植树力度,在扩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深入发掘文化内涵,将历史传承和现代文明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一处以家族文化为突出特色的园林式建筑群,发挥新时代的作用,使之成为城乡居民紧张工作之余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休闲健身的娱乐场所,为巨野城区再添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