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9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史上著名的十首拍马屁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1 21: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拍马是一个技术活,除了要脸厚嘴甜会来事儿之外,还要讲究技巧,要以最恰当的力度,拍到受拍者感觉最舒服的地方。否则只会是弄巧成拙,轻则鼻青脸肿,重则呜呼哀哉。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帝王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身边的臣子既可能因言语文字的不慎而惹祸,也可能因颂扬而得到恩宠。随侍之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中国是诗国,不仅作诗、吟诗是普遍现象,还有人赋予诗歌以一定的实际功用,因此,著名马屁诗也应运而生:


  m. ?" j" b  [  S       第一首:南唐中主李璟好钓鱼,一次带了伶人李家明与一帮侍从在池塘边垂钓。李家明运气好,不一会就钓到好几条鱼,李璟的钓竿却是纹丝不动。李璟心中老大不高兴,却又不便发作。李家明见中主面有愠色,便很机智地禀报中主,请求就其钓鱼赋上一首诗。得到恩准后,他即赋道:

玉甃垂钩兴正浓,

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

知是君王合钓龙。

       帝王君临天下,钓鱼自然不同于常人,一般的鱼儿连上钩的资格都没有,只有那神异的蛟龙才配上御钩。马屁一拍果然奏效,李璟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趁机也就结束了那令人扫兴的垂钓。

) ?" }! W, ~0 A0 H
       第二首:若遇上残忍嗜杀者,那就更得挖空心思拣好听的话来保住自己的一颗头颅。唐末以诗而名满天下的杜荀鹤就在这种情况下作了一首马屁诗。当时,朱温被封梁王,坐拥四镇,权倾一时。朱温为人阴狠刚烈,左右之人稍忤其意,立即处死。对于这么一个杀人恶魔,求仕心切的杜荀鹤竟也冒死求见。杜荀鹤赶到洛阳上了求见的帖子后,等了好长时日才蒙召见。这天,杜荀鹤战战兢兢地进了朱温的便厅。适逢此时艳阳高照而雨丝飘洒,朱温认为是件稀奇事,即要杜荀鹤就此赋诗。诗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官位,而且连生死都搭上了,杜荀鹤自然是抖擞精神,绞尽脑汁往吉利动听的事上想,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吟出一诗:

同是乾坤事不同,

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晴都相似,

争表梁王造化工!+ ^3 |9 v, K' v% y) L( S5 I1 V0 {

        把太阳雨这种自然现象附会为是上天对朱温的歌功颂德,朱温被吹捧得喜滋滋、飘飘然,对杜荀鹤大加赏识,优礼有加。朱温篡唐登基后,又授以杜荀鹤翰林学士之职。


- l! m# ~* u, w3 m9 f5 n) J  y, G, ]  R' h/ Z       第三首:明初的僧人宗泐遇到的情况更加险恶。明太祖朱元璋与马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马后不幸先太祖而去,朱元璋悲痛之际又遇下葬日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朱元璋心中郁闷至极,招来宗泐询问缘由。朱元璋是一句话不对劲就要叫你人头落地的,宗泐自然要全力应对,一路往前走,一路上就将脑筋转得飞快。到得朱元璋面前已经有了主意,即以一首诗作答:

雨落天垂泪,

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

同送马如来。

        将马后尊奉为佛祖如来,连上天也用雷雨为她举哀,菩萨也来送行。这样的天气正是上天赐福,吉祥得很。朱元璋的满腔不快因此而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宗泐因此而逃过了这一劫。1 X( y" K+ A6 h. B$ t

       第四首:明太祖朱元璋,因一首马屁诗而免了一大群和尚的罪。朱元璋年轻时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当年曾在庙壁上题诗。做了皇帝后故地重游,壁上之诗早已没了踪影。他不禁勃然怒起,欲迁怒于寺里众和尚。眼看大祸将临,方丈为推脱责任而赋诗道:

圣上题诗不敢留,

诗题壁上鬼神愁。

谨将法水轻轻洗,

犹有龙光射斗牛。
, V2 H7 C4 r8 a0 ^4 U

       几句哄鬼的话,吹捧得也实在是太离谱,然而朱元璋偏听得心花怒放,得意万分,一场行将降临的灾祸随之而烟消云散了。


! C1 @/ ?5 x2 F* B( ]       第五首:唐朝嗣圣年间,中宗李显的韦后欲步武则天的后尘,在宫中大发雌威,极力排挤中宗,争揽大权。内宫的一班趋炎附势者惟韦后的马首是瞻,争相讨好巴结。一次宫中举行宴会,一名优伶即不失时机地唱了一首《回波词》:

回波迩时栲栳,

怕妇也是大好。

外边只有裴谈,

内里无过李老。

       裴谈时任御史大夫,是朝内出了名的惧内者,“李老”即指中宗。优伶为了拍韦后的马屁,竞不惜出皇上的丑。韦后被拍得心花怒放,洋洋得意地盯着中宗微笑,懦弱成性的中宗只有无奈地陪笑脸。优伶则因马屁拍得好,得了韦后重重的一笔赏赐。

, [: t8 ]7 S* o' [: l. J
       第六首:士大夫的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一点也不比那位优伶逊色。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阮元最初任职翰林院,官职并不高。一年翰林院举行大考,由乾隆亲自主持,考试的诗题为《眼镜》。阮元在此前已从和珅那里了解到乾隆是不戴眼镜的,因此能胸有成竹地揣摸上意,从容不迫地赋了一首长诗,其诗末四句最为肉麻:

眸瞭何须此,

瞳重不恃他。

圣人原未御,

目力寿徵多。
# U" r' c" l+ ?+ t

       眼内有两个瞳仁称为“重瞳”,据说舜就生有重瞳,因此“重瞳”便成了圣君的象征。乾隆目力甚好,用不着戴眼镜,阮元借此将其吹捧为古之圣君——舜。诗句搔到了乾隆的痒处,阮元遂被拔置为一等一名。从此以后便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后来官至总督、巡抚。


/ I% k6 P! C' P; 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21:17:24 | 只看该作者
第七首: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多年后忆起旧事,他还沾沾自喜地赋诗道:

高宗寿八旬,

目无叆叇照。

臣赋眼镜诗,

褒许从优诏。

       叆叇是眼镜的别名。诗中的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


; r8 l+ e& Q3 O" l# r" x       第八首:元末明初的王冕在《儒林外史》中被树为隐士的楷模,这个形象也深入人心,似乎成了他专有的品牌。其实,他也有庸俗、人格低下的一面。王冕才高八斗,胸怀大志,然而身当乱世却是怀才不遇。后来见了“真命天子”朱元璋十分振奋,于是作《应教题梅》诗以吹捧:

猎猎西风吹倒人,

乾坤无处不生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

始信江南别有春。

       末句吹捧当时朱元璋辖下的江南如春天般温暖、光明,与前三句描述的险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朱元璋自然是龙颜大悦,立即授王冕以谘议参军的官职。然而,王冕太无官运,甫上任便呜乎哀哉了。


; N$ Q' W6 ~# {  b6 T1 x$ \( Q       第九首:也有人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本欲借拍马屁以讨好媚上,不曾想却惹火烧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明朝初年,僧人来复自江西应召进京建法会。一次朱元璋赐宴,来复赋诗一首以表感激之情:

金盘苏合来殊域,

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迭滥承上天赐,

自惭无德颂陶唐。

       诗句说宴会上点的是来自异域的苏合香,喝的是只有天上才有的醍醐,各种佳肴罗列桌上,自己领受如此美味实在惭愧。本来是一首谄媚讨好之诗,猜忌心特重的朱元璋偏能嗅出异样的味道来。第一句中的“殊域”本是异国的意思,朱元璋却认为“殊”字拆开是“歹”“朱”,无异于是指着自己这朱姓皇帝的鼻尖谩骂。朱元璋于是勃然怒起,来复因而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这实在是他始料不及的。


' R' p  p: w) K- ~       第十首:拍与被拍是地位使然,一旦角色转换,被拍者也会变为拍者。南北朝时的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无度,惯于听入耳顺心的话,因此被一帮宵小无耻之徒所包围。陈亡于隋,后主由君王沦为阶下囚,权势的丧失使他对隋的统治者低声下气,极尽吹捧拍马之能事。一次陪侍隋文帝登芒山,他借机赋诗道: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

愿上东封书。

       “东封书”指封禅书,古代帝王往往到泰山向上天祷告,以表明自己是真命天子,其君权乃上天所授。诗句颂扬隋文帝功高德厚,完全有到泰山封禅的资格,而自己愿代拟封禅书。奴才相十足,而作为亡国君主更是大跌身份的。

       孔子所提倡的诗教中有“兴、观、群、怨”的说法,其中的“群”即指诗歌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他老先生绝对没料到后世的人们会用诗歌拍马屁的方法来沟通感情,可慨也夫!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3-7-24 11:08:1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4#
发表于 2013-7-25 12:30:21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7 12: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