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64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续修长山姚氏宗谱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0 20: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民国纪元前五百余年,长山姚氏始祖姚政公,从金陵水西门外迁- [1 Y, G4 t; y
于长山之南,婺江之北,郡城东门之外东关筑室定居。历时既久,先齿繁衍,卒非兹土所能尽容。迄今徙居他乡,出外成家立业者,岁有其人。此后人事变迁,势必至数典忘祖。倘非载之家乘族谱,则尊卑亲疏之别,将焉所稽耶。
& B, x* }  r4 d( y/ T1 ~6 A且迩来国际大同指日可待,国内盛世升平,国富民强。当此共图团结和谐,复兴民族之际,一姓一族之严后裔组织体系,似亦不容复缓。长山姚氏己越七十余年未曾续修。当务之急当属续修族谱,而在今日尤为要也。
& ~- b" v$ O5 m. h& s顾或谓社会进化日趋大同,宗法之制势必崩溃,何急于续修族谱为然。新会梁氏启超,推究南北朝尊重谱牒之原因,谓溯其祖之所自出,以自翘异以示其子孙,系固有之郡望著其世次,使永不忘其所自来,均有其不得已者在。并力推族谱之价值,倡导修谱之风蔚然。而马氏寅初先生力倡优种之说,谓言民族文化者,不可不致力于民族血统之研究,以期优生优育。则族谱之续修,自有其时代的价值与积极的意义,未可贸贸然否定之。
/ Z) Q* {. N6 k% z长山姚氏先祖注重族谱之现实和深远之价值,每每时隔二十余年重修不殆。然自民国甲戌年重修之后迨今,因社会因素之故未曾续修,又复念稔旧时耆老零落殆尽,瞻前修之遗则,宜后起之有人,爰经阖族公议续修族谱,计自本年四月经始,至八月告成。是役也,一切联系编行率由旧章,凡族人之生配卒葬及懿德嘉模之足垂法后嗣者,无不详载此,则同族诸亲之集思广益,不辞劳瘁,其功为足多也。3 p) j7 R; D: L# o+ Y" k  F
续修的长山姚氏宗谱,在继承传统编修法的同时,根据时代精神而又有所创新,至若赐姓之缘,播迁繁衍之故,及支派行第源流,重作考辨,以澄清史实。对于名贤俊彦,浓墨记之,以体现人本精神,至于村落变迁,族风族情也不惜笔墨,以彰显制度优越和传承文脉。; L* j4 d3 N/ B; `
谱既成,遵长山姚氏族亲之命,聊以为序。; \6 x$ x+ Z5 r5 s+ |
* }4 K$ J6 S. A7 Z! w6 g, V/ L) b% {

. q7 I7 n& Z% O. @) E% U" f" |长山姚氏宗谱续修公告& m9 h1 O1 f; y' |9 U! o
, h+ P9 q. ?9 T% m
[2008-2-22]- O/ A- T% f/ `5 M
一、本谱为重修于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长山姚氏宗谱》之续谱。
9 n# V# Y6 o; y二、《长山姚氏宗谱》因诸多社会因素所致,仅存重修于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和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世系图和行传图,且残缺不全。为保存仅存的《长山姚氏宗谱》的珍贵史料,本次重修时,将原残缺的《长山姚氏宗谱》一并重印于本谱中,以免再次散佚。
. o7 K0 C' z) H, a5 B( s三、本届重修的宗谱革除了旧俗中女性不入谱之陋习。凡属长山姚氏宗族之后裔,不分性别和居住地,一概载入本谱。
8 i  p  ]* d4 Z; @3 [四、本届重修的宗谱下限为公元二○○七年公历六月三十日。凡公元二○○七年公历七月一日之后(含七月一日)出生的长山姚氏后裔概不入谱。俟下届重修宗谱时再录入长山姚氏宗谱。5 m# Y' s" z2 A2 w
五、本届重修宗谱的原始资料由各户提供,尔后又经各户审核无误后定稿入谱。如再有谬误,重修长山姚氏宗谱理事会不负任何责任。) I6 P& \4 `1 ]3 Y* r9 E
六、本届重修的宗谱对于长山姚氏后裔的生卒年月、任职、职务职称、学历等情况,均在其名下注明,以明晰身份。- @& d/ B& a/ O
七、本届重修的宗谱,对于有关妇女因各种原因改嫁和离异者,均在其名下注明。有关出继者,在其生父母名下标明出继何人为嗣。出继于同族者,在其继父母名下注明原为何人之子。出继于他姓者,若已改为他姓,其本人及其后裔不载入本谱之列。凡他姓入继本族后裔为嗣者,视为本族子孙,一概载入本谱。赘入于本族的外姓男丁,也视为本族子孙,均可入谱,如不愿入本谱者,保留其自主权,但权益方面仍视为本族子孙。
$ N: @4 L4 ]; e  N八、本届重修的宗谱,生卒时年概用公元纪年,出生月日可用农历,也可用公历,不作硬性规定。
. h3 o% b* I# y+ ^九、本届重修的宗谱,对于就职于外地或迁居于外乡者,仍为本族子孙,一概入谱。如因各种原因未能联系上而未入谱者,敬请谅解。其有关信息资料添加于本谱相关条款中,俟下届重修时一并入谱。4 D2 K. v1 c: P0 W% L$ J1 C
十,本届重修的宗谱,既继承传统的编修法,又与时俱进,适当创新,以体现重修宗谱的延续性和时代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0:27:23 | 只看该作者
长山姚氏大事记
2 E) \# g% h. ^5 o- [$ `7 w8 v1 h. z. U

6 F0 y! q4 o2 c+ {0 { 6 c5 o3 \" ^2 H3 x$ B1 g
元至正末年,即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始祖姚政公(公元1334-1400年)从金陵(今南京)居地水西门来婺城城东旌孝门外东关地界筑室建村。因地处城东设有关卡处,故村名称东关村。姚政为长山姚氏一世祖。东关村隶属金华府金华县。东关村地势象一只船,东西长,南北狭,北靠长山,南临婺江,村东到下于村路边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枫树,犹如船上桅杆。东关村地形特点如一只停泊在婺江北岸的大帆船,正待下江启航,意在百舸争流,意气风发。村里有七星拜月形胜。月亮指村中大塘上明塘。七星即为七口水井。七口水井分别位于王继尧户老屋后园内一口,上明塘东北角一口,老章福屋后园内一口花园井,中央堡一口,下街头一口,上街头街边一口,上湧经堂园内一口,共七口,故称七星拜月。
# F; |+ V! ~. k& Z& m% L/ I
/ F  A$ J$ a8 ?5 n7 i( ~+ C5 \; G" n四世祖姚天祐于成化末年,弘治初年从东关析出,迁居于城内旌孝门内瑞安坊居住,为长山姚氏瑞安派始祖。
+ S) [) G, {" }/ }) Q9 v9 ^ 3 n: q# r+ b, a* o
弘治年间,姚天祐与其子姚良贵,在瑞安坊营建了全院,规模恢宏,有旌善之匾悬掛于大厅之中。
" a! ?2 s8 }6 Q7 P/ B+ K8 B. {万历十年壬午(公元1582年),姚璋将坐落于新开门口田四斗,地一大片,捐赠给宗族,为公赏财产,由福禄寿三分轮流管理,田租归属宗族公费。
" x4 G6 K" Z' B) p9 o: Z+ \万历年间,东关村设东关坊。时金华县共设37都16坊。
0 A6 d4 J% Q1 X( C( |4 {9 |) t" P 0 M0 _- O2 \  f( d7 g6 x
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至1625年),金华县知县为表彰姚文通乐善好施之美德,赠送“善行可风”匾额,悬掛于姚文通家大堂。金华府知府将其懿德奏请宋熹宗,皇上赠封冠带约正之美名。
; e, _, W/ _0 j5 \8 c/ _+ j 3 M6 [9 Q& W$ o& ]0 `& i, P
崇祯二年己巳(公元1629年),通济桥被洪水冲毁。金华知县高倬,指派德高望重之姚希曾,亲自主持和督修通济桥。历时年余,通济桥修复。知县高倬为表彰姚希曾之功绩,亲赠“虹梁茂绩”金字匾额,悬掛于姚希曾大堂。" B5 `" E+ ], Z  j* S4 Z" l' R
8 w. E2 G! H/ S

) @0 C7 _# j+ m6 K& @* u( w
; e6 H4 q/ b! O顺治初年,第九世孙姚有仪,从东关村迁至戴店村定居发族,为戴店村姚氏始迁祖。
7 \& Y& |2 e( M1 B7 z  [
# f& `9 E+ i& ?# w顺治三年丙戌(公元1646年)六月二十六日,清兵围攻金华城,七月十六日,金华城破,东关村姚氏后裔被清兵杀害者甚多。东关村隶属金华府金华县。
. ^0 q$ b3 T( a: `  M0 F4 x: _顺治十二年乙未(公元1655年),姚有方夫妻卒后,原居住于旌孝门内瑞安坊大厅东侧楼房平屋陆间,屋旁园地一块,全部由瑞安派友房管祭。
, e9 m6 z; ~* A4 _) k+ \, N) v0 H) F
# K& z. S, O+ G. P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年),姚世刚去世前,立以字据,将其铁铺及其器具,留给其徒弟方顺德和严知通享用。字据云:“如负恩盗卖,不行祭祀厅从,本族经官告理,将产取回,本祠立祭。”
# C: V0 d2 ]9 q) f3 \ # P! W: D5 [2 _& e( q* {. d
康熙元年壬寅(公元1662年),金华县知县将姚希路之妻叶氏冰清玉洁,贞守节操之事迹,呈报省巡抚。省巡抚感其品德可嘉,赠封“贞节可旌”匾额,以表其闾。
; b, g0 _+ k* P1 m, [& Z ' N0 u" W8 N; _; A: q' n- {
康熙十三年甲寅(公元1674年),姚有敬卒后,金华县知县考其卓行,封赠顶带乡约之殊荣。' Q4 s: d8 G9 u, T/ L+ o* A
$ e$ F' c7 c6 K% y* l
康熙十六年丁巳(公元1677年),姚有麒卒后,金华县知县王治国,缅怀姚有麒之德行,授以冠带,并呈报省,获准享受省祭之荣,颁赠“齿德并隆”之匾。
+ x# y* ~. f2 S( Q% D% Z" z
, B7 `) b! R  b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公元1694年),姚应试卒后,荣享顶带乡约之殊荣,并获金华县知县赠封的“优崇耆硕”匾额,悬挂于大堂,荣及子孙。
3 \. f4 D- C* `. s  C! a1 T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公元1695年),东关设立东关市。, d* q3 w, w2 s3 B) a, B

4 x$ L' E/ f7 y% B- L" v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公元1699年),姚成凤卒后,巡抚湖广部院中军参府陈董巡视金华县,闻其不流俗尚,自成一体之事迹,亲自为姚成凤撰写祭文,一时轰动全城。
9 r: Y9 H) _) ~& @ 0 o: I% Q5 ~! e. y  f6 T4 `+ e  x
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姚宏佐英年早逝,其妻王氏青年守节,冰心玉洁终老。金华县知县,金华府知府联合奏请皇上,表彰其节行。雍正皇帝亲自御笔恩批降旨,钦褒节孝神主,入节孝祠,享受春秋两季祀典。并在村内设置旌节牌坊。今牌坊犹存。公元2004年,被列入金华市文物保护点。
+ |9 z4 ^1 F+ a/ j+ N ( q) H8 ~2 s. D! |
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姚大龙卒后,金华县知县将其品性德行事迹呈报于蒋藩宪。蒋藩宪准予给姚大龙顶带乡保正之殊荣。
" H3 y2 x' L4 x* ^
) v) R6 B& M9 i7 T) ]) ~雍正年间,第十五世孙姚圣高赘婿于仙地村,为仙地村姚氏发族祖。% d) ^- ]/ A3 ?

* r' }$ \& k1 x" g. ?' ~雍正末年,乾隆初年,姚朝亨以武功超群,出任金华府守卫营教头,赐武信骑尉衔。
  p+ V8 g' I" a2 |' l+ u8 {5 g : w+ f. p9 h% w4 O
乾隆三年戊午(公元1738年),姚一懋参加武举乡试,名列第二十九名,荣获武举人衔。6 K* X" h* e8 U  |6 S4 |
乾隆十一年丙寅(公元1746年),姚大章卒后,其妻陈氏贞操守节,精心养育三子一女。卒后,金华县知县张能第将其德行呈报于金华府知府。知府袁士功赐“柏节松龄”匾以表彰。/ \6 e3 e* T: O/ W
1 Q, N! M; q0 s# c" d+ J! C7 u
乾隆中期,姚朝悌入金华府任职,考中县丞一职,未上任,在金华府中任事,例赠修职郎。, ^. n  N3 f- f% M& U4 {0 l2 d4 U

  y8 o0 X' [. Q, i" ~乾隆中期,姚斌由痒生捐卫千总,恩封武略骑尉,官居五品。1 `+ a0 R! I0 ^* g/ A" g
) K4 z. a2 }$ `# ?1 p0 m/ _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姚士龙入金协右营任伍生,后拔补金协右营外委,专事军事侦探。嘉庆皇帝降旨,恩封姚士龙修武校尉。; d" }, Q0 p% a
+ ]+ L9 Y- \; `+ K' R
嘉庆十六年辛未(公元1811年),姚朝衡英年早逝后,其妻叶氏年轻守寡,誓不改嫁,一心养育一子一女,恪守妇道终老。金华县知县刘种桃,将其事迹奏请知府,级级呈报,直至皇上。嘉庆皇帝降旨,钦褒节孝,并拨银为叶氏建造贞节碑坊。其灵牌入节孝祠,永享春秋祀典,赐封为孺人。$ S6 k2 ?# q  \4 S( B6 n- c

; \7 x6 u. J  j3 a' J  W8 a3 K1 P嘉庆中期,姚成虎从军驰战沙场,由行伍拔补金协右营把总,尔后又应试考取千总,转任四川督标左营官守备,后又提升为茂州营都司署顺庆营游击,屡立战功。嘉庆皇帝降旨,例赠昭武都尉,升迁都司守备。卒后,嘉庆皇帝又恩授武略骑尉,官从三品。
" d+ I+ [  e9 I9 H% o6 B8 T1 B道光二年壬午(公元1822年),金华城区共设六市,东关市为六市之一,商贾贸易繁荣。) ^/ {" |2 {: I* Z$ E- d
, z" K  j1 G: c+ N# ]
道光年间,姚瑞以武功盖世闻名,道光皇帝降旨,赐封姚瑞武略骑尉。
4 i9 S+ x& w* V2 j+ ]' q8 a " X+ L& O! c5 K  q
道光末年,姚金奎就职于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县衙,任录事。( _- S: T) p, x: ]! |

* f6 W$ e% }$ k9 c4 W$ m$ k咸丰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姚瑛为金华知名儒学饱学之士,不求仕进,唯尊儒学。咸丰皇帝念其矢于儒学,钦赐姚瑛九品衔。' ~/ }2 F  k) F

6 _. B) ~9 n  [9 D3 h咸丰十一年辛酉(公元1861年)四月十九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克金华城,建侍王府治事。! y  d  R3 {: X* K* u8 l) O" V

0 e: r  ?& f) x: z+ r' P光绪年间,东关村隶属大云乡道学里,推行村里制。
) q, Q- N: O$ R# L! O( N/ T
; s$ g  D& Z/ o/ q/ \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长山姚氏重修宗谱,今存残本二册。光绪三十年编修的长山姚氏宗谱散失难寻。( F  |3 s6 [6 ?$ m0 L! V1 q& Y

$ [( k! ~8 z0 |6 M. ?5 n中华民国! ]4 N; W7 _5 G/ h3 \( }$ S7 E; {. ^
- A! v+ [, q: `/ o$ u  K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是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4 T5 n  N4 S9 `% ^& }8 B: |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北伐军东路军先头部队到达金华,姚氏后裔与金华各界人士一道参加欢迎大会。  E. }, s2 F/ B0 C6 W8 s5 N
) c( u% O! w+ G2 q" k  G. d9 q; c: y# I
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浙江省推行“村里闾邻制”,东关村属金华县直属。
0 W5 E. a1 |( ~2 N3 _9 y
3 o+ Y+ h! s2 h0 H3 {民国二十年辛未(公元1931年),金华县各界人士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姚氏后裔也参加了抗日救国大会。同年,在谢氏祠堂内创办戴店小学。
, a% ~- F$ I6 X$ F * M) a: v- e- a7 @$ j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12月25日,杭(州)江(山)铁路举行全线通车典礼。杭江铁路(后更名为浙赣铁路)从东关村北首离村20米处通过。) |- ^% S6 g4 i9 @- Y+ o
- D- f1 q4 N* x
民国二十三年甲戊(公元1934年),废除村里制,推行保甲村,东关村称东关保。同年,姚氏宗谱进行了重修。现仅存残本一册。3 E5 C" c$ m& q3 @; x6 u
! ~" N! ^0 V7 J  u( I0 S3 U6 _( F' H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公元1937年),九月二十六日,日军飞机第一次侵入金华上空,在金华火车站附近投下6枚炸弹。东关村百姓对日军飞机入侵东关村上空的罪行十分气愤。# r$ m/ \, S! m, B! z

! s' E/ W! A6 ^' R" Z6 ^  u9 g: }# v9 _1 C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3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和二十八日,日军飞机在金华上空喷洒鼠疫杆菌。东关村姚氏后裔受鼠疫杆菌侵染,不少人患上烂脚病,苦不堪言。, O# {4 h. u2 w. Q/ f

0 Q& v/ ^; g" b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公元1942年),五月二十八日早晨六时,日军从东关村进入金华城。国民党县政府撤往南山安地一带。七月十六日,金华县四十个乡镇,除云岩、江山二乡外,全遭日军蹂躏。东关村也遭日军洗劫。日军从西山头至下于村到大明塘直至东郊交界处,全部用铁丝网围拦,限制村民出入。日军从1942年入侵金华,至1945年撤出金华,东关村被烧毁农房746间,经济损失达4849万余元。被砍伐各种树木3878根,经济损失达19.39万元。毁坏农田农作物1896亩,经济损失达13.11万元。毁坏农具4638件,经济损失达9.26万元。被抢和毁坏生活用具26480件,经济损失达13.24万元。抢走文物观音菩萨铜像一尊,计铜360斤。东关村曾有民谚说:“东关穷不穷,还有三百六十斤铜”。意思说东关村虽然穷,可是还有360斤重铜观音菩萨一尊。铜像被日军掠走后,东关村失去传世之宝。东关村百姓(含姚氏后裔在内),全村被日军害死、打死者男丁146人,妇女96人,儿童24人,打伤或致残者男丁12人,妇女7人,儿童2人。间接遭受兵灾战火侵害人数共计797人,其中男丁366人,妇女317人,儿童114人。故当时金华对日军入侵金华的行径有民谚说:“放火放东关,杀人杀雅畈”。日军入侵金华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 C+ D' e8 m5 k) ] + x: Q; X  X  Z; e8 O/ H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公元1944年)春,日军在多湖乡境内强占民田建造飞机场,强迫姚氏后裔和其它村村民参加建造飞机场之苦役,长达半年有余。: ^& M5 R7 Y! H' q7 j3 m. @
- x1 I7 x( ]4 h: i7 A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九月二日早晨八时,盘锯在金华城的日军途径东关村撤至孝顺,撤往诸暨。日军撤退之后,国民党金华县政府入城办公。九月九日,全县各地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姚氏后裔无不欢欣鼓舞。, K9 n9 U6 P/ y# N; t' _
7 Z3 k+ \; u$ L+ V) C  V; J# M
民国三十八年已丑(公元1949年)五月七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零四团解放金华城。同日,十一军进驻金华。东关、戴店、仙地三村获得了新生。姚氏后裔翻身得解放。
. _$ h* i  ^% e
1 u0 N3 I3 J$ |/ ]8 P2 v& z中华人民共和国0 H: S: U! O  n: q$ R2 D. @4 h1 X) i
) T# E( k. V! A8 w6 K* U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 K' M6 z" O% j4 q 2 @) F: q! F% N: t/ l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日,设立金华市(县级),城区及城郊4个行政村划为市行政区域。东关村隶属金华市。
) @2 d' F" M: {3 _3 j. U0 J
9 u8 h  N. W) e1 \- X/ p一九五零年五月十五日,撤销金华市,辖区归属金华县。东关村隶属金华县。" K  f2 F8 {. Y

7 t- _8 t# X9 N一九五一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姚氏后裔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同年,姚氏宗祠部分房产分给无住房户。下进西首一间分给季敬起户居住,东首一间分给姚恭可户居住。东首弄堂和天井东首披屋分给熊占林户居住。中央一间归村集体所有。上进改设为东关小学校舍。1961年,季敬起户由村集体资助另造新屋,原居住祠堂一间归属村集体。姚恭可户也造新屋,原居住祠堂一间也归属村集体。熊占林无嗣,卒后原居住的祠堂屋也归属村集体。自此,姚氏宗祠上下两进均归属村集体财产,作为东关小学校舍。
/ M' a. R9 y' R7 r  V
, r! p; U& R, x. `二○○六年二月,开始进行拆迁建姚氏宗祠工程。迁至枫树小区重建。新建姚氏宗祠三进,进深三十三米,面阔十四米,占地面积共四百六十二平方米。从拆迁老姚氏宗祠的文物资料分析,下进始建于清朝嘉庆十八年癸酉(公元1813年),上进建于清朝光绪十六年庚寅(公元1890年),前后分两次建造。
. k, m" h9 p" f
- i4 n2 I# K& _; |- e0 Z) Q二○○六年四月八日上午九时,举行重建姚氏宗祠奠基仪式。金东区东孝街道人大主席,东孝街道副主任,东关村党支部老书记,东关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居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姚氏后裔姚林根、姚明余、姚宽增、姚升根、姚建明、姚培根、姚伟坚、姚义新等姚氏后裔代表,参加了奠基仪式。奠基时燃放烟花爆竹,场面十分壮观。
$ l1 b: J0 m( N- C" o* ~ 5 a3 j+ Z& I2 f. f! m7 ~- f
二○○七年一月一日,移迁后的姚氏宗祠竣工,并举行隆重的开祠堂门典礼。新建的姚氏宗祠共三进。座落于枫林小区地块,座北朝南。新建费用共计四十九万元左右。参加开祠堂门典礼的除东孝街道人大主席和居民委员会主要领导外,还有姚氏后裔姚明余、姚林根、姚培根、姚振根等也参加典礼。
, v5 P; y' R- h
* R4 V; K) o( a+ V9 z/ g, I, k# L4 N二○○七年四月,成立续修长山姚氏宗谱理事会,由姚明余担任理事会会长。续修长山姚氏宗谱工作正式启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9-5-21 08:41:59 | 只看该作者
长山姚氏宗谱续修工作清晰,踏实和鲜明,给全国各部族姚氏是个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0-7-22 18:52:14 | 只看该作者
2# 姚尚明 3 ?5 D$ Q$ B$ W
尚明兄:两帖是转还是你创?原著的来源?序和大事记是何人编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27 00: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