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6 11:08:44
|
只看该作者
姚崇(650年—721年),原名姚元崇,后名姚元之,但因要避唐玄宗的“开元”年号之讳,因此改名为姚崇。650年,生于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721年于长安去世,享年72岁。
/ T5 T# q) S2 Y6 k3 l- P
9 x4 s1 z) n3 r1 Y生平
5 T2 Q9 O( P" B: G6 I T0 _: Z- {. C1 }6 x' t8 |( \
武后时期; G( O5 O" D7 a# z% `% M" h
姚崇以门荫入仕,被授与濮州司仓的职务。他于武后时期,升为兵部郎中。当时正值契丹侵扰河北,战事频仍,姚崇向武则天剖析形势,分辨利害,受到武则天赏识,擢升为侍郎。698年再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加衔)。
0 `9 x" I- I% d7 z7 r# z+ r, N/ o
2 S: ?4 b) Z' x% E- Y% w+ O8 m# _& c
中宗、睿宗时期, n& y4 K0 Z3 h# @, G( a5 e; i ^2 E
后来张柬之助中宗复位,这时姚崇外调为亳州及常州刺史。其后在睿宗时,再任宰相,但因为与太平公主发生冲突,结果被贬至申州任刺史,其后又不断调迁,但即使为地方官员,其为政仍甚得民心,可见他并没有因被外调而灰心。
0 n U: g4 S- ~/ _: n: p0 W7 \ {" q6 O9 Q$ b f" S! F
# e" ]6 t" m' c1 N# | 玄宗开元时期3 k: j" f8 G% P# v% `1 K, |
唐玄宗即位之初,诏封姚崇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其后再加封为梁国公。姚崇在再度任相后即向玄宗提出十项建议,分别为︰ b+ E$ ~) [8 X! _8 f0 `3 u( p
6 g6 {4 i0 f* y5 X' Y7 ~5 W废除武后时所定的严刑峻法; ) U/ P' _* `* ^! B. S1 M' F
息兵休战,不求边功;
. q4 M8 Z* o' \! y- d* J0 W公平执法,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皆一视同仁;
; ^, j# m# t. D宦官不得干政;
1 e( A# M& `! q# J) R$ Z精简税目,废除苛捐杂税;
% o( }$ J Q! n9 L$ y" q皇族或外戚不得担任台省官;
6 t" @ J. R D/ \8 J9 P* Q, M" x皇上应礼贤下士;
0 W7 [7 p6 |4 I皇上应虚怀纳谏; & }& p6 \3 y; H) U) u( o( X
不再增建道寺、佛寺及宫殿; ' }4 h- R; O5 y3 R$ ]4 h
限制外戚参政。
' r( @, _2 O3 M- X" Z9 c( g玄宗甚为赞赏这十项提议,予以接纳。7 {- y8 Y- j/ D$ H
4 `/ i' b8 T) ?. a0 y
姚崇亦取缔僧徒12000余人,逼其还俗,以防僧侣伪滥的情况加剧。在开元初期,山东发生蝗祸,百官均以为蝗祸乃是天灾,不能捕杀那些蝗虫。而姚崇则坚持对其进行捕杀,并推行于晚夜起火、在火堆边掘坑、一边焚烧一边埋堆的方法,卓见成效,成功杜绝蝗祸。0 P) y! ~9 k' v: T1 y6 l7 g
/ _+ E: n" m% u7 Z2 Y
2 o2 r. r5 e5 f9 |0 M逝世
+ X U( p! ]- Q* I, w716年,姚崇因为其幕僚收受贿赂的事而请求避位,并推荐宋璟接任。虽然如此,他仍然受到玄宗优礼相对,玄宗亦经常向他咨询国事。721年,姚崇去世,享年72岁。其遗嘱吩咐要薄葬,并再次阐明信佛的害处,不让子孙为其抄经造像和办法事。
# Y3 Z$ ~# @4 Z5 @3 z3 x, k) r' Z: x- |% \+ l0 V9 _
8 e/ h; N9 m% Y* I" [* j 评价' {6 W& c/ t8 ] Z+ `* N
姚崇生处在唐初宫庭斗争剧烈的环境,竟能辅佐三帝,于三朝为相,实在不可多得。而且他为相时政局清明,百姓丰衣足食,可说是十分贤明。紫微舍人齐浣称姚崇为“救时之相”。《资治通鉴》说:“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说尚文,张九龄尚直。”他与宋璟,并称为开创开元盛世的两位贤相,世人合称“姚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