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2 S9 k( C. H. a0 ?) F F9 Y
[- L: T7 Q9 h0 p, c! b3 g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 V' p& m2 z9 o# e
- }2 ~) I% p& l. N/ I
: T- r! \; ~' a8 O% W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有虞氏,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的舜帝部落名称。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虞幕,这个部落信奉一种食自死之肉的仁兽“驺虞”为图腾。舜为虞幕的后裔,后来成为有虞氏部落首领,受尧帝禅让,登帝位。
L" Z2 X7 f6 }) M; L5 J' J8 }5 V) A; @: |
舜帝,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谥号曰舜。舜生于垣曲故里,佐政辅尧于平阳,建都于蒲坂,国号有虞。# h; Z6 m+ m5 z% z5 p
7 F" G$ ^ `5 }; a& x [- ^
有虞氏部落在山西南、河南西北一带活动,故里在垣曲,佐政在平阳,都城在蒲阪。而舜禅让给禹后,禹上演了“隔代遗传”的好戏,让自己的儿子启间接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禹和启对仍很强盛的有虞族进行迫害是可以想象的。禹将舜的儿子封于河南虞城,实际上是强迫有虞氏进行迁徙。有虞氏大部分族人大量向南、北、东方迁移,有虞氏进入衰落时期。到了少康时期,少康受到伯思的帮助,其时伯思的封地是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伯思给了少康巴掌大的一块地叫纶邑,在虞城东南。2 |" e% g& X: t. l
' @. |$ R% J5 a0 I
有虞族的一支后裔虞遂一直留居在蒲阪。至于其他有虞部落后裔的分支,虽有不少,但大都不成气候。周武王灭殷后,因有虞氏的虞阏父做周室的陶正有功,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太姬嫁给虞阏父的儿子满,封他在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是为胡公。陈是古时虞国的后裔,妫姓。妫是有虞氏的另一个姓,《史记.陈杞世家》载:“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讷,其后因为姓氏,姓妫氏。”元前672年,陈国内乱,公子完投奔至齐,改姓为田。田氏遂在齐国扎根,直到最后喧宾夺主,取代齐国姜姓而获取其君权。虞舜的一支后裔妫满被封于陈(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宛丘),算是可以一提的。
5 |, N+ c2 U+ m0 x7 x. [8 ?0 E* y$ k1 e% G! W
虞舜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综合史料和传说,虞舜被推崇为历史上道德最完备的帝王,其“德圣”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G2 b8 G% j( S
0 W3 ^! {7 Z& K: c* s$ w- M; i
1、孝感动天。如《尚书》所说:“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丞丞,又不格奸。”
& _8 o. _8 B* b0 v2 k! [3 G# }$ U% s# i/ }7 `3 |9 i
2、厚德载物。耕历山,历山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仁爱之德,有口皆碑,因而人人择舜而居,众望所归。
& w5 N9 v! `4 I" p
6 o% s- F1 M' g4 ?9 t6 b3、举贤任能。举“八元”,“使布五教”;用“八恺”,“以揆百事”;荐大禹,治水成功;任命二十二贤才,得以天下大治。8 H# G8 R7 n; [' }* O- o& ~. ~
e( Q/ z9 c3 R! e4、纳言从谏。如《古今注》所言:“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枚。”作五明扇,设诽谤之木以表王者纳谏。% C3 [( }3 o3 S( e& m; U+ Q
7 C9 o5 [0 I1 i4 K& L2 A' d
5、惩治奸佞。流共工,放灌兜,殛伯鲧,迁三苗。如《史记》所载:“……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4 a% p. P6 x. W g* g
& C8 m$ J7 I j; l# V7 W: H- p6、以德化人。感化三苗:“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流宥五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 T5 W) ~% [" ^* W9 G$ c2 I# h7 F1 ~1 d* f
7、扩大疆域。黄帝时疆域南到长沙,颛顼时疆域南到长江南沿,尧帝时洪水泛滥,三苗趁机作乱,直至舜帝,才征服三苗,使南边疆域直到五岭以南。“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6 f/ R1 D1 t: o2 M# ~9 G
7 q9 g. H: u6 v) }8、敬敷五教。毕身推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鼻祖。+ D7 \9 ~9 f% A& H# K
/ y& H5 s) {* p; J9、禅让帝位。禅让始于尧帝,止于舜帝。舜因子商均不肖而“不足授天下”,“乃预荐禹于天,为嗣”。从大禹以后,历代帝王都是世袭制。
1 Y* e% `; E* X; c5 \# `$ E8 m
$ i; V* `+ @* u7 q% H7 N* L除上述九方面“德圣”以外,舜还开创了中国官吏考核制度,如《尚书》云:“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并最早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教育方法论和文学、艺术的基本理论。如《尚书》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0 B7 K+ r, W- z2 C5 A% Z4 T% f6 `0 W) q5 j7 y( Q, B9 f1 S8 S
据古史传说,山西南部是尧活动的中心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大型城址。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该处首先建成一座长约1000米、宽约580米,面积为58万平方米的城。到了公元前2100年前后,扩建成长1800米、宽1500米,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大型墓的附近发现了一个平面呈大半圆形的特殊遗迹。复原研究显示,从该半圆的圆心外侧的半圆形夯土墙的有意留出的几道缝隙中向东望去,恰好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时太阳从遗址以东的帽儿山升起的位置。发掘者和天文学家都认为,这个遗迹很有可能是与观测太阳的位置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重要节气的活动有关的观测天象和举行祭祀的场所,陶寺城址规模巨大,城内功能分区明显。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阶层分化,城内的统治集团已经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和祭祀权,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主宰,具有“王”的雏形。有理由认为,至迟在陶寺遗址大城使用的时期,该地区已经进入到早期国家的阶段。/ z4 t7 C7 y5 n+ d3 W
|
-
581_20111102000832366200_1.jpg
(122.95 KB, 下载次数: 135)
舜文化雕像图片(舜帝像)
-
141259_20121128230024163200_1.jpg
(339.03 KB, 下载次数: 150)
舜文化雕像图片(舜帝像)
-
141259_20121201230223842200_1.jpg
(314.43 KB, 下载次数: 146)
舜文化雕像图片(舜帝像)
-
142908_20121117112406183179_1.jpg
(221.87 KB, 下载次数: 132)
舜文化雕像图片(舜帝像)
-
3138565_005758905_2.jpg
(167.39 KB, 下载次数: 132)
舜文化雕像图片(舜帝像)
-
4677298_141116133000_2.jpg
(104.31 KB, 下载次数: 136)
舜文化雕像图片(舜帝像)
-
8417355_122622337181_2.jpg
(96.63 KB, 下载次数: 138)
舜文化雕像图片(舜帝像)
-
8923022_105637591139_2.jpg
(103.64 KB, 下载次数: 136)
舜文化雕像图片(舜帝像)
-
济南千佛山万佛洞 舜祠图片.jpg
(122.23 KB, 下载次数: 135)
-
来安白鹭岛舜帝像.jpg
(266.97 KB, 下载次数: 140)
-
鸣条舜帝陵——山门图片.jpg
(190.15 KB, 下载次数: 140)
-
绍兴古城-重华堂.jpg
(151.04 KB, 下载次数: 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