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侨巨富、慈善家—姚德胜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3 18:0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华侨巨富、慈善家—姚德胜
( W, H  i. X  A: S1 G6 X  D5 y# L- H$ [" F4 D- v
姚德胜(1859~1915),又名克明,字峻修,是近代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兴学育才的倡导者。清咸丰十一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大柘乡高甸村,父亲姚日秀,母亲林氏,世代农耕,家境清贫,幼年中途辍学,19岁赴新加坡谋生,旋往马来西亚锡场当矿工,勤劳负责,越年,到霹雳怡保任锡矿场工头,经二年积蓄,又改业小贩,后致力于开采锡矿等业,由于经营有方,获利颇丰,又厚待华工,遂成为南洋巨富和众所信赖的华侨领袖。人们尊称他为“姚百万”。5 N' U) C5 X7 x1 S4 ~0 }0 C3 k
' H) F$ |$ K" Q! O  T
姚德胜事业有成,一方面继续经营自己的工商业,一方面为当地谋公益。为了联络侨胞感情,发展侨胞事业,他首先捐出巨款,创办霹雳嘉应会馆、中华总商会,矿务农商总局等团体,并创办育才中小学校,解决华侨子弟教育问题,为维护华侨权益及兴办教育事业作出颇多贡献。/ W& ^% S# A* q3 D6 x1 h

, C% k5 d$ k: G+ Y0 \1 W姚德胜功垂异域,从不忘怀为故国家园谋福利,清光绪年间,山东黄河决堤,姚德胜立即汇出6万银元支援灾区,光绪皇帝赐给他“乐善好施”圣匾一方;辛亥革命爆发,姚德胜捐巨款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孙中山特颁发给他“一等嘉禾勋章”一块,以资表彰;回国定居后,他锐意建设家乡,投资创办纺织厂,开客家地区农村发展现代工业之先河,他恪守“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原则,不遗余力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热心地方教育,广泛捐资兴学育才,殚心竭虑,不辞辛劳,成果斐然,为地方文化教育开一代新风。民国三年(1915年)姚德胜不幸积劳成疾,于1915年1月8日溘然长逝。1 h( Q$ v0 v" w- C

; @6 Z) K: |: j: J; z姚德胜谢世距今已有90多年,他一生业绩丰硕,风范犹存,乡亲们和旅马侨胞仍深情怀念着他。民国初年,平远就有一首五句板的民谣歌颂他:“平远算来十五乡,乡乡唔当大柘乡,大柘有个姚德胜,声名飞过七洲洋”;平远县上世纪九十年代编纂的新县志,也为他立传入志;现在,平远中学设有姚德胜生平事迹展览室,以其爱国爱乡的事迹教育后代。
9 ]4 b9 j: d3 L- [- q# y/ i0 i
# v, I. [+ @0 j+ t! v5 P一代侨领姚德胜与平远中学
' c( b( W! ?& z& X" S+ w
0 l& {0 S' q1 b- ^5 E(1859─1915)
* x/ _* K( V. P2 ~. {& X1 L) @# B9 U1 d) D" n
姚德胜,字峻修,平远县人。近代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兴学育才倡导者。早年到马来西亚经营锡矿开采而成南洋巨富。" _1 c/ z: h; G' |) O' d8 V) d
) L% i& o2 R& l" r
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传统观念。因为客家人多数居住在穷乡僻壤,山多田少,读书便成了客家人谋生的一条出路,形成了“家庭生活再穷苦,卖田卖屋也要供子弟读书”的社会风尚。在海外的客家人一方面受家乡重视文化教育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对谋生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每到一地,只要有所发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家乡兴办教育,培育后代,他们把兴办教育当作义不容辞的天职和报效桑梓的头等大事。
6 E  ~5 \7 D$ c, K+ C3 W9 a
, C8 P; S1 }' d3 n0 s6 k5 }8 v姚德胜身在南洋,心怀桑梓,回国定居后,锐意作育英才,栽培后进,乃独资兴建了芝兰小学,后又倡议把平远中学由老县城仁居迁至大柘乡羊子甸,慨捐银元十万余,于1912年破土奠基,1916年建成。新校舍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内有图书馆、运动场、花园、果园、膳堂和宿舍。主体建筑为新式两层楼房,有教室8间,厅堂4间,南北楼为宿舍。校舍用材全部为当时最好,灰墙木桁,楼板铺三合土,钢筋作窗棂,麻石铺檐唇。气势宏伟,设备周全。新校初具规模时,他又捐出两万银元购置田产,经营所得作为维持学校常年办学的经费。不幸的是,天妒英才,姚公德胜因积劳成疾,终告不起,于1915年溘然长逝,享年仅54岁。其子孙继承他的遗志,按计划于 1916年建成平远中学,同时遵照遗愿,将与新校毗连的家产芝兰斋一幢捐赠给学校。
9 m# Z! B0 m6 r' Z" U# H
& {+ j6 F7 H) ~2 ^. A  姚公德胜恪守“取之于社会, 用之于社会”之原则,不遗余力赞助社会公益事业, 热心地方教育,广泛捐资兴学育才,殚心竭虑,不辞辛劳, 成果斐然,为地方文化教育开了一代新风。为纪念姚公德胜之高义、建校之功德,平远中学校董会于1915年作出决定,以夏历九月十八姚公德胜诞辰日为平远中学立校纪念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28 18: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