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传说中的我国古代贤君,五帝之一。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生于山西蒲阪,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父亲瞽叟,是个盲人。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与弟弟十分友善,孟子对舜的孝道极为推崇,由于儒家的大力宣传,舜的孝行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9 K, A8 I0 |7 y. b8 ^! K/ n《史让》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治理历山时,舜“斩小龙、杀蜘蛛、驱瘟疫、种药草、除民害”立了大功。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舜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并大量重用有才德的人,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4 S* w6 v1 I5 }1 X2 u' L" |. U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称为“零陵”。9 p- N/ n/ h' Y0 A7 b6 |; ]
! |& x9 p6 A4 I# u6 t/ Y, Z
夏末秋初,是看历山的好时候。
+ ^& g9 m! E9 ]" i: A# G, C从省城太原出发,走大运高速或208国道,都能抵达沁水。历山,就在沁水西南方。
; C" G2 ^/ v. N8 _这几年,历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一则因了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一则因了那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史记》上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讲的就是舜在历山耕治时,当地民风大变,大家懂得了互相谦让。在当年舜王开耕的地方,有着华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闻名天下的下川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 a. B1 ]$ O& y6 p
顺着新铺的柏油路一路攀爬,车子终于在下川乡停下了脚步。清晨的风凉爽宜人,久居城市的人真是希罕这新鲜得让人欢喜的空气,甜甜凉凉,直沁心脾。当地陪同来的朋友说去历山最高峰舜王坪的路不好走,换乘吉普车才上得了山。: r; N! h( D2 ^2 L6 U: X/ d
一路上山,沿着高低不平的石头路颠簸,一边要小心被颠得碰疼了头,一边还舍不得不看窗外的山林。山上居然有很多红桦林。老乡们说,用红桦树的树皮熬了水泡脚,可以治脚气。! S" ^2 x' ^8 i f6 i5 V. s
沁水县政协的贾志军老早就在舜王坪下候着我们了。对历山文化他如数家珍,历山著名的景观有百处之多,与其相关的舜的传说故事也有百种以上,如果把历山有关舜的传说组合起来,可形成一部和古代文献相吻合的舜的历史。像历山之名就是来自于舜在此编制黄河流域物侯历的故事;历山的主峰舜王坪就是大名鼎鼎的“舜耕历山”处,最高处达2358米,是山西南部的最高山。顶部地势开阔,四周悬崖陡峭,只有一条小路相通。是一个悬崖绝壁上的天然大牧场。顺着被涓涓而下的泉水冲刷成的小道上山,两旁是成片怒放的野花,间或有风经过,会把脚边的蒲公英吹散开来。这是两万亩的草甸区。抬眼望去,右手是连绵起伏的高山草甸,左手是三万亩的原始森林,不见人烟,听说林中至今有虎豹出没。峻峭的险峰约100余座拱围着主峰舜王坪,犹如众星捧月。舜王坪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当属舜王庙,用山石堆砌起来的三间石屋内,供奉着舜王,自然简朴,一如这山;幽深的峡谷纵横交错,其中峡谷最为密集的地方人称七十二混沟,至今还无人敢进出于此。偶有一只不知名的鸟儿鸣叫着掠过,更显天地寂静。历山的固定居民实际上从明清以来就始终未超过数千人的规模,明清以前当地居民的人口分布更为稀少,其中有文字传播能力的人口当然就更少了,而且这里的村庄间相距甚远。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别原始闭塞的地理区域之中,却能祖祖辈辈流传着很多有关舜的传说。
; X$ l5 W+ C, V0 S2 F传说当年尧生了七男二女,但他觉得七个儿子中没有一个是理想的治水人物,于是外出访贤。在历山顶上,他见到了正在耕地的舜。舜耕地时手持牛鞭,在犁杖的扶手上挂个簸箕不时地敲打。牛听到敲打簸箕的声音,以为是另一头牛干活不卖力受了责打,就拼命地往前拉。这一幕给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感到舜是一个善良、爱惜民力的人。经过三年的考察,他看到舜耕治的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听到舜在历山顶上弹着五弦琴吟唱《南方》:“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南方之时合兮,可以彰吾民之财兮。”表达了他治理天下的希望。尧便下决心让贤于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后人为了纪念舜,就把他当年耕治过的这个地方叫做舜王坪。至今舜王坪上还有两条“犁沟”,在彩毡一般的草甸上,这两处翻起的泥土,四季如新,而且不长花草。这实在让人不得其解,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头。在舜王坪上,我们看到成群的牛群,却难得见到放牛的人,老贾解释说,每年春耕过后,历山四周沁水、翼城、垣曲三县村民会把自家的牲畜统统赶到舜王坪草甸上,而牲畜的主人们则在当天返回村落。从这一天一直到农历十月初,四五个月当中这些牲畜进行“自牧”,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牲畜不仅知道水源和栖风避雨的地方,而且三个县的牲畜都自觉地在各自传统放牧区域内觅食,从不越界。3 v3 ~' ~9 E. S2 r- _$ y6 y
在舜王庙不远处,有两股旱不干涸、雨不泛滥的清泉从花甸中突涌而出。在当地的传说中,这是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听到舜治湘水时不幸身死永州九嶷山的噩耗后,伤心哭泣时眼泪所变。
. {" t) D. h$ z/ @5 e站在最高点南天门处,能看到沟底有雾袅袅升起,不一会儿,清朗朗的天就变得阴云密布。老贾说,如果天气好,站在这里向西能看到一线银光,那是50公里外毫清河汇入黄河时的波光。毫清河谷地海拔只有180米,是山西省境内的地势最低点,也就是说,在50公里的距离内竟然出现了2100余米的自然落差。这可能是北方大地上绝无仅有的奇观了。* _$ I% ~* A, D3 n, a+ d
下山时,老贾说不走原路了,想让我们领略一下历山另一面野树丛生的美景。由于历山东南直接面对着辽阔的黄淮大平原,不但有着良好的日照,而且长年受来自东南部的海洋性湿润气流的滋补,生长着上千种植物,生物学家们和林学家们还在这里发现了诸如红豆杉科、连香树科等属于亚热带科的植物,一些目前在长江流域已经罕见的植物竟然可以在这里大量生长。老贾说,我们山里都是宝,这里的山民每年都有好几个月呆在山里采药材,年供全国各地百万斤以上。像猴头、人参、冬虫夏草、何首乌、灵芝都是野生的,价值极高。山上有一种“五味子”,味酸甜苦辣咸,养心肝脾胃肾,山民都拿来当水果吃;喝的山泉是天然的矿泉水,这里的老人活个八九十岁都是平常事。就连家养的鸡,山民们都说吃的是“六味地黄丸”,喝的是“太太口服液”,比城里的人过得都滋润。) j7 c) ?+ ~5 P [7 \ _' O2 X
近年来,国家在历山成立了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短距离与极大落差的疾变地貌中,出现了峡谷断崖、峭峰绝壁、激流飞瀑、岩溶洞穴等自然景观,在历山东、西峡中可以尽领这种鬼斧神工。我们进入西峡是正午时分,但在遮天林木,溪流古石间穿行,仍感凉侵肌骨。今年雨水大,深涧水量充足,老贾说这条河也叫富裕河,传说中它是在一个大旱之年,为了拯救百姓,舜的妻子娥皇用金簪划出来的。在舜王坪北侧的雪红坪下则流淌着一条林尺河,河畔长着一种罕见的树叫林尺木。这种树木质极轻,一根成材的林尺木重量不过10公斤左右,可把它一放到水里,马上就会沉底。传说这种树是舜封过的神木,被历山人当作驱邪的吉祥木。在舜王坪西南方有一个斜井村,村中有一古井人称舜井,即传说中舜的继母推舜落井处,斜井村的诸冯山传说是舜的出生地。相距不远又有山称瞽冢山,传说是舜的父亲瞽叟的坟墓所在。' o$ M' L+ D4 h1 K
如果说有关舜的传说无迹可寻的话,那么下川古人类文化遗址则是有据可考的。新旧石器遗址的相继发现,证实了我国这两个时期的人类活动。但处于新旧石器之间的细石器时代文化却一直是个空白,为此前苏联“细石器时期中国人系西伯利亚人种”的说法甚嚣尘上。上世纪中叶,考古工作者在历山下川富裕河畔发现了细石器文化遗址。遗址中共出土了上万件石器制品。这些石器至少说明2.4万年到1.6万年前“下川人”已经能够使用复合工具,如带柄刀、锯、弓箭、标枪等,过着狞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活。至今在下川随处可见一种黑亮坚硬的小石片———燧石。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讲到下川遗址时,直言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细石器文化遗址”。
6 A3 L2 n& j5 y3 W) p, [5 x远古的传说就这样和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眼前的高山森林、潺潺涧水,仿佛都有古人身披兽皮林间穿越、崖畔攀附、树下采集的身影,像一幕无声的电影,缓缓在我们眼前放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