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简述虞舜的一生
9 I. u. U! j+ l( y: M% T! N
8 ?* ?# j" h3 A: n) c4 S
( k1 D$ Y' g% X) X5 V s" B( z 虞舜一生大致线路图如是:虞舜于公元前2173年诞生在古濮州,山东荷泽县南50里,今诸城县之姚墟。童年丧母,少年受尽后母及弟的迫害险些至死。十五六岁时被后母赶出家门,从此迈出个奋斗之旅程。二十岁前在山东荷泽、河南濮阳一带有虞氏赞辖境内的历山种田,雷泽里打魚。并将剩余的粮食、魚虾孝敬父母及有困难之人家,以尽孝道。公元前2153年以后十年,视野开阔,胸怀壮志,起先择河滨制陶、寿丘作什器,低价出售换取民心,顶盛时期在负夏。通过制陶、作什器低价出售活动集得不少资金,又得氏族内外民众之心。此时己初步形成一个由虞舜为中心的新部落,虞舜看到了希望,决心离开东夷向国中发展,在制陶、作什器的窑址选择上逐步偏向晋南,要与制陶、作什器的名族陶唐氏一争高低。随着舜的个人声望不断地提高、远播,相信跟随拥戴虞舜的人和氏族越来越多,舜的势力范围也在迅速地扩大。正如《管子·治国》中曰:“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善为民除害兴利,而天下之民归之。”在公元前2143年左右,由于永济巿东南方中条山山北一带的部分陶唐氏族人加入虞舜的新部落,虞舜就势在永济市区东南18公里处扎寨定居,取名曰虞乡。
' F4 L& @* q6 O4 j
, d8 e2 i6 Y R6 e |$ }6 z
, ~! J5 Q1 G, e+ A' H8 d* K 尧帝氏族德己衰,虞舜占据虞乡是以德而取,为免不再失德于民不用武力解决。尧帝己知虞舜之贤德,便采用举虞舜为接班人,嫁二女于虞舜为妻的政治联烟,顺势将虞舜己占据的虞乡封给虞舜族等三项措施。通过联盟消化了来自虞舜新兴部落的威胁,抗衡了其他强势部落,找到了一位可使唐复兴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巩固了尧帝氏族政权。
5 u5 G4 C. t1 X7 X G% Q1 P) a" S5 s$ ]6 B4 i
5 I) j6 c; R4 C# ?. M1 O 尧帝封虞舜为虞乡侯,将娥皇、女英二女嫁虞侯居于虞乡妫汭处。虞舜与娥皇、女英二女婚后六、七年无子。在征得尧帝、娥皇、女英同意或尧帝的建议,虞舜又娶登北氏女后盲为三妃。《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曰:“三十年,葬后育(《汉志注》作“后盲”,郦道元“渭水注”亦作后盲)于渭。”《礼记·檀弓》记载:“舜崩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按上述,舜帝应当有三个妃子。时过不久,正妃娥皇生一女曰玉女;二妃女英生一子曰义均(啇均);三妃登北氏后盲生二女曰宵明、烛光,生七子名不详。
1 B) ~& a4 \1 ~( V6 f. S7 h; ]
! E3 Q4 N1 g8 Z) |
. H5 F5 i) w7 U4 g9 q0 C4 Z 对虞舜进行长达二十年的培养、锻炼、考察。尧帝在公元前2103年前后,才让年五十岁的虞舜摄政代行天子事,尧帝亲自主持虞舜登上摄政代行天子事之位的仪式。为加强对虞舜的控制,准重建有虞氏国,赐号虞国,封地在今山西平陆县张店古城附近建都。
% u r" N, r4 k1 W- R
# n6 E# ^% [* `0 w+ @& ~* b: K: e/ C
& ~& d4 `8 k! n 舜帝不满代唐尧现状,利用在朝中做司徒的机会,广交大臣,积极培植自己的党羽。《史记》说他“遍入百官,百官时序” ,为登位作准备,最后竟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面,司马贞在《史记正义》中,引用《竹书纪年》说:“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舜自己做了事实上的天子。这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夺位,儒家称“禅让”与史实差了十万八千里。虞舜年五十八尧崩,虞舜为尧帝守孝三载。
3 V8 l1 R8 g' \* G \3 z- e; H/ E0 \5 p7 V( b, U* \5 ]! @
尧子丹朱动用自己的势力要和舜来争位,占据了黄河之北一带。舜帝为证明徳,试探诸候主动让避到了黄河南面,丹朱留在平阳为王。
# t' P" j) x: n: V3 Y0 p, S! x% \% ~/ x Y: `) R% |' Z
天下的诸候朝见天子时,不去尧子丹朱那里,却去朝见虞舜。在各诸侯国支持拥戴下,公元前2112年,六十一岁的虞舜践帝位。登帝位后,虞舜没有回到平阳,为避免与丹朱发生战争冲突,虞舜选择了曾是神农之后烈山氏柱都城,又是尧的旧都蒲坂(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建都,改国号为虞。
6 S" u: x7 V9 B L e, S6 S% K6 G; t3 O) t. k/ M: W
在虞舜行政期间,大禹治水以改其父鯀的障水法,采用疏通河道治水法。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终使当时水流顺畅。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禹向舜帝建议,重新将天下規划為九个州,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 V0 n; P- x6 Z$ B
* [% x5 r6 K' k8 \* o; d, D/ p( o
9 y* p: ^$ D( Z9 S% o 舜帝以大禹为贤德之才,准备将大位传与他。大禹本与舜帝有杀父之仇,他通过治水成功获得的崇高威望,取得了多数氏族部落首领和朝中大臣的支持,想以政变方式逼迫舜帝交出权力。在舜帝十四年(公元前2098年)时就有过一次明显的暴露。
+ F1 {% |9 y, z$ L$ v
0 j$ \0 [' d$ b& L+ P4 O5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