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姚伯齐) s% t! B' f2 q! K; C1 y/ ]: a
发布时间:2012.9.13
1 |+ Y# p! o8 ]8 f孙佚青:(原国家文物局局长)
( O# @# q u. _( `$ N- | 魂系三峡焦墨奇,实虚枯润展雄姿;
# v0 p/ D, ^4 ?* ~' g 观能独具阳刚气,壮美山川蕴好诗。; I+ J* e9 K& `
咏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八十二叟孙轶青并书 q% I; Y N. y* c
刘勃舒:(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0 F& I N8 `/ ]3 m& ]& D% z 张仃先生对老姚的作品很欣赏,老姚对张老也很尊重。像这些默默无闻终生只为艺术实践而拿出时间、毅力、拿出精力通过作品来反映,作为我对这样的画家是敬佩的。大家都认为焦墨实在难画,尤其大画,大画难画,大画要把架子撑起来的话,没有一定的修养,一定的功力就容易露馅,对老姚画的泼彩作为一种形式我也喜欢。
d6 [. u! k! S" S% A 刘勃舒先生题词艺为人生,法由我变。
u0 V6 ~0 N( x5 A# T; w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论家)0 N) X! U) C. k( S: K: M: N, V
姚伯齐长期生活在长江之滨海,长于描绘三峡山水。他曾20余次到三峡寻奇探幽,写生观察,创作了大量作品,可归结为两种不同的形式:焦墨和泼彩。他的焦墨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姚伯齐笔下的泼彩和焦墨比较起来,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由近观变成远望,由恢弘变成了清丽,由峥嵘变成了迷离。如果说焦墨山水展现的是三峡之骨,泼彩山水展现的则是三峡之影。三峡之“骨”坚硬、雄强、刚毅、质胜于文;三峡之“影”轻柔、飘逸、虚空、文胜于质。前者壁立千仞,震撼心魄,创造的是令人亢奋的崇高感;后者翠色可人,如梦如幻表达的是悲欣交集的追思怀念。焦墨和泼彩扮演了不同角色,发挥了各自优长,都取得了形式与精神的统一。9 u6 D$ E( V8 p% |: {
程大利:(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社社长)- s( i; H- v) S. g: R
我觉得姚先生状态很好,焦墨山水确确实实是难,在画家里头,晚成的画家很多。所以,我觉得姚先生的前景很乐观,一是对生活很执着,还有激情。第二就是选择难题难自己,第三就是探测的深度意识。
5 ^4 N+ f0 n. w' ?' } 张仃:(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 i. i' L! v0 K
题词:赞姚伯齐焦墨
( [7 B+ k& d [# l; Z' D 独辟新界 魂系三峡
, f7 U' F& o6 F8 S! I$ K. c# k 赞姚伯齐焦墨山水2 M5 m0 ^4 x. N) n0 A* J
云水襟怀 松柏气节& ^. K4 ?8 V8 ?; w/ h6 S
王玉珏:(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美协副主席)5 Q: A5 |% w+ L7 L9 e' ^" \4 w
姚伯齐长期生活在长江边上,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欲望去表现她,看得出姚伯齐是用心在体察这一切的,他用焦墨手法来表现更是一件难事,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焦墨山水又有深层次意义。有勇气、有毅力,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k2 e3 b- Z' N2 ]2 t C. J& e
刘佑局:(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创作委员), i( e4 F/ b# c B) u7 g$ R
甘于寂寞与为艺术奉献终生的勇气是姚伯齐先生越来越清晰的符号艺术的最好诠释。人格魅力与艺术张力的相互演绎终将呈现给世人一个墨中带彩的姚伯齐。( `9 N; ^; f5 ]2 H
王伯敏:(著名美术史论家 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
0 c' I1 ]1 E+ ?: Q* P" W- ~ 焦墨不易落笔,以焦墨作画,能见生气,枯中有润,能见清韵非常不容易,姚先生在这方面有独到之处,可佩!!$ V4 e+ [, s, `6 t* P6 F
周韶华:(著名画家 清北省文联名誉主席): o( O, S/ Y+ b& T" i: k
姚伯齐画这大焦墨气韵这么好,张力很强,而且笔墨自由自在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 ~8 K( j/ q% y9 s4 o6 p 杜鸿年:(著名画家)
, l% }. ?. }! |, } 你的泼彩运用的这么自如,而且将形控制得这么好,这给中国画的发展找了一条很好的路。
! H. r6 N L" {; J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美学理论家)7 E/ z n" T! K+ O X0 }
姚伯齐用焦墨作为根本手段进行大幅山水画创作,是继张仃以来的第二人。姚伯齐用神奇的笔。用单一的墨,写出了长江三峡的雄伟与壮丽。观看他的长卷,就像听一首雄浑的交响曲,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提升我们的灵魂与精神,他作品的这种宏状与崇高风格,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文艺中所需要的审美形式。姚伯齐的《三峡魂》博大精深,是中国画史中的立传之作。, r) o0 m! |3 W0 z
聂干因:(湖北美术院一级美术师)" r6 p5 P& T% V; o, y
姚伯齐是我四十多年的好朋友,他的焦墨三峡,铁骨铮铮,气势雄奇,令人震撼。他在艺术上拼着生命,倾泄着心血,最终创造、完成了独树一帜的“焦墨三峡”的奇迹,这是他人格力量的显示。
+ @. [4 r2 W8 r g6 _3 a8 H" F 张士增:(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画家、理论家)
, Y& A0 z4 Q1 c. u7 T 他心中有大丘壑的画家,他的画很有力度,所以他就能画那么大的焦墨。5 ^3 x- H+ D3 p! x
刘明星:(《中国书画收藏》杂志社社长)
6 @5 B3 d7 s9 v 天下第一焦墨画大家是张仃,那第二就是姚伯齐了。他的作品有大气势,大气魄,大壮丽,大胸怀。笔墨藏楚风之美雅,意境显长江之神韵。
$ t- U8 b2 D# t8 p' W8 H4 E& M& o f8 D 陈平:(中国画研究院著名画家)
c/ L6 I! l& B ` 看了姚先生的画后给我的强烈感受是符号特别明确,因为他那种符号又不同于古人的皴法,而且我自己觉得这种皴像个树皮皴,非常像。层层叠叠,而且非常苍老。这种符号非常独特,所以我想一个画家抓住一个符号非常不容易,他的画是以笔代刀,非常强烈。我觉得这种符号特别打动我,我想创作山水的语言符号是我们每个画家都要做的事,而姚先生就做到了这一点。
1 A) j5 C- s8 N# U% N3 o 文关旺:(《中国画》主编)9 C9 g6 b4 i4 T9 A4 ?
他画的一些大画,等于是给我们中国画留下了一笔财富。这对中国画艺术成就是不可估量的。* U& U) H& C+ e3 _
刘晓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Y/ n! t# E+ Z& P+ [+ I
我喜欢他的焦墨部分,我觉得姚先生研究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力,也就是自己的一个生命力,一个契合点。
5 X. A# q/ ^1 _% f4 C 李西源:(天津工艺美院院长)
) |; b3 r$ Q( z2 i/ b2 W4 z 姚先生的焦墨掷地有声,他的泼彩出神入化绚烂多姿,让人喜欢。1 B+ U W3 @$ X! H# q: v, i+ \6 _
俞继高:(著名画家 江苏省美协副主席); L" q( T& h! f% _& G) U7 a3 [" {) `
姚先生的《魂系三峡》这么大的焦墨,无一败笔,真是呕心沥血之作。
. K) j \9 P8 o 陈方既:(著名美学理论家、一级美术师). a- r4 x$ X% O4 q( ^/ f
写三峡的人不少,但是像姚伯齐先生的以《魂系三峡》为代表的这些作品,以坚劲的震撼力使我怦怦心动,久久不能平静,却还是第一次,张仃先生很赞赏姚伯齐这些画说他“独辟新界”确属实评。当伯齐的一点一画以刻刀般的用笔“刻”在画面上并与胸中丘壑结合时,它却变成了雄强、气象万千、具有强大冲击力的艺术形象,使人深深感到非有这种笔墨不能有此效果。借自然山川,写平生襟怀,画面上千万笔凝成的不只有郁郁葱葱、苍苍莽莽的景象,更是激激昂昂的深情、浓浓烈烈的感受。他是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虽我写山川,实借山川写我。如此,画面上流荡是一颗物我两忘、自由驰骋的艺术心灵了。
: C, T, |# r8 T# B$ a 郎绍君:! B6 h d1 z/ ]% y3 H
看姚伯齐《三峡魂》(摘要)& G) X" F' F: O1 W; I8 E: |
姚伯齐以焦墨画三峡,曾引起美术界的关注,新世纪以来,他寂寞探索,以数年之功创作了一件6960cm×248cm的长卷,题为《三峡魂》。画面从夔门始,终于三峡工程大坝,透迤蜿蜒,波澜壮阔,气势之雄大,视觉冲击力之强悍,实为少见。其近景用笔粗而重,突出山体的力量与质量感;远景用笔细、疏而有节奏,强调出山峦的层次、动感与韵律。用笔多变而能统一,富于音乐感,才是焦墨表现的高境界。在这个意义上说,《三峡魂》有很大突破。
/ X' }6 S; Y$ J+ ? 画三峡,可以突出水,也可以突出山。《三峡魂》突出的是山。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体,沉凝深厚、拙重雄强,真可谓万壑千山铁铸成,使我们联想到中化民族的伟大坚强。进入三峡的江水迂回曲折、循环往复、奔流急湍,与群山恰如形成一动一静,也使山形变得更加伟岸多姿。画家对山与水这个大关系的恰当把握,是此卷在艺术上成功的关键之一。' Q5 s; l" X, W) G4 T
《三峡魂》的雄强风格,与一般看到烟岚浮翠、韵致优美的山水风格大不相同,但它也是典型的中国画。它的整个结构,它的形神,它的流动、转折、节奏化、时空合一的空间处理,以及它的“四顾俯层巅”的浩大气概,即它的“大壮”之美,从另一角度体现了中国艺术传统。# T S' H) {) B; i) P& D4 k1 E
0 ~8 s, ?2 n! }
看到姚先生的焦墨,我觉得就是铁画一般的线条,力度极强。
( B$ p5 J1 [' I6 Q——霍春阳(摘自1998年11月21日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郑州画院展座谈会纪要) / w2 [* \* Q0 s; g
3 k! s, U; f l# l姚先生为人亲善淡定,艺术主张掷地有声,为艺状态执状勤勉,艺术语言霸撼大气,艺术符号清晰可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姚伯齐》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姚伯齐》两本大红袍的相继隆重出版,既是对其50年艺术成就的总结,也是对其艺术创作成果的充分肯定。骨气十足的“姚家焦墨山水”已正式启航。我们有理由期待“与墨共舞”的姚先生的艺术创造取得更大辉煌。' V1 `& H& n6 s9 n8 A
——吴耀军(《中国书画艺术报》总编辑)
% Y- \% V6 D. ]* Q q. `3 q
9 [& r0 g+ V0 y. s6 Q9 r姚先生的焦墨山水作品艺术风格独特,在厚重大气的笔墨张力中不乏艺术灵气,既有版画的强烈表现力度,又能呈现出融入其自成一家的书法线条这美,相信他的焦墨山水会攀上更高的艺术出峰。# V" E8 Y3 [, t5 v' G4 K' s# w
——恽圻苍(广州美术学院原油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