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988|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南昌斗山族谱中“姚勉序”质疑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19 17:01: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9-19 17:03 编辑
% l% S2 A" e  n/ @% h$ |( `6 k  }, w" ^0 n
       关于南昌斗山族谱中“姚勉序”质疑
        福建晋江市永和镇钱仓村姚庆礼贤弟转来佷山姚氏族谱中所谓“十二世孙姚勉沐手谨识谱序”,有些许疑惑,兹叙以求商:
       第一,首段:“宋高宗南渡如杭州之临安,彦国由进士奉敕教授富州儒学,择居瑞阳之灵源,生子二人:子明,徙南邑斗山;子胜,守灵源故地。(后一字,似“劲”字,系人名。为叙述方便,暂以“劲”代)拜柱国太保,休,拜翰林,承昌,崇拜相位归,如丰城而家焉。”若断句无误,“彦国”生二子,一居斗山,一居灵源。“劲”後有姚崇。唯此“劲”者,与上下文似无瓜葛,一段突兀文字,不知其祖考,尚待斗山宗亲查核原谱而定。“胜之後吾祖守克······居之,德辉···返烂泥湾巷居。敬生吾兄弟五人······”此段记叙十分紊乱,人物出场不知其人伦世序:“胜”、“守克”、“德辉”与“敬”等人昭穆世系如何界定?依该谱序“敬”为姚勉之父,但《姚勉集》第563页“菊坪朝奉致政圹誌”写道:“···讳某,字行简”“考曰学正存斋先生”,难道“菊坪先生”名“敬”字“行简”?
       第二,“德辉···返烂泥湾巷居。敬生吾兄弟五人”,姚勉出生于“烂泥湾巷”?依第589页《奕世状元坊记》:“六世祖小三评事时,有卜地者指今之灵源先茔···”“癸丑,勉又以六世孙叨赐状元及第”,因揣知姚勉一族世居高安灵源久已。《姚勉集》何处、何曾自谓“先世居烂泥湾”?
       第三,古人忌讳,向不直呼祖考名讳,是故迄不详勉父大名。第《奕世状元坊记》:“特奏状元进贤府君振”“释褐八行状元黄州府君旦”可知勉高祖名“振”,曾祖名“旦”,亦与上引“彦国”之後字讳,无一吻合,何也?或谓“彦国”乃“烂泥湾姚勉”初祖,有否扳援扭捏之嫌?
第四,彦国所指何人?与姚勉何干?见诸《姚勉集》否?既是“彦国···择居瑞阳”又“崇拜相···丰城而家焉”,“彦国”为“崇”之远祖?“姚勉序”未详其名讳字号。从河南《姚崇研究文集》等文献资料以及《渑池姚氏族谱》,尚未查到“彦国”为“陕郡派”之先记载。
       第五,“承昌,崇拜相位,归,如丰城而家焉”。此说大误。姚崇非江西人。《江西通志》记其生婺源、死婺源,讹。近二十年河南姚学谋主编《河南姚氏与姚崇研究》、《姚崇研究文集》《河南渑池姚氏族谱》及其专著《大唐贤相姚崇》,以及大量新发掘碑文,对姚崇籍贯、生世、宦绩研究甚详,可以佐证。姚崇高祖宣业、曾祖安仁、祖祥、父懿,及其三子,何曾到过江西丰城?
       第六,“敬生吾兄弟五人”,勉居第四。从《姚勉集》第256页“义娼吟”称“云楼,余兄旧游也。余兄死,平生密友至有不哭吊者,云楼郑云英独眷眷不能忘,慨而哭之,时而奠之,可谓义娼矣。”从此句分析,姚勉有兄,仅一人而已。《姚勉集》第563页“菊坪朝奉致政壙记”:“考曰学正存斋先生···生母曰杨太君。···男二人,介先卒。女四人。将窆,勉泣血誌曰···”句中“生母曰杨太君”,若指勉祖母,则其父有兄弟二人;若指勉生母,则勉兄弟二人,介为兄,先死。此兄,即“云楼”义娼郑云英“眷眷不能忘者”,亦勉文所称“先兄”者。《姚勉集》中几次提“先兄”,未分行序“长兄”“二兄”,可见勉仅一兄。“宋宝二年”“姚勉序”谓“敬生吾兄弟五人”,似有相悖。
       第七,勉欲辑“三姚”(晚唐姚秘监合、邇年有“雪篷姚希声”、余兄万安丞需)诗,作“赞府兄诗稿序”(见第421页),文中见有:“今··丞兄需次万安”,此处勉称“余兄万安丞”“需”,皆未冠以“雪崖”“雪岑”之号,亦未以行第区别长幼,疑为同宗非同父母。第222页古风诗“贺族兄寵妾生子”,下“族兄”两字,可见“府兄”有别于“族兄”明矣。
       第八,庆礼弟传来所谓“姚勉序”末页,见有一行“佷山姚氏重修族谱例言”,因揣测此谱非南昌斗山原谱,显然斗山抄自佷山旧谱。佷山,《辞源》注释云:“在湖北长阳县。”古“荆州府长阳县佷山城”。由此可以推断,南昌斗山姚氏族谱,抄自佷山姚氏旧谱,佷山谱讹在先,斗山谱妄在后。然否?供斟酌。
1998年余草撰《八闽姚氏源流》讹误多多,其中对南宋状元姚颖、姚勉以讹传讹而书入,误人至深,贻讥至今。自2015年秋始,我再次秉笔纂修《姚氏源流(福建卷)》,殷鉴不远,笃力矫正,重新查阅方志与史书,认定“福建姚氏历代无状元”。其中浏览瑞州新昌高安灵源姚勉资料最多。因认定姚勉乃姚思廉之後,非姚崇之後;或谓“彦国”之後,若以此序为据,则误矣!
研究姚勉,研究其初祖所自,一部今版《姚勉集》足矣。第221页古风“侄阿钟觅字与诗”句有“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五虓雄。子孙世袭节义风,流传直至江西翁。”吟咏浅显明白。第570页“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开门见山即书:“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盖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後也。”对此反唇,其心叵测。第273页“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云:“窃以宜丰之邑实为多士之林···粤自瀛洲之学士,肇开剑水之国封。由子而孙,遂家是邑。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首避地于灵源;···”道明遂家灵源之由来。第270页“发解谢判府蔡寺丞启”慨叹乡举道乖,“念瀛洲学士疏国爵于丰城,书脉之传七百载;而江西夫子擢伦魁于京汴,文脉至此百余年。”期望“明道化以淑浇风,重学校而护善类”,一片文脉真心、一支血脉真传,大义跃然字里行间。读至此,能不为其砰然心动、击节赞叹而感慨、认同其言:“余,旧丰城人也!”(见第393页)
       或谓姚勉远祖为大唐贤相姚崇,误矣。《江西通志》将姚崇作婺源人,误之深也。《姚勉集》何处见叙述姚氏出自婺源?姚勉擅长骈骊文,四六对偶,用典博洽,尤其派遣大量古代名人捉对。其中派姚崇上场至少两次:第285页“与邹定亲”破题对偶:“诵鄒轲愿为有室之言,宜家是望;秉姚崇必贵可嫁之识,选婿方真。”此处用袁天罡择婿,卜者以为姚崇必贵、可嫁之典实,姚勉仅用来自喻而已。第290页“回田良贤送所注论语说约”第二句书道:“知姚元崇之折节,可与读书;得方子田而与游,庶几闻道。”为对偶,此处不用“姚崇”而用原讳“姚元崇”。无论“姚崇”也罢,“姚元崇”也罢,前冠后缀,均无“吾祖”“吾家鼻祖”等词语,倒是屡见其文冠以“丰城”“瀛洲”“姚思廉”等显赫名词者,明晰且果断。今人研究姚勉,不信其文、不信其自叙,则何以文为!
       或谓姚勉为姚崇之後,或谓为“彦国”之後,迄不知其逻辑如何演绎推断,尤不知其所本所据。若以族谱,或有不靠谱者。仅以晋江姚庆礼贤弟转来此佷山姚氏族谱“姚勉序”推敲,恩健以为是后人伪作,非出姚勉之手。
前年从福安姚张玉英处得湖北姚思源所著《姚姓源流概览》,其第170-171页节录“锦江堂姚氏家谱序”,与庆礼转来佷山姚氏族谱此序,有相似段落,可能为同文,都署“大宋宝祐二年仲春月···二十世孙勉顿首撰”云。姚思源附“说明”云:“疑在明代初期被好事者随意改变,致使文辞及内容偏俗,不符常理,故作省略。”我闽东姚氏族谱亦曾传抄所谓状元姚勉序一文,面目俱非。说“面目俱非”尚欠准确,其实与庆礼转来者、姚思源节录者,皆为伪作,特不靠谱。1998年余撰《八闽姚氏源流》误予收录,今纂《姚氏源流(福建卷)》,弃之如草芥。
何故伪作?简言之,有三:1,乱认祖宗,伪作蒙人;2,僭求虚荣,杜撰惑人;3,瞀儒扭捏,臆造骗人。至于他省姚氏族谱若我八闽者,擅改姚勉乡籍,组缀入族谱乃至“专著”“方志”行世,一如上述伪作,牵援扳和,紊乱扭捏,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殊堪可笑;盖不靠谱者,不可为是!
        南宋状元姚勉,乡贯江西瑞州府新昌县高安灵源村,世出大唐弘文馆大学士姚思廉之後,毋庸置疑。或谓斯为“哥德巴赫猜想”,似言之过矣!
                       福州琴亭紫薇轩 姚恩健 草撰于2018/9/18

: }  ]8 A8 y! [7 E3 @/ t%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8-9-21 11:37:5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只读舍人集,而不参考其它资料,也许,的确会认为,灵源姚是姚思廉的后人,但是如果再打开一点思路,你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肯定。一、姚勉的伯武墓志铭中,为什么要加“盖”,无论你怎么解释,这个“盖”都是对肯定语气的减弱,姚勉不可不知。二、姚勉在其父的墓志铭中,没有说祖上的来龙,不合墓志铭常规,除非确实不知或不能肯定。写诗歌的时候大谈自己是姚思廉后裔,正规文本却提都不提父亲有姚思廉的血统,可见他也是严谨的。三,胡仲云(与姚勉同时代进士,其家相隔灵源不到十公里)在姚勉祭文中,也没提姚勉祖上的来龙,如果姚勉是姚思廉后裔,这该是个提升逝者身份的好时机,但胡仲云没提,仍不合常规,可见时人对灵源姚是不是思廉公后裔,是持慎重态度的。四,宋未的五十年内,是灵源姚氏大放异彩的年代,除姚勉外,还有姚云,姚龙起、姚文龙和名僧圆至,这几个都 是名人,网上能百度,但没有一个地方说到这些人与姚思廉有关。五,姚勉的曾祖的墓志铭是公元1983年才出土的,里面讲“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徒焉”。用“或曰”二字,猜想始迁祖迁丰城可能与姚思廉封丰城县公“有关”,但到底是“什么关系”才让始迁祖从北方迁到丰城的?连猜都没猜,这也反映出当时作者和族人的严谨性。六,灵源老谱可以看出,该谱系最早应该是姚勉中状元的1253年至1271年宋代灭亡期间修的,这是一个合修谱,高安丰城上高宜丰等地,不管是不是灵源直支,都以灵源支为正统而合修的,既是灵源正统,却没有把姚思廉作为直远祖,也没有把姚崇作直远祖,而是选择了另一个姚某公(彦国公)作直远祖,当时的人们不可能不慎思。七,正因为这是一个合修谱,灵源区外的个别思廉公或崇公后裔支也包含进去了,同时,与天下其它谱一样,有时又有拉名人的倾向,所以谱中也有一些姚崇或姚思廉的痕迹,于是后人们生出了更多的分歧。案例一,高安锦水姚,与灵源姚同谱,公元1929年南昌宗亲路过此地时翻阅其谱“牒虽尊彦国公但以下世系与我族不符”说明以前尊过彦国公为始迁祖,但是,迁出的两支,一支是锦水迁安福的正雅公裔迁云南巍山,已尊姚崇为远祖,另支是锦水迁浙江衢州瑶峰的,尊姚思廉为远祖,值得一提的是,锦水现在已与灵源方里一起修了新谱,谱系自然与方里是一致而不同于南垣南昌的了,同出自锦水,要统一说法,也得打口水战了。- o5 m" J# M8 y  l) U
总之,外迁后裔尊谁为远祖,都有他们一定的道理,不是外迁后裔的错,更多原因的是上游的记叙不严谨或记载资料的缺失或遗失,让他们无法分辨是非,但他们又得有祖上出处,所以才出现了同一支宗族却有不同的始祖,也许,他们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又不是那样的准确,好比盲人摸象,摸到耳朵的说象扇 子,摸到脚的说象柱子,都没错,可都没有说出大象的本来面目。也许,我们还要一起摸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8-9-23 08:3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9-23 08:39 编辑 ' K" z! u* S# J0 X
永顺姚 发表于 2018-9-22 22:159 @' h9 H0 Z2 R2 O& X+ d2 t5 i
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淳熙十二年十月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 ...

. u. r! r1 `' G# v
7 O. b" i& D- V+ ^) i编辑22#+ o, ]( R5 r( |! o! ]
0 s1 v& T4 L+ @
      《江西出土墓志选编》含: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淳熙十二年十月【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撰并书《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
        摘录:姚氏舜之后,古有两族:一吴兴,一秦陇。予善吴兴也,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曾祖礼,祖振,洪州进贤县丞;父旦,黄州教授。进贤即子玉,以儒起家;生徒受业数百人,号曰江西姚子玉教授,以八行举,擢上第。
      【尧曰:
       由此可得:姚礼-姚振-姚旦-姚锡-……-姚勉。
       姚振,号曰江西姚子玉教授。其裔孙 状元及第姚勉称之“江西夫子”】
4 p8 y" Y5 H9 \) o7 P( Q  }
《姚勉集  卷四十九 墓誌銘》含《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
       摘录: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

+ ~8 P6 e8 F. |9 f; U! b3 ?( [% G% b
姚勉生卒年:公元1216-1265;姚勉(1216-1265)
5 v5 N% h' l$ h4 V3 b" ~: Q! H" H
南垣姚氏简介
      南垣姚氏由彦国公二十六世孙文德公开基繁衍而来。
      南垣姚氏由冈下迁居华溪(即现址)是在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
      南垣姚氏遷徙線路:靈源坑——黃塘——岡下——華溪,古之華溪即現南垣。
      灵源、黄塘、南垣、冈下统称灵源?从历代新昌县志上来看,都是独立的村子。
南昌姚氏简介
     彦国公十八世孙谷清公,于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由灵源迁居南昌赣江边之萄竹湾(今南昌县富山乡姚湾自然村),为南昌姚氏姚湾团始祖。
# I/ `; W0 m# n  z6 K) O9 D: M$ ^3 P
: Q7 `- k$ u' }/ L0 l
% D: ^* m/ W) z  o0 _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推荐
发表于 2018-9-20 21:16:24 | 只看该作者
清丁巳年( 宣統丁巳年 1917年)《盐乘》史料:
胡思敬(1869—1922),字漱唐,號退廬,江西新昌(今江西宜豐)人。光緒乙未(1894)進士,次年補殿試,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遼瀋道監察禦史,廣東道監察禦史
- n( b- a0 W5 Z) K% W# u
( g- R' }1 {# ^  Q% ]/ B
胡思敬編撰丁巳年《鹽乘》卷二·氏族志載:

, }) ^5 _' Z' U; F0 ~" P
右二十三都凡八姓
6 p% u: d/ E  M0 j; J- G7 |
靈源姚氏,其先世出自唐弘文館學士思廉,遞傳至尚忠,宋真宗時由河南陝州遷居靈源。六傳至銓,南渡初分居坊裏,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銓弟銳分居衙裏,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再數傳至大樂分居荷裏,今有丁口一百四十餘人。庚二分居樓溪,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省道分居中垣,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士邦?分居檀樹,今有丁口五十餘人。用真分居小水院場、熟田場前等,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合併七支,共有丁口一千二百餘人。宋元符三十年,尚忠九世孫振,特奏名第一;子旦宣和元年八行釋褐第一;旦四世孫勉,寶佑二年廷對第一。邑宰趙時稼為立奕世狀元坊。國朝舉進士一人。

# `1 t; j; Q3 D3 C$ Z' Z/ A: T
南垣姚氏,其先出自隋進士彥國,因避亂由河南遷居縣北之天寶。六傳至世忠,唐時由天寶遷靈源,其後再遷黃塘岡下。傳至文德明洪武初由岡下卜居華溪即南垣是也。今有丁口七百餘人。按彥國隋時由河南遷天寶恐舊譜有誤。

4 k! S* D+ ?, N: q$ a6 B
縣左姚氏,其先世累居山東濰州,遞傳至宋進士鉉由新昌丞備縣事留居天德鄉靈源。繼徙縣城。其後分居淩江黃陂?黃塘等。今有丁口百餘人。明領鄉薦者、貢於□者一人。按雪坡姚伯武墓誌雲: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舊譜言鉉留靈源恐誤。

9 E1 c- V; E6 [+ O* W3 {9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8-9-20 22:0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9-21 11:15 编辑
, p4 q5 t7 Q, v3 Q2 Y1 P
永顺姚 发表于 2018-9-20 21:16
# f, ~0 A$ C- m8 S' E清丁巳年(清 宣統丁巳年 1917年)《盐乘》史料:胡思敬(1869—1922),字漱唐,號退廬,江西新昌(今江西宜 ...
; t) T0 u8 S1 {6 W& U
       靈源姚氏,其先世出自唐弘文館學士思廉,遞傳至尚忠,宋真宗時由河南陝州遷居靈源。六傳至銓,南渡初分居坊里,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銓弟銳分居衙里,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再數傳至大樂分居荷里,今有丁口一百四十餘人。庚二分居樓溪,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省道分居中垣,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士邦?分居檀樹,今有丁口五十餘人。用真分居小水院場、熟田場前等,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合併七支,共有丁口一千二百餘人。宋元符三十年,尚忠九世孫振,特奏名第一;子旦宣和元年八行釋褐第一;旦四世孫勉,寶佑二年廷對第一。邑宰趙時稼為立奕世狀元坊。國朝舉進士一人。
——来源:【清末民初】胡思敬,民国六年丁巳 1917年)《盐乘》卷二  氏族志  右二十三都凡八姓)【尧曰:《鹽乘》即是江西宜豐县县志】。

1 J# L8 f! F) w) L
! ]. U/ O, o0 r
$ U! n9 i: z# y' N0 C0 m- A4 y& {
——引用尚忠九世孫振,特奏名第一;子旦宣和元年八行釋褐第一;旦四世孫勉”,推出世序:
              尚忠(一世)-特奏状元振(九世)-釋褐状元旦(十世)-状元及第勉(十三世)。
. e9 s. R9 j1 Y5 T
         靈源尚忠公派姚氏,國朝舉進士一人,清朝中進士是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8-9-24 16:4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9-24 16:44 编辑
9 R; l5 r2 t: v* r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9-23 22:10
2 q# M' F0 k  Q4 [7 G5 ?老谱系的世代:始迁祖隋或唐初由卞梁迁丰城再迁古宜丰县治之天宝,六世孙十世忠迁灵源而后有灵源姚。新谱系: ...
! e, T2 C- h9 k# _& Q7 V6 M4 z% E

4 S. l7 q, p+ O( {1 i; {编辑28#和疑问" `# j+ p+ o) n; R
# \. J( B. H/ u6 ?. l8 D) J: |
       【南垣姚氏的】老谱系的世代:始迁祖于隋或唐初由卞梁【汴梁】迁丰城,再迁古宜丰县治之天宝。六世孙世忠迁灵源而后有灵源姚。
5 y: Q$ @- ?$ c       【芳里姚氏】新谱系:宋神宗【时公元1068—1084】时,尚忠公由陕石迁灵源而有灵源姚。
* @2 n( G0 [5 M4 z3 z; C        现在的问题来了,现丰城一支由灵源回迁的姚【?】,始迁祖五代期【?】人,其行传记为“新昌灵源谱"【?】,即此人在宋神宗前已迁丰城。其二,正雅公于公元900年【时唐末昭宗光化三年庚申】左右从锦水迁安城【安福城?】。而锦水姚在谱系上又是灵源姚【指以尚忠公为一世祖的灵源芳里姚氏】的分支,却比尚忠公到灵源早一百多年。/ U' W+ Q, `9 f7 @1 S

  o1 Y; ?" Q% X——要读懂你的表述不容易。4 E* Z. z% R+ \# I  R
       现丰城一支由灵源回迁的姚【?】,始迁祖五代期【?】人,其行传记为“新昌灵源谱"【?】,即此人在宋神宗前已迁丰城。——是哪支姚?始迁祖是谁?这段话要讲什么?' v, w8 `. l. N

/ v2 _' |* w2 U/ s, \! q- U0 q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发表于 2018-9-19 21:23: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勉状元在什么地方写的《舍人集》?哪位宗亲了解?是在灵源吗?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发表于 2018-9-19 21:2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勉状元认思廉公为祖,当时为什么对家族修谱没有造成影响?是不是他对于祖源的见解并没有得到广大族人的认可?再或者是他闭门造车,根本无人知晓只是在《舍人集》面世后,大家才知道他或许认了思廉公为祖?但是灵源以及外迁族人并不以为然?为什么他的见解无人重视?后人又是否曲解了《舍人集》?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九品芝麻官

4#
发表于 2018-9-19 23:2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建华126 于 2018-9-19 23:46 编辑
: b3 `1 Y' w1 w) ~9 D* {
1 Y% s- @! ^" F7 T庆礼兄辛苦了,写这么多,咱俩都是舜裔1265 g; m" U9 `" }'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9:03:06 | 只看该作者
姚建华126 发表于 2018-9-19 23:23- x. V% ?% a$ |
庆礼兄辛苦了,写这么多,咱俩都是舜裔126
, F6 L! b5 h% X
建华宗亲您好,这文章是恩健老撰写的,庆礼只是代发而已。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9-21 14:29 编辑
6 v5 {- [' }* w: J6 h% @* K
yqllz 发表于 2018-9-20 09:03) y" ~6 t  |4 F( k% R/ b- u
建华宗亲您好,这文章是恩健老撰写的,庆礼只是代发而已。

+ B: J: R- ]  p; `( D& C% V& ~% I! M7 r, r) r" G# p

微信图片_20180607113237.jpg (440.99 KB, 下载次数: 296)

微信图片_20180607113237.jpg

微信图片_20180607113229.jpg (401.29 KB, 下载次数: 306)

微信图片_20180607113229.jpg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218.jpg (299.15 KB, 下载次数: 308)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218.jpg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205.jpg (425.47 KB, 下载次数: 303)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205.jpg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154.jpg (342.68 KB, 下载次数: 319)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154.jpg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142.jpg (380.29 KB, 下载次数: 262)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142.jpg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131.jpg (455.85 KB, 下载次数: 313)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131.jpg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115.jpg (379.85 KB, 下载次数: 317)

微信图片_20180607111115.jpg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9#
发表于 2018-9-20 23:10:19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8-9-20 22:06( W; q! `6 A. s1 h$ W
靈源姚氏,其先世出自唐弘文館學士思廉,遞傳至尚忠,宋真宗時由河南陝州遷居靈源。六傳至銓,南 ...
# s9 Z1 e8 ]. o! K3 R, h
这个问题我没留意,手边现在没有现成的资料。
1 D8 U' j% I/ L0 l) @8 x9 u& R#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8-9-21 10:3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9-21 11:16 编辑 1 E  Q+ y) W( r# N
永顺姚 发表于 2018-9-20 21:165 T3 C* C1 G0 ]1 Y; E1 O: F& U- `0 ?
清丁巳年(清 宣統丁巳年 1917年)《盐乘》史料:胡思敬(1869—1922),字漱唐,號退廬,江西新昌(今江西宜 ...
7 }6 h( a8 v7 h

4 E, x+ I$ w5 ]9 g
      南垣姚氏,其先出自隋進士彥國,因避亂由河南遷居縣北之天寶。六傳至世忠,唐時由天寶遷靈源,其後再遷黃塘岡下。傳至文德,明洪武初由岡下卜居華溪即南垣是也,今有丁口七百餘人。按:彥國隋時由河南遷天寶,恐舊譜有誤。
——来源:【清末民初】胡思敬,民国六年丁巳 1917年)《盐乘》卷二  氏族志  右二十三都凡八姓)【尧曰:《鹽乘》即是江西宜豐县县志】。
      胡思敬(1869—1922),字漱唐,號退廬,江西新昌(今江西宜豐)人。清光緒乙未(1894)進士,次年補殿試,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遼瀋道監察禦史,廣東道監察禦史編撰丁巳年《鹽乘》【尧曰:《鹽乘》即是江西宜豐县县志】。
      胡思敬編撰丁巳年《鹽乘》(卷二·氏族志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16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