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83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秋教化读书处 姚坑明教堂记忆 (组图)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7 21:34: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千秋教化读书处 姚坑明教堂记忆 (组图)作者:路漫  2012-5-28 0:40 BJT  来源:悦读人生
( K& Q! S# {) L: v( l
' H( v0 s* ?. p0 |/ Z( \+ C* O

! G5 |% B1 G4 f5 H' k: e姚坑明教堂 2 l! A1 ~9 t. M) x' j
7 C/ a2 l0 _* b3 z1 @9 A! u; {
「读书处」牌匾
( L* P5 A  Q6 p' k  C  z- t
& P& ]5 Y) ?, B+ J明教堂元台碑
) y/ n! Q/ a5 f
$ C' H- n3 c- w( l, {" F

. F# W/ a2 i# i! Y" N明教堂,一座古老的乡村书院,给世人留下无限而永久的记忆。
6 ]9 r4 ^" L" r8 U这座书院坐落于长乐市文岭镇阜山村。宋代以前,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占山为寮,结茅而居,以垦植与渔猎为生。自唐迄宋,已有方、林、姚、黄、周、郑、朱、陈、刘、曹等诸姓在此繁衍生息。由于濒临东海,海浪直拍龟、蛇二山山脚,故又称潮山。一个初夏的星期天,我因寻找从书院中走出的古代先贤们遗迹,和文友一起来到这个堆积着厚厚的岁月尘烟,沉淀着深深的文化底蕴的阜山村,领略了令人自豪而又感慨的历史记忆。; p2 n% D9 n3 W1 Q1 Z
据文献记载,明教堂仅在宋代就培养出姚颖、姚勉、陈文龙等三位状元,实为长乐各书院之最,也是福州地区所罕见,这不得不说是地方文化教育史上一株奇葩。然而,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学堂于清乾隆年间圯毁。近年来,当地政府重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内涵,依旧制重修了明教堂。眼前的一堂两厢,双庑环廓及门厅,皆仿古瓦檐木构。恢宏壮观,美仑美奂。远远望去,给人以一种久远而肃穆的感觉。
' }& G  N1 \' y( A) _走进明教堂,一股沧桑的气息从老碑石刻、古时楹联中扑面而来;然而,正是这种沧桑的气息才唤起人们对姚颖、姚勉、陈文龙等三位状元的种种记忆。
" T" i, d* M, C+ A, u姚颖(1150—1183),字国聪,号印石。幼年在明教堂刻苦读书,文章隽永,论天下事无不尽意。宋淳熙五年(1178年)举进士第一人,集英殿策试上,宋孝宗亲点状元。授签书宁国军(今安徽宣城)节度判官,后迁平江府通判。著有《家集》十卷。
' m( Y$ e0 C8 y, r  b姚勉(1229—1294),字汝勖,号雪坡,姚颖的曾孙。青少年时代就读于明教堂,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中举,宝佑元年(1253年)获龙虎榜正奏第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终朝请大夫。著有《雪坡文集》五十卷、《雪波词》《姚舍人集》行世。  _' @, d$ u; b- L; f
陈文龙(1232—1277),初名子龙,字德云,原籍莆田兴化。幼年随父迁居阜山村,后就读于明教堂。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考入乡学。宝佑四年(1268年)戊辰科殿试状元及第。授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后任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 a6 K3 J6 O' _0 U. d
当我们一行人站在明教堂大门口的石阶上,遇上一位热心的村民,并主动当起解说员,带着大家观看年深岁久的堂内石碑和模糊不清的记事,讲述这个古老书院的故事:
) g: e( m5 R4 e2 b# w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一位名叫方子安的乡坤在村后的巨岩前建了一所小书堂。当时邻近各村没有私塾,要读书的孩童都在这里就读。宋绍兴三年(1133年),本村官员姚能举(姚颖的祖父,江西安抚使司参议)将书堂拓宽重建,长乐县令吴仲举应邀撰匾“明教堂”赠与,为学堂得名之始。“明教”二字正是取“释明教化”之意。宋庆元三年(1197年),当地一位官为兵部尚书、刑部侍郎林采,又将明教堂移址“钟山川之秀气”的鹳石山之东(即为现址),背负形如状元帽的三印石(俗称三粒桃),大门前连片参天巨松。学子们“日登潮山观沧海,夜宿斯堂攻书史”,可见文风之盛。) ~6 w: n2 D/ ^6 z% C6 [* d9 C9 z: N
古时候,当海潮达到鹳石山(又叫潮山)下,不足百米的海拔而层峦叠嶂,峻丽挺立,拔地而起,恍若仙子凌波。清风、潮水、松涛,汇奏天籁乐章,令人心胸开阔,发高远旷达之志。而明教堂身后的三印石,远处望去酷似三方巨型的玺印,恍若天外飞来之石;又像三颗硕大的蟠桃,和盘托起在明教堂身后鹳石山的山崖上。它们似乎兆示着,在明教堂就读的莘莘学子中,要走出三名状元。后来,人们望着这“三印石”就说:那靠着陈氏祠堂方向的那方印、那颗桃,就是状元公陈文龙;那与前者稍有间隔、朝着姚氏宗祠一边的紧挨着的两颗桃、两方印,就是姚颖、姚勉两位状元。这里,真不愧是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P( z6 D  c5 C0 b8 F9 E- w. o
又因为明教堂 “师儒云集、教学有方”,学生也“穷养达施、有意上进”,所以“诵经论文”的风气极浓。“四方文士诵读其际者,咸跻贵显”。在不长的时间内,姚颖、姚勉、陈文龙先后都中了状元。之后,还有林采之子林得中、侄林亚文,姚氏一脉有姚宗虞、姚子才、姚简中、姚同、姚垍、姚直夫、姚灼、姚震、姚逢午、姚承恩等,沙堤村陈如晦(宋代理学家,诰赠将士郎)之子陈觉伯等13名学子先后中了进士。陈觉伯与陈文龙同科,后闻崖山宋师亡,陆秀夫抱末帝昺投海死,他也绝食身亡,气节可嘉。明教堂是古代著名的学府,自宋而清培育出众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成为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史上的美谈。堂内古代碑联:“万古纲常扶不坠,千秋教化妙无穷”,嵌于庑墙,昭示后辈继往开来,光大发扬。
3 s) n7 \3 c& Q, i# L; u宋咸淳八年(1272年)春,陈文龙回到阜山村省亲祭祖。当他来到曾经读书的明教堂时,抑制不住内心激动之情,亲笔书写《明教堂元台碑文》和《元台碑铭》,并在堂内又写了“读书处”三大字匾额悬于其间。然后用激扬文字描写早年读书的《明教堂赞》,文曰:“雁山一派,浪人阜阳,鹳石崔巍,龟蛇俯伏,玉狗长明,金鸡卓立,砂贯儒冠,石浑武弁,瑞石飞来,石门关住,明教堂前,双岩壁立,东西两潮,合流陈塘,古谶相传:‘陈塘沙港合,吴航(即长乐)举子胜莆田,士生其间,览山川之胜揽,披古人之图籍,亦可以猛然省,耀然奋矣’”。同时,他还立了“∴元台”碑于明教堂前,随后又立于明教堂对面的飞来石旁。“∴元”即昭示着明教堂到陈文龙,已培养出3位状元。陈文龙后来成为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被清代林则徐誉为与文天祥“隆名并峙”,名垂汗青。
* a' J. O5 @8 K明教堂不仅人文荟萃,而且风景秀丽。书院四周峰峦层叠,龟蛇捍卫,水口牢密。而乡贤林采当年也曾撰写“明教堂序”中这样描述着明教堂的景致:“……东有玉狗之石插入云霄,西有飞来之石凌于汉表,南则有花林五里胜似上林之境,北则有梅树十里时占百花之魁。春有玉坛之石可以酿酒,夏有莲花之石可以吐锦,秋则有金钟之声逐潮而响,冬则有渤海之水当面而潮……”正因为有这样美丽的景色,林采才乐而忘返,常常在“鹳岳之巅与状元姚颖唱和行乐”。而陈文龙面对此景,又追念先贤,在明教堂里不觉“勃勃思奋,携朋姚勉”,努力上进,在姚勉高中状元15年后,也高中状元,成为明教堂第三位状元。因此,这3位状元为长乐志书奠下坚定的基石,更为福州的历史文化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3 D% ]+ e2 e& y) b& g; _# D
从明教堂出来,走在乡间的古道上,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完全被古代文物包围着:历尽沧桑的姚氏祠堂、陈氏祠堂、古民居、古庙、古戏台、古练武石等触目可见;记录岁月的残基断柱、朽栋陈砖随处散落;甚至昔日象征荣誉的旗杆石,也默默地守望着走南闯北的村民。走着,看着,思索着,我感觉到自己沉浸在书香世家的遗风中。极目远眺,我还依稀地看到姚颖、姚勉、陈文龙等历史名人远去的背影。7 b8 y2 l% m2 L! d; J; N# M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书院走出的先贤们足迹早已湮没,只有古老的明教堂留给后人无尽的记忆。 9 l& q& @0 Y6 Q/ e8 |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d78d513d9d437af4f9e90697c65c0176d4381132ba1d50209a7843fe2732f475321a3e52878564291d27d141cb20c19afe73605665d70ecd3df883d8ce6cd357ed274682542d15c539544ef805125b673d118feae6d9ccce733e5abd3d4d85e&p=cb769a44d48c04ea4ba6c4710e16d53e&newp=882a9645d49912a059ef87207f4d98775c5bc4387ebada16798e&user=baidu&fm=sc&query=%D2%A6%CA%CF%D7%DA%EC%F4&qid=&p1=20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3-2-17 22:2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2-17 22:33 编辑 + I( @2 u3 {; Y: q, }* u
$ E! y) N( {- Z- d1 Z1 Y! |7 z
录之供江西灵源3姚氏欣赏:9 H( l9 F% P" o& F0 Q+ g
      据文献记载,明教堂仅在宋代就培养出姚颖、姚勉、陈文龙等三位状元,实为长乐各书院之最,也是福州地区所罕见,这不得不说是地方文化教育史上一株奇葩。
6 w/ D$ t- f0 ?: [$ D# y& `    姚颖(1150—1183),字国聪,号印石。幼年在明教堂刻苦读书,文章隽永,论天下事无不尽意。宋淳熙五年(1178年)举进士第一人,集英殿策试上,宋孝宗亲点状元。授签书宁国军(今安徽宣城)节度判官,后迁平江府通判。著有《家集》十卷。8 z+ A( K- Y  V5 j
    姚勉(1229—1294),字汝勖,号雪坡,姚颖的曾孙。青少年时代就读于明教堂,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中举,宝佑元年(1253年)获龙虎榜正奏第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终朝请大夫。著有《雪坡文集》五十卷、《雪波词》《姚舍人集》行世。
$ h& `/ h+ L/ ?! L  P7 g  Y, X1 ?% e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一位名叫方子安的乡坤在村后的巨岩前建了一所小书堂。当时邻近各村没有私塾,要读书的孩童都在这里就读。宋绍兴三年(1133年),本村官员姚能举(姚颖的祖父,江西安抚使司参议)将书堂拓宽重建,长乐县令吴仲举应邀撰匾“明教堂”赠与,为学堂得名之始。“明教”二字正是取“释明教化”之意。
+ M' d/ ~* f) a/ V' D
: N( r4 ?# v0 _7 w& [3 s  h$ a
/ p# F: b! v8 l4 k   注:明教堂所在地,今福州长乐姚坑。姚坑姚氏是(唐相)姚崇-(入闽始祖)姚棨的后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3-2-17 23:3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pszyyao
; l( ?( }/ j5 M* _) e4 a
. f) J% ^& m( ?  e2 S
" [3 u6 B# p6 e- Z" T    教授,不明白,你不是曾说不要以讹传讹吗?姚勉是福建人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3-2-17 23:3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pszyyao
8 Y/ ~& ~; T+ ?2 R3 w8 P: j3 A' E* O3 y, x
7 ~3 \' H$ ^1 `- t4 {) b& y- N6 v- n& m6 D# g. l1 A  r
    什么文献记载姚勉是福建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2-17 23:4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pszyyao
* I6 I5 K$ d+ B$ x4 K% T6 V
8 w  |! }* u3 _' C- Y% ?) q
: |! x' X, e/ g! [5 b, ~" \5 L    这个姚勉是天德乡的姚勉吗?不明白,姚勉自己都说是江西人咋成福建人了?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08:5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szyyao
; O+ }2 ]) W% l1 ?4 {! q, a2 k: v4 X  X3 Y5 N7 ^% W
& F* a  E% {/ l" e: I1 H
    教授,不明白,你不是曾说不要以讹传讹吗?姚勉是福建人吗????
5 g, b! f0 \# F1 I8 s; y$ q姚闻闻 发表于 2013-2-17 23:33
9 p0 F8 s1 F  L5 S' W" z4 h  K
, H2 {1 L9 S3 j! m8 t
0 H& ?7 b/ J4 u6 N" I
    我是迷糊了.此勉是不是不是江西丰城姚勉.故发贴一问.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2-18 09: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姚闻闻
% I4 g& \. e( H! {
$ i7 i/ F9 Q3 U# {6 c) s; l* k0 R4 c, o! f% A' I% [4 r9 z, I
    已读以上3帖,已发专帖——《疑义相与析——再提宋状元姚勉》——回复。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2-18 09:29:17 | 只看该作者
千年教化读书处——姚坑明教堂。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2-18 11:0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pszyyao & A+ z8 F5 I# W9 n- b" V, Q
  o" m  y* m8 C; x( n5 E! V# H
/ I4 d  ]! _+ B; ~. v5 r
    姚勉已成定论,我只能说写这篇明教堂一文的作者不严谨。我是不会传播错误的东西的,他会误导宗亲。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1:1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2-18 11:14 编辑
0 s5 F$ K3 a% h; U' @' ^5 u% v' A
回复  pszyyao . t) E3 \; I. G# H8 ]$ t, O  P
/ d3 A$ Z' o! H+ l
0 ^% N0 P: \% E  f( j
    姚勉已成定论,我只能说写这篇明教堂一文的作者不严谨。我是不会传播错误的东西的 ...( H! Y) s8 [, E4 X0 ^9 `; W
姚闻闻 发表于 2013-2-18 11:06
- `/ ?/ _% w; z& B. R

- P# Y# g6 s) H2 ~$ K5 H; ?6 j4 T2 X
    或许作者压根都不知怎么回事哟!
- Q) c7 }* o# }# v  |这里的勉是65岁.江西勉好像没有65岁.我看是此勉非彼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4 17: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