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春运和“创伤疗法”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2 10:49: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朱大可

中国春运和“创伤疗法”


# V7 y3 s8 x: A2 k* ~1 X
4 M- R- k" \! t' ?1 `动物迁移是自然界中诡异的现象之一。帝王蝴蝶的超大数量迁徙,澳大利亚圣诞岛1.2亿只红蟹的海岸移动,北极燕鸥往返7万公里的超长途飞越,总数曾达到60亿只的候鸽迁移,灰鲸长达1.8万公里的繁殖与觅食运动,旅鼠的看似愚蠢的自杀式“死亡行军”,东非角马长达5千公里的转场运动,都已创造地球生物史上的极限记录。而在诸多影像记录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北美驯鹿的事迹:近18万头驯鹿,每年从南部林区迁徙到位于北极苔原的繁殖区产犊,而后,不顾狼群和棕熊的捕猎,重返越冬区,完成长达数千公里的迁移,场面气势恢宏,惊心动魄。2 T9 F" I  |+ j! ^/ R. X
5 c) y7 R" @! l4 C- L" W* b
但所有这些伟大的长征,都无法跟人类的记录相比。在21世纪,地球生物的迁徙,已经被一个全新物种——“中国农民工”所彻底刷新。这种高等动物,在每年冬季1月到2月期间的40多天,往返于中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人数多达八亿,总流量超过34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刻写了地球生物史的巅峰记录。8 h6 w+ y3 B( q4 F

, q3 L* r: T% R  k2 s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在规模、勇气和温顺程度上与中国人媲美。该物种面对捕猎者铁道部制造的购票障碍、昂贵票价、极度拥挤的运载空间,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难以想象的困苦,毫无畏惧、年复一年地往返于觅食区(大都市)和繁殖区(故土)之间,制造跨越空间的生命奇迹。5 A8 z8 R  |# t7 k7 [) R
, }5 x6 N, J  @' v9 ^6 ]# d' A5 [3 N
不仅如此,这场大迁徙还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人类拥有战胜旅途困境的智慧与机巧。今年流行的“春运神器”,除原始的手推车、小马扎、涂料桶、蛇皮袋、扁担和旧报纸外,又出现各种设计换代版,其中被媒体和网民大肆追捧的,有“硬座宝”、“鸵鸟枕头”、“大腿枕”、“贪睡支架”和“车颈枕”、“箱包防丢器”、“携带型集尿袋”、“开道惨叫鸡”、“拒踩铆钉鞋”、“充电宝”、“迷你麻将”以及“抢票软件”等等。所有这些发明物形成一条粗大的界线,对中国农民工跟迁徙性动物,做出了深刻的人类学分野。既然无力改变恶劣的春运体制,返乡者就只能利用外延工具,改善自己的生物性能,以适应严酷的长途跋涉。
6 m1 W- B1 F% S: y
- d# u: B+ H- o7 a( S在那些“春运神器”中,有两件物品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其一是[url=]“大腿枕”[/url],该枕头以特种海绵制成,其手感模仿人体皮肤及肌肉,甚至还有微隆的肚腩;另一神器叫做“鸵鸟枕”,其形状犹如一个臃肿的头套,可以用来遮光与隔音,该设计借用了“鸵鸟策略”的原理——在被天敌撵急了之后,鸵鸟总是把头一头扎进沙堆,以为自己看不到对方,而对方也就无法发现自己。这是农民工用以自我安慰的工具,从无法改变的严酷现实中,它搭建出一个临时而微小的乌托邦空间。
1 I, e8 t7 F: o% P7 k# j- Y8 C0 S/ [2 B! u: f: ^3 E
撇开社会学家所称的外部迁徙动因,我们所要追问的是,究竟是什么“精神春药”在推动“中国驯鹿”——农民工的周期性返乡运动?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语,但正是“大腿枕”和“鸵鸟枕”揭示出中国春运的本性。它是一种声势浩大的乡愁,寄寓着底层劳动者对于故土、亲属、旧友的思念,并由这种思念而寻求团聚与重逢。在这样的文化诉求里,还应当包括对于所有过去生活痕迹的周期性缅怀。
8 |$ S# _4 i8 }
: U8 X1 X$ L- k( O6 N+ _4 W" Y导致这种乡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农民工对未来的迷惘和和对现实的焦虑。鉴于东西部、城市和乡村的巨大落差,落后、破败、萧条和资源短缺的故土,无法承受他们的未来梦想;只有到东部发达城市谋生,才能获取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空间。但基于户籍制度的限定,那些最辛勤的城市建设者,却无法成为新家园的主人,于是他们只能在两地之间狂奔,以搬运一个关于“家园”的文化幻觉。# ]- e: v+ I, `% z+ F& q

+ b, m$ z  B) ]9 L1 e. W/ b在某种意义上,春运就是“春晕”,也即一次农历新年期间的自我电击,可以将其视为最剧烈的创伤疗法。它利用一个混乱低效、放肆敛财的运输体系,和一种充满苦难的迁徙,来重申改变命运的必要性。每一次返乡,都是一次痛彻心扉的自我告诫,激励着农民工跟乡村道别,成为东部都市的未来居民。但这场悲剧的真正要害在于,无论都市还是乡村,都不是中国农民工的真正家园。只要农民工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地,这种钟摆式回家运动就将永不停息。
: [9 u* p2 J. B4 L; [/ {8 D) `2 T. {, p
深藏在这场空间运动背后的是时间的悲剧。拥有漫长历史的乡村,正在面临土壤贫瘠、人口流失、村社瓦解、资源殆尽的终局。就跟玛雅人的寓言一样,它宣喻了五千年的大变局,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唯一出路,似乎只能是告别乡村,走向“城镇化”的未来,通过无数小城镇的崛起,终结长途迁徙的理由。如果这悖论式场变革能给农民带来真实利益,而非制造新的苦痛和悲剧,我们就能指望“春运”成为一个可笑的历史陈词。(原载《新世纪周刊》)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266014.html
! C0 x" m1 H2 E/ G5 |4 p
朱大可 9 C6 j- k7 G5 [( w% u8 Q& i6 R/ x
朱大可,当代著名文化批评家,学者,小说及随笔作家。1957年生于上海,现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哲学博士。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 l' B& `# r4 a# {* }8 t
您可能也喜欢:

2 X- R/ t$ k2 ~: z* \# u) m# d+ L; k/ F$ e8 o3 c% D
戏梦中国
7 z3 M( X: w8 g  c

4 A0 Y; U+ B0 ^! _/ ^1 e$ G/ o7 q 春运 中国难以承载的经济失衡之重
/ ^; J& N" w5 r  l7 X0 p1 H
8 K; l- _, g0 ?# M
春运,在笑与泪中坚持
, }7 E# A6 X! y) I( w  x
, v9 P4 g  b+ G3 u5 u6 v
全球最大规模人口流动潮中国全面进入春运 客运量创新高
9 ?$ ^! b# t* K% o0 ~0 t1 Y" D* J

$ M" Q7 s; Y# m" ?- Z+ H# B0 v7 g 中 国 龙! x9 g# t( d8 r! P8 I8 w! z+ M
! _, W6 P+ B0 D( P
/ d! C, O5 D+ e# N4 L

& t( [' P7 p9 V3 ~
3 `$ ~# f0 a3 F1 l2 d+ \0 ^4 E. N! o' b) Q
% D  p" o' T, f9 e
8 N5 R2 i9 X0 t) r
61 O, {7 n+ [1 ?4 |3 @
5 K4 v$ ]2 k* I2 p" l( h( N2 ^% Q2 B4 [

$ K/ |9 V0 G) E% d1 F4 H
  O. R" ~/ |. p4 _6 A上一篇 << “朱大可守望书系”第二本:《审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4 17: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