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3-2-3 17:39:37
|
只看该作者
就这样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终于在次日,即10月13日凌晨2时回到长沙。; @% N6 L$ @: R, r
) A. B) s t9 V) a- O) C) ]8 z
张平化刚刚坐下,想喘口气,秘书和警卫员便来报告:“毛主席的专列已经到了长沙。”9 W8 b. E* O; F \: D/ _- ?2 O8 ^
, T4 P/ B8 G6 K2 J, |0 s7 m7 a! O9 f
省委领导立即赶到当时还十分简陋的长沙火车站。. F4 ~% ?! |" K! b$ V3 B j w" {" p& I
. l, ~3 c- L1 N2 R2 x- l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的陪同下走出专列车厢。张平化热情地上前问候。, X0 r) R% V- b# L
3 S2 o: d9 n x/ K 见到久违了的“父母官”,毛泽东十分高兴。他亲切地拉着他的手问:“唐慕兰同志怎么样啊?”7 b( w, x P9 V" r
% r6 r$ p3 ]6 _: V- J) _
“谢谢主席关心。”张平化答:“她很好。”
P( T" H0 W: D% m( j
4 a" g R5 S- F- H “那可是个好人啊!”毛泽东不乏幽默地说。
& j; h* G9 F+ |
; t# r7 ^# i4 J* l p 张平化看到毛泽东旅途疲惫的样子,便劝他走上停在站台上的红旗牌轿车。张平化知道毛泽东“恋旧”,特意安排的司机赵毅雍等工作人员,都是1965年陪同毛泽东从长沙出发上井冈山的老同志。" k, b" t. b; x* R' `
: Q! `( v' @$ o! a+ X 一路上,张平化留心地观察毛泽东,发现岁月的风霜染白了他的头发,并在他脸上镌下了深深的皱纹。他行动迟缓,走路很慢,确实显得衰老多了。
8 k( P) V d$ ?& x
# i4 R- I; T2 y 省委安排毛泽东住在“九所”6号。“九所”位于省委大院的西面,6号楼是毛泽东每次来长沙都要住的房子。虽然相隔数年,但毛泽东看到有些服务员还能认得。! g6 }: K1 q! O% U8 G
, R% ]7 q$ Y- z" `% m+ B 张平化记得,毛泽东没有休息多少天,王洪文便从北京飞来。接待中,张平化在场。但毛泽东和王洪文之间的谈话当时尚属“最高层”的谈话,张平化没有参加。他事后才知道,王洪文此行的目的,就是奉江青、张春桥等人的旨意,向毛泽东告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状的。当然,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 m+ I) f/ U+ Z' D% R" t
9 C4 e" P$ ?. P, Z 就在王洪文怏怏走后,毛泽东突然提出要下水游泳。张平化和湖南省委的同志们,以及刚刚从北京赶到长沙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不禁都大吃一惊。
2 a& T. }$ W: Z2 i; I
0 a7 K0 H) Z2 ?3 F/ p* { 他们都知道毛泽东素来酷爱游泳,而且在过去几十年的峥嵘岁月里,曾经无数次地在故乡的水塘和江河内奋力游过,并因此留下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J2 ?. w+ M3 W! I8 V) s* W( p
- I7 K( x2 ~5 ?$ n/ S |5 Q
然而,今非昔比,毛泽东如今已经是年过8旬的老人了啊!尽管在全国人民面前,他似乎依然没有完全失去照片上、荧屏上那种“十分健康”、“神采奕奕”的形象,但这瞒得了别人,可绝对瞒不了朝夕相处的“中南海总管”汪东兴等人,也瞒不了有机会在近距离较长时间接触毛泽东的张平化等人。他们晓得,自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来,毛泽东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不久前甚至休克了一次……2 V% u$ l5 h% f
V/ a; G3 B, Y8 P) l' G4 U7 @+ | 何况,毛泽东下榻的“九所六号”没有室内游泳池。省委的蓉园招待所虽有一处露天游泳池,也已年久失修。更何况眼下已是秋风萧瑟的10月下旬!" T' p3 B0 w. c8 N+ n5 t0 |
/ s+ Y" H$ C$ G5 c1 D& [, \0 R: n 张平化和湖南省委经过慎重考虑,提出建议请汪东兴出面去劝说毛泽东。
. G. T5 u8 F) _5 m, ]( e1 ^7 M! a: m4 z/ f, V! O+ t4 w% W* u4 m/ [$ j t
其实不用别人提议,汪东兴也明了自己的职责。他寻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径直走到毛泽东身旁,委婉地然而又是理由充分地谈了同志们关于请他不要下水游泳的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