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16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华姓氏的起源和分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0 16: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v4 Y& H# s# l4 R! V0 {/ W
  一、中华姓氏的起源。
0 y/ S8 D* U. c/ I8 D% `4 {& z0 Z8 |+ }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v, @4 i7 P; E. y4 o, v
' _/ r* @  V( w$ k4 f! }" t4 g
  中 国 人 在 三 皇 五 帝 以 前( 距 今 约 五 千 年 ),就 有 了 姓 。那 时 是 母 族 社 会 , 只 知 有 母, 不 知 有 父 。 所 以 “ 姓 ” 是 “ 女 ” 和 “ 生 ” 组 成 , 就 说 明 最 早 的 姓 , 是 跟 母 亲 的 姓 。 夏 、 商 、 周 的 时 候 , 人 们 有 姓 也 有 氏 。 “ 姓 ” 是 从 居 住 的 村 落 , 或 者 所 属 的 部 族 名 称 而 来 。 “ 氏 ” 是 从 君 主 所 封 的 地 、 所 赐 的 爵 位 、 所 任 的 官 职 , 或 者 死 后 按 照 功 绩 , 追 加 的 称 号 而 来 。 所 以 贵 族 有 姓 、 有 名 、 也 有 氏 ; 平 民 有 姓 , 有 名 , 没 有 氏 。 同“ 氏 ” 的 男 女 可 以 通 婚 , 同 “ 姓 ” 的 男 女 却 不 可 以 通 婚 。 因 为 中 国 人 很 早 就 发 现 这 条 遗 传 规 律 : 近 亲 通 婚 对 后 代 不 利 。# I2 ]2 F) b, n/ d

  b& A& |% L# x- @; M/ ]% G  唐 太 宗 的 时 候 ─ ─ 公 元 627 年 , 有 个 吏 部 尚 书 高 士 廉 , 把 民 间 的 “ 姓 ” 记 录 下 来 , 写 成 一 本 书 《 氏 族 志 》,颁 布 天 下 ,作 为 当 时 推 举 贤 能 作 官, 或 撮 合 婚 姻 的 依 据 。! D: a; F$ [9 M8 p

" ?9 Z4 v+ s. Z* B8 X' C6 F2 ?  中 国 旧 时 流 行 的 《 百 家 姓 》 是 北 宋 ( 公 元 960 年 ) 的 时 候 写 的 , 里 面 一 共 收 集 了 单 姓 408 个 , 复 姓 30 个 , 一 共 438 个 。 发 展 到 后 来 , 据 说 有 4000 到 6000 个 , 但 是 实 际 应 用 的 , 只 有 1000 个 左 右 。
0 C. ~3 N! s4 n' H# H6 W1 g" t- h! ?
  世 界 各 国 都 有 “ 三 大 姓 ” 的 说 法 ,英 国 是 :Smythe, Jones, Williams ; 美 国 是:Smith, Johnson, Carson ; 法 国 是 : Martin, Bernard, Dupont ; 德 国 是 :Schultz, Mueller, Shmidt ; 苏 联 是 : Ivanov, Vasiliev, Deternov ; 中 国 呢 ? 有 张 、 王 、 李 、 赵 , 四 个 大 姓 , 历 史 悠 久 , 分 布 广 泛 , 而 且 都 是 皇 帝 赐 姓 。 根 据 最 新 的 统 计 , 单 是 姓 张 的 , 就 有 一 亿 人 , 这 恐 怕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姓 了 吧 。0 N8 Y8 v; e# j5 U7 `  U9 U/ D
& H1 y& n# _3 ^0 d) j
  1977 年 史 学 家 李 栋 明 , 在 《 东 方 杂 志 》 上 发 表 过 一 篇 有 关 “ 姓 ” 的 论 文 , 文 中 指 出 :
6 w% b- x# k" b# B8 {
) J) n& A: Y1 m! T: Y8 l3 b  华 人 最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张 、 王 、 李 、 赵 、 陈 、 杨 、 吴 、 刘 、 黄 、 周 。 这 十 个 姓占 华 人 人 口 40% , 约 四 亿 人 。
6 k* x: t% W- _+ v3 |9 V* G+ `  B7 s, x* \: `& }' m
  第 二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徐 、 朱 、 林 、 孙 、 马 、 高 、 胡 、 郑 、 郭 、 萧 。 占 华 人 人 口 10% 以 上 。
1 f. k& W9 u/ B
% h9 b' p/ ?8 P% k& N' W  第 三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谢 、 何 、 许 、 宋 、 沈 、 罗 、 韩 、 邓 、 梁 、 叶 。 占 华 人 人 口 10% 。
3 X3 \- ^, s' ~8 l7 T$ G  z5 z( ^: w$ y% F  `
  接 下 来 的 15 个 大 姓 是 : 方 、 崔 、 程 、 潘 、 曹 、 冯 、 汪 、 蔡 、 袁 、 卢 、 唐 、 钱 、杜 、 彭 、 陆 。 加 起 来 也 占 总 人 口 的 10% 。
4 h: r  }  D( Q" t; h. o& {; |
* o! h" g; [$ R5 s$ W2 L' t  换 名 话 说 , 在 中 国 十 亿 人 口 中 , 有 七 亿 人 姓 了 这 45 个 大 姓 。 另 外 的 三 亿 多 人 的姓 , 都 是 比 较 少 见 的 , 象 毛 、 江 、 白 、 文 、 关 、 廖 、 苗、池 等 等 。; e5 ~2 }1 |9 ]

7 }$ P1 ]* e" e9 }8 n* x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 S' V7 D: n6 L3 w7 |, N4 o$ e# T1 J  \0 H; r# z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d' g1 j6 P: ]- `. B: q6 z

) p. o- j2 H9 \3 j# R/ @* e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 }* c* z* k8 f4 v* _/ F- p: y. |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 Z4 }" a. d, _9 M. [# K9 \
5 l+ g. B! Y, w1 x  G* ~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e2 N0 y4 Z9 B
- ?0 {! ]- A/ x3 L1 g7 x+ e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5 m: ~3 j% V- s) X, E6 q
) C9 i% H+ V! O7 {* y- M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h8 K) a8 B6 j
; Q0 V: j+ m5 Z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 q3 \0 [8 `/ m2 I% n& I1 @5 h# U4 u! w. @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9 \0 v- b9 n5 i2 B, c* Q+ I2 p9 P

7 d# r3 R1 e5 Y) _% h7 i% g1 f  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6 A( e- V. a8 G+ w2 T

+ h8 H7 ^. J4 Q8 U: S! b+ B' P) Z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5 b. {3 s3 |5 P, H$ D/ ~9 ?
1 f5 \9 j5 j/ f% I4 l) @, a9 K& F; L/ X
  11)以谥号为氏。* f9 L$ f$ R8 o8 x
* ?( u; R. X& Z3 F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b- @* l7 e: x2 g+ P  |8 X

& [* G& j8 n! L0 W" C5 Q' ]' {  二、中华姓氏的分布。
& E; \9 f3 @2 ^  e% L4 }) e7 {5 o. F+ i9 Q$ l# U- F: @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在多数的情况中,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口资料又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合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 i; }+ `) I  v, S7 y2 J' R
. I! q; A. m5 H1 r- z, W+ m
  中国人一般都习惯地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遗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精子还是Y精子,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惟有Y精子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徵的性能,而X精子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人中一直普遍存在着改姓的现象,这包括入赘婚姻、随母姓氏、避难改姓、少数民族用汉族姓等等。在人群中改姓是突发的和随机发生的事件,往往发生在迁移过程之中,但是可以肯定有总人数中改姓人数的比例较低。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可以认为是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的父系传递功能。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对隐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行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线索和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中一直存在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上婚姻半径小,娶嫁地域相对固定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其共同祖先的父系遗传物质,某种程度隔离的群体,这在进代上有特殊的意义。这种与近代人类进化有直接相关的同姓群体。在探讨中华中族的起源和进代等研究中将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h! C; U7 s: r

5 t/ n5 R( V6 |1 f2 [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隐定的。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同时,再一次从群体遗传学角度证实了中国汉族一直存在着遗传上异源的南北两大群体,其1000年来的地域分界线应在武夷山和南岭地带。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7 m0 F& m: A& h% z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8-10 23:0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8-10 23:09 编辑
" h0 m) E- G, N" Q) J
pszyyao 发表于 2015-8-10 17:54
1 g# f( U6 O5 e8 X4 o& E! e$ U唐 太 宗 的 时 候,公 元 627 年 , 有 个 吏 部 尚 书 高 士 廉 , 把 民 间 的 “ 姓 ” 记  ...
. b6 W/ z3 n+ {
- n: j- l! g/ p1 d
       关于“赵钱孙李”的春秋笔法* b  a9 H+ E5 O
    【百家姓】是北宋开始流行的,为什么是“赵钱孙李”打头?这里显然使用了“春秋笔法”。姓赵的当了皇帝,当然排第一;紧接着“赵”后面有“钱”,这是马屁拍到了家。赵姓是从李姓手里取得了天下,姓李的只能尴尬地成了“孙子”。
! U. {5 h! x* n/ T  \, S& w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微言大义”,就是“春秋笔法”。
6 G( \8 E1 G) Y: }% z)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8-10 17:45:40 | 只看该作者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S5 }0 b2 L  `; C' L

5 j; ^- {' Z$ A  L; U8 B; N4 a     中国人一般都习惯地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遗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惟有Y精子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徵的性能,而X精子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 m  C% ]2 Y( E& Z" `- f3 d. G&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8-10 17:54:18 | 只看该作者
           唐 太 宗 的 时 候,公 元 627 年 , 有 个 吏 部 尚 书 高 士 廉 , 把 民 间 的 “ 姓 ” 记 录 下 来 , 写 成 一 本 书 《 氏 族 志 》,颁 布 天 下 ,作 为 当 时 推 举 贤 能 作 官, 或 撮 合 婚 姻 的 依 据 。——还应当看到,李唐王朝的李姓,原本不是世家大姓。通过《氏族志》,即可打压旧门阀,又提高皇朝李姓。历代的姓氏书,或明或暗都有其政治背景或政治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8-11 06:19:47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8-10 23:070 Q, g8 B; o$ }" c) j* H3 a% C
关于“赵钱孙李”的春秋笔法
1 O! X: |: [! g& I- @" O6 b6 S    【百家姓】是北宋开始流行的,为什么是“赵钱孙李”打头?这 ...

/ X; R) b) y' _6 o2 Y              赵姓是从李姓手里取得了天下——?' |6 ]- ]% a+ A/ ]
       水浒传,柴进的祖先?7 }+ V" S  P5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8-11 11:53:27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8-11 10:45
* k& R  D! l3 q  q( y有意思,还有这样的说话,不过倒是蛮符合逻辑。
, A, H6 m' b, A$ N: y- O# p
        水浒传柴进姓什么?他的祖先与宋太祖赵某人是什么关系?
  N: A  y% A0 r- ]) \! U* }        陈桥兵变赵某人黄袍加身,从谁那里夺得天下?" x5 ]9 w0 G8 s* X5 P

签到天数: 435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5-8-10 22:39:2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尚明站长的帖子,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_+ ~- m$ T3 E% g* H

签到天数: 3732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5-8-11 06:22:21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8-10 23:07
9 }3 S/ c/ Q& \" @9 U关于“赵钱孙李”的春秋笔法
0 f4 L! h( n: ~    【百家姓】是北宋开始流行的,为什么是“赵钱孙李”打头?这 ...
" P9 F8 ~" J3 p& @; V. _
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 x5 W4 J0 W/ {. _

签到天数: 3732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5-8-11 06:24: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又增加知识.
5 q' C2 t5 M; P$ |7 Y7 |

签到天数: 3732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5-8-11 06:26:4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8-10 17:453 `( X& r8 b/ V" [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 ...
9 y/ r* w( L- J: g2 l+ R% |
分柝很到位!
# v$ i7 h; v" B/ C+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10#
发表于 2015-8-11 07:52: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 ]1 v, @" c; N: y* ~  s4 }8 f  [* V- ^6 l7 L' u8 G6 I$ K
怎样才能工作学习两不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4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