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点评姚能宏自述的世序? 广州姚钟尧 2020-02-23 上海姚能宏是绩溪塘边山人,2006年在清光绪十七年版的大石门姚氏宗谱的基础上纂编了绩溪《姚氏宗谱塘边山》。姚能宏在此谱中自称是“舜姚一百三十四世;姚崇后四十四世;绩溪念四公后二十四世。” 塘边山谱和大石门谱,均未明确地记载绩溪姚氏始祖姚念四是姚崇后几世。260-0124歙县塘川姚谱,记姚念三是姚崇的十九世孙。由大石门谱或塘边山谱可知姚念三和姚念四是兄弟。因此,认为姚念四是姚崇后十九世。因此,19+24-1=42(世),姚能宏应是姚崇后四十二世,不是44世。 又,如果按“姚崇是舜系90世”计算,90+44-1=133(世),姚能宏应是舜系一百三十三世,不是134世。 为什么要点评姚能宏的世序? 首先,通过核算姚能宏的世序,已向读者披露了一个计算世序的公式或办法——我是舜系几世,已知我家的始祖是舜系几世和我是始祖后几世。 其次,询问姚能宏自称的世系凭和而来——为什么姚能宏是“舜姚一百三十四世;姚崇后四十四世”?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姚能宏自述的世序与他自家谱上的姚文明《叙姚氏得姓源流》(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不相符;姚文明《叙姚氏得姓源流》有不少处错误,与《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二姚宰相世系》、莆福韶溪天明姚公派闽粤两省姚氏族谱的百世世系表和河南姚学谋编排的姚崇家族世系吊线图有很大出入。 第四,我认为姚文明《叙姚氏得姓源流》(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一文是珍稀文献。
文中唐相姚崇家族世系,与《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二姚宰相(姚璹,姚崇)世系》对照,有好多错误,有点不像样。 文中姚氏得姓源流叙,与莆福韶溪天明姚公派闽粤两省姚氏族谱的百世世系表(见:姚网)相比,说不清道不明,前百代不连续,断了很多代。 然而,与许多自认为唐相姚崇后的姚氏家谱(尤其是安徽姚氏家谱)相比,此文是像样的,至少是比较像样地叙述了唐相姚崇家祖前3代的世系,知道自家是姚崇的长子姚彝-孙姚闓的后代。 《叙姚氏得姓源流》是明代人姚文明撰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的作品,著者、写作时间和主题都很明确,是姚氏家谱中同类著作或文献少见的,因此曰“是珍稀文献”。因为我,不以为莆福韶溪派姚氏家谱的姚氏百世世系表是[唐]瀛洲学士思廉公的著作,应是始于宋代先贤、完善或定稿于明代的作品;其他姚氏家谱的情况也类似。 编写姓氏得姓源流盛行于明代,特别是在明嘉靖允许民间建祠堂之后。也许姚文明《叙姚氏得姓源流》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