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7-19 07:19 编辑
7 ]0 c$ y4 K+ \4 J9 A
4 p6 h" d% Z Y3 b3 O四、迁台史实。 要在残谱中找寻迁台史料,还原历史本来,确认固有源流,这无疑是个艰难的命题。好在前人的精细、务实的作风,为我们留下了详实的记载。庆礼通过潜心研读,精确梳理,追循谱中的蛛丝蚂迹,采取先设疑,后佐证,层层深入,终于拨雾见云,云开日出、阳光普照,心智大开整理出彰化族人迁台的的部分史实,期待有朝一日能与彰化宗亲执手联动,共同探讨,联合整理,弃其伪,存其真,予以确认。 依据族谱第7页记载钱仓十五世讳耕谥朴纯恒德公三子也,生雍正戊申年(1728)卒乾隆乙已年(1785),享寿58龄,葬台湖仔内。妣陈氏柳娘生雍正丁已年(1737)卒嘉庆丙寅年(1806)葬台湖仔内。 男二长晏英、次华英(葬台) 女四:长女鹊娘配烧灰乡(晋江市龙湖镇烧灰村)许楚; 次女()娘配坑边乡(晋江市永和镇坑边村)王运; 三女()娘配庄宅乡(晋江市永和镇庄宅村)庄铗; 四女秋娘配港塔乡(晋江市英林镇港塔村)林家。 族谱12页记载十五世秉正讳仲恒德公次子,生雍正乙已年(1725)卒乾隆辛丑年(1781)享寿57龄,葬台。妣陈氏丑娘生雍正乙卯年(1735)卒嘉庆已卯年。葬台。 男五长会英、次久英、三轲英、四沛、五铤英。 女二:长乳娘配深沪(晋江市深沪镇)吴恭 次女 叶娘 族谱10页记载十五世讳察(尞)秉彰恒德公长子生康熙壬寅年(1722)卒乾隆丙申年(1776)葬钱仓本里。 子 三长建老(幼殇)、次蛙老、三子老葬钱仓本里。 女配坝头乡(晋江市安海镇坝头村)王判 族谱记载十五世秉光讳业恒德公四子生雍正甲寅年(1734)卒乾隆戊申年(1788)。葬钱仓本里。妣勤俭林氏生乾隆壬戍年(1742)卒乾隆癸已年(1773)。葬钱仓本里。 子三长吟英、次朕(脱)英葬台、三琛英 从十五世察(尞)、仲、耕、业兄弟的生卒年谱、死葬地址以及子女的婚姻状况可以梳理、推测、解读出谱载的有关资料,庆礼层层剖析解读如下: (一)、迁台宗祖。在四兄弟中仲老、耕老两人当于乾隆年间联袂赴台谋生,所谓谋生是家眷未尝移居,从兄弟两的女儿在本地嫁为人妇,可以确证。而依据仲老夫妇、耕老夫妇及其子(端会、端华)死后安葬台湾的事实,又可以佐证迁台始祖为:姚事仲(仲老)谥秉正、姚事耕(耕老)谥朴纯昆仲。 (二)赴台时间。搜索谱中记载,仲老女儿、耕老的四个女儿都在本地婚嫁成家,我们可以这样推算(以耕老为例):自身二十岁结婚,长女以十八岁出嫁(农村人家早婚)而嫁完四个女儿用时六年为准,从雍正戊申年(1728)(注:朴纯公生於雍正戊申年)累加44左右年,则迁台时间当为乾隆辛卯(1771)(上下5年,即乾隆丙戍年至乾隆丙申年)之间。这时兄弟在台湾经营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也相对稳定,可能感觉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回故里搬请家属赴台定居。 (二)赴台地点。根据谱20页利用《和美镇镇民代表发言录》用笺抄谱、朴纯公夫妇死后安葬后湖,端华公死后安葬后湖清河园以及和美镇湖内里现有祈奉姚府千岁的朝天宫等诸多史料,能够确定我钱仓十五世仲老、耕老昆仲最早迁徙台湾彰化和美镇,而且其裔孙现在仍然生活、居住、衍奕於斯。 (四)居台世系表 , |$ X/ F5 q3 N! ~) n; o. Q
3 L% }, g. y. F, h
钱仓十五世- W4 F! I& ~2 j9 ?$ @3 z
到台壹世 | 钱仓十六世5 Q, q2 a7 O+ D5 T
到台贰世 | 钱仓十七世) p0 Q- G3 Q0 s/ P
到台叁世 | 钱仓十八世% B, Q8 R2 J0 o3 ?/ |% c% C0 p/ h
到台肆世 | 钱仓十九世
, L1 h) P: }* p3 b1 \5 N" n& q& n 到台伍世 | 仲老(秉正)9 e) |6 `1 a9 C8 {, E
生雍正乙巳(1725)' t( [$ \3 h* {9 j
卒乾隆辛丑(1781) | 端会会英(仁德)2 S& {& X/ i* _* {) W a3 v
生乾隆甲戌(1754)卒嘉庆巳卯(1819) | 望胆葬台后湖$ w3 x( c) t$ v% e; C: |' T
生乾隆癸丑(1793)卒咸丰乙卯1855 | 贻泰7 s( N. ?7 ?4 y1 ]
生道光癸未(1823) 卒失详 | 嘉齐(济)$ ~5 p1 {+ i. j& }. j
生咸丰甲寅(1854) h( m3 X2 K, g/ C
卒失详 | 妣陈氏丑娘
1 k( f9 ~1 X- d; S/ w& C- g 生雍正乙卯(1735)' K4 E& b( ]& M# H
卒嘉庆巳卯(1819) | 妣 氏典娘! E# f2 @! K- w5 b. I
生乾隆乙亥(1779)卒道光癸未(1823) | 继妣 王氏 葬台后湖- t3 L, C9 k1 A, {2 g/ T
生嘉庆癸亥(1803) | 妣杨氏梅娘! y5 ]7 @+ I1 ?5 h6 A1 H% Z
生道光癸未 | | 耕老(朴纯)
7 \# S5 {" `) r" W6 }; ]0 q" t 生雍正戌申(1728) p$ z5 H- Z. I7 i$ i
卒乾隆乙巳(1785) | 端华(昭封)葬台后湖清河园' L0 n4 O( a0 o0 g3 n
生乾隆戊戌(1778)卒咸丰壬子(1852) | 望戎# t/ Q% U: [$ Y m
生嘉庆辛未(1811)卒同治戌辰(1868) | 贻陆(隆)' F9 |6 X/ d" e8 X* E. t
生嘉庆庚辰卒道光 | | 妣陈氏柳娘
+ }( v7 t7 h7 O+ L% H q0 P 生雍正丁巳(1737)# V# N6 ]7 t" b
卒嘉庆丙寅(1806) | 妣江氏引娘 葬台后湖清河园
- r) C$ l. n- @% B" U8 c 生乾隆癸卯(1783)卒咸丰壬子(1852) | 望姻望渊
' o& d* n+ b" \" D 生嘉庆乙亥(1815)卒道光 | | | | 端朕(脱)
% r! U/ i0 z3 R8 j/ f: I, u 生乾隆丙戌(1766)卒嘉庆巳卯(1819) | 望养 葬台油车崙% x t% T& h, L2 l( k1 Z4 ]
生嘉庆乙丑(1805)卒道光丁未(1847) | 贻龟- ?1 w, m* h# I0 A' Q- V4 [
生道光戌申(1848)
$ a/ C4 C. e6 S, X: v 卒宣统巳酉(1909) | | | 端誇
' W/ x3 b; t* m 生乾隆辛巳(1761)卒嘉庆( ) | 望隍 葬台$ q/ Z* n$ p! R% U* x
生嘉庆乙亥(1815)卒道光丁未(1847) | 贻谈(谈云)2 I2 p2 Q# z; f- V4 _8 @7 Q
生道光丁酉(1837)- t" n$ P, F, h5 @- L( }
卒道光丙午(1846) | | | 端初) C/ G6 e4 M8 A( H" u
生乾隆戌子(1768)卒嘉庆庚 ( ) | 望益 葬台后湖崙( ^2 o0 t' Q( `0 ?7 t
生嘉庆壬戌(1802)卒道光庚子(1840) | | | 1 V8 z7 J8 `! @; [
/ Q/ D# n1 ]- s/ K. m
1 j" Z- B! w t( A$ f6 S( T$ Z* a3 d* Q$ {1 M
托福祖先英灵,先祖大孝(古人认为不修族谱为不孝,而谱碟完整,随身携带不忘祖先视为大孝),使我钱仓寻回失联百年的宗支族亲,让彰化族人能够明了其身之所自出,子孙昭穆秩然可征,甚或得以认祖归宗。数月来,庆礼虽不敢说宵衣旰食、废寝忘食,但其殚精竭虑、孜孜不倦的辛苦与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收笔成文的今天,庆礼别无所求,唯真心祈望,心血不致白费,努力不致湮没,是谓:幸莫大焉。 闽南晋邑钱仓二十世庆字辈姚庆礼 丙申年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