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7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谱牒的编纂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9 11:5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着新编地方志的出版与发行,一度销声匿迹的修撰宗谱,也悄悄在民间兴起。对这种修谱现象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盛世修志,民间重现修谱热,说明老百姓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代代相传;有人则认为修谱是强化人民群众的宗族观念,助弛族势力,须加阻止。到底如何对待民间修谱现象,以及如何对旧谱牒进行体例改革,编纂出有积极意义的新谱牒,以利于创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谱牒学,为此,笔者特对新谱牒的编纂提些个人浅见,就教于方家。
2 M& w/ k' B% s# K, F& d% X5 b3 I" D6 `( y6 ^) w+ V
  一、谱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M* E. i  H2 W% J6 R: k5 {
$ c$ _/ X! S( @; D6 r
  谱牒亦称家谱、宗谱、家乘、族谱,是中国宗法血缘文化的产物,是记载以父系氏族为主体的同宗共祖的族源,及其繁衍生息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诸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主要标志之一。谱牒不仅为海内外中国人寻根认祖提供了方便,而且它蕴藏着大量有关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及地方志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与方志、正史三者共同构成中国史学大厦。 8 I6 i) j1 W: d1 z) g; z* I1 w

2 Y: ?2 X/ }) x  {% Z2 q$ p4 {( ?  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蔡新在《家谱序》中说:“家之有谱,所以辨尊卑,序昭穆,联族性,而重一本也……谱牒又废,虽至亲亦薄。”谱牒记述一个家族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住居迁徙和婚姻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兴衰变化;族人在科贡、科举、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事迹;家族的丧葬、祀典、文物和聚居地的建筑、风光名胜;以及家族为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家规、家法和名讳表等,内容齐全,堪称一族的百科全书。这说明谱牒在反映一族一地情况的广泛性与综合性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是其他文献资料所无可匹比的。 9 J( [1 F; e, Y  Y- c, k

  d" q2 J% M/ v  盛世修志、修史,谱牒是地方史志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方志为一方之全史,是一方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科学资料汇编,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说:“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之有史,其义一也。”方志要反映一方的全貌,就需要大量的地方素材,谱牒以其特有的地域性、广泛性、准确性和连续性,为地方志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尤其是为人口、姓氏源流、地方名胜、文物、人物等篇章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诚如章学诚所说:“家牒有征,则县志壬。县志有征,则国史壬。” : X$ d! ?3 W  ]3 B6 c8 ~  d

, h4 Z' o- a9 C  当前,老百姓对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希望,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因而在盛世修志中,自然而然地重现了修谱热情,情有可言,无可非议。这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遗产的一项文化工程。
6 t9 E6 [% n5 j% m' s( k# Q8 i% ]  f# Q8 v
  二、要善于从旧谱中去芜取精
1 E) l" i% M$ q$ I+ i' k
" c- G3 k/ z4 t& B. M0 Z  我国的谱牒源远流长,商时就有“甲骨家谱”,几千年来沿袭不断,从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并逐渐建立了以父系为主体的谱例,得到社会的共识,约定俗成为宗谱体例。
: l3 }. l' `: x+ r# z# |, n
/ s- k1 ^& F9 x: G! C( I; i  依照旧谱例编纂的谱牒,一般有序文、凡例、宗派、里居、行辈与世系、祖训、族规、家法、俚言、祠堂、墓地等,有的还设有诰敕、像赞、匾额、传文、艺文、后记(或跋)等。比较简单的也有序文、行辈与世系。在旧谱牒中,序文、祖训、族规、家法、俚言等,大都反映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孝、悌、忠、信、勤、慎、善、俭”等思想德行,倡导孝敬祖先,尊重老人,友爱兄弟,团结族人,诚信正直,乐善好施,勤于耕读,俭以持家,劝诫人勿做坏事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较强的“教化”作用。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一定的意义。 * ^5 Q8 T" X! p/ T% k; C

$ A/ k$ q+ Y/ b9 c: i' W  在旧谱牒中,序言简述族源、迁徙、分支、立谱目的及经过。凡例说明收录范围,编写方法、规则、形式。世系以世系表为一伦次一代代记述,各支系并列,同一世系并列,从长支写起,不论其生年先后,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子名、妻姓、生卒年月。其顺序为父讳行次置前,妻姓列旁,下记子名,重要人物述其简历、功德,主体名字及妻姓用大字,其余用小字,文字多寡,宜人而定。在记述方法上,一般采用记述体式,配有少量图表。
9 |2 M$ p2 L6 m. [5 k+ X7 k/ {8 H$ c" L: N' c
  综观莆田市境内各个姓氏保存下来的不同时期的谱牒,详略不同,但所记内容与体例大同小异。 7 I+ L! i! z* I

2 @* W2 ^8 p# P/ U- n  旧谱牒虽含有这么丰富的内容,较为完善的体例,但它毕竟是几千年来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属于旧文化范畴,有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瑕瑜互见。有精华,亦有糟粕,试举几例:1.旧谱牒只记男不记女,包括嫁出女子和娶入女子,反映男尊女卑的观念;2.有的对祖上封号、恩德过份炫耀,甚至对祖先中**农民起义而升官晋级的也加赞颂,带有明显的封建**阶级观念;3.有的对祖上忠臣大加褒赞,而对**臣则避开不记,或不敢秉笔直书;4.体例不一致,不完备。有些谱牒仅有序言与世系表,内容单调,不能全面反映一族盛衰起伏的历史。5.考证不实,年代、事件张冠李戴,舛误百出,乃至以讹传讹,造成谬种流传。
# Q7 [) d4 c9 C* F5 S
/ Q( D' h0 \0 v! I9 e  鉴于此,我们在续修谱牒时,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于分析研究,取精去芜,扬长避短,对旧谱一些资料重新考证,正本清源。特别续谱时引用旧谱牒材料,不能不加分析与考证照搬硬套,对疑点一时考证不出,须作旁注,待考,使旧谱牒成为我们续谱时有益的借鉴与佐质料。
* F6 A9 T& N9 J% F" y
8 L1 p7 [7 q$ i  三、应该如何编纂社会主义新谱牒 9 N, q2 W( P. |) O

: Q- P' i: f+ T1 k3 N4 S  时下,各姓氏有续谱的,也有新编的,那么如何编纂社会主义新宗谱呢? 4 h7 u% S) v( \# X
1 G% T4 ~9 U0 B* r  q8 @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新编谱牒应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一地一族的历史与现状,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 ' Z9 m4 l9 Q) B3 @$ d
$ ?$ Z8 }1 z7 L* ?, A3 [
  其次,在内容上新编地方志已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虽其内容和体例不能照搬硬套,但有模仿的价值。新编方志广泛收集、研究历代的谱牒,对谱牒的整理注入新观点,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点和立场,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改造旧谱牒,编纂新谱牒,使之更富于时代感和科学性,让新编谱牒进入现代精神文明产品行列,因此新谱牒的内容应是:
; g( C; o& ^- W2 A, e( g* _2 W( v  `3 M+ U2 T9 j/ T4 r5 R
  1.客观反映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分化、荣衰升沉的史实,不夸张、不溢美,注重史料稽考,力求资料丰富。
7 G$ `/ U' J8 k3 v+ N' ~0 I6 l
3 [8 ~- _: `9 X2 H2 q  `- ^  2.对历史上涉及政治观点的问题,秉笔直书,需保持原记述的可列注辩证;涉及中共历史上政治问题的内容,遵循《**关于若干政治历史问题的决议》记述;对历史上宗族因地域、房产等发生的仇斗应当回避,以免旧怨重生,事与愿违。
$ I2 l+ g/ K, i! F# u! X! D* w, g6 \) ^. ^
  3.对本族女子应予入谱,其后代不再记入,娶入女子参与该族繁衍,从简记入。 , l. B" u- P3 \6 v
: i6 h7 C  n  C) W0 y
  4.对有功德、有影响的人物,不分男性、女性,列传表彰,并可载入照片,不够立传标准的人物可列表展示,劣迹昭彰者,应点明其过,以警后世。(参朱本生《简说谱牒体例改革》)。 " t# n+ G& ~  f0 s' z! n3 @
5 y& p4 j4 f. ]2 {% O5 l* P
  第三,编纂新谱牒,除了在内容上应健康和全面外,还应在体例上进行改革。体例的改革先要考虑摒弃旧谱牒的条目体,改用章节体,按事物归类,设章立节,这样便于运用现代理论观点和现代科技手段,重新评估一家族的上千年历史,参照有关新编谱牒,拟提以下条目供编章设节立目时参考。 + M- T. |5 u5 _

3 ^  r* M% `( H4 l7 C7 d1 _  1.序言(应在旧谱牒上有所改进,着重表述修谱经过和内容,可请本族有名望的人写)。 2 T2 L+ h8 y/ P' f* t% s
  2.凡例(编写本谱牒的规范)。
  @8 L2 Y% k1 N  3.概述(或叫综述,简述一族一地的自然环境、族源、迁徙、分支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人物的历史与现状等)。 2 r3 K6 T: @0 D
  4.姓氏源流(拟设章,记述姓氏源流,尤其要认真记述入闽入莆时间路线、派系,以及迁徙外地的情况,详记本支,略记他支)。
! l; _7 l9 M0 I$ |* T  5.行辈。 & m8 I6 v# P" c0 p5 d5 r1 r$ n
  6.文献、典章、文物(拟设三节,包括祖上文献资料、祖训、家训、家规、家法、堂号、姓氏联、祖坟等)。
* N# R+ k) T3 s! E0 s  7.人物(拟设三节,已逝世的立传、健在的名人作录、有影响人物设表)。 ! ~4 r+ A, J8 l2 [
  8.世系(引述旧谱时,女子无记的可待考,近现代本族所有女性均应入谱)。
; ^1 [) D; A4 K8 c. `9 E) y  9.附录(凡不便归入以上各类的可记入附录)。 $ O- J9 K( l7 {2 H; U

2 v7 K+ o# P4 S. S  新编谱牒文字采用语体文和规范的简化字。语言简炼、朴实,保持谱牒乡土气息。引用旧谱序文须加标点,便于现代人阅读。采用公元纪年,历史纪年后加注公元纪年。 $ D5 h4 m$ @4 n4 p5 h6 W  }

# V" u* v" H5 D: H9 q  以上仅供参考,篇目的设置须视本族内容多寡而定。尽量规范化、化繁就简,千万不能不分精芜巨细把本族东西都塞进去,避免把族谱编成大杂烩。应该指出,当代修谱不宜普遍提倡,也不必由官定“统一规例”,但已着手修谱的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文化品位,编纂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谱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6 21: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