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2 16:32:32
|
只看该作者
陈秀珍去过江东门纪念馆,“那里面的样子,和当年杀人的一模一样,我不认得字,看到那些名字,就想,这就是当年街上那些尸体啊。”+ \1 v- O i# `. M$ h" t5 t
7 B4 i! u; F% J% B; j2 x 孙明是位书法家,1982年从南京九中退休,他很少和人提起那段惨痛的记忆。不久前,吴先生和他下棋,三盘输了两盘,孙明说,如果不是日本兵当年砸了他一棒子,留下后遗症,三盘他都能赢。于是,勾起了那段往事。
: n' ]3 e; }$ L$ K6 U$ T2 W0 y4 b6 v/ Y: V
日本人当头砸一棒: y. _4 C) O ?6 U& t/ @
2 s$ k& p. ]2 \0 C! ]% i9 ?' o
从此留下后遗症
: k5 L$ f# W" o( S) Y. m- X2 F0 u9 k/ t* J- k
口述实录
' ] C( u6 F# U5 ^6 [
6 ]& a' p; Q2 W 家里一只老母鸡
4 A& |4 D- A0 n- N8 I9 R
" `- K8 R% M O6 U3 }9 ]& U2 X2 K3 t* c" U4 g 救了国军士兵
5 u/ F- h$ Z# E% x) D9 X5 [/ C4 f
- M- r( o. | `, a* s( A9 I7 L! A 我生于1922年3月21日,祖籍山东济宁,父亲来南京江宁县工作,我是在南京出生的。我家住在门西双塘1号。小学在船板巷小学上的,在成美中学上初中时,日本人来了。
! I( F- K* T8 V/ ]( K N$ P- g% s
我父亲在江宁县政府做录事,大哥孙元庆、二哥孙彭庆和三哥孙周庆,都在政府任职。南京沦陷前,二哥、三哥随着政府撤退,大哥当时已经成家,我15岁,父母都在,大哥要照顾我们,就没有撤走。我们都去了鼓楼那边的难民区,我们和其他几家人住进了云南路一个大院子。日本人打进来后,我们都不敢出门。3 D3 T; m: j" x9 b* ^
3 G' d6 e; s8 g3 z. a
但每天夜晚,都能看到火光,日本人到处杀人放火,在大街上看到年轻力壮的,怀疑是抗日分子,就抓起来,晚上集中送到郊外枪杀。日本兵还冲到难民区抓人,看到年轻人,就检查手和额头,认为是当兵的就抓走。沦陷几天后,一个被打散的士兵逃到了院子里,姓刘,大家给他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军装埋了。
2 t: e+ |# x, d: R. g# x6 m$ S3 O" [* Q9 ?- N
我父亲信佛,逃难时把家里的老母鸡带来了,大家说杀了吃吧,父亲不肯杀生,就一直留着。那天三个日本兵冲进院子,看到了这个士兵,让他站住,再检查他的手,发现有茧,额头上一圈印子,上面发白,下面发黑,戴军帽戴的。两个日本兵要带走他时,旁边那个日本兵看见了老母鸡,跑过去追了几圈没追上,就招呼这两个过去帮忙,那个国民党兵趁机就跑掉了。日本投降后,这个姓刘的士兵回来当了警察。
% _) z6 T0 \0 C/ G* W" D% z1 X$ x) }. v, l
日本兵一棒砸头上3 @' f! S0 [/ S" y2 Q8 {" m
* L9 ?2 w+ M; Z3 W. a6 W5 O 从此反应迟钝: f8 Z' @8 C! a. M
/ l$ a g! ^: ?& y4 K
因为家里有几个公职人员,相比普通人家,我家的条件算好的。一个日本兵跑到我家,搜了一些银元和值钱的东西,拿不下,让我给他送到军营去。我当时15岁,不敢不去,家人也不敢拦着,就抱着东西,跟他去三牌楼附近的军营。一路上看到很多尸体,有时得从尸体上跨过去。从军营回来时,那个日本兵还写个字条,证明我是送东西的。就这样我平安回家了,家人还以为我回不来了。
; w7 U: R, ~5 ]3 U9 l1 U% k4 W" M" J9 [$ \
后来局势渐渐稳定,我们也从难民区搬回了家。家里被砸得不成样子,留声机、家具,都被砸了。日本人要给老百姓办良民证。在大街上,摆着桌子,像办户口一样,中国人都蹲在这边,日本兵看着,点到谁,谁过去办,不喊不许站起来。我听见喊我的名字,就站了起来。旁边一个日本兵一转身看到了我,以为我是擅自站起来的,手里拿个大棒子,朝我头顶就砸了下来。我被砸得眼前黑了好一会,半天不能动。办证的鬼子示意后,我才没有继续挨打。8 v6 \' @" j/ `7 }, Q
8 j( l3 N$ z* K/ i
从那以后,我的头就落下毛病,反应迟钝,人家问个什么事,我常常要想很久,才能想起来。
: |1 |0 ?, x9 b* Z9 {; |: p
. Q" b# B- w0 e- Y/ H' | 新中国成立后,我到九中当老师,一直到1982年退休。我喜欢书法,后来江东门纪念馆征集材料,编“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书画作品集”,我寄去了一幅。这幅作品是一首诗:“莫忘屠城抗战年,卅万冤魂有谁怜。江东门下埋遗骨,回首何堪泪潸然。”5 r8 t+ A/ x3 m0 c4 w' t, k$ s
) h1 E3 |: N- `& k" J* H
认证
: G; A/ ^2 {' x" E
0 e6 r9 Z% G0 a ^( ] 他俩是不是“幸存者”?还有待认证!) H5 Q: E8 ~% z& l7 s0 x
$ u9 a% A$ X6 B; A$ V
一要看是否“幸存”于南京大屠杀的时空范围4 p6 x, ~, P5 R7 b
, _* z0 f0 [2 ?( K L 二要看生命是否受到暴行威胁
8 O/ e2 \ u5 l i! \8 l7 s& @. l" x4 x
何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当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 Y4 c h1 a7 x9 M; l6 l: ?$ V8 t
3 a; T2 [6 X/ `! j2 B, w% E5 B 大屠杀幸存者( M+ Z3 H/ T6 C/ ~' B9 x. h, h
$ y+ i3 i6 a/ j5 X9 f7 m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7 y0 B8 \' u; e2 Z/ F
6 Y; U, Z4 F U. `5 q" Y9 c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宅巍认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幸存’于南京大屠杀的时空范围之中,越此,便只能一般地称为‘日军屠杀幸存者’,而不能冠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名义。 南京大屠杀的时间范围应以1937年12月上旬至1938年4月为宜;其地域范围以南京市的12个行政区以及直接与南京市毗邻的江宁、江浦、六合3县为宜。二是,‘幸存’于生命直接受到过枪击、刀刺、活埋、火烧等暴力威胁的暴行之中。那些经历了不以伤害生命为目的的各种暴行的人,均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不宜一概称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 ]( k$ m# m! T. L( O% w
8 z3 z7 J# y' \7 U
据介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一词较早的出现,是在1985年由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一书中。该书“前言”称:“据最近调查,全南京市在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的受害者、幸存者、目睹者,至今仍健在的有1700余人。”到1994年,南京市委宣传部长陈安吉为一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作序时,又将1700余人统称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而朱成山则在《南京大屠杀幸存受害者的调查报告》一文中,将此1756人统称为“幸存受害者”。- J! P$ @7 ~. |9 h* W) P/ K) F9 e" z
8 i/ U. @: f, y, m u2 P. h
“以上列举的各个时期不同场合的不同提法,至少可以说明:第一,不能将所有当年生活在南京、未遭杀害的人,都称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否则的话,也决不会在27年前经过系统、普遍的全市调查,只发现了1700余名‘幸存者’。第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受害者、目睹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能将三者都包含于‘幸存者’一类之中。”* C0 q8 m2 D: I% ^& u- y7 U' Q' U
" @$ z: n9 I# Q* g
陈孙二人是否“幸存者”( }4 \1 u! D7 i5 V" \! k
6 J/ O4 p2 _. T4 k; A 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 e' \. _7 M6 D, d8 @" ?
+ v! i U8 v% f 至于现代快报收集到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新线索,朱成山表示,这两人是否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现在还很难说,需要经过专家们的认定。据了解,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认证程序非常严谨,先是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供相关的书面材料,然后该馆将组织专业人士进行证言、证人以及图像的采集,再经过专家组的核审,如果确认将报市民政局。% L3 h5 K+ L0 g2 o: l; G8 V# r) L+ P, K
" h7 {$ n/ O) Q& p 朱成山透露,今年上半年他们又新发现了一些幸存者,包括一些外地的,“发现线索有多种渠道,例如媒体报道、证人子女来访、证人和证人之间的信息互通,还有一些是海外人士提供的信息……今年发现的部分正在报民政部门(审核)过程中。”他强调,健在幸存者线索征集行动仍在继续。
2 x B1 K# i( p7 i
7 `! ?+ [" o b1 P+ K1 l& ]/ h5 e 抢救幸存者证言+ a, F9 N& z* `
& {1 B. h) W4 D 预计年底前形成档案
( ?5 j7 S4 }5 f3 m' w7 s0 G2 G$ G" b9 \; x
目前,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援助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幸存者的医疗费报销,从此前的20%上升到前几年的50%,现在已上升到了80%;南京民政局对老人们每年的补贴,也从此前的500元上升到1000元。( c7 P8 b8 i# B! s) i
# r5 K! n$ d: y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对新发现的幸存者进行录像、录音采访,至今已整理出4000多份相关档案。但是,朱成山坦言,二十多年来,虽然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调查和采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照国际口述史的相关学术规范和标准,差距很大,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今年4月4日,南京正式成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幸存者)口述史分会,新一轮抢救证言正在进行中,“时间不等人,我们的速度要加快。”口述史分会成立,按照国际标准抢救幸存者证言启动。
' V u, k3 h/ [; B! L$ w. c" J, x# g6 {% b) d5 U# h' ]) m% R! I8 B
记者了解到,“分会”成立后,对幸存者夏淑琴、常志强、张秀红进行了跟踪追访,同时对汤山受害群体进行了细节调查。“幸存者口述史分会分为4个小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专家领衔主持工作,有三四位史学研究专门人员参与,还有律师从法律层面进行认定工作。”据介绍,此次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采访调查工作将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过去只注重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短线调查,向长线调查转变,展现大历史变革中的个人生活史;二是从过去注重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的量的收集,转向质的提高,对重点受访对象深入挖掘。三是按照国际口述史的模式,做到规范化、标准化”。“过去可能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当年大屠杀时候的故事,其实,幸存者的一生可能都会因此发生变化,这些都会给人们带来反思,让人们反思侵略战争的罪恶。 ”朱成山告诉记者。
/ [7 Y# S# u* [7 F1 h
9 k/ ?: p8 a# O$ h+ |$ F “现在第一个节点初定是一年,在今年的12月13日之前调查充分,形成档案。 ”相关人士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