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于希渭(中)和刘长春(右)合影 ![]()
位于碧流河村王屯的于希渭家老房子 ![]()
现住在锦州的于希渭大女儿于金娥
2 v) m: z6 _7 C) ]2 b# a8 B! q% L 70年前,普兰店城子坦出了个能跑的小伙子,他跟着火车跑了三站(30公里)没被落下,中青年时代,参加34次国内国际田径大赛,拿了50余次第一,曾准备和同学刘长春一起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因当时日本人的刁难,未能成行。他就是当年被称为“飞毛腿”的于希渭。在英国举办的第30届奥运会之际,记者前后历经一个多月的联系采访,来到他的家乡,采访到他的后人及同乡,聆听着仍在他家乡流传的故事。) a8 ?; j$ d4 D( W6 Y1 j6 u6 o
“父亲虽然扔下了我们,但他为国家拿了一大堆奖牌,还是值得儿女骄傲的”
- n! h9 e! F2 c8 @! @% j2 R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于希渭的家乡碧流河村王屯。听说记者是来采访于希渭的事情,60多岁的村民组长刘国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告诉记者,在自己小时候就听说过于希渭这位家乡奇人,很能跑。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只身去了台湾,把前妻和三个女儿扔在了大陆。女儿们当时因他的事,都隐名埋姓远嫁他乡。1985年于希渭前妻病故,如今,老家已经没有什么亲人。
% B" [% X7 Q: F+ Z4 u! d8 K0 n 但是,不久前,与家乡失去联系多年的三个女儿,有了下落,她们都还健在。82岁的大女儿于金娥和80岁的二女儿于金凤都在锦州,77岁的小女儿在天津。联系上她们的是于希渭本家的重孙侄于国强。# s4 _9 h \! E
于国强的姑姑于美华告诉记者,于国强驻地就在于希渭大女儿于金娥居住的小区附近。“八一”前夕部队下社区和市民搞联欢,于国强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从菜市场买了一篮子菜,便主动上前帮大娘把菜送到家。于大娘非常感激这位爱民敬老的年轻兵娃娃,在交谈中于国强家乡的口音,让她顿时涌起对“淡忘”半个多世纪乡情的思念。
# j* U/ F n8 n4 L! e 天底下的事就这么巧,眼前的兵娃娃就是老家王屯老于家侄孙,她就是“失踪”50多年的大姑奶,于希渭的大女儿。姑奶和侄孙在异乡奇遇,于国强立即把这个消息用电话传给了数百里之外的父母。& ~1 G3 y$ e- b/ W# \
记者对于希渭的大女儿进行了电话采访,当听筒中传来于金娥老人哽咽的声音时,在场的亲戚和乡亲心里都很酸,个个眼圈都红了。于金娥说:“父亲虽然扔下了我们,但他为国家拿了一大堆奖牌,还是值得儿女骄傲的。”+ Y; ]+ W* b$ I: T; O
据于金娥老人介绍,她父亲能跑,自己小时候就看见他每天很早起床出去跑步,一年到头不间断。听自己母亲讲,父亲青年时代,跑步处于巅峰期,1.8米的个子,脚大腿长,体力充沛,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田径运动大赛,共获得50个第一名。1948年5月,已过40岁的于希渭,在大陆最后一次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夺得800米和1500米两项冠军。" x% \* j: X! I
她从记事儿起,就看到父亲得的奖状在墙上贴了一溜,证书、奖牌装了好几个大盒子,家里摆着不同样式的奖杯。
/ D- P0 U, x! q1 s 她告诉记者,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后,父亲在台湾再婚生的两个弟弟,写信给大陆三个姐姐。信中说,父亲在弥留之际,一直往大陆方向看着,还念念不忘回大陆,还念叨同学时代一起在跑道上拼搏的刘长春的名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