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8-8-28 05:41 编辑
教授:你好!我曾经发过乾隆谱,它是姚伯龙所有后裔目前最早最完整的谱,只要将姚伯龙所有分派后裔之谱合并就是一套完整的今谱。姚波所传资料胡乱搞,牛头不对马嘴,将上资料大改一改就是最真实的姚伯龙家族的简介。
我族來曆: 我族入川始祖姚伯龍。伯龙携弟伯虎、伯凤,大宋年间弃江西省广信府黄州邑号麻城县孝感乡高杆岸,迨至洪武初年奉旨入川,卜地重慶府黔江縣宅山里鋪平壩建業而居,生三房(仁字辈),長房遷忠州,次房遷達州,皆不知名號,其後無考。三房姚俸公。傳世、春、國、忠、文字輩,遭遇甲申變亂,於大清定鼎順治十八年分别各遷梁山、忠州、涪州、合州。伯龙至忠字辈六代皆葬黔邑故土。文字辈祖迁居梁山县赤摊桥吴家街平头山等地。天祖遷於忠州。天宥、天益遷於涪陵中豐,天照遷於涪陵珍溪,天瑞遷於涪陵定遠,天奎、天衢、天佑遷於涪陵北拱壩,立業至今。梁山支于乾隆三十八年在族长姚珖、姚珣(玉字辈)带领下倡修《梁山沙垭场姚氏族谱》(简称《乾隆谱》)告竣,嘉庆丙辰年至己巳年共用时十四年建造祠堂竣工。姚伯龙原始老字牌:入川老派:伯仁世春。老谱(即《乾隆谱》以前谱)内原有字辈:国忠文天昌玉世宗仕洪其金万代永隆,十六字周而复始,世世相传。梁山、忠州支基本以谱内原有十六字辈相承,梁山支一九六三年由姚万堂在十六字辈的代字辈后加改为“安一家永兴隆”还未用完,姚三锡又新议二十字“有虞祖德厚,期崇常继生。贤哲能绍远,光大振家声。”现梁平支族还未使用。涪陵、武胜等支从天字辈开始自拟字辈为自己族支使用。涪陵中豐乡姚家垭口字派为“天昌虞世长正开金学堂孝德能宗舜邦家必有光”,涪陵中豐乡深湾字派为“天昌虞世长正廷永朝堂孝德能宗舜邦家必有光”,涪陵蘭市镇清溪沟字派为“天昌金世正乾文必有用大德光宗祖永远在朝庭”,涪陵仁义乡包家坝字派为“天昌帝清升正玉文学应孝德能宗舜邦家必有光”,涪陵永兴乡姚家沟字派为“天昌帝清升单玉文学应仕德能宗舜邦家必有经”,四川武胜县字派为“天昌余国大金吉万方珍孝友光乾德诗书启厚仁”。我姚伯龙族,人丁兴旺,人才济济,分别分散在四川武胜,重庆黔江、彭水、武隆、梁平、忠县、涪陵、合川、丰都各地繁衍生息,初步估算已达數千人之多,目前正在寻找联系中。(拟稿人:姚闻闻)
请姚中友将天字派祖先移迁情况核对一下,便可成为姚伯龙族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