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3 13:5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明心宝鉴》里有一段话:《明心宝鉴》里有一段话: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心若不安,人就永远不会有“稳”的感觉;而心中的欲望太强,就永远无法过那种即使咀嚼菜根也能津津有味的生活。只有心安性定的人,才能安心于朴素宁静的生活,才能充分享受平和简静的潇洒从容。
6 e" S# T0 }7 a3 m
身要安,性要定,当然首要心安。“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心安定了,个性就安定了,个性安定了,身也就安稳了。一个人身心都在稳定安适得状态下,就会住茅屋都觉得妥当,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

. W, g% E; s% y1 j7 Q! B
喧嚣的社会里,人心多处于浮躁之中。碰到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就自乱阵脚,慌乱愤怒怀疑等等情绪,就足以让人茶饭无心,食不知味。即使山珍海味当前,还是食难下咽,哪里还吃得出饭菜香?只因心不安定,很多人住的是华屋,出入有名车代步,但终日烦躁苦恼,豪华的房子对他来说反而像个牢笼,根本无法享受安稳的生活。
' l1 d- e2 b: J4 P

6 [. p+ o) o/ {
或许,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说法:“住茅屋便身安稳,菜根香让人性安定。”人类文明进化到如今,许多人已经开始反思并尝试,如何在过度开发的环境中,再度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7 p. M" a1 m3 B. v7 W+ F0 c
古哲贤士在仕途中极度疲惫和厌倦后,往往会选择清闲的隐居,或登山择屋,守候一田茶树,静送日升日落,读自己想读的书,自己自足,作一个充耳不闻山外事,一心只管花树茶的“小隐”。更有甚者,看破红尘,身处闹市而心如止水,纵然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心情归一,这种可算是“大隐”,却是我辈极难达到的境界。

' [+ h' d, z% W, j$ m9 c; c
身处现代城市喧嚣中的我们,其实更向往“小隐”的生活,盖一间茅屋,在清山和秀水的夹角,种一田茶树,在种茶和品茶中找到生命的坐标。早晨,推开格子窗,有一轮红日从山的底角升腾。傍晚,又见一轮红日在彩霞的映照下徐徐回家。何等的逍遥!何等的让人舒畅!晚风一吹,更吹开思绪,吹灭世俗的灯,吹醒了本真的自我。像余秋雨说的“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 o! r* [: v9 E$ I3 U; h; O5 n) X$ Q
然而,向往终归是向往。人就是这样,行动永远也赶不上思维,如果真正给你小隐的生活,我们又有几人会去选择那返璞归真的生活呢?那只是依附在我们心中另一个自我的一种憧憬和遐想吧!

6 J* @5 d7 a4 q+ j  D8 S
小隐隐于身,大隐隐于心,心若安定,身在哪里又有何妨?既然小隐难隐,那就让我们去尝试身虽居闹市,以小隐之心成就大隐之心境——心安性定!

& N/ s, J/ L" W
一个人穿得朴素整洁,何必艳光照人?吃得三餐饱腹,何须山珍海味?住得防风避雨,天伦得以团圆,何须高楼大厦?行得健步如飞,何须鲜车驽马?

& O6 a( D+ \1 W/ G5 T: K8 I9 y
( I5 z0 T1 {0 u( c5 l4 u3 ~
内心不安宁的人总喜欢向外攀缘,盲目地追求名利财色,而且“这山望过那山高”,比来比去始终没完没了。如果能将这攀缘的心收回来,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能安能静。儒家说:“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得下来的人,生活一定会过得很充实、很有义意。相反,不能向内观照、一味地向外追逐名利的人,则永远活在空虚与烦恼中。

  r, q2 h3 l- Y$ y! s7 ?) ]* ?3 r0 d
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物欲横流的现代,人如果能放弃功名利禄等各种欲念,冷却人世间的奔竞追逐,心安性定,不张扬、不虚浮,默默地坚守自己心灵的菜根香,就能长存其鸢飞鱼跃、活活泼泼的天性,淡然从容,以一份精神上的淡然空灵而遗世独立,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心若不安,人就永远不会有“稳”的感觉;而心中的欲望太强,就永远无法过那种即使咀嚼菜根也能津津有味的生活。只有心安性定的人,才能安心于朴素宁静的生活,才能充分享受平和简静的潇洒从容。
' ~! Q$ |( I* L

+ J5 Q/ X) ]3 x, @( K; d4 c* J, [4 p3 g' w9 N
身要安,性要定,当然首要心安。“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心安定了,个性就安定了,个性安定了,身也就安稳了。一个人身心都在稳定安适得状态下,就会住茅屋都觉得妥当,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
8 z8 [, E! _4 G# o7 o2 V# F. W
喧嚣的社会里,人心多处于浮躁之中。碰到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就自乱阵脚,慌乱愤怒怀疑等等情绪,就足以让人茶饭无心,食不知味。即使山珍海味当前,还是食难下咽,哪里还吃得出饭菜香?只因心不安定,很多人住的是华屋,出入有名车代步,但终日烦躁苦恼,豪华的房子对他来说反而像个牢笼,根本无法享受安稳的生活。

# I' `  F, @( P, z/ k9 D% e5 w* n. u& F; m4 m7 J) l' P
或许,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说法:“住茅屋便身安稳,菜根香让人性安定。”人类文明进化到如今,许多人已经开始反思并尝试,如何在过度开发的环境中,再度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 k; ?* x+ u7 E0 t1 l, {( g
古哲贤士在仕途中极度疲惫和厌倦后,往往会选择清闲的隐居,或登山择屋,守候一田茶树,静送日升日落,读自己想读的书,自己自足,作一个充耳不闻山外事,一心只管花树茶的“小隐”。更有甚者,看破红尘,身处闹市而心如止水,纵然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心情归一,这种可算是“大隐”,却是我辈极难达到的境界。

' N  u$ g6 F; k* z5 ~
身处现代城市喧嚣中的我们,其实更向往“小隐”的生活,盖一间茅屋,在清山和秀水的夹角,种一田茶树,在种茶和品茶中找到生命的坐标。早晨,推开格子窗,有一轮红日从山的底角升腾。傍晚,又见一轮红日在彩霞的映照下徐徐回家。何等的逍遥!何等的让人舒畅!晚风一吹,更吹开思绪,吹灭世俗的灯,吹醒了本真的自我。像余秋雨说的“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 n) W9 x3 r5 E( ~: M
) y/ ?& p: T9 t$ l- N
然而,向往终归是向往。人就是这样,行动永远也赶不上思维,如果真正给你小隐的生活,我们又有几人会去选择那返璞归真的生活呢?那只是依附在我们心中另一个自我的一种憧憬和遐想吧!

' P' O# }6 Q6 G% a6 L0 L! A* M
小隐隐于身,大隐隐于心,心若安定,身在哪里又有何妨?既然小隐难隐,那就让我们去尝试身虽居闹市,以小隐之心成就大隐之心境——心安性定!

( J( y; H2 i! K# P. N
一个人穿得朴素整洁,何必艳光照人?吃得三餐饱腹,何须山珍海味?住得防风避雨,天伦得以团圆,何须高楼大厦?行得健步如飞,何须鲜车驽马?
2 P2 u8 u4 `" a1 W/ l
. m. N  I/ k3 t- {( @6 K
内心不安宁的人总喜欢向外攀缘,盲目地追求名利财色,而且“这山望过那山高”,比来比去始终没完没了。如果能将这攀缘的心收回来,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能安能静。儒家说:“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得下来的人,生活一定会过得很充实、很有义意。相反,不能向内观照、一味地向外追逐名利的人,则永远活在空虚与烦恼中。
$ \& d- n1 p+ y* M+ M* }* s
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物欲横流的现代,人如果能放弃功名利禄等各种欲念,冷却人世间的奔竞追逐,心安性定,不张扬、不虚浮,默默地坚守自己心灵的菜根香,就能长存其鸢飞鱼跃、活活泼泼的天性,淡然从容,以一份精神上的淡然空灵而遗世独立,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 w1 u1 e; \* \8 b3 O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6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