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4#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0 18:34:09
|
只看该作者
土地公管一方土地,村民敬之,有事告祭。开工祭土地,先在大门内支一张桌子,供奉三牲(鸡、猪、双刀肉)、豆腐、饭、馒头、10只杯子和10双筷子等,然后逐一礼拜天地、祖先、鲁班,并鸣放爆竹。
竣工时有“上栋梁”仪式。简单些的是在某处再次祭拜土地,以鸡、肉、酒、线香和纸钱为祭品,跪地叩头,做三个揖。大梁装饰一新,正中总有红纸横批“日月拱照”或“紫薇拱照”之类的四字吉语。大梁两端柱角处各挂利市彩布。梁上两边还悬挂灯笼、粽子各一,大梁中间或有由木匠挂起的剪刀、镜子(过去为铜镜)与尺子等物,象征意义是鲁班、镇宅及辟邪。这些“器物”被镶嵌在一个米筛中,再系以连根的万年青、松柏枝等。或将一根万年青用红线绑在大梁正中,万年青的象征寓意是吉利。以二根毛竹即“龙凤竹”,龙竹在右,凤竹在左,从两侧交系,以红布捆绑使之架于栋梁之上,竹子有根且不能离地,表示扎根生长之意。
上梁由木匠和泥水匠施行。将大梁架在预定位置,榫卯暂不打死,先用包粽子的竹叶等垫上,然后等待预先算定的时辰。时辰一到,无论天晴下雨,木匠与泥水匠须同时高喊“时辰到”,一瞬间鞭炮齐鸣,泥水匠在右(右为大)、木匠在左,两人同时抽去所垫之物,钉入榫卯,即为上梁。大梁须端正,不正则主人不吉。上梁完成,进行“抛梁”仪式。先由主人向梁上木匠与泥水匠送去“利市包”、“利市蛋”、红包、糖块及“茶叶米”。利市包是用红布包裹着几个染红的熟鸡蛋、一些生花生及馒头、橘子、枣等果物;“茶叶米”由茶叶和大米混合而成,染红,量约一升。在姚村的各种物态象征中,像剪刀与镜子的组合一样,“茶叶米”也是一种既定组合,它甚至已构成一个“民俗语汇”,特点是“茶叶米”兼具利市与辟邪两种属性,因场合而变通自如。利市包的布袋口,插有松柏和万年青枝叶,由主人送到梁上。请木匠和泥水匠拿红包、吃鸡蛋后开始抛梁。他们分别从大梁两端取出两个布袋里各色东西及“茶叶米”等物,向下面和四周抛撒,并咏唱抛梁歌,歌词内容无非是“发子发孙,万代传留”的吉祥话。大梁下的村民、邻居,帮忙或看热闹的,尤其孩子们会一哄而上,抢拾馒头、糖果、花生等以为吉祥。
抛梁仪式里的各种实物皆有象征寓意,如糖果表示日子甜蜜;鸡蛋表示团圆;生花生表示“生发”(发子发孙);万年青象征四季长青、长寿;松柏表示“百无禁忌”、“百事凑投”;枣与花生组合,表示早生贵子;将实物染红,因为红色表示吉庆;抛梁仪式上的万年青和龙凤竹取下后,种起据说可以发家等等。俗信孩子们拣吃了抛梁的馒头、糖果之类,也很吉利。
抛梁时,还要鸣放炮仗,越响越好。接着,主人设宴请客。旧时在上梁结束时请酒,现在也有在建房工程全部完成后才请酒的。用红线各捆两片瓦挂在栋梁两头,上梁完成即由此瓦开始苫顶。通常不在椽上座泥,而是干搁瓦。旧时有钱人家如“花厅”的原主人,是先在椽上铺以五分薄厚的“五分砖”,再以石灰浆合钩砖缝,然后座瓦其上。对称结构的封火墙上也有苫瓦。房屋两旁出檐的“马头”若与封火墙相冲则不吉,应尽量回避。
祝贺新居落成时,帮工的亲友们多在上梁前一天就送来镜、匾之类贺礼。礼物多少不定,根据其与房主关系的亲疏而定。以前,大舅子要挑酒、送鸡、肉及万年青等礼物,现在则多送对联。邻里一般送二、三十个鸡蛋,蛋不必染红,但篮子里须放一片红纸,包一点柏枝,表示一年到头,百事顺心。近亲除红包外,还送馒头、糯米粽子及炸糕等,馒头一般送100个,上点红印,寓意发家;粽子要80-100个,以红线捆好,粽子有角,表示房子四面八角,诸角齐全;炸糕亦100为数,四角点红,除表示诸角齐全,含义也是发家。或向店主定做有关条幅匾额,文字无非“喜”、“寿”、“大厦落成”之类吉祥的话语。主人总会收到很多对联,甚至能挂满堂屋,按“娘舅为大”的规矩,岳父或娘舅送的对联应挂正中。实际上,几乎每家新居落成时,都用这样的镜匾或对联装饰堂屋,并一直保留下去。房主的本房或朋友凡送礼者,通常每家一人(近亲者可能2人以上)前来赴宴吃酒,祝贺大厦落成。上梁结束后当晚的宴会即“完工酒”,座次以泥水匠为大。一般设两张上座桌,一桌招待匠人们,另一桌招待娘舅家的客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