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7-7 18:36:40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爱护下属反对女秘书为工作流产
, Q. m+ X/ u2 `+ J6 b
; c. P3 s; k9 ^0 f. s 小李与小孟到主席身边的时间,可以说是前后脚,有一段时间她们俩都作为护士在主席身边工作。
3 X6 @( `2 z5 J- s! ]. w' v5 z! `! k# C$ ?% E. ?& J4 f- d
有一天,主席与小李聊天,顺口念了两句诗:* P6 g. g1 g' t& ~$ q
3 F: n4 X/ D( q6 J/ [1 k" T “风云帐下奇儿在,古角灯前老泪多。”
" [1 v5 V0 l* C; ]' \$ h: ^/ f& I3 w$ \ G
小李听着,没有完全听懂,便说:“主席,您把这两句诗写下来给我看看。”
1 M2 \& `. z# |$ ?- Q
+ V0 k& _: A* ]7 v* P) r 于是主席拿起铅笔,在一张白纸上认真地写了出来,然后递给小李。小李这下子看清楚了,她一边读着,一边问:“这是您自己的诗,还是引用的诗呢。” U& w/ M6 W% x: r+ k$ Q, g2 G& n
' H" E% k4 t) \, U8 i
主席说:“这是我借用的诗句,这两句诗正表达了我此时的心境,我见到你们,见到你和小孟的心情就是这样的。”* Q$ x% e+ Z( l
$ y( H- }0 A6 p O. I! ?4 L7 b
小李,小孟,都是毛泽东多年不见的朋友,她们都经历了磨难,度过了坎坷。毛泽东会感到她们是“风云帐下奇儿在”了。$ \3 u% w* H, T. J' U
3 A, ?; J" y/ R5 b2 V8 u: C! Z A
毛泽东在小李刚来时,也是与之相处不错的。他也常与小李开玩笑,说长论短。小李进中南海时,刚刚结婚,并且很快怀了孕。她考虑刚来工作就怀孕,工作会受影响,便决定去做人工流产。当主席知道此事之后,便表示反对,并说这样对身体不好。主席还是对小李满意的,关怀的。
& |8 M' s. n; m" A
" U: H7 T `2 L! s' G( |" b 但后来为什么就发生了变化?或许天长日久,就难免磕磕碰碰。
2 r3 M8 f( c( b3 Y/ ^1 |( F+ l
% N2 h' [/ s$ @' T! h9 @, N 小孟的护理就那么合意?恐怕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作用。
/ \; J, N7 Q( z( Q2 G% i, g1 ?
4 a" b, I2 P. m) p. ]$ A' b 小孟来了之后,主席与她有说有笑。饭后茶余,花园小径的散步,卧室客厅里的谈天,显得十分和谐,主席常常把小孟逗得开怀大笑。多一点幽默,生活中就多一些欢乐的音符。
1 x) ?$ e# j% [% d5 v
+ ~" r9 |8 I6 _ “孟夫子,来,我给你讲个故事。”主席喜欢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她。. R$ y ^$ n9 ]! s7 z* @
% c0 R, Y5 X% u8 D0 u! x 小孟把沙发椅向主席的身边搬近一些,主席操着难懂但还能让人听懂的湖南话,给小孟讲起来。此时的小孟,就像几岁时,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一样,听得那么专心,那么入迷。9 D# L% A/ U! x0 S4 H( |% f
1 `& q9 p8 o# C+ d4 H: `0 D' ^
“有一个人,从自己脖子上捏下一个虱子,害怕别人嫌脏,赶忙扔到地下说:‘我当是一个虱子呢,原来不是个虱子!’另一个人马上捡起来说:‘我当不是个虱子,原来是个虱子!’”* d# w* t; n. R4 c
8 D& K% J) ^8 \7 [4 O
小孟听完了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瞪着她那清澈如水的大眼,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似地发问了:
! c; |. {( W- k3 o c. X$ m# C
$ j- g: s5 b$ H$ \/ z “这个故事有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好听。”" n* ^- z. k" u& V' z; O
9 D- C! v- D8 J* k% G v+ q, U1 a
“傻丫头,你什么都不懂噢,这就是说,告诉我们要讲实话嘛,虚伪的人真是可笑。”
% _- g5 r$ k/ g+ o2 r; |6 H. h' E1 w+ s+ d% Q. I+ m! z) L* x* C
小孟听了恍然大悟,于是她也觉得这样的小故事很有意思。# ?0 H V1 M( M& e5 `1 p% L% N& {4 b
7 f% B9 G" g D “主席,再给我讲一个,你看看我能不能猜出什么意思。”
# x' \4 b) ]6 }1 w! u: H( J0 w" u7 B5 v: b9 E6 z9 B
主席又给小孟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F3 v9 ? S2 y: v5 T
9 A% A& K X4 T; I. ?* i “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个大臣来到一个庙里,里面是个大肚子弥勒佛。乾隆便问大臣,弥勒佛为什么对着我笑啊,那大臣说,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当他往佛的侧面走几步之后,又回头一看,见弥勒佛正对着那大臣笑呢,于是便又问那大臣:‘弥勒佛为什么也对你笑呢?’那大臣赶紧回答说:‘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 J) _- L" R5 l; {
' \0 c* I8 U9 _9 o2 Y3 M! u
小孟听到这里,咯咯地笑起来,急忙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这是讲那个大臣会拍马屁。”
, B0 M. }" d9 F% D4 R* G0 I1 S8 t
主席点头称赞:“进步很快嘛,好聪明的丫头!”" Z6 w# h" ~* Y1 X! ?) w
+ p: W0 _( w7 Y1 j# E; [1 E 就是这样,主席高兴的时候,常常给小孟讲着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讲起来是那样轻松、自然,透出一种强烈的幽默感。9 X, P# m( c" K" L. K
9 g8 N& a0 S) U$ {$ G
毛泽东鼓励女秘书打破禁忌穿红裙6 t7 j9 m& z! y3 w c" K! q
) A' P2 L. n! a- b) t; n/ l& z 小孟来到主席身边时,主席已患了白内障,很多人劝他做个手术,他却总是不愿意,就像劝他吃药一样。他常说:“医生的话不能听,最多只能听一半。”! n6 R6 l+ m- H# t- ` X3 W
9 f7 d( I0 h& t: p
一天上午,小孟对主席说:“你做个手术吧,很简单,手术之后,你就能看清楚我了。”8 D8 O7 _/ H& P, O
! G# _( w# G, z+ E I
不知为什么,这次主席没有表示反对,但也没有当时点头答应。主席的习惯就是这样,同意做的事不一定立刻答应,要做的事马上就去做。
" P( c2 h( L7 u; y
' X* {$ ?/ O: W* l" g' ?. Q. i 就在这天下午,主席对小孟说:“我要做手术。”小孟听了,立刻打电话通知主席的医务人员。半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 h8 X3 g, o4 t
8 h& T. b& @$ j. N+ u( o8 }
尽管很多人多次劝他动手术,但他没有同意,不过眼科医生们却早在几个月前就做好了准备。就在他从卧室去客厅的宽宽通道上,早就布置了一个小手术室,预备好消毒及手术用的器具。而且在这之前,眼科专家唐由之大夫,给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做了四个这样的手术,都相当成功,当然,这也为给主席做这个手术取得了经验。7 z" u ~- h4 }$ }+ l
- ?. L& F' P+ r* C- O; D
这次手术,就是唐由之大夫来做的,是用了针拨的方法。先把主席推到小手术室后,不一会儿,唐大夫问主席:“可以开始了吗?”主席轻轻点点头。唐大夫在主席的左眼眼角部位打了一针麻药,部位找得准确无误。打完针后,主席突然提出要听京剧。小孟赶紧找来唱片,用电唱机放了京剧《李陵碑》。她知道,这是主席平时最喜欢听的。主席边听京剧,大夫边给他做手术,前后用了近一个小时,非常顺利。手术后,唐大夫给主席戴上了眼罩。
+ W e6 `6 f, f0 b- [ }7 ?# ]3 X
! ]( Y# x; o8 I/ a# t 手术后的第二天,唐由之大夫给主席打开眼罩,上点眼药水。刚摘掉眼罩,主席一下子觉得眼前那么明亮,眼前一切都清清楚楚。他很兴奋,忙说:“好了,好了,手术做得好,我看不用戴上眼罩了。”就这样,本来应该再戴三天的眼罩就戴了一天。
* T' l3 i* [8 n/ O( p) F; q
3 L% d7 N+ B$ B% g. w- ? 这次眼科手术,主席是听了小孟的劝告。: w# g0 N/ \, _6 z
: ~2 @6 `1 [' l. d* F 从此,主席又配了副眼镜,因视力的恢复,他有好长一段时间很愉快。
! ?5 X( Q7 N: y: Y/ ~/ I
& ]+ s6 e: V2 x 不久的一天下午,小孟穿着一条米黄色的裙子出现在主席面前,主席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她。然后摇摇头说:“这条裙子颜色不好看,你去做条红裙子穿吧,玫瑰色的,算我送给你。”$ o' q4 {! W! P4 L0 I5 }
8 H2 h6 O. ~9 R. K- p
小孟去“红都”做了件红色凡尔丁的连衣裙,做好之后,立刻穿起来给主席看。主席看着,已显得灰暗的眼睛里放出了光彩。他说:“我就喜欢这样的玫瑰红,好看。”小孟穿着这件连衣裙,工作在主席身边,像一朵俏丽的玫瑰花在主席的房间里闪着光。2 f0 _! |3 t# B1 h5 k: k) M
]/ j3 r8 U6 J2 h' Z3 z 1975年的那个时代,中南海的外面,还是灰色、蓝色的海洋,还是时髦的绿军装统治着人们的服装。小孟穿着玫瑰红的连衣裙走在外面,使人们投以惊奇的目光,即使在舞台、银幕上,也难见这样的形象。 0 Z, I; S; S, T8 W. G
$ P6 a& e& B) |. ^" O0 G0 V& @
毛泽东建议女秘书剪“杨开慧头”
+ I8 L$ z. C6 _8 ~$ L! H& O/ L
* e) L: v4 @) r. l: o 天气渐渐热了,依旧梳着短辫子的小孟很想去理个发。变变发式,会给人以新鲜感。小孟虽然没有想得那么多,但要求变换样式,锦上添花,却是人们的共性。# q4 n5 z& J# s) e1 C- l
- S: p+ T) C5 S% h 小孟说:“主席,我和张姐(对张玉凤的称呼)想去理个发,您看理什么样的好?”
5 v( D$ X, b+ D7 k6 h& f- q+ L
& V; a% ^% |5 i6 C: S* ` “剪个短发好,前面有刘海,后边齐齐的那种样子很好看。”主席回答得十分具体。& O( M$ G# a# z5 v" s; \/ P) \+ g
' {: z ~$ K% U, h4 t+ Y
小孟没想到,主席对什么样的发式也有研究,她只是随便一问罢了。那么大一个领袖哪里关心这些呢,但是她想错了。
/ |; m: x3 s# c* j$ q
7 X# [8 B3 m# e* S 小孟和张姐去了北京饭店。到那里一看,有烫头的,她们临时改变了主意:不如干脆烫了吧。当她们两个都烫了头,回到主席身边的时候,主席一下子就发现她们两个都烫了头,便对她们说:“你们就是不听我的话。”
! v3 F, n1 n: V0 ]3 \- v; n6 ?* ]9 j* e/ b
后来张玉凤跟小孟谈起了发式的事,张玉凤说,主席多少年前就喜欢他说的那种发型,不知为什么。小孟说,主席讲的就是杨开慧的那种发型,可能是怀念她吧。1 h! O2 g1 @- V9 n" t8 f7 ^. S# k# ^
8 C& P9 k# J2 o c+ s% u
也许是吧,杨开慧,主席自由恋爱的第一个幸福伴侣,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尽管不长,但杨开慧的形象永远留在毛泽东的心里。杨开慧,永远是青春的化身,她过早地离他而去,但她永远给他留下了青春的明丽。
( O9 Q5 }% A+ T8 d3 K2 c; B5 d. t4 P) [* F$ _$ e' l& h
杨开慧式的短发,玫瑰色的红裙子,与一代伟人毛泽东似乎不能联系在一起,但这一切的发现,又是多么符合人之常情。
& X5 p7 s) H0 W4 d9 B$ `1 [+ s" L, c' d L) l; P5 @! H
※本文转摘自历史网(www.lishi.net)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lishi.net/html/mingren/2012-07/4816p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