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9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妈妈的石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30 16:09: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8-30 16:30 编辑 - _) X1 E- y% B; z) P# C
. i' k$ j/ O; l2 \) n. b8 }- [

2013-08-29 10:10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分享到: 0- M3 W+ }) @5 u& f7 C' Q! F! }4 {

) S' r9 R  [# j9 m                                                 【我与贵州的故事】征文大赛  节选
! m$ }' _9 b- k( W% L" u                                                   妈妈的石磨 ( T( q  Y3 H! J/ {

! I1 x. o# t" ^2 y
                         贵州关岭姚老兵
4 J# K; u1 M" d# u* |4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6b10e01019xtt.html
2 U6 r! r. y8 {                            2013-08-29 10:10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6 K" K6 n% ^0 Y3 w 小时候曾听奶奶说,妈妈的石磨是她老人家用三斤大豆与五升包谷从老远的地方换来给妈妈过门的见面礼。在解放前的40年代末期,我的家乡贵州北盘江畔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板贵乡一个偏远的山寨,有一台石磨那可算是添置了谈婚论嫁的一大件了。
$ e& _8 g0 K& w% y3 |: }  确切地说,儿时的我是在妈妈弯弓似的背上与推磨的“嗡嗡”声中长大的。我家包括爷爷奶奶一共8口,那是父亲一年到头在外地干活,一年难回家几趟,生计的重荷自然落在妈妈的头上。在儿时的记忆中,几乎每天从生产队里收工回家后,来不及抹去一脸的疲惫,便背着我,哄着同样年幼的哥哥和姐姐往石磨里一勺勺地添加玉米,自己艰难地推着磨把,艰难而吃劲地挪动。每当磨出玉米面、豆子渣,做出饭后妈妈先让我们姐弟三人狼吞虎咽吃剩后,她再填一下肚子。那些年,逢吃社会主义“大锅饭”,她一个人下地挣工分,一年分下来的玉米,豆子也十分有限,更不要奢望每天能磨太多的玉米饼子了。往往饼子被我们吃饱便所剩无几,而妈妈只能强打着精神哄我们入睡后,自己饿肚皮开始新的永无尽头而充满希冀的劳作。记得一天傍晚,妈妈从地里回来,突然饿得头晕站不住肢,倒在地上,父亲又不在家,眼看着全家就要挨饿了。无奈,八十余岁的奶奶举着拐杖,招呼着姐姐、哥哥还有年仅六岁的我搭上凳子,踮着脚用弱小的双手软绵绵地推起磨把。起初几圈倒还可以,谁知,越推越累,一圈、两圈……,我在心中默默地数着,一直到数不清时候,二、三斤玉米棒,我们却整整推了大半夜。连累带困,我对姐姐、哥哥说了一句:“姐、哥,什么时候才能不让妈妈再推磨了”的话没说完,就“扑嗵”一声倒在石磨旁的玉米杆推上睡着了。只记得那夜我睡得好香好甜,梦见我有使不完的力气在帮妈妈推磨,还梦见站在石磨旁美滋滋地吃着比玉米渣饼子还要好吃的东西……
  I( {1 \5 f6 v; d; o6 i! S"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现了"包干到户"责任制,我家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我也渐渐长大,要离开村子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上中学。走的前一天,妈妈特意从地里搞来玉米、花生之类的东西,推成面面装进了我发黄的书包。第一次离开村子的我,背着鼓鼓的一包玉米面和全家人的嘱托与希冀,踏上了漫漫的求学历程。几年中,不管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周我都能收到妈妈捎来的坛子菜和用石磨推出来的玉米、高粱、花生的煎饼,有时还加上两个红薯和鸡蛋。每每昏暗灯光下,当我学习疲倦偷懒贪玩时,眼前总晃动着妈妈佝偻着身子推着石磨与挥手擦汗的身影,耳鼓便鸣响起一种永远也抹不去的“嗡嗡”石磨声,分明是妈妈那不堪负重的身影激励我在学习中埋头苦读,学习中勤俭自律。一次刚一下课,突然发现妈妈提着一个大篮子,擦着汗水在远处朝我微笑,我心头一热,赶忙跑过去:“妈,您怎么大老远来了?”“我们村子通电了有了磨粉机,再也不用人力推石磨了。”这玉米饼子没有石磨推出来的好吃,却有一股从未有过的欣慰着我。因为,从此妈妈不再要推石磨了! 1981年我参军进城后,再回到家里,石磨早已被挪了下来,孤孤零零地蜷居在老屋的一隅,象是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历经坎坷,辛酸的故事。妈说:“这些年,尤其是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变化大,村上通了电,有了磨粉机等一系列的加工机械,省时、节能又方便,不再用手推石磨,家里不再愁吃愁穿。”去年,我回家提议说:“石磨搁在屋子里怪碍事,反正用不上了,干脆砸了罢。”妈听说后,说什么也没让动手,她老人家说:石磨曾是我家的命根子,谁也不能动,不要以为生活好些了,便忘记老本,身子好使时我还要推出当年的玉米、豆子渣饼来,给你们及孙子们吃吃‘忆苦餐’。7 t0 w8 g1 s5 f; x0 {( B( u5 Q
  是呀!这是妈妈的命根子,这是全家人的命根子,这也大概是我们家的“传家宝”罢!做长辈的尚能如此,我们这辈人怎能忘本呢?在那饥馑交替的年代,妈妈就靠这写满岁月风尘的石磨,以自己一个农村妇女对命运不息的抗争,支撑着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几十年如一日,妈妈和她的石磨就这样默默地转动着,默默奉献着,有如岁月的年轮磨出了上代人的苦尽甘来,磨出了妈妈布满皱纹的脸庞上那甜甜的微笑。
' V' _# y) ~( O0 d  如今,妈妈已是个银丝缕缕、年过八旬的老人,已到了安享晚年的时期。不过,我好想对慈爱的妈妈说:“妈,请给我推一回石磨玉米饭尝尝好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26:35 | 只看该作者
                            半年吃了一辈子的苦
  p/ D1 a# A' B4 Y+ X$ v8 u * h1 r; L$ ^$ f; V7 d$ |2 N1 Y7 b5 D
   在很多年轻人的想象中,上世纪80年代的老山保卫战斗是多么的神秘与神奇,然而只有真正参加过老山保卫战斗住过猫耳洞官兵才知道什么是度日如年。老山官兵的人生尤为惨烈,人生包容了酸甜苦辣诸多味道,唯有苦一项被列为曾经参加老山保卫战斗官兵的主课,“苦”这个词从参加老山保卫战斗住过猫耳洞的官兵生活形式及内容才有一个恰当的比喻,说它是人生的苦胆恐怕并不为过。% d/ n' ^7 s( [& L
那是1984年七月的时节,我所在的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2师96团全体指战员奉命奔赴老山前线参加战斗,我和战友们踏上了南疆边陲炮火隆隆的老山前线,展现在眼前的是塌坍的废墟和被烧焦的橡胶林。我和战友们穿行在战壕里,潜伏在丛林中,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 \* G" n( {3 S! L
    近年来,笔者多次参加原96团战友联谊会活动,从军官到士兵都说:我们在老山才半年,我们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v0 n2 s- \% e7 b$ y$ A" n
    死为苦之极。上老山伊始,便意味着每秒钟都可能是你的人生画上句号。

: o8 s. p9 n4 m曾经参加老山保卫战斗负伤残疾的原陆军第11军32师96团一营机枪连连长刘正富(重度残疾、现在昆明)说,王弘跃和我是同乡、同学、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班级、同宿舍,后来又是战友,他是云南丽江人。1979至1983年,王弘跃在云南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毕业,并取得了学士学位。属于改革开放后参加第一批高考中的骄子,1983年,云大毕业后的王弘跃考入了广西桂林步兵学校深造,1984年以见习排长的身份参加11军32师96团3营7连在云南老山前线的对越作战,分配在防御二线,肩负防御和运输任务,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并得到领导的肯定。1984年12月5日下午7时,在危险性最大的最前沿阵地李海欣142高地上执行防御任务时头部中弹负伤。由于伤情严重,抬下来后马上被送到73医院抢救,处理后73医院又把王弘跃后送到昆明43医院进行救治。在43医院,王弘跃进行了5次大手术,由于伤势过重,不幸于1985年8月6日永远地合上了眼睛。临死前,他一直喃喃地说要和母亲在一起。根据王弘跃的遗愿,他的骨灰送回家乡葬在母亲的旁边。王弘跃的父亲在儿子住院期间,每天都写日记,记录儿子住院期间的情况,直到儿子去世。
9 S) M5 m! Y' T6 T. p& f 曾经参加老山保卫战斗的原陆军第11军32师96团二营四连连长、现在贵州安顺市关岭县自由职业杨光红说;我们在老山战斗了近半年,不要说别的,单单就是那个提心吊胆也让人受不了,尤其在夜晚更是如此,刮风下雨打雷的天气是越南特工偷袭的最佳天气,借着闪电看见了我们的射击孔,在一个闪电来临就是一梭子子弹打进来了,在洞里的战友往往就这样牺牲了。还有的顺着电话线摸了洞,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递进来一颗吃吃冒烟的手雷、一束手榴弹、一根爆破筒,因此老山的猫耳洞成了迎接死神的洞口,从老山生还归来的官兵坦然的告诉在后方的人们说:“人,一生能够活二次!”
& b9 ^+ `7 a9 i/ F. I6 u    曾经参加老山保卫战斗的原陆军第11军32师96团二营机枪连副连长、现为贵州安顺市关岭县人民法院公务员的韦光学说;在老山猫耳洞里面泡汤也是猫耳洞的普遍景观,有很多猫耳洞口朝天地势低,一下雨就灌水泡汤,蹲在水里掏也掏不出来,不论泥洞或者石洞,几乎没有不漏雨不灌水的,有的水只有几十公分深,有的水灌到淹了脖子,很多时候水在十多小时后会退去,但是遇到连阴雨则要连须在洞里跑个几天甚至十几天,有水也不能离开洞,必须坚守,老山猫耳洞人就蹲在水里跪在水里,把枪绑在肩膀上,电台顶在头上。实在顶不住就在水里睡着了,头塌拉在水里又猛的被激醒。等水退了浑身上下又白又渲满了大皱褶,肤四肢好像不是自己的。尤为难于忍受的是臭味、汗酸味、霉味、嗖味、老鼠味、煤油味、硝烟味,最为凄惨的景观是靠左边一排排的空罐头盒子,里面全是大便,距离敌人远的洞囤积一日便可以处理了,距离敌人近的洞则要长期积累,待军工送上罐头再运下一部分这样的罐头出去,来不及运下的就随同弹药移交给接受阵地的友军,不少洞中都有相当数量的代代相传的陈年罐头。这些罐头成了老鼠们的美餐,它们不光吃还带的到处都是,一下雨灌水,大便满洞漂流,水退之后它们便供现在被子、米袋上。一根管子迈向洞外,管子这头固定了一个敲去底底的酒瓶子,这是小便处,小便时须摆放一个侧卧的造型,弄不好让玻璃碴子划破了就得发炎。

1 g8 m: h& G! j, x$ H$ S6 O 古往今来多少人悲叹时间飞逝人生苦短,多少人呼唤珍惜时间热爱生命,但是在老山,老山人却憎恨时光之舟太慢,已经没有什么法子来挥霍时间。
7 q: o+ C6 K8 }, ^1 z' B战斗之余,都得找点事情干,指甲一天可以剪十遍,每次剪的越少越好,枪一天可以分解开来擦拭十遍,十个弹药箱子每天摆放一个造型30天不重复。人多的洞可以打扑克,猫耳洞人的扑克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一副扑克牌打成了5寸厚,烂了一张拿膏药贴上画上花点继续打,象棋更为简单,用32颗去痛片再拆一个烟壳子用红蓝圆珠笔写上就可以了,必要的时刻可以用老帅、车、马、炮应付头痛感冒。
7 F) r, Z  [3 k1 H/ R    消磨时间最有效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吹牛侃大山,牛皮大王是老山人最受欢迎的人,年轻人谁没有几件得意的事情谁没有幻想过一些东西?开始是回忆性的吹,越吹越没有边缘了,荤的素的一勺烩,有老婆的开始介绍经过与甜蜜,没有结婚的也在体验着瞎遍来满足,没有恋爱过的在一边幻想自己的美满。
" q/ w6 T+ y: W- _
老山人的孤寂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它让你忍无可忍又无能为力还必须忍之受之。人的精神需求与欲望在老山的猫耳洞里面成为孤寂与烦躁的感受源,它跟着你的灵魂,这种灵魂的长久折磨让你欲生不能欲死不能,压抑的战士们的一腔热血恨不得冲出去撕杀一场,死也死个痛快的冲动。如不是战场纪律,大概没有一个人会向冬眠的动物一样,卷缩在黑暗肮脏潮湿窄小的洞中与老鼠、毒蛇、蚊虫为伍那么长时间。
! X  R) i) I+ \3 f1 Q. H# P' Q5 z   老山是一个生理机能极限和神经系统强度的破坏性试验场。而今,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工事取代了昔日硝烟弥漫的猫耳洞,成为老山幸存官兵刻骨铭心的回忆!

$ d6 [3 _3 |: m% D5 } (作者:姚启超)) T9 K. I$ l+ p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3-8-30 16:40:58 | 只看该作者
好生动!好文章!好文采!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55:46 | 只看该作者
2013-08-29 10:10  来源: 金黔在线   # o1 k3 l" r* }5 ?% N4 K
【专题】“我与贵州的故事”征文大赛$ S6 m$ i6 P$ x3 z: ^+ m, D2 h: n4 c
                                                                   梵 净 山 纪 游         ) o; V2 y- x* i. Y) `
                                            作者: 姚启超
* J$ n% a! d2 H3 Q * [' ^( r( l, o0 d; q
  烟雨蒙蒙梵净山,蓬莱仙境现人间。

; Z0 L% y/ t4 m' S0 R# N; d, G  曲折幽径通天坛,七千台阶历险艰。, H3 z8 C. q! \
  朝登暮落一日还,壮志凌云毅力坚。" \6 T7 M, ]( t9 X; D
  层林叠翠山外山,疑是世外新桃源。5 U1 m! j7 ]/ d% K" _  D
  这是我在登游梵净山后写下的一首诗。% U. I0 R/ Y/ i3 k+ f2 R
  这次登游梵净山是缘于毛阿敏唱《我的家乡梵净山》这首歌,旋律和歌词将梵净山的意境阐释得让人生发无限的遐思。
2 t) ~) n$ {% X, m4 S
) ]" e+ X) b* N' [% V* m. R梵净山位于黔东,系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流云起伏、溪流纵横、飞瀑悬泻。 ; Q. R. L9 q; I0 h! T# `. j5 A3 c6 w. O
  天界

+ A, ]; [5 U- E  是日,我们来到景区脚下的黑湾河。山风习习,一切是那么祥和幽远。然而,当我们乘缆车抵达万宝岩时,绵绵细雨已笼罩了整个山顶。放眼望去,金顶兀立于群山之巅,在云雾中忽隐忽现,显得那么的缥缈神秘。由于对红云金顶的向往,我急迫地从团队中走出,独自向群山之巅攀越。那是一条通天的云梯,其险不亚于黄山的莲花峰,有几处几乎是九十度垂面,没有栏杆,只能靠两条钢索向上攀爬,偶尔向下望去,人就悬在半空。我是有恐高症的,其实心已经提到喉咙口了,想返却无法返,只能望着飘来的云儿,抖着双手,一步一步艰难地爬着。在惊恐、渴望,雨水、汗水交织下,我终于登上金顶。当我站立起来时,雨雾忽然散去,一缕天光猛然射下,只见云彩绕住金顶半腰,看不见山下,犹如坠入天界一般。极目望去,天界就在身边,金的、紫的、粉的、白的云儿交杂辉映,只是远处偶尔有星许的山峰突立,一切是那么的美轮美奂。遥想当年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等“仁者”登顶,在这纯净的美景中,他们是怎样的情怀,或许他们在此天界中悟得真道,成就了千秋思想。我置身这天界中,一切人间的烦恼也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是有一种欲“飞”的冲动,想与这天界永远相融。
. q& v8 y- N2 Z$ [1 k5 L7 Z8 K) Q  净土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袤的。我踏入睡佛山和蘑菇峰时,被这里的草木、花儿灿然的纯美震颤了。高山杜鹃、三角梅、鸽子花、玉兰,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更是放肆不拘的精灵,竞相开放着,红的、紫的、白的、粉的掩映在绿树丛中,其间还飘拂着淡淡的轻雾。花瓣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没有尘世中的粉尘,没有人间的喧嚣,有的只是一分静谧。千百年来,大山养育着它们,它们装点着大山。猛然,原始苍凉的树冠中飞出一群群白鸟,在绿色的森林背景中,显得那么摄人心魄。山下的小山村,或依山而坐,或傍水而建,只见炊烟逶迤、牧歌阵阵,大山中偶尔传来晨钟暮鼓,村落也显得那么空灵。冷家坝是从大山中流出的一条静静的河,委婉、清秀、脱俗,人们在桃树、梨花、凤尾竹下耕耘,在水流经过的地方,一片片梯田从山腰延伸至山脚。锦江绕山而流,入夜,一叶小舟在镜面的水中撒开渔网,一轮冷月悬于中天,将芦苇与山水染成黛色,恰似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古朴、和谐,人、动物、植物组成了一个桃花源般的梦幻世界,这也是我梦中经常寻找的净土。7 f( U; i4 @  J& ~. q. E. `$ |
  洪荒
, N9 R$ q+ ^+ w% J( p' f  夕阳穿越浓密云层照射在耸立于苍天与大地间的蘑菇石上,写满了苍劲、隽永和古老的故事。这是亿万年的心灵,亿万年修炼,存于天地之间,拂袖吞云吐雾,洗净尘世的容颜。我不禁遐思,“蘑菇石”万年不坠的巨大险顶,地球老人怎样创造出这样洪荒的奇境?当我坐缆车从万宝岩顺山而下时,被古老的原始生态迷住了:深深的山谷长满了苍劲的原始树种,植物种类多达数千余种,它们有的苍然而立,直耸天宇;有的盘桓曲折,老枝垂地。山谷中,云雾弥漫、山风呼啸,或惊涛阵阵,或轻歌曼舞,书写着千古生命的传奇篇章。这是我看到的最为洪荒又最具生命活力的原始森林,比马来西亚云顶的原始森林更为古老更为苍劲。在断崖处,银练挂在绿色帷幕前,此一处,彼一处,有的奔涌长啸,有的缠绵低吟,犹是苍山美妙的音符。终年不息的飞瀑,如玉液琼浆般哺育着万年森林。洪荒保持了这里的生态物种,让人感受自然的力量和博大生命力。/ r# g/ p1 g# t2 D
  佛国
+ @1 ?7 e. a0 n1 B% H' J  梵净山之神归于佛,梵净山之魂在于佛。当我走进这片“佛国净土”,佛教文化扑面而来,太平寺、龙泉寺、承恩寺、护国寺和四十八座觉庵遍布整个景区,走进古朴清幽的古寺,有一种灵魂升华的感觉。佛教传入梵净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的隋唐时期,在明万历以前已经闻名全国。《敕赐碑》将梵净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无边佛界。极乐天宫的营造,也是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红云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当我来到棉絮岭观佛台,只见轻雾飘逸,如至仙境,聆听着弥天梵音;我与佛对语,却见层层山水,层层佛境;梵天禅思,净土普提。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梵净山就是一座存于人间的巨佛,将永远伫立在我心头!
/ [; i* g; |. q- _- v  ?' c9 H. v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58:47 | 只看该作者
魂系博尚
4 J& R6 j) }7 {# V) |, C---在一次贵州关岭县籍1976年末入伍战友联谊会上的发言+ H+ W0 X( D) S8 W- p! p
1976年年末,贵州关岭县籍150名战友怀着一样的梦想、一样的憧憬、一样的激情,相聚在军旗下,实现了当兵的梦想。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服役于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步兵第九十六团(35110部队)绿色的军营,驻扎在云南省临沧县博尚。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37年过去了,部队的生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依然是那样的清晰。
2 l. ?+ P; y: `作为一名新兵,我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虚心向老同志学习。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训练,我们的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夜间射击课目,还是摸打滚爬的战术动作,我们均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我们清楚的记得:在上级首长宣读的《嘉奖令》里,其中就有我们的名字。
6 F, e# J. A* b5 W3 d; `博尚曾经留下了我们青春年少的脚步,留下了我们开怀高歌的欢笑。博尚的一草一木无不印记着我们的身影,说明战友情谊的温暖。我们在博尚成长,在博尚成熟。忘不了亲如兄弟的老首长、老连长、老班长、老战友,忘不了他们亲切的关怀与帮助,使我们远离家乡亲人的孤独逐渐散去,重新融进温暖的大家庭;忘不了训练场上的烈日炎炎、摸爬滚打磨炼了我们的意志,铸就了我们钢铁般的坚强;忘不了我们在腾冲军化工厂、大理军部、施甸下甸农场建设工地的艰苦奋斗的部分连队战友。6 r6 ?& a. ^9 s/ l
战友,我亲爱的战友,我那同生死共患难的亲同手足的好兄弟,亲爱的战友,让我们再一次怀念那难忘的岁月

1979年1月,我们所在的陆军第11军32师96团奉命开赴云南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当时我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万分,为能遇上亲临战场这样难得的机会而骄傲、自豪。记得我们曾经这样说过:“保家卫国是我们军人的神圣职责!既使为国捐躯血洒疆场也应该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们——一位普通军人的心声,这就是一位即将面临血与火的洗礼,接受生与死的考验的战士向祖国母亲所发出的肺腑之言。
  ^. D; O# u! d  p9 b3 t    亲爱的战友,我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别故土离亲人幸福何在?在祖国长安久治。 保边疆 献青春流血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这副诞生在边境阵地上的对联正是对我们的真实写照。; J/ G" Q: X; Y2 E, R% m# z' {
     当年,在边境低矮潮湿的猫耳洞里、硝烟弥漫的堑壕内都留下过我们的身影;每个阵地、每个哨位都印着您的足迹;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是我们冒着炮火、顶着枪林弹雨,把急需的弹药送上前沿阵地;在战友的生命受到威胁之际,是我们把生还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危险和死亡留给自己;在一次边境拔点战斗中,又是我们第一个写下血书向首长请战;在收复边境某高地时我们又是第一个冲上主峰,把胜利的旗帜高高举过头顶—

亲爱的战友,我们从战场上返回以后,有的提拨为干部,有的选拔上了军校,有的退伍回到地方单位上班,有的仍然回到农村劳动,37年过去了,我们的头发都开始白了,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人了。战友,我亲爱的战友,我那同生死共患难的亲同手足的好兄弟,亲爱的战友,我们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让我们再一次怀念那难忘的岁月。


3 d9 h( o! K) k% E 0 i# q8 r* d# J; N
    军队的岁月对我们的人生来说,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篇章,但部队的政治教育坚定了我们的信念,高强度的施工作业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严谨的组织纪律,培养了我们勇敢无畏的精神,这些良好的素质,给我们以终身的受益,是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短暂的几年部队生活也是我人生的第一站,我们把青春奉献给了部队,把鲜血和汗水洒在了博尚,数年的守候、数年的追求、数年的战友情在博尚演绎,写下了我们不悔人生当中一段如歌如诗的历史。" X! F& |+ a# B8 ]* I6 A# n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早已脱下军服,早已离开了火热的军营,岁月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我们对博尚的深深眷恋;时光早已流逝,但永远带不走我们对军营刻骨铭心的记忆;军装可以脱下,但脱不去的是战友们之间真挚的情谊。世间许多东西可以改变,但难以改变热血铸就的军魂、岁月凝成的友情。8 o5 D( a% |2 \( @
   博尚 ,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梦境,常常唤起我们内心不尽的思念与牵挂,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留在了那里,我们的爱永远和博尚相连,永远和那片充满深情的土地相连。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 19:06: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了!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4:17:12 | 只看该作者
【清明祭先烈】
   清明节是怀人与怀事的节日,今生今世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年那月那天那场难忘的边境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反击战斗.牺牲在保卫边疆战场的我的贵阳籍副班长邓启荣烈士。
副班长,你过得还好吗?
  一转眼就34年了,34年啊,我们的头发都开始斑白了,某某佬也被我们教训得服服帖帖了,还跟我们恢复了以往的关系。
    副班长,我们从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场回来以后,根据部队需要,有的提升为干部,继续在部队服役,有的退伍后,回到城里上了班,有的依旧回到农村里干农活。
    副班长,你还记得那场让你永远离开我们的局部战争吗?
    1979年3月3日凌晨2时许,我们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一营三连六班按照连里部署,作为尖刀班,在你和班长的带领下,向越南境内郭参战场101高地进攻。春天的小雨在战场上轻轻的下着,仿佛悄悄地护送着我们去完成此次进攻战斗任务。
    我们班摸索着行进,前进中,敌人不断打来冷枪,走在前面的你传令下来,叫我们大家不要管它,继续前进。有的同志在行走中摔倒了,爬起来又继续前进。
    副班长,你和班长一直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在你的后面紧紧跟随着。
我们的血在沸腾,我们在寻找机会消灭敌人。
    2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摸到了预定101号高地的右侧山脚,当摸到离敌人阵地只有50多米远时,突然,有个洞口的敌兵发现了我们,你就喊,"同志们冲啊!"我们立即一齐向敌人开火。短短1分钟的时间,你像老虎一样,带领我们左右扑杀,攻占了敌人第一个火力点,占领了第一道堑壕,并用小铁锹砍断了敌人的电话线,随即向敌人第二道堑壕冲击。
    突然,在堑壕的拐弯处冒出6个敌人,副班长你眼疾手快,喊着我们一齐开火,消灭了这股敌人。
    就在这时,敌人打来一串子弹,冲在最前面的你右大腿连中3发,鲜血顺着大腿往下流。我喊你,副班长你负伤了,你说,"不要管我,注意消灭敌人!"说完你便往前冲,全然不顾自己那受伤的大腿在流血。
    此时,躲在猫耳洞的一个敌人朝你开枪,你的右肩窝又中了2发子弹。你怒火地朝敌人还击,打得这个敌人脑袋开了花。
    我和战士小廖、小陆急忙给你包扎伤口,并要把你抬下阵地抢救,你大声说,"不要管我,我能坚持,快点往前冲,赶快夺取阵地!"边说边跪着向敌人扫射,掩护我们前进。
    突然,堑壕里的敌人朝你投来一枚手榴弹,按照战术要求,你本应立刻卧倒,但因你伤势过重,无法挪动,两条小腿被炸伤了,左小腿的骨头裸露了出来。你仍然跪着向敌人扫射,掩护着我们冲击。离你最近的战士小陈跑过去,再次为你包扎伤口,随身带的急救包用完了,只好用一条小树藤把你的袜子拉起来,连着裤腿,将露出的骨头包扎起来,然后准备背你下去,你推开了他,叫他赶快搜索前进。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你一眼的时候,你又端起冲锋枪,对着敌人猛烈扫射。然后,你忍着剧烈的伤痛,掩护我们冲上101号高地后,你就昏迷过去了。
    副班长,我们搜索着冲上了101号高地,并把高地上的敌人全部消灭了。此时,漫山遍野的杀声在101号高地回响,我们的主力从山脚下往上冲击,受到残余敌人的抵抗。
    后来你被激烈的枪炮声惊醒,发现右侧20多米的堑壕里,有一个弧形的隐蔽部,敌人正依托这个隐蔽部,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我部队冲击,给我们造成一定的伤亡。你流着血忍着疼痛爬到敌人的隐蔽部旁,连续投出4枚手榴弹,把隐蔽部的敌人全部消灭了,但隐蔽部后面的敌人给你投来1枚手榴弹。
    副班长,你就这样为我们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你就这样壮烈地为祖国为人民献出自己21岁年轻的生命! '
    敌人将近一个连的兵力被我们营消灭了,我们回头来找你,要给你请功,可你在哪里呢?
    副班长,副班长,邓启荣,你在哪里?
我们一直顺着你流出的血迹找啊找,20多米的血路啊,你的鲜血染红了你跪着爬行的土地山石和草从。终于,我们在敌人隐蔽部的洞口发现了双腿跪在地上、左手支撑着地面、右手向前伸展、保持着投弹后的姿势、拉火环还套在小拇指上的你。副班长,你的背脊留着碗口大的一个洞,可你仍然做着战斗的姿势。在你的旁边,横七竖八躺着的几具敌人的尸体。
    我们哭着喊啊喊,副班长你为什么不醒醒呢,副班长你为什么睡得这么香啊!
    也许,副班长你已经累了,我们不打扰你,你就好好的睡上一觉吧,等你醒后,下一次战斗我们还要等着你带领我们去消灭敌人呢!
    许久,我们明白了。副班长,你是好样的,没有你,没有你流尽的最后一滴血,我们营至少在前进的道路上还要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还要流更多的血。
    副班长,我们都给你请功了,我们认为,上级给予你多大的功都不过分。
    副班长,战后部队虽然只给你追记了三等功,我们连队被上级授予"集体一等功"称号。
    荣誉,对于你来说算得了什么,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诚才是你的崇高理想。副班长,你没有离开我们。34年来,多少次,我在梦里梦到你,在训练场上,你在纠正着我们不规范的每一个动作;政治课后,你在仔细检查着我们的心得笔记;副业地里,你挑着粪桶给蔬菜施肥;拉练途中,你帮我们抗着沉甸甸的背包;晚上,你给我们扎好蚊帐盖好被子......
    34年来,每当我想起你,我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你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你是1976年3月从贵阳入伍的,那时,你还是一名高中学生。你,中等的个头,白净,方正的脸庞,一件军装任何时候都紧扣着风纪扣,虽然经过三年部队生活的磨练,但是从你微笑的眉间和嘴角,仍然可以看到几分学生的稚气。你是个有志气,有理想的青年,记得战斗前,我们在云南个旧市大屯开展临战训练,有一天晚上,我和你在红河岸边散步,我问你打完仗准备做什么,你说要争取上军队学校,为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你还说,有机会的话,你还要报考地方大学,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学习更多的知识。然而战争来临时,你在血书上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革命战士,要随时为保卫祖国边疆保卫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生命,宁愿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副班长,你自1976年3月入伍仅仅3年就受到连队党支部的七次嘉奖。战前,经过战前动员,你求战情绪高,在决心书中写道;“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全,我可以贡献生命,为了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可以洒尽鲜血……。”你在给予贵阳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中写道;“我要为老师争光,要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后代争光。”
    34年啊,你依旧活在我们的梦里,你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副班长,清明节到了,我给你烧点纸钱,好让你在路上买点东西吃,把身体吃好了再打敌人;送一套崭新的西服给你,把那满身是血的衣服换下来,好让你外出显得更加年轻潇洒;送你一支红玫瑰,好让你感受到情人的芬芳。
    副班长,邓启荣烈士,安息吧!
    安息吧,副班长!
(注;邓启荣烈士牺牲以后,他的妹妹继承烈士的遗志,到32师通讯营服役,现在贵阳工作)
(作者姚启超,原系96团1营3连6班战士)

签到天数: 90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8#
发表于 2014-3-1 10:47:47 | 只看该作者
接受再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3 03: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