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孝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氏先贤(系列连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1#
发表于 2012-11-16 12:22:33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学业有专攻,领导要通才。所以说一个好的姚网管理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就是各个方面都要懂。教授研究得很透彻,百度词条也需补充完善,姚耀宁的《姚氏历代人物传略》在教授面前也需要再版修订了!佩服教授学识渊博。姚孝中 发表于 2012-11-16 08:42

) k( M( i) F) q0 _$ d
. X5 N& ~4 o4 Z" l; E     你好。
0 R1 n- {) ^6 P4 p: u/ ?" S     我正想问你,楼上姚绍帖来自姚耀宁《姚氏历代人物传略》还是百度词条?内容新,来自百度词条?
/ W, T# z6 T$ e  H$ C1 |$ I' v  ]     楼上姚绍帖,或出自潮阳姚氏,或潮阳姚氏提供素材:4 ~1 ~0 F$ G8 k& r9 y
    “姚绍号青杨子”以及“授予南京户部主事的职位,后升本部员外郎,提督四十八卫仓粮储备调配。后来再升为郎中,钦差监督江西等地的粮储微征,并任广西布政司参议。”,不容易读到,族谱有;
6 v( `1 A* l4 b5 ]7 O" ?     应是“姚绍号清杨子”;( R/ s6 C, J* k! o# s5 G0 |
     而“当时,东兰、南丹(今广西百色等地区)等州相互争斗,内乱频发,姚绍多方调解,最终平定了内乱。”则夸大了,东兰、南丹等四地争袭土司 , 有乱 ,姚绍多方调解,平息了。 平定和平息,一字之差。有些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历史,这是历史人物,还是恰当好。
. u9 K, c2 \+ R9 V    文末“古埕姚氏正贤堂是……”潮阳姚氏才清楚,但作者或提供者不知道或避开史上潮阳姚氏在县城有六世正(叟)祖祠,曾有堂号“悫恭堂”。不知什么原因,今年古埕新建和晋主的六世正(叟)祖祠,不用旧堂号而用新堂号正贤堂。
5 t4 y8 y! V- ]+ U2 R    你抬爱我了。须知明代潮阳姚氏三君子是我的先祖,姚瑷公是我的直系九世祖,我刚刚编纂我的房谱,不是研究得很透彻,不是学识渊博。我是工人,不是文人。我是学习者,比你先来姚网2年多。我也从你学习了许多,谢谢你。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2#
发表于 2012-11-16 14:31:34 | 只看该作者
奇怪,回复400#的帖到哪里去了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403#
发表于 2012-11-29 13:51:43 | 只看该作者
孝中宗亲您好!这么多的好资料!学习了!搜集这么多资料辛苦您了!向您学习!
7 s8 G2 R- D- [) H3 X. Y7 G9 Y; C我在网上搜集了几篇,我浏览了一下好像没有这几个先贤,谅我补充一下。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404#
发表于 2012-11-29 13:52:31 | 只看该作者
姚鸣凤(明朝时期)
- h% W# e1 ^% k' e! T' `+ B姚鸣凤,字景阳,埔尾村(今莆田国欢镇林柄村)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授承德郎,南京太常寺博士,升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   当时,武定侯郭勋接受山西巨寇李福达的贿赂,为福达冒名升任阃帅的事被发觉,两京台谏纷纷劾奏,郭勋也上奏,反而诬陷台谏及案事官。许多公卿被执下狱。嘉靖六年(1527年)八月,诏命张璁等覆审此案,那些劾奏的台谏多被谪戍或革职,而福达却被脱免死。因之,鸣凤和御史高世魁连上疏奏称:福达假名为张寅,亲行掳掠,往往凭借势力为自己解脱。武定侯包庇了他,还冒请边功,突升他任都指挥。郭勋乱法纵寇,诬陷诸谏臣,请求治他为乱首之罪,福达为法所必诛无赦。世宗怒,将鸣凤和世魁二人逮捕。囚于狱中,不久,都被革职。   兄鸣鸾,字景雍,生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授新务郎。世宗即位,鸣鸾疏陈七事于大礼,尤为切直。官终淳安知县,卒于嘉靖五年(1526年),终年39岁。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405#
发表于 2012-11-29 13:53:11 | 只看该作者
姚虞(明朝时期)
& d# o! p/ }& J; K8 h# x姚虞,字泽进,埔尾村(今福建省莆田市国欢镇林柄村)人,姚鸣凤之侄。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任镇江府推官,后升奉训大夫,南京道监察御史。曾巡按湖广,时值岁荒,百姓背井离乡,虞绘流民十二图给朝廷,反映下民疾苦。官终至淮安知府。他是明代方志学家,著有《岭海舆图》,是他巡按广东时所作。该书详记当时的要塞、武备、兵马、钱粮,于志乘中别为体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406#
发表于 2012-11-29 13:54:29 | 只看该作者
姚昊(明朝时期)2 R$ a0 r7 |  g. \/ R- a8 x
姚昊,生卒年月不详,字玄溟,明代浙江仁和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陕西布政司佥事,旋补分守关南道。金州(今陕西安康)入省道,山高路险,人烟稀少,驿传邮递,常不得食。昊为建官亭于沿途,行旅商贾始安心就道。事迹见之于《兴安州志》、《陕西通志》。

签到天数: 3897 天

连续签到: 11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0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9: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6# 姚lucky 9 ?. H  z) F  W2 p2 Q2 d
姚lucky辛苦了!您补充的资料很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8#
发表于 2012-11-30 08:37:54 | 只看该作者
404#~406#补充得好!
) \4 W- f) }  @- w' L8 `   难得的“ 埔尾村(今莆田国欢镇林柄村)”。很可能是莆田人编撰的人物传。
# G6 E  ^* G0 j5 y4 b   3传的作者是谁?来源和出处?

签到天数: 3897 天

连续签到: 11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0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8:13:20 | 只看该作者
姚 莹(1785—1853) 字石甫,号明叔,又号展和。安徽桐城人。& E$ J; ^( @. X: ?/ o# b
姚莹关心祖国的前途龢民族的命运,他倡导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爱国志士的先驱者。姚莹以坚决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为己任,以卓越的功勋名垂青史。% c" R0 K& w& p+ l6 h
关心国运   坚决主战
8 m7 I' q6 G3 o6 U% c' t, A& ]姚莹小时候,受到严格的家教,师承祖父—桐城派大师姚鼐。姚莹出身科举。嘉庆十三年(1808)登进士第。他致力于经史致用之学,与龚自珍,魏源等人交往投契,甚为相得。
' S% j7 J/ m. Q0 Q  D3 \姚莹注重现实,关心国家的命运,常常写文章指陈时事利害。嘉庆二十一年(1816)起,姚莹为官福建,先后任平和,龙溪县令等职。三年后调往台湾,署海防同知。道光十一年(1831)改发江苏,历任元和,武进知县,迁高邮知州,不久提为淮南监事同知,护理两淮盐运使。其间,姚莹颇有政绩,数次被林则徐,陶澍等著名封疆大吏荐举,认同他纔可大用。9 ^( F, O! R; ~. U. N6 ~, j3 F' l
道光十七年(1837),因姚莹熟悉地形,被升任台湾兵备道。当时,鸦片施入愈烈,危害日深。姚莹深知道这不啻于国难当头,因此他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在赴台湾之前,姚莹就非常注意细心瞭解西方各国的情况,熟读过当时不多见的几本介绍外国的书籍,敏鋭地感到西方殖民势力的威胁。
. b; @4 v. T* w% G% m# f8 Q2 V% ]姚莹曾几次提醒清朝政府注意英国侵略者的野心,早作准备。特别是在禁烟之后,他认为英国决不会善罢甘休。
) U1 T9 l9 {) }5 }+ p1 c$ A果然,英军于道光十九年(1839)夏季,开始侵犯中国南部海疆。强敌压境,姚莹坚决主张抗战。他知道,台湾孤悬海外,远离大陆,无依无靠,战守极其困难,稍一疏忽,后果不堪设想。但姚莹坚信民心可用。因此他一到台湾,就与总兵达洪阿共同协商“预为守战计”,积极动员全台湾省百姓,团结文武官兵,加强筹备海防。命令所属各级官兵,加紧修整炮台船只,铸造枪炮弹药,训练水师,加强巡罗,坚决打击鸦片走私,防止敌船偷渡。
  j4 [. D% v! r; ]3 x0 N9 G保卫台湾名垂青史# K1 n4 v6 y* L; ^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国舰船四十余艘及四千兵力到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不出所料,七月十七日,一艘英国侵略军的双桅帆船,在台湾西南游弋了两天之后,偷偷驶进鹿耳门,伺机泊岸。此时,就在英军船只北侧的海面上,姚莹早有准备派出一支战船,立即向英船开火,枪炮齐鸣,敌船的四周顿时腾起一股股冲天的水柱。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英军惊慌失措,一边乱放枪炮,一边狼狈而逃。$ _( Q( U. O$ f+ k+ J& \! ?
由于姚莹准备充分,英军首次侵袭台湾的阴谋遭到挫败。英军慑于台湾沿岸的严密防务,整整一年都不敢冒险犯进) U) k" b+ G+ v1 a7 l3 s
姚莹并没有因此放松自己的警惕,他积极组织防御,把台湾十七个重要海口岸和澎湖七个口岸全部重点设防,同时派人或亲自巡视察看情况。在姚莹的主持下,台湾的防务日渐巩固。
9 M- \: V- W0 ^次年七月,英军又派遣三桅船三艘,第二次入侵台湾,但因无机可乘,只好怏怏而退。九月三十日,英军转而靠近鸡笼港(今基隆),向我军海岸炮台开炮挑战。我军奋起还击,炮火击中敌舰,敌舰桅杆中断,死者不计其数。这时,鸡笼附近四乡居民,“屯丁乡勇”,守军水兵集合作战,围追堵截敌人,结果大获全胜。这次交战共击毙和俘虏英军一百六十人,获新式大炮十尊。十月十九日,英军再次窥伺鸡笼,声言必须要救回被俘的军人。台湾守军开炮还击,军民协同作战,终于再次将敌军击退。; A( k3 l& \5 g, y) B, K$ S
然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还是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主和派妥协投降,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扺抗派。在议和交换战俘的时候,英国人璞鼎诡称被姚莹俘虏,处决的英军是“遭风难民”,姚莹抗英之举实乃“冒功欺国”。清朝大臣怡良等人对此也随声附和,姚莹和达洪阿竟然被坐罪逮问。这个决定一下震惊朝野,多有“见其功,未见其罪”的言论;特别是与姚莹,达洪阿一起抗战的台湾军民,更是群情激涌,义愤填膺。
, l( v! m1 y" M! W" ]6 F道光二十三年(1843)十月,姚莹被解送入京。在内外舆论的压力下,道光皇帝也感到了致罪于姚莹的决定不合情理,便在姚莹入狱六天之后降旨以同知直隶知州,发往四川效用。不久,又遣姚莹往西藏任治狱职。往返西藏有六七千里之遥,道经絶漠,历尽艰苦。
+ ]6 ?; u6 D4 J& D* t# l6 O& u" y在西藏任职期间,姚莹尽管身遭贬谪,环境极其恶劣,他仍然不断搜集大量有关边疆的资料,瞭解周边各国的情况,深读各族历朝历史文化。写下了长达六十卷的介绍西藏地区,藏外以及西洋各国事况,诸教源流的《康輶纪行》一书。: _4 F% S( ]; E& M/ p4 K
道光二十八年(1848),姚莹因病返回原籍,一面求医治病,一面著书立说。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登上帝位,即重新重用姚莹,命姚莹任广西按察使。咸丰三年(1853),姚莹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签到天数: 3637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10#
发表于 2012-12-2 13:0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9# 姚孝中 7 O' }  k7 V" K9 {3 q& L$ p. ^' k
, p* P! j5 W% Z6 t. A5 H) I
8 |3 q8 I. j  {1 C
    孝中辛苦了.向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2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