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psz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看这本《潮汕百家姓》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1-4 12:56:50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回复 10# pszyyao 7 s: r, G+ y$ x0 @- L1 h
# Z5 l$ g: U1 L% K# S

9 V/ U3 k" E1 v! K/ h( Q    说得太好了。有理有据,透切明了。为相当学识之人无以言表,仅有教授德识具佳之人才能担当。支持!好文章!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
发表于 2013-1-4 12:56:5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5 L1 P5 d* ?3 s0 b1 c! b7 }

, Z( k+ J+ r+ H+ d- b有理有据,钟尧老批驳得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7:26: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4 17:28 编辑 7 R- u% k7 c' X

2 \: f+ Y6 j9 e  F) f  j回复 10# pszyyao
' T% P$ b* r3 m( r( w
$ A: Y( u' y2 O. h) U- _7 w. J/ I( t5 i/ w& _$ C4 n$ \- ^7 Q! D: g
   

上文是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姚重华来说明姚姓的起源,并以此评论谢锡全先生错误的姚姓来源论。舜帝以后,自先秦,历经春秋、战国、秦,到三国东吴之前的两汉,史籍都有姚姓人的记载。此也足以动摇谢锡全先生姚姓来源说。下面试举两汉时期两位“广东乡土”(1958年合浦从广东划入广西)姚姓人物——西汉姚娘和东汉姚文式——为例:

姚娘  汉博罗人。姚家世代为平民。姚娘奉侍父母逊顺孝敬,贞淑为乡里称道。汉成帝河平年间(前28年—25年)卒于家,乡人于盘陀乡居所立庙祀之,称夫人庙。(光绪《惠州府志》卷41,民国《博罗县志》卷1)——见管林主编《广东历史人物辞典》P587

姚文式  东汉合浦人。好读百书,博览典籍。献帝建安中举茂才,为交州治中。建安十五年步骘为交州刺史,询尉佗旧治,无知者。文式一一指点,因于番山之隅建城廓,以治百粤。(《百越先贤志》卷四)——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P1804

也就是说,西汉时博罗已有姚姓人家;或者说,今广东地西汉时已有姚氏,姚娘是见之文献的最早的广东姚氏。谢锡全先生说的“姚姓起源于三国时期江吴地区”不成立


9 T* k8 w' Q* S5 |! v

(6)

签到天数: 3637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4#
发表于 2013-1-4 21:06:1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23:1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5 11:44 编辑 % m4 @, ~# V& t/ t

* Z8 A/ W3 k2 X回复 13# pszyyao
5 D/ ]! a1 K9 ]0 M4 h/ h& z
$ o: E; `: v  R; \9 }9 ?6 @6 n- d

评论了谢锡全先生的姚姓来源论后,该来议一议他的“潮汕姚姓来源一说”。

什么是谢先生的“潮汕姚姓来源说”?

古有的潮汕5支姚氏(潮阳古埕姚氏,潮阳古溪姚氏,揭阳继述堂姚氏,海阳绥成堂姚氏,澄海姚氏)是来自福建,将“闽江流域”当成福建的同义词也讲得过去,然而,八闽姚姓并非“自宋代定居闽江流域”。据说古时入闽姚氏有8支,大多数是自唐代定居在福建。不说大约在唐初跟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入粤平蛮乱而开漳州(漳州处于闽粤交界处,陈元光当年奏请置漳州,故有“开漳圣王“之称)的姚氏(光州固始人姚廉洁等),就说潮阳古埕姚的福建祖源——莆福韶溪派始祖姚天明,字世祯。大学士思廉公之九世孙也,府仓参军讳孟瑜公之子也。公光州固始人,少以明经擢进士第,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官奉礼郎,奉命任福州府侯官县大尹,秩满择居莆田福清交界的韶溪居住。

但是,潮汕姚氏来自“自宋代定居闽江流域的姚姓”应不是谢锡全先生的“潮汕姚姓来源说”,文章的题名是精心安排的:主标题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副标题“潮汕姚姓来源一说”,本应是全文的重点。综观全文:“姚姓起源于三国时期江吴地区”,属于“闽越族”或“百越族”的瑶族,在孙权吴国产生了一个姚姓;从东吴辗转漂泊到潮汕,揭阳地都今尚有的“大瑶村”,潮汕姚姓来“自宋代定居闽江流域的姚姓”,是潮汕先民迁移历史的化石。谢先生是令正文与标题相呼应了,也突显他的主题和意图了。只是内容和依据太苍白了,仅仅一句单薄而含糊的“揭阳地都今尚有的‘大瑶村’就是潮汕先民迁移历史的化石”,就能让人信服吗?这“大瑶村”是什么东西?是吴国瑶族村?是吴国瑶族变成的姚姓村?是瑶族村?是姚姓村?它怎么“是潮汕先民迁移历史的化石”?天知道!

用杜甫绝句作题名,雅固然雅,可是准和实吗?谢锡全先生应知道,潮汕地域当年原本就是东吴国地,不用“泊”。

读了谢锡全先生的全文,你知道“潮汕姚姓来源一说”是指什么吗?

请让我借用一句时尚的话作评论谢文结束语:元芳,你怎样看?


* c" u2 I8 l1 D6 Z# h/ I

2 _3 u# Q9 i/ |6 _

(7)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6#
发表于 2013-1-6 11:2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pszyyao # J% _* E$ w- o, e, c

1 z& c9 K9 b; _9 f$ ^+ B7 \“读了谢锡全先生的全文···请让我借用一句时尚的话作评论谢文结束语:元芳,你怎样看?”
8 w5 W3 s% m. E2 b+ `4 @- M5 |
+ I7 V( [5 I. {1 ^元芳回道:
9 j& w: k8 f. ]0 o+ a% y  z% s* s; R+ q% h6 s9 S. P
“大人,谢锡全这是在瞎胡闹,在狄大人面前班门弄斧,简直是不可思议!”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7#
发表于 2013-1-6 11:4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szyyao ! O* n1 _2 b% T
0 G6 H8 V( S3 a3 h
“读了谢锡全先生的全文···请让我借用一句时尚的话作评论谢文结束语:元芳,你怎样看 ...
0 c! q' T1 D0 X. x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3-1-6 11:26
' |$ P, L8 `9 J/ c/ z6 {
+ V/ H7 `9 \+ B& _% J
7 c2 j) E4 I+ y3 R+ q4 {- I
    哈哈
& p5 [/ b- M" i' M/ p: H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8#
发表于 2013-1-6 12:03:3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6 M& O$ P  K$ \4 I* \" i4 Z. U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6 11:40

4 G1 P" L1 N1 k3 W/ V3 n9 o3 y5 s4 r2 N
1 V1 C# E, w  P' w2 i/ C1 B
我的回复把波波逗乐了,钟尧老切勿见怪。:lol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22:5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pszyyao
1 @4 Q& V7 k1 D8 w  S! Z9 O1 s4 }2 O4 j4 k3 ~1 m9 ~9 v& G
7 _+ E9 E2 v$ }0 Y9 ^* z' \% ~' _
   

卢继定和谢锡全说姚文章,已分别予以评论。而这两篇文章是《潮汕百家姓》一书所含的,故有话对书主编和责任编辑说。

书封面印着“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特区晚报 合编”,主编者应是中心和/或晚报的文史专家,书是乡土历史文化读物,必定很被看重,必然有大的影响力。卢继定和谢锡全两文章,被不少网站转载和引用。例如,刘超群《古老祠堂珍藏着一段迁移史》(见  汕头特区晚报,2010510 星期一;或http://www.dahuawang.com/stwb/html/2010-05/10/content_99170.htm)被转贴在姚网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上古时代,华夏大地贤君舜的发祥地是姚墟。舜原来属于妫氏部落,妫氏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到奴隶制后期,舜的部落已处于较弱地位,有的甚至丧失贵族和奴隶主地位,他们为了纪念祖先舜,就以舜的发祥地‘姚’为姓。从此中国就有了姚这个姓氏。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姚氏南迁较早,所以姚氏的两个郡望‘吴兴’和‘南安’都在南方。”

——这当然激起有识的姚网人反感。我认为刘超群是引用卢继定一文的,请看卢文的两段话:

“舜原来属于妫氏部落,妫氏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到奴隶制后期,舜的部落已处于较弱地位,有的甚至丧失贵族和奴隶主地位,他们怀念祖先舜,就以舜的发禅地“姚”为姓。从此中国就有了姚这个姓氏”

“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姚氏南迁较早,所以姚氏的两个郡望‘吴兴’和‘南安’都在南方。吴兴就是现在浙江的吴兴县,南安就是现在福建的南安市。”

——这就是姚网人说的“是照搬照抄、以讹传讹”,这就是卢继定和谢锡全文章以及《潮汕百家姓》一书的负面影响和不雅形象!

4 d) t- l* K4 y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3:06: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10 11:38 编辑
+ |2 b8 I" V  {6 l5 q
0 @& n* ], L8 _, Z卢谢两文的错误固然是作者文责自负,但是,如果责任编辑和主编者有所校读、有所指点,是不是可避免或减少呢?
4 f& F# n  J9 q! D+ _) \2 f      同在谢文的前后两段话:
6 y1 f& r6 B0 c# f      “姚姓,是中华民族人数颇多的一个姓氏,也是潮汕主要姓氏之一。宋代出版的姓氏小百科全书《百家姓》中指明“姚吴兴”,明确指出姚姓起源于三国时期江吴地区。”/ E( U( T& f8 z3 q& y# X
      “如许多中国姓氏学家、历史学家所指出:姚姓的得姓,源于秦代以前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瑶族,与众多族属一样,同属‘南越族’,统称‘百越’。”
9 s& L- m3 B2 K! z( ]       ——仅就这两段话,关于姚姓的来源就是自相矛盾的。6 r( ^* \% _. V3 g
      卢、谢两文篇幅都不长,而且在书中是紧挨着的。卢文指出姚姓,起源于“上古时代妫氏部落的舜”,在字面上,谢锡全先生的观点与此明显矛盾。《潮汕百家姓》不是学术讨论集,而是潮汕百家姓通俗读物,为什么责任编辑和主编者,无视或容许这种自相矛盾和相互矛盾的文字存在同一本书中、存在对同一姚的文字中呢?
8 C* r- Y/ Z2 H, u      又,卢继定先生说:“舜原来属于妫氏部落,妫氏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到奴隶制后期,舜的部落已处于较弱地位”——显然,卢先生认为上古时代氏族部落是奴隶制社会,这是一种历史常识错误(我在另文也指出“舜原来属于妫氏部落”是错误的),中学生都知道上古时代氏族社会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奴隶制社会,更不是奴隶制后期,而责任编辑对此却毫无理会。
! m8 x$ l) D& h' r. [      又如,谢锡全先生说:“潮阳的井都,揭阳的地都、渔湖,地处练江榕江腹地,是潮汕姚姓定居地”。潮阳县井都镇(今属汕头市潮南区)有潮阳姚氏人口最多且最集中的两个姚姓村——古埕村(潮阳姚氏发祥地,据说近3万)和浦东姚村(今和丰村,据说近2万),古埕村在练江出海口之南,与海门镇隔江相望;井都镇当然不“处练江榕江腹地”。我不知揭阳的地都镇(今属揭东县)有没有姚姓族人聚居(或未听说有),也不知地都“大瑶村”是什么地方,但地都镇肯定不是“榕江腹地”,而是地处榕江下游、榕江出海口。揭阳渔湖有揭阳姚氏居住仙阳村,该村有始祖祠继述堂。但是,从整条榕江看,渔湖可算为榕江腹地吗?" b  Z. q. I" r! v
       谢锡全先生又说:“明嘉靖42年(1563年),澄海县治后,少数姚姓迁入澄海。” 先不管“澄海县治后”是什么意思,这话与事实不符,也与卢先生说的矛盾:
; p' f; \/ Q# s       “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原居福建莆田的姚毓英到潮州任统制,任满之后不回本籍,携家眷于海阳县下外蒲都立籍创乡,乡名龙田(今属澄海市广益街道)。”  ——明嘉靖年置澄海县,原海阳县(今潮安县)下外蒲龙田乡便成了澄海县辖地。是先有海阳龙田姚氏,后有澄海县;今澄海姚氏就是“海阳龙田姚氏”。责任编辑即使不知乡土地理历史,没看出卢、谢关于澄海姚的说法不一致吗?
( _) B2 T0 y. P) Y2 t        ……,不再举例。5 a& B9 a! m- l2 j6 f8 t
       卢、谢两文篇幅都不长,总共4页而已,却错误满篇或不知所云,不得不写成倍的文字与之辩驳和辨论,连责任编辑和主编也得罪了,请恕罪。
! N0 m  E5 n' W6 y* {0 w, K! H2 O) p0 N- H/ P; ?. a
  s4 r, X+ M9 K0 a( L  ^. q
(9-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2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