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58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尚古村姚御史三让父亲 姚俨墓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25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俨墓志

9 W% h; d/ d  v1 `
□□□□□□□□□祁门县知县姚公墓志铭
□□□□□□□□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直
□□□□□□国子司业
□□□官汉阳萧良有撰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奉

/ A0 O, q: o3 Y4 f0 o) p3 Z
敕总督漕运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曲周陈于陛篆

" x8 S8 ]; J! s# s' G, a5 I9 {
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陕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前礼科给事中肥乡郭崇嗣书丹

9 g) y- b! |1 ~/ K* Y9 G+ J- T
往岁丁亥余使秦,觏直指使广平姚君即□若如生平驩焉。又二年,姚君奉天道直指使,而余今督学,弟方
守宛,日夕奉下□□嗟叹送谓君博大缜密,无人所及,私心益钦服无己居亡,何则,闻君尊人西塘翁即世矣
盖又二载,而姚□□书抵余曰先人墓且□草不能以时丐言于大君子孤罪死无量,虽然愿哀其寸念而铭
之,余不敏,何敢虚拜命之辱。乃按君所自书状以志。夫西塘姚公者岂非天资笃厚人哉。翁父升,母宋氏,生子
四人,翁最长,而母宋怜二弟顾独甚也。翁仰天矢曰,与我私积,伤我母氏心,孰与公其有诸弟贤乎,且自缘病
不任学有弟学非我畴与供苇研费者,于是,努力治家,务罔毫发,私即妇李氏妆奁服饰,取以为诸弟束脩,佐弗
怯也。有微讽者,答曰:兄弟手足,钱财粪土,我何爱焉。以故能大得父母欢,而是时祖母张且百岁,病卧床第,翁
定省供奉亡晨夕。寒燠间,即便秽辄偕妇李手除之,无难色也。张尝语人曰,吾无以报吾长孙,愿渠它日子妇
亦若长孙夫妇,孝不啻足耳。用是,父母益大悦,曰:自有吾子,而吾得逭不孝名也。早岁艰嗣,壮始举直指君,翁
慷慨好义,自其天性,举直指君后,益务广施予,孳孳不倦,有劝自殖者。答曰,有儿强似我,要钱作甚么,古之语
非耶。□□□□□□人之难,自是里中人益德之,颂义无穷焉。比直指君长,擅文誉,以癸酉、甲戌连举进士第。
翁殊喜□□□□□□□子可第者不鲜,独儿第可喜亦可愧也,则又日惇惇以廉勤公谨勖直指君。直指君
令祁门□□□
5 G. a8 S( Q1 W6 P: z
天子推恩,自出封翁如祁门县,官阶文林郎,翁逡巡百拜谢己,乃愀然不乐。或问之,则又应曰,有亲不能显独忍受此
曹爵禄为光宠,能谦心乎。及匍匐诣祖茔,稽首悲泣,有跼蹐不敢当状,其恂雅周慎类如此,己直指君擢台中,
前后凡三持节,始事河东,再关中。称名执法,而翁犹然不废告诫。曰,居无尸素,出必激扬,其勉之,毋以吾老人
为念,直指君奉命唯谨勖。后按应天也,翁送之出里门。乃曰:吾老矣,而殚力为
* _1 b- p6 O4 U3 N# e
天子使,卒业则及束装归。直指君竣事,抵子舍匝一月,而翁捐馆矣,人谓直指君孝亦毋乃太母张得请于帝令经。
须臾,俾服含敛符孝子若妇之祝欤。天人相与之际未可知,然亦足以劝矣。翁讳俨,西塘其别号。计生正德甲
戌年正月初七日,卒万历壬辰九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有九。初娶李,封孺人,先翁十二年卒。子男一,三让,
即直指君,娶同邑处士李时儒女,封孺人。孙男一,文光,庠生,娶鸡泽潞安卫指挥张尧年女。孙女二,长适董□
宗男,武举生可大;次适马守勤男,九思。曾孙男一,嶙,甫三岁。女一。翁继娶胡氏,无出。葬以癸巳年二月十一日。
地卜于西岗,新阡移李氏柩合葬焉,礼也。余观汉世用人率以孝弟、力田为尚,即如河东之薛,清河之柳,
天子下诏褒美,垂于今不朽。迹西塘姚翁所为笃同气,忿重闱万万,非恒情可几,而阴骘默相诞育,令子
宠命,今而后食报且未艾,语有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宁虚邪,薛柳二氏其后胤有此否也夫。爰为愧铭矣。铭之曰。
汉世论人,孝弟是先。河东清河,有美翩翩。千秋芳躅,畴欤比肩。广平姚翁,景行惟贤。岂非私蓄,同气则怜。□□
□□,而日周旋。惇伦种德,格于皇天。天眷维何,凤羽翩跹,乘骢宪□,至乙巳岁孟夏之吉,长孙文光遵
□□□□。荣名寿考,翁也得全。□欎斯丘,卜兆新阡,我式勒铭,则万斯年。父遗命,再厝于八王乡东原。
, X9 H2 Y. }& l/ }0 D

* X' G' J& b) r: v9 P
9 Q3 N) R4 Z6 t0 i0 y7 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6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
发表于 2014-11-25 14:07:13 | 只看该作者
很遗憾:读起来很吃力,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看来,学习姚氏文化和历史源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4-11-25 15:27:38 | 只看该作者
            (安徽)祁门县知县姚墓志铭。有来源出处吗?' l; h! }, J5 M7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4-11-25 15:44: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11-25 22:38 编辑
% E6 n" A/ E7 O9 o
南昌姚公瑞 发表于 2014-11-25 14:07
, c" f3 r4 A8 n- |7 k很遗憾:读起来很吃力,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看来,学习姚氏文化和历史源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7 n2 T9 m2 g% i1 m* F# H# _         尚古村姚御史三让父亲 姚俨墓志——((河北)永年县尚古村姚御史三让之父)姚俨墓志铭永年县著名的“五里三御史”5,姚网有过报道,姚俨姚三让父子官声口碑不错。; m6 C7 p5 L% n4 j
5 }" a" u* H  a4 c9 r5 L# N
      明代(河北)永年县人 安徽祁门知县姚俨墓志铭,由赐进士出身 通议大夫 奉敕总督漕运提督军务 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曲周(今河北 曲周县)陈于  和  赐进士出身 通奉大夫 陕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前礼科给事中 肥乡(今河北 肥乡县)郭崇嗣 书丹,合情合理。5 ]" U/ P" y1 _) z) Z( t3 V
      永年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南距邯郸市20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距首都北京420公里,东与曲周县、鸡泽县交界,西与武安市为邻,南与肥乡县、邯郸县接壤
- {5 O  c3 l' {# s) [% ]  ?! N+ U& |5 C+ R2 \2 E3 m

  a5 _6 U1 m9 K

签到天数: 6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5#
发表于 2014-11-25 19:39: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再学习,逐步来深化,肯定有收获。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1:42:43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11-25 15:27' V$ ?( S" h* c4 }, q4 m, T
(安徽)祁门县知县姚俨墓志铭。有来源出处吗?

8 @( m( l8 r+ ^: ~- I+ ~来自新浪博客,作者没有实名。" U3 V" \6 e/ t" _+ ~. 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7077420100yovs.html
0 R/ x3 a4 |; I2 t9 x
$ \% ]$ Y* C9 _/ {我认识一位北京的宗亲,说是姚三让的后代,下次问他有没有家谱。
6 I# ~: V/ d: x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1:46:47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11-25 15:44
# v1 u( x) [4 p7 M尚古村姚御史三让父亲 姚俨墓志——(陕西尚古村姚御史三让之父)姚俨墓志铭       不记得陕西 ...
原创:永年县著名的“五里三御史”# ~& j) Z( V, `+ y, h: {
3 h9 m( V( M$ q/ O
讲武乡尚古村北姚三让御史祖茔牌坊(摄于2014.10.28) ( F5 m! P, w9 V

. n# Q. f- C. H7 |

- N3 g! ]* c1 S% b2 \& g) s5 }         永年县有“五里三御史”之说,明朝永年方圆五里的地面上,出了三个御史,即尚古村姚御史姚三让,故城村张御史张大谟,赵王固村奇御史奇康(化名)。明朝的御史特牛,他们虽然官阶不是太高,但由于被朱元璋用来充当朝廷耳目和鹰犬,"以小制大,以内之外“,责任较前代为重。明中叶后也就是三御史做官时期,御史一职更是炙手可热,人人垂涎。三御史同居洺河两岸,同在朝廷做官,又担任相同职务,位高权重,朝野为之侧目永年县明朝出了很多进士,只洺河两岸就出了卢大中,连矿,胡瓒,杜秉彝,白一言,连三元,宋范,申佳胤、李养冲,胡沾恩,申佳胤等几十名高官,即所谓的“洺河两岸,纱帽乱串”,也有称“洺河两岸,帽翅乱颤”,还有说“洺河两岸,官帽乱窜”。五里三御史中官声最好的当数姚御史,为官清正、造福乡里、位列乡贤,永年县志里专有记载。名声最坏的就数奇御史了,《明朝那些 事儿》几次提到他,都是他当御史时的事儿。他在当地名声不好的原因,估计是不为老乡们办事。永年有关奇御士的传说特别多,比如他因嫌母丑,说过“粪堆里长出棵灵芝草,狗肚里拨出个金狮子”,把他亲生母亲说成粪堆和狗;有宾朋来访,总要他岳母代替其母前去见客;平时对他母亲也不孝顺,死后遭到天谴,墓被雷击。永年县有“天下不孝数奇康,母寿不让坐高堂。同年几番请母到,硬把岳母当亲娘”之说。
9 {2 V7 D3 l: B' o
& n% V* W1 f! }# u( H) u4 @
- I+ X& B. e  G- z
      小议明朝的御史职责及作用       明朝建立了历史上最为完善的监察制度与组织机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言官群体。按照明制,这个群体总人数一般保持在200人左右,为历代之最。言官包括御史,给事中等。
% h2 N* e/ l7 f+ x0 ~8 ^' d  j/ B$ r2 \6 B* |/ Z
$ k* ]7 P1 V' X- m1 _0 _
        明朝的御史确实声名显赫,在诸多重大问题上,冒死力谏,秉直弹劾,做出了一件件震撼人心的壮举。如嘉靖帝崇信道教,不理政事,御史杨爵上书极谏,被下诏狱,备受酷刑,数次昏死,其他言官冒死声援,虽付出了血的代价,终使嘉靖帝退却悔改。明代,几乎无一内阁首辅没有受到御史的弹劾和抨击,其中,大部分首辅都是在言官的舆论攻势中倒下政坛或离开要职的。如严嵩,高拱,张居正等。明代政坛上为祸甚烈的宦官,同样是言官监视、打击的主要对象。同时,从中央到地方,言官在澄清吏治、除暴安民、以及经济发展、边防维护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w/ k3 a+ T& q0 o

. A; m; Z( r3 j3 [3 N

6 D" ]3 r, k* w9 W  M: G        明代历史上,人们熟知的诸如海瑞、夏言、郑晓、唐顺之、袁可立、杨涟等等,都曾担任过御史,并在御史职位上留下了铮铮响名。此外,还有许多言官在忠贞职守而鞠躬尽瘁、铁面无私而秉公除暴、安贫乐道而廉洁自重等方面,留下了动人的事迹,堪称楷模。 9 u' I7 Z  @$ c/ {- P' `; \. @

7 c7 |1 \  ]) _/ P1 A9 V
5 o! v! e' F4 B  l$ o( Z出处:http://guduqiujian185.blog.163.c ... 406220119184725920/
; ^' v; U" o- H" n% ~2 R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1:52:38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11-25 21:461 v9 H$ q( ?$ j/ I& l
讲武乡尚古村北姚三让御史祖茔牌坊(摄于2014.10.28)
# X4 R$ Z8 k& E% ]0 `
# d: h: d) S( ?* L) O3 p- e" M. O& z6 z8 @
6 |4 a' W" z  k6 `4 L( E' h
姚御史煮石永彪史册
7 W$ O- j0 l' t
姚御史姚三让(1540~1604),永年县讲武乡尚古村人。按小龙马村姚氏墓地出土两方墓志铭记载:公,姚姓,三让名,厥字崇谦,益轩其所署别号也。祖籍山西省太原府榆社,高祖奉诏东迁,移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北乡尚固村,四传而至其父姚俨。娶李,早年艰子,遍求神灵,年至不惑,始于嘉靖庚子二月十四日得一子,取名三让,少而颖悟绝伦。十岁娴为制举文骎骎。嘉靖壬戌拔置文学弟子,声振胶庠。万历癸酉(1573)举于乡,次年连第二百零三名进士。踰年用次得祁门令。癸未(1583)服阙,拜山东道监察御史,乙酉(1585)出按三河。又据尚古村《姚氏续题名碑记》:“我姚氏发源出自山西而迁永年。”

, V. j, J7 c& N
    在尚古村街北土地庙内由赐进士第、中顺大夫、户部司郎中、鸡泽人懋所贾熙绩撰文的《直隶广平府永年县尚古村重修都土地庙记》,对姚御史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有所记载:“公讳三让,永之世家,为孙继皋榜中进士。…里中先达,御史益轩姚公谓乡人曰:土地福我乡人,祈祝如响之应,况邑有隍社,乡有土地,以职捍卫,非淫祠比,奈何使庙貌崩圮,禋祀几无所乎?”

; h& d  f  `2 g3 w* ~! H0 H* ^
姚三让父亲名俨,据《明敕赠文林郎祁门县知县姚公墓志铭》载:“夫西塘姚公者,岂非天资笃厚人哉。翁父升,母宋氏,生子四人,翁最长,直指君令祁门县令,天子推恩自出,封翁如祁门官,阶文林郎,翁讳俨,西塘其别号。计生正德甲戌年(1514)正月初七日,卒万历壬辰(1592)九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有九。初娶李,封孺人,先翁十二年卒。子男一,三让,即直指君,娶同邑处士李时儒女,封孺人。”

) _& V$ P. a% Y& m& a5 Y
墓志载:“歙民怙势将嫁丝绢税于同郡五邑民,四邑操挺起矣,祁观衅而动。公亟谕之,谓有而令在,必不忍而曹代歙民肉,且噪能己税乎?祁以令故靡所哗釦卒之,四邑扦文罔,而祁独按堵税,竟以不坐。一时上下服公,恬镇足属大事,隐然具公辅望矣。”
. H+ A6 M$ {0 E# m" Y6 K' V
“乙酉出按三河,鹾周视鹾池,剂量池势高下,亢潦别为塍畦,翻车渴乌,以时转运,不令亢干潦淖,莫可孰谁,犹夫土炭低昂属诸造化,而以吾阴阳反移之鹾乃大有秋。于是,三河不至割裂,方幅为长芦,倍公之力焉。”
0 N0 K, ]  J; X: _- j
姚三让为政清廉,深受辖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按陕时,正值岁饥,田地荒芜,饿殍遍野。原来,陕西境内连年无雨,赤地千里,粮食绝收,百姓饥饿难忍,草根、树皮也被吃的净光,甚至出现饥人相食,大部分人抛家舍业,外出逃荒走了。

4 B# [+ V: b& v( J& j
三让到陕后,首倡官绅仕商捐钱募粮,奏明朝廷,请求开仓放粮,赈恤民灾。怎奈库中空虚,不数日,粮已放完。遂率领众官员祭拜于山神庙前,焚表上疏祈祷神灵救民,如能遂愿,日后定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夜里,姚三让梦到土地山神爷对他说:“淳化山石可顶粮,权且充饥造化方。但愿姚公别忘语,让你煮到麦梢黄。” 醒后不知为何,甚是迷惑。

  O+ P9 I( l! V8 ]
某日,有饥妇去淳化山上,采摘野菜充饥,或见白须老人正在山上捡石头啃着吃,甚是好奇,瞪着眼直看。老人慈祥地说:“闺女,别挖野草啦,那个吃不饱。这满山遍野的石头都可以煮得吃,比野菜好吃多了。我这有煮好的你尝尝。”饥妇接过一颗石头试着咬了一小口,软绵的、透着一丝泥土香气,咽到肚里顿觉精神多少。抬头一看老者不见踪迹,知是神人点化,满满的装了一篮子,直奔府衙,求见姚御史。

! t% L: `: y; K8 S" m+ Q
姚御史正在衙内发愁,怎样才能让百姓度过难关,听后不大相信。第二天,在院里支上大锅,煮上石头,衙皂们暗暗偷笑,主爷想的想疯了,这淳化山石头啥时候能吃过,煮吧要不又惹老爷着急了。煮至半晌,姚三让问衙役们煮熟没有。衙皂回答说没有。三让走近掀开锅看看锅水还没开,大怒道:“大胆奴才,老爷让你们煮石,为何天到这般时候锅还没开,赶快多塞些材草,火烧旺些。”待会三让又问,衙役们怕再受训,连锅也没看就说:“老爷,石头煮熟了,能吃啦。”三让用筷子扎扎,能扎进去。捞出几个分给众人分食,果然能吃。

: l  y: q. o* s- {
随后,遍贴告示,通喻全境,百姓闻知以后纷纷上淳化山捡石头,回家煮熟,全家充饥。消息不数日传遍全境,逃到外地的人也都陆续回来了。赶巧春天下了两场雨,到了小麦黄了梢,麦子丰收之后,说也怪,石头再也煮不熟了,也不能吃了。由于姚御史诚感上天,化石为粮救得一方百姓,陕西境内遍置姚御史生祠,感恩戴德,永久承祀。

8 }6 a& j0 R/ s& F
这段虽为传说故事,但在其墓志和府志、县志上均有记载。《明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广平益轩姚公墓志铭》载:丁亥按陕,时值陕岁大侵。公一意荒政发赈劝贷,迄无余术,至感神示,煮食为糗,石烂可啖也,奏石于朝,举朝诧异,谓公诚感。《广平府志》卷六十二怪异志言:姚御史三让,按陕西时值岁饥,淳化山有老翁取石授采蔬妇,曰:是可煮石。忽不见。妇从之,传至四讫,人竟投山取石以疗饥。三让献石于朝,以为神异。
. v, r+ H5 V. V% Y( k, e& f
姚御史墓志载:“时所讳阉尹为政,公遂不能一日安于其位,于时直言见诎,南北省台几空无人,而公之名与诸省台,愈震赫于朝廷之上矣。先是,权珰煽滔立贵显人,同年顾氏风往诣之。公曰:七尺之躯与三尺之辇孰重,君且休矣。闻者咋指高之。”

! P9 c1 @. D5 t9 {
明谈迁《国榷》:(万历二十四年)正月初十丁丑,给事中耿龙、邹廷彦等,御史李宗延、姚三让、袁可立等,俱削籍。又令吏部列上职名,再罢御史冯从吾、薛继茂、王慎德、姚三让四人。大学士赵志皋、陈于陛、沈一贯及九卿各疏争,尚书石星请罢职以宽诸臣,皆不纳。于陛又特疏申救。帝怒,命降诸人杂职,悉调边方。尚书孙丕扬等以诏旨转严,再疏乞宥。帝益怒,尽夺职为民。经纶愤甚,抗疏曰:顷屡奉严旨,斥逐南北言官。臣幸蒙恩,罚俸供职,今日乃臣谏诤之日矣。陛下数年以来,深居静摄,君臣道否,中外俱抱隐忧。所恃言路诸臣,明目张胆为国家裁辨邪正,指斥奸雄。虽庙堂处分,未必尽协舆论,而缙绅公议,颇足维持世风,此高庙神灵实鉴佑之。所资台省耳目之用大矣,陛下何为一旦自涂其耳目邪?

* o3 M: |, F4 T
《明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广平益轩姚公墓志铭》载:(姚三让)公生以嘉靖庚子正月十四日,卒于万历甲辰正月十二日,得年六十有五。卒之日,郡不相杵者累朝夕。(其子姚)文光谨筮万历乙巳年孟夏十有七日,葬公于郡西八王乡之东原。
0 M0 ]) V7 Z; X
   关于姚御史的子女及其姻戚关系,墓志记载的颇为详细,由此可以窥见当时上层社会的门第观念。墓志曰:“男三:长文光,邑诸生,美秀而文,娶鸡泽张氏指挥公尧年女,继张氏文学公应元女;次文元,聘运长卢公大顺女,殇;次文辉、次文耀俱未聘。孙男三:长璘,聘乡进士杜公汝懿女;次玠,聘成安乡进士王公世芳女,殇;次珆,未聘,俱文光出。女四:一适武举董可大;一字博兴主薄崔公九功子,殇;一适武举马九思,卒;一字南京兵科给事中卢公大中子。孙女二:一字户部郎中宋公师程子,殇;一字乡进士杜公汝亮子,俱文光出。文光,文元及三长、次、又次女俱李孺人出。文辉及字卢女,侧室杨出;文耀,侧室璩出。侧室孙无出。…文光谨筮次年(乙巳)孟夏十有七日吉,葬公于郡西八王乡之东原,阡举李孺人合。”子女姻戚关系非进士之子及官宦之后。
    在姚俨墓志志文后,又有不一样的字体镌刻“至乙巳岁孟夏之吉,长孙文光遵 父遗命,再厝于八王乡东原。”八王乡即今天的八汪村,在明朝时为八王社所在地。这是姚文光在埋葬姚御史时,迁举姚俨时重新补刻的文字。
/ k1 _% Z" r/ j7 M
那为什么姚御史要葬在距离尚古十数里外的八王乡(小龙马村西),而不葬在尚古祖茔呢?据考上述墓志及走访资料,和在尚古村姚氏墓地发现的乾隆元年由姚燧撰书的《姚氏续祀田碑记》始知。姚御史嫌姚家祖坟人丁不旺,又请当时有名望的堪舆先生重新选择坟址,最后选在姚家老坟西南,把其父姚俨葬在此处。姚俨墓志载:“以癸巳年二月十一日。地卜于西岗,新阡移李氏柩合葬焉。”后来,姚三让还嫌坟地不好,又在附近村庄继续寻找茔地,最后于故城村西南、党庄西南塚前,买下二十一亩地并下了罗盘。谁知在劵墓时,有两只白色的鸽子一直在附近盘旋着叫个不停,施工人员不工作时,则来人前叫几声后在向西南飞。风水师感觉怪异,随着鸽子向西南追去,到小龙马村西洺河边上,鸽子绕个圈落下不飞。风水大师一看,这里其后明山远护,微微洒下一脉,进前龙虎具备,穴星突起,玄朱相停,水口关锁,洺河在前环抱之后,悠扬东去,这是美地。遂把墓地定在此处,位于故城村东南的坟地即不在用作坟地而作为祀田永久耕种。《姚氏续祀田碑记》碑阴载:“固城村前洺河南岸地二十一亩、有车路一条。”这就是在碑阴记载的故城有祀田的出处。

& P6 c) l$ K4 u, N- Z) v: m+ `8 C
姚御史亡后,其子文光将其祖俨及其父三让灵柩均迁举至小龙马村西。今天在小龙马姚氏墓地,仍能看到两个用碎砖灰石夯成的两个墓室,孤独地屹立在已被挖土挖成的大坑中,墓室东向,长宽6米有余。部分翁仲、石狮、牌坊构件散落在旷野或深埋于地下。
# ^6 @& ]4 p+ `/ U9 r
另据在小龙马村姚氏墓地发现的《大清乾隆十四年立,禁止卖树碑记》曰:“余姚氏祖茔坐落尚古村北,其规矩条禁,俱以秩秩。自曾祖讳三让中明甲戌进士,官河南道御史,赠光禄寺大夫,卜葬于洛马(龙马)村西。外有围垣、佃宇,内立祀堂、厨舍。以谨关防,至严也;以时羞荐,至肃也。至周匝间乔杨、古柏约二百株,雩然特出,蔚然深秀,其苍苍之状诚属坟中旺气。且树多丛密则塚土不至暴烈,而阴魂得以依栖,夫风戒剪伐雅称敬止,甘棠桑梓尤珍爱之。矧墓前高森,祖宗所攸庇者。”可以知道当时墓地规模之宏大。
5 w/ a% O3 v7 \5 U3 W3 S
对于姚三让的功绩,家乡百姓们也不会泯灭的,先后在广府城内为姚御史竖起过三座石牌坊。一座是为姚三让、李杜同立《雁塔同登坊》。再是专为姚三让立的《明时台谏坊》。还有为姚御史父亲姚俨、周京父亲周富立的《龙章宠渥坊》。荣誉之极,在永年县无人能比。

. I4 f8 k+ B0 ~, C3 X& q

% `1 W- W# p6 }* c*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4-11-25 22:20:01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11-25 21:52
3 m4 Q' q6 _* A: V+ w2 i姚御史煮石永彪史册- r* z5 w9 _% M' y
姚御史姚三让(1540~1604),永年县讲武乡尚古村人。按小龙马村姚氏墓地出土两方墓 ...
  a7 k0 M' A, j1 I4 d" A

% e) D' g9 j* j. i5 {, ?         姚御史三让应是河北省永年人。应修改楼上相关处。
: y9 @$ a9 T2 W2 J5 ?- C! Z: g) I+ M/ H
         永年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南距邯郸市20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距首都北京420公里,东与曲周县、鸡泽县交界,西与武安市为邻,南与肥乡县、邯郸县接壤
) S2 q$ l! i$ p2 k* n- i3 Q5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4-11-25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11-25 21:52
! T) z- Y+ [- L& H# }: O姚御史煮石永彪史册
, V1 R, i) ~  L& Q1 z/ O2 q. u姚御史姚三让(1540~1604),永年县讲武乡尚古村人。按小龙马村姚氏墓地出土两方墓 ...
8 u( R; l2 X& c4 m
      你楼上又加了这么多姚御史父子的故事,建议将标题改一改,不要亏了姚御史父子,不要亏了你的帖:              姚御史诚感动天,石头可以煮着吃——[明]永年县姚御史父子的故事6 z1 Z+ Q5 ^1 ]

+ d0 `' {9 j1 G" T. b+ h0 ~$ U. d9 e; R+ \& `+ l

" X5 N8 `/ {/ N+ D6 Y-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2 01: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