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1727|回复: 2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一大支姚即将回归南昌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5 20:14: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4-25 22:31 编辑
3 a" e8 P. P) Y& S6 x' f% P& d  G/ u+ E6 p7 J% F
    湖北一大支姚即将回归南昌
) N; Y" q3 j; r( P# u& D: ]   湖北松滋姚海峰宗亲,网名“湖北姚姓宗亲”。最近在几个网站发帖,宣传松滋姚家修谱事宜,可谓尽心尽责。据了解,以湖北宜都为中心的姚氏宗亲,分居在枝江、松滋、公安、宜昌、沙市、荆州一带,并且发展到了四川、河南等全国大部分省市,宗亲人数数不胜数。偶然之中,他把帖子发到了姚网上,立即引起了南昌姚氏的关注。卿芳老嘱我放下一切手头事宜,钻心研读海峰宗亲提供的线索;卿堂大叔为了在厚厚的三大本“南昌姚氏家谱”查找松滋发祖“相儒公”的名字,花费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我也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几经周折,终于有了眉目。可以确定,离开南昌故乡500余年的一大支超过7000人的宗亲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9 Y5 @! U6 M- S* P% 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6:04:07 | 只看该作者
姚元平 发表于 2015-5-12 11:37
, S  y4 u( G5 a! C- q3 a谢谢菁菁宗亲的鼓励。

& O: H, \; D% Q: ^+ d/ j& ~+ E5 b     这个帖子得到了许多宗亲的关注,说明大家对寻根问祖工作特别的关心。在此一并谢谢大家!8 P. }2 w& K( g/ A6 W
     就湖北宜都姚氏的寻根问祖工作,已经有了一个结论。我原来打算就此打住,另外开一帖子。但是,考虑到有些事情还真的与竹林姚有关系。不妨接着写下去。如果把上述帖子作为音乐剧的第一乐章,下面且把它当做第二乐章。* o, p. I2 T5 _8 _. ?) L4 D0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335 天

连续签到: 3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4-25 23:35:33 | 只看该作者
       好一个您老分明是先祖派返人间服务宗亲的使者。从卿芳老的一言一行中,确实是一位全心全意为姚族宗亲服务的长者,是我们姚族学习的楷模!向卿芳老学习,祝您老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8:47: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4-29 10:26 编辑 2 W, s2 t4 W2 h) c2 s, M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4-28 19:49
; z) u2 S# [1 ?# W5 W因为姚高才先生,不会上网.我特意发短信.给髙才先生.感谢他提供由江西南昌迁至湖北姚氏的族谱.
9 I1 n2 I  w  q' M8 }- z: ^/ ]; A# f
5 H0 v5 g1 ?! L4 a
   六。政治漩涡。: i( B% W2 p& H) d7 _7 J+ S! H, p4 G
   从枝江家谱上记载的志显公的行传上得知,志显出生于景泰五年,【1453年】,67岁离开南昌,故于嘉靖14年,时年82岁。这是有碑文佐证的。基于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对于后来许多事情的判断提供了去伪存真的依据。7 k6 q" a4 K8 G; e- J
    枝江宗亲对于发祖的传说众说纷纭,是因为他们对于发祖离开江西南昌的时间节点江西发生了什么具体事件一知半解;或者说家谱上留下了许多该说而没有说明白的词语,使得后裔一直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 _  `% N' ?3 D; I8 |    原来,志显公确实是一个十分了得的人物。他20岁时考取了生员,得到了宁王朱宸濠的青睐,被宁王招为幕僚。当时,王阳明以名儒的身份巡抚江南。志显公不仅与王阳明有密切的接触,还得到了王阳明的器重。后来,宁王企图谋反,志显把这个消息秘密地告诉了王阳明。他因此离开了官府,“弃职家居”。宁王之乱平定后,知府伍文定把这些事情上书了朝廷。3 N' B3 R; Q4 B. a; Z  O
   如果不把有关事情与人物搞明白,显然对志显公离开南昌的原因就不能把握了。
, v% Z6 \+ }# n4 l  K   A.王阳明的江西平叛。
5 f1 Q3 `8 ?8 F4 g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浙江余姚人,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晚年奉旨南巡,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亭中是一座大理石碑,碑西面阴刻“王阳明先生落星处”、“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手书”。该亭距县城13公里,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前来凭吊。
; w" J6 R4 d" Y2 W8 Q   王阳明记功碑
( y; C2 X7 V8 i1 z6 ^3 W  P9 ?4 Y" a   在古代,大的征战之后,胜利的一方,大都会在战地附近刻石记功。庐山也有一处这样的地方。  Z- K, n$ M& Y' h
   在秀峰境内的李璟读书台下,有一块数丈见方的石壁。石壁上有三处石刻:中间是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的《七佛偈》,右边是明代徐岱的诗,左边是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在此勒石记功写的碑文,人称记功碑。碑文共136个字,字体庄重遒劲,入石三分。后人评述此碑刻云:2 l) `, l/ K. |! {$ G* T; C0 h
  此山此刻同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2 I( J! _( s7 f1 O$ ?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系浙江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提督军务都御史。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6月14日,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阳明迅速赶到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军队,直捣叛军老巢南昌。宸濠闻讯,急忙回师救援,王阳明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时间,王阳明就大败叛军,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乱几乎是在谈笑间平定了。可是,王阳明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明武宗甚至觉得王阳明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他亲自带兵南征才能显示“皇威”。宦官张忠之流又诬陷他与宸濠串通,武宗竟要王阳明放了宸濠让他率军与朱宸濠再战……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连夜赶到钱塘,将宸濠交给太监,同时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这样顾全了皇帝的面子,才保证了王阳明的身家性命。
  F' |$ d! \% [; s: H   第二年正月三十日,王阳明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1 J: z$ j7 d% y
  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阳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3月,他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余,他写下了好几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
! t* s, g5 x8 L8 H$ f   其《又重游开先寺题壁》云:
1 W. q& K: [  D4 l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5 u* P' X$ T' I7 q9 W8 A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 f* \7 y$ F, ?; X) \+ U) ?( a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 V2 o( J5 Z' d5 S% g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 c3 J- ~3 {% [" C$ I3 v6 T& M; _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 X: R7 I" q5 L! j4 A, {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h& t' h2 k  a! F$ O
   还有一首《龙潭夜坐》云:
, T+ u4 i, b6 S5 o# E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5 j8 }- ?6 c' J  W& h5 H& N* |2 R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8 h4 R. R3 s  w) g  [' b' ?* P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 h9 m/ F) D1 e. {+ a; M' a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 f  ?1 j( e; s; Q0 D! b    诗中表达了作者多么孤独、郁愁、沉重的心情。李璟读书台下的记功碑数百年后依然清晰、醒目,读罢这篇百余字的碑文,再读读上面提到的两首诗,面对石壁,就像是面对一页深沉的历史,透过歌颂天子皇威的碑文,我们可以看到被掩盖的历史的真实面目。7 J  b- Q* |$ v4 s
    附:《记功碑》全文:
. [8 Q" L- v, C    正德,已卯六月乙亥,宸濠以南昌叛,称兵向阙。破南康、九江,攻安庆,远近震动。
6 o% T$ S0 q- _2 l% n    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复南昌,宸濠擒,余党悉定。当是时,天子闻变赫怒,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 D" }+ |6 ]8 [) e/ N/ v
    于赫皇威,神武不杀。如霆之震,靡击而折。神器有归,孰敢窥窃。天鉴于宸濠,式昭皇灵,以嘉靖我邦国。& ?* w5 w. ^6 t$ d
! Q6 j+ ]: c, d. k6 @
         正德庚辰正月晦,都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
0 j  \! n; y. e; `$ B4 k8 ^

' O; I5 C2 n0 G5 B2 G8 a- X! F, K. i0 {, [
B,伍文定% z) Y$ `/ w# _5 x# J# U. M
     伍文定(1470-1530),字时泰,号松月,松滋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被称为强吏。魏国公徐俌夺占民田,文定勘归于民。刘瑾徐俌重贿,兴大狱,文定遂入诏狱,斥为民。瑾败,起补嘉兴宁王宸濠反,各州府尽逃散,伍亲斩数人以稳军心,他迎王守仁军入城。丙辰之战,身犯矢石不动。中官张忠许泰至南昌,欲冒其功,而守仁已系宸濠赴浙江,张忠大恨,文定出谒,遂绑缚,文定大骂不已。以平宸濠功最为卓著,擢江西按察使,不久迁广东右布政使,未赴,而世宗嗣位。上张忠许泰罪状;又请发宸濠资财,还江西,以资经费;并矜恤因弹劾张忠而陷囹圄,以及宁王府宗人不预谋者,以清冤狱。世宗嘉纳,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嘉靖三年(1524),讨获海盗董效等二百余人。嘉靖六年,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年冬擢右都御史,代胡世宁掌院事。云南安铨、凤朝文起事,诏进文定为兵部尚书提督云南、四川、贵州、湖广军务,督军讨伐。嘉靖八年,四川巡按御史戴金疏劾文定,尚书方献夫李承勋亦诋文定好大喜功,伤财动众。文定遂于同年三月二十四日致仕。嘉靖九年七月卒于家。年六十一。天启初,追谥忠襄。
8 X& s$ Y, ^- a$ }2 w7 x/ e# b, P! q$ H% W+ Q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21:4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5-8 14:21 编辑 * O2 T: ]0 S0 U4 P. e1 s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5-7 16:21
& j  z" y8 y/ j% J1 s* ~+ F查看他们的家谱,原来与姚网上看到的四川元平宗亲提供的祖原地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从南昌府南昌县来 ...
. \3 h  Y9 w8 ^/ N% j8 w9 c
/ h8 k3 r# w' s) P- D" b6 s5 N
   十六。揭开家谱的秘密。9 t1 d! r' ~: U) k
   南昌姚氏竹林团发源于灵源,元朝时期落户在今天的武阳镇上姚坊,属于抚河流域。后来家族参加了陈友谅的部队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十八年,洪武以后整个家族躲进了一个叫官溪的地方,八十年以后,社会稳定了,家族从厚田陆陆续续地搬到了现在的竹林村。
4 ^! G8 T* A* L4 V* ]* n     在竹林家谱上,不完整地记载了铜岭、太公坝等“岭”“坝”的名称,以及“大枥树”,“大杨树”这些地名。湖北宜都家谱也记载来自南昌府南昌县积岭蒿子坝胡林土地。这些地名的演变是吻合的。尤其是湖北话说“胡林”与南昌话说“竹林”几乎语调相同。这是一条重要依据。1 e6 x  ~% W' i9 I) a, O' Z+ K
    其次,志显公的出生岁月正好是南昌姚氏统一修谱的“仕、志、用、伯、叔。”里的第二字,志。  i) f* U. S( E$ ?* U
    第三,南昌姚氏在1404年修谱统一了字派,南昌府没有第二家姚氏家族。  y9 c' `) [, k, s, D
     第四,家谱里没有记载志显公的名字,是因为他离开南昌十年以后,南昌姚氏才进行了第二次修谱。而南昌第一次修谱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 S5 L/ ?# z5 m) I' u4 T
     第五,志显公离开南昌存在特殊原因,湖北的家谱当中有记载,可以理解。
6 u/ D0 [6 {! [- }     第六,志显公应“荆王之聘”,在67岁离开了“是非之地”南昌。之后特意把二个儿子分居在长江两岸,是不得已为之的有意行为,顾全了家族的安全。8 C: W% H, w. l# J4 o# Z5 E
     第七,南昌竹林团在洪武以后就有宗亲来到了陈友谅的老家沔阳,后来又有许多宗亲陆陆续续来到了荆州附近。说明这个村庄是以湖北地区为外迁方向的。清朝以后,从竹林家谱可以看出往四川方向外迁的宗亲特别多,符合南昌姚氏历来外迁以投亲靠友为主要线路。
( n' n# r! l/ |+ E" P     第八,湖北墓碑记载,志显公出生于明朝景泰五年,与南昌历史上的发生的“宁王之乱”、“王阳明、伍文定平乱江西”以及明朝正德年间的流民起义等历史事件完全吻合。- m  m8 f. m# \: m
     第九,从志显公67岁离开南昌,推算的时间是1519~1520年,至今大约五百年。与湖北家谱在光绪年间计算的四百年,一说三百余年,是吻合的。
  E! R# t& T4 z/ f$ {" o! u3 b1 D: p+ N1 y) u$ c, H
6 f. X) z6 m5 z, `/ K; U

Resize of SAM_0820.JPG (54.77 KB, 下载次数: 446)

Resize of SAM_0820.JPG

Resize of SAM_0666.JPG (74.15 KB, 下载次数: 441)

Resize of SAM_0666.JPG

Resize of SAM_0667.JPG (68.66 KB, 下载次数: 460)

Resize of SAM_0667.JPG

Resize of SAM_0668.JPG (63.5 KB, 下载次数: 443)

Resize of SAM_0668.JPG

Resize of SAM_0669.JPG (71.9 KB, 下载次数: 432)

Resize of SAM_0669.JPG

Resize of SAM_0670.JPG (74.96 KB, 下载次数: 449)

Resize of SAM_0670.JPG

Resize of SAM_0781.JPG (80.31 KB, 下载次数: 413)

Resize of SAM_0781.JPG

Resize of SAM_0782.JPG (80.62 KB, 下载次数: 457)

Resize of SAM_0782.JPG

Resize of SAM_0815.JPG (60.03 KB, 下载次数: 446)

Resize of SAM_0815.JPG

Resize of SAM_0816.JPG (69.14 KB, 下载次数: 433)

Resize of SAM_0816.JPG

Resize of SAM_0817.JPG (70.44 KB, 下载次数: 465)

Resize of SAM_0817.JPG

Resize of SAM_0818.JPG (84.13 KB, 下载次数: 435)

Resize of SAM_0818.JPG

Resize of SAM_0819.JPG (65.72 KB, 下载次数: 440)

Resize of SAM_0819.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21:54: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4-30 22:17 编辑
/ j. D' ]" _2 ]; z
湖北姚姓人 发表于 2015-4-30 17:01, u7 C& J- [7 J2 r+ o
好的,我会去车站接您们。
$ c2 P2 X" ^8 G# F# U
  }. x) e6 j" f8 _$ P) M
  九。湖北有多少南昌姚?
/ K' _$ J" K! d* f+ L' m     这个题目是去年我曾经在姚网里发过的帖子,因为经常有湖北的宗亲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把曾经发过的帖子复制如下:
# J/ _5 m1 [( b+ \. e! X' y5 k9 O2 v   南昌姚在湖北的分布+ b/ [' K, m$ T/ m7 p9 s
    历史上的交通要道以水路为主,如果把鄱阳湖与洞庭湖比作二个水桶,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就是连接中国最大的二个淡水湖的扁担。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是名符其实的“大武汉”。江西在历史上就是武汉“九省通衢”中的九省之一。但是,因为有了鄱阳湖,江西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九省通衢”经济区中的比重绝对就超过了九分之一。民间留下的一句名言是“装不完的吴城,卸不完的汉正街”。吴城曾经是鄱阳湖靠近南昌的一个大码头。从这句名言,我们可以看到江西与湖北的各种密切的关系。
! g! _+ A" O" v* R$ ]# @    可以判断,历史上的南昌姚氏正是通过这样一条黄金水路,加强了与湖北的联系。以黄州为中心的南昌姚,分散到了武穴、黄梅、浠水、蕲春、罗田、英山、麻城、红安以及河南的光山、罗山、息县;还有以黄陂为中心的大悟、孝南、孝昌、孝感等地,细细一看,除了武穴,其他的地方都是环绕在大别山的广袤的怀抱里。
1 y2 j: @& v6 T1 k( ~' i/ D7 U! c     这次发现的南昌姚在武汉的上游的6·7个县有分布,加上已经确认的襄阳,随州,荆门,公安等地,应该说,南昌姚在整个湖北省的相当大的地区存在这已经是确切事实。随着姚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访问姚网的湖北宗亲越来越多,南昌姚在湖北的具体分布会越来越清晰。
+ [) \* [+ R* }' R+ L     借助长江水系的联系,经过“洪湖水浪打浪”,鄱阳湖与洞庭湖就这样有机的密切联系起来了。我相信,历史上寓居湖南岳阳、常德等地区的南昌姚一定会不断浮出水面,一定会回归南昌大家庭.
. C8 R: c3 u. J
     我写上述帖子的时候,正好是以洪湖地区为中心的赤壁等地的3000以上宗亲成功地认祖归宗。我当时有一个判断:当今散居在湖北各地的祖籍是来自南昌姚的人数应该会超过南昌本埠的人数。现在看来,印证了我的预言。我曾经与卿堂大叔一起做过初步统计,南昌家谱上记载的南昌姚曾经到过的湖北历史上的县市,基本上覆盖了湖北一半以上的地区。这次确定了枝江、松滋为中心的南昌姚的回归,不仅扩大了南昌姚在湖北地区原来的版图。它的更大的意义,还为寻找历史上南昌姚逆长江而上,到达重庆、四川等地的宗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思路。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21:0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4-25 21:14 编辑 - l2 A' x8 b7 ]# j. {' m# Z: G

$ o+ e1 l! `, S" j6 e1 @一。“相儒”是什么时候的人?
7 [! s$ h( h: S' c# w; [  海峰宗亲说,松滋姚氏宗亲现在有3000男丁,发祖叫“相儒”,从南昌到松滋已经300余年了。他们家族曾经出过大名鼎鼎的姚亚英,黄浦四期,民国时期曾任驻俄国使馆高官。
3 m5 ~* M% q+ Y8 {% ^* P   海峰说,“相儒公是明朝人”。一推算,即使是清朝人也不止300年了。后来,我从他发来的图片上看,原来是光绪年间的谱序上表述的“三百年”。谱序说,“我姚氏旧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始迁陆城清水溪。”
! X  r3 L1 u+ n1 Q6 m   开始的时候,我与卿堂从清朝查起。后来又加了一百年,从明朝万历查起。卿堂大叔是带上老花眼镜查,我是脱下近视眼镜查。查来查去,一点影子都没有。
+ l7 u/ O! A% {. v, ^! |9 O   在与海峰不断的电话沟通当中,得知松滋有三支姚,都说是从南昌过籍的。据海峰说,有一支所在地就叫“万家乡”,几乎与姚姓同时来松滋的万姓人也是来自南昌。这就对了,万姓在全国是小姓,但是在南昌附近可是第一的大姓,居住在南昌周围的万家人肯定超过了20万人。反过来印证了松滋的姚氏宗亲同样来自于南昌。  \1 A- b( [/ D2 U1 c% N# F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21:5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4-25 22:44 编辑 : i6 u2 q& j& T1 [- c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4-25 21:08
* b. U, c; e6 z一。“相儒”是什么时候的人?# ]$ w, p( Q7 O& O" h! i( B' X
  海峰宗亲说,松滋姚氏宗亲现在有3000男丁,发祖叫“相儒”,从南昌到松滋 ...

! F; E4 i. f7 @2 v8 n. ?' v2 H% P: k1 h8 V
   二,相儒为什么离开南昌?! C  F% @8 F" b& d5 C% L
     海峰宗亲说,他们家族里口口相传,他们祖先离开南昌因为是避祸。避的什么祸,没有人说得清楚。并且改过姓。家谱记载:“有明军务之累,易姚为傅者四五世”。什么原因改姓傅,依然没有交代清楚。, O, G1 O" b( }& {5 p
     在松滋的家谱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是时候,因为姓傅,人丁不旺,七代单传。六世祖叫应秀,“兄弟三人以冷骨疾殤其二。”不久,应秀公同样得了这种病,到了夏天,依然要穿很厚的衣服,甚至要烤火。就在松滋姚氏这一支的香火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候,有一位过路的过客,来到姚家找水喝,看见主人病重的样子,大吃一惊。问,“附近袁家垱庙后面的一座坟墓是谁的?”。回答说是应秀父亲显高公之墓。客人连忙指点迷津。说此墓犯了黄泉水,应该换一个地方安葬。主人于是留客人密谈。
5 P( ^5 g$ c  o8 [0 f% b" d1 A7 [   改葬后不足一月,应秀公的病痊愈了。更灵验的事情在30年以后,复归姚姓的儿子不负众望,考取了县试第一,一举夺魁。从此以后姚家人书香不绝,人才辈出。后裔修谱建祠,姚氏成了松滋的大望族。
  m+ [( k, g4 p

签到天数: 3897 天

连续签到: 239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5-4-25 22:1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4-25 22:25 编辑
3 q  _0 Y' B. p" B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4-25 21:56
$ E8 W0 m6 }+ G0 c5 b# @; ?二,相儒为什么离开南昌?0 m$ E6 @1 }) p
     海峰宗亲说,他们家族里口口相传,他们祖先离开南昌因为是避祸。避 ...
3 F/ h3 E% Z  d- f' f! J, V, P
大喜事真是大喜事啊!祝贺!2 I$ e, Z% J) x+ V% t

" l- w) x' @; Q- L祝贺离开南昌故乡500余年的一大支超过7000人的宗亲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
- O1 x& w. }- X) P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5#
发表于 2015-4-25 22:26:29 | 只看该作者
   卿堂弟绍弦侄:你们辛苦了!4 ~0 m" }. u9 h- F2 C
     读了你的好消息.我非常高兴.请你们继续研判.有必要时我陪伴你们去湖北核实.1 o  k0 u  G" b) V9 j: i

签到天数: 3537 天

连续签到: 5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5-4-25 22:4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彭城姚其瑞 于 2015-4-25 22:44 编辑   U8 I+ N8 F/ c' f# T
! ]/ U* c9 [! G  E, [/ H
喜获湖北又一支宗亲回归故土南昌,可喜可贺,盛世南昌姚.南昌姚盛事,追根方可溯源.溯源必顺追根,祝贺湖北宗亲,祝贺海峰宗亲!感谢卿芳老.卿堂老.绍弦宗亲的辛勤工作!感谢南昌姚氏宗亲理事会核心团队全体宗亲对外迁宗亲的殷切关注!感谢中华姚网搭建的网络平台!

签到天数: 3537 天

连续签到: 5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5-4-25 23:08:06 | 只看该作者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4-25 22:26$ \  p' a6 m4 G3 n
卿堂弟绍弦侄:你们辛苦了!
  s# [; |  I- u3 D4 ~4 G9 L     读了你的好消息.我非常高兴.请你们继续研判.有必要时我陪伴你们去湖北 ...
9 d8 q; S! i7 s1 [2 g
卿芳老心里一定非常高兴,您老真是禀性难移呀!寻找外迁宗亲您老象是找寻自已失散的儿女,对宗亲的感情您老又象是一位昐儿归家的慈母,对彦国公后裔的呵护和关怀让我们铭刻在心,您老视能在有生之年为南昌姚氏做几件大事.让更多失散的宗亲认祖归宗为己任,八十耘翁壮心不已,着实令我们后来人感动!您老刚正不阿,慈母情怀的高风亮节让我们敬佩,您老分明是先祖派返人间服务宗亲的使者,衷心的祝福您老长寿安康!

签到天数: 6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9#
发表于 2015-4-26 06:46:12 | 只看该作者
湖北一大支姚即将回归南昌:满满的惊喜!满满的幸福!满满的亲情!
! ^) n# H0 k+ R: Y+ r

签到天数: 3649 天

连续签到: 2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5-4-26 09:51:06 | 只看该作者
大喜事祝贺! 4 y" K% t$ z% e: q! S% c6 R
/ \! P0 h* X. H# M4 t7 Z3 l! i: k5 S0 ~( p&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3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