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尚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姚波就姚勉谱系的学术交流 姚闻闻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1#
发表于 2015-4-28 18:40:37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闽南姚斌 于 2015-4-28 18:42 编辑 # ]2 k4 n/ q0 S! d- M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4-28 07:15
9 X4 |, B4 L. I% W# c亲:闻闻宗亲你干脆将《舍人集》与姚思廉相关联的地方说完,好不好!
& C) X/ e+ }5 q; Q3 X) z. X闻:本来只想说点《舍人集》与姚思 ...

; Q4 ]! u( G! `2 ?
2 u* |. D" j% h% y
亲:《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中"…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直呼思廉这说明了什么?"因徙焉"又说明什么?请教波波闻闻二位宗亲。
闻:这个问题提得好,好在提出了按照封建礼仪和道德其子孙能否直接称谓其祖先名号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即将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其实宗亲一个提问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是按照封建礼仪和道德,子孙能否直呼祖先名号问题。二是《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中为什么在直呼姚思廉的名的问题,这是宗亲一个提问的两个问题。我还增加一个问题即举例《雪坡舍人集》里姚勉直呼姚崇的文字和彦国的文字。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按照封建礼仪和道德其子孙是不能直呼祖先名和号的,不管是用文字表达,还是直接面对面的称呼,以及人与人的交谈,都不能直呼其名和号。如果这样的事故发生(我这里运用“事故“一词,想说明它的严肃性),这在古代就是“大不敬”,是家族的严重事件,长辈一定会大发雷霆,指责其无教养,没孝心,哪怕对庙堂、长辈稍有不敬的举止,都会招来严厉谴责和世人唾弃。这是封建礼仪和传统思想逐渐形成的社会风气,也是儒家孝文化、礼文化和宗族文化在普通民众社会扎了根,不管他是士,还是民,是有钱人,还是叫花子,是皇帝,还是大臣,任何一个人都逃不出社会形成的格局。古代历代社会官方的法律制度都有相应的惩戒条文,以维护封建礼仪道德思想的统治。只是到了一九一一年“五四运动”的“新文化运动”时候,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人们思想革了命,中国才有不敬鬼神,不敬庙宇,反对神权、夫权、宗族权的事件发生。但民间对儒家思想有些变化,对孝道、礼仪依然认可和维系。直至今日社会很多家庭也是反对不懂礼仪,不尊孝道的行为的。这是我的第一个解答。
第二个解答。可能宗亲没有注意到我前面有一个《姚锡墓志铭》问题的回答。也就是你所说的《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这篇墓志是姚锡同朝为官的谢谔写的,谢谔一开始的第一自然段,就写有姚锡长子姚守,在礼部当职,请求姚锡生前好友某某,由某某托付谢谔而作《铭》,谢谔以其对姚锡的了解和对祖先姚子玉的名气和与自己的交往进行了回忆,也阐明了作此《铭》的由来。接着谢谔就叙述了姚锡家族的历史,从姚氏有两支姚,一支秦陇,一支吴兴,姚锡就属吴兴这一支姚,就有你引用的“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的文字讲述。这里谢谔直呼了“思廉”之名,是可以的。因为姚思廉并不是谢谔他的祖先,谢谔他只是与姚锡同朝为过官,没有宗族上的任何瓜葛,只是对他有所交往,有所了解而已。作为一个外人,他可以用尊敬的语言文字,也可以用中性的语言文字,一般不会用不友好,不礼貌的语言文字,除非是檄文,那又是古代另一种文体。所以作者的语言和文字都是可以窥见一个人的修养、素质和学识的。简单的说这篇《铭》是一位与姚姓无任何瓜葛的异姓之人谢谔作的,他可以直呼其名,就是现在也是如此。
"因徙焉"又说明什么?这一句“因”即原因。“徙”迁徙。“焉”文言文常用虚词,可作代词相当于“之”,“怎么、哪里、什么”;可作“于何,在哪里”“于此,在这里,在那里“讲;也可作连词。相当于“乃”“则”“就”;也可作语气词;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副词词尾。这个虚词是古文最常用的字,与“之乎者也”“矣哉其焉”在古文出现频率最高,也是我们初高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这里的“焉”,我认为是“于此,在这里“讲。三个字连起来,就是“这个原因(指前一句思廉封丰城县公)迁徙于此。(或者“在这里”)“。不知以上的回答满意否。
下面我说说姚勉在《雪坡舍人集》几处直呼“姚崇”“彦国”名号的事例。
卷二百五十页《与邹家定亲》“诵邹柯愿为有室之言,宜家是望,秉姚崇必贵可嫁之识,选婿方真”这里直呼姚崇其名。可知姚勉是否为祖先,要知道这是一封定亲启,是宗族事。姚勉在这里引用姚崇婚姻故事说与邹家定亲,就像姚崇还未显贵前,姚崇的岳父就知道姚崇今后一定会显贵一样,举例说明与邹家定亲也是像姚崇一样的知道邹家女婿会显贵。如果姚崇是姚勉祖先,姚勉要引用该故事,一定会加上“我祖,崇公”等字眼,一定不会直呼其名,何况是定亲家族大事,不然就会让邹家笑话,说明姚家不知礼仪,不知礼仪的家庭,谁还敢与他定亲,何况在严格的礼仪社会世家大族之家里,谁会这样无礼。只有一种可能,姚崇不是姚勉祖先,才不遭耻论。
也在此《启》《与邹家定亲》中还出现了直呼“彦国”之名。倒数第八句“在举子疏俊之中,能知彦国”。另还有卷二百七十页《定亲札姚娶邹》“涓丈汝功省元,引希文媒彦国故事,下执柯斧”也出现“彦国”。这在姚勉《舍人集》出现意义非常,因为在南昌谱中“彦国”为姚之重要始迁祖,而且都是江西,也与灵源有关。经过反复查证和两处原始出处对照阅读,发现这里的“彦国”不是指的南昌姚的彦国公,而是指的北宋范仲淹的一则故事,姚勉进行了引用与彦国谱系无关。我再次梳理,能否再有彦国的记录文字,没有!确实没有!
为什么此彦国非彼彦国呢。联系两文,都是说的婚事,姚勉不仅引用姚崇显贵故事,也引用了彦国故事。这两个故事都与婚姻有关。彦国故事是这样的,《宋史富弼传》“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说的是富弼,字彦国,范仲淹见而奇之,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晏殊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彦国富弼。这里姚勉两次引用彦国故事,第一则“在举子疏俊之中,能知彦国”在读书人中有彦国这样的人才为女婿。第二则“引希文媒彦国故事,下执柯斧” 希文就是范仲淹,希文为彦国富弼做媒,成就了才子佳人的故事。所以姚勉《舍人集》的彦国不是南昌姚谱彦国公,而是引范希文做媒富弼这个彦国。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2#
发表于 2015-4-30 02:08:57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4-28 18:40
" J5 n# U( g: Z% o8 S. G6 Y7 ~" h亲:《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中"…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直呼思廉 ...
/ l6 y4 L5 b! E% h" J/ q( {
我们再收索一下姚勉在《舍人集》中还有什么地方有家族用语。$ D  H' w+ S5 T; A( {7 `' K( ~) i+ @
在卷四百三十六页《对厅乐语丙辰春再娶》“东位新恩待除郎中,奕世状元之系,西江夫子之孙。”;
" Q* m/ B$ b9 Y: l卷四百三十八页《郡守宴状元乐语》“儿童走卒,皆知雪坡之名。”;8 G' Q( `: B! I! J( ~# u
卷四百三十七页《女筵乐语》“派松垣先生之族系,九熟家传;媲竹楼夫子之孙枝,咸推閫范。”;
7 g  j% c! M/ k+ p+ I2 N; G8 K1 Z卷四百一十九页《赋梅楼上梁文》“雪坡主人鸥鹭旧游,麋鹿真性。初赐集英第,也曾看杭川,十里之花,不上光范书,未忍抛锦江一丝之竹。惟童子之钓所,有先人之敝庐。”;
! Y* C8 D7 A/ ]: d+ k卷四百一十八页《天香阁上梁文》“永兹家世之传,斯我子孙之继。睠惟吾祖,肇建此堂。”# c& L+ m+ W, M, G7 c  c
卷四百零六页《月砚铭》“天之有月孕玉石,为雪坡文之璧。”;% j9 F* p; k8 B
卷三百七十三页《陈氏同宗义约序》“陈,舜后也。姚亦舜后也,敢援何毛朝同盟为族姓之义以附盟于宗。可否?”;
; c: J4 ~: g9 C5 f( k卷三百七十三页《古洪三州义约序》“豫章之属邑曰南昌、曰新建、曰丰城。”;0 @7 X/ h: A( C( N; O
卷三百五十六页《赞府兄诗稿序》“晚唐诗,姚秘监为最清妙,迩年有雪蓬姚希声,亦精悍于吟。余尝欲集此二家诗,作唐宋二家集。有其志而未之暇也。今余兄万安丞又出诗一编,示是集殆可三矣。丞兄需万安商羊里閈,对其庐,一岭岿然,兄结茅筑亭其上,环而竹之。疏其间以径,日携酒壶,载笔牀,逍遥于亭,傲睨于竹。程一诗以为课,俗尘世一不挂耳。清如此,诗能无清乎?三唐宋姚氏之诗,人谁曰不可?宝祐丙辰三月上巳日,弟某书集首”;
; R! v! d& O1 O6 h* z' [' Z* x卷三百三十七页《灵源天境记》“维新昌灵源,乃先君子世居之乡”“询之族,族人景周曰”“未至灵源二里许,实为先夫人之墓”“予家去此虽远,然先世庐于是,先夫人又墓于是,终欲筑室于场以居。继自今,誓当佐景周以营此。”;8 e& O8 c9 ]+ G; u
卷三百三十五页《竹溪记》“余,旧丰城人也。”;
, h) e' D1 F" H4 j$ Z) L卷三百零七页《与太守陈监簿》“某瑞之新昌人也,今家于郛。”;! `. n' S9 I) w& ^
卷二百八十二页《与蔡中岳书丙辰八月》”某家贫无田可析,游念族序皆出同祖,不忍异爨,藜羹蔬粥,相与同之。食指凡四百,皆仰给于某。一日舍而出仕,复无以为瞻,可胜嗷嗷!某有庶弟未婚,有伯父位从妹未嫁,留之以居不可,挈之而行不可,必及时为毕婚嫁,而又非霋贫者旦夕之所可为。其为可者三。某有妇翁,识某于贱贫,妻之以子,意殊可感。去年不幸即世,临终付某以身后之事。方以今冬为之举殡,若汲汲宦驰,委而弗顾,即是不可以托六尺之孤。”;
- D4 q. z2 r7 M: v1 d" ^卷二百八十一页《上大参徐意壹书》“某生长瑞阳,维邑之高安”;
8 Q' Z- p8 Y& G7 N卷二百八十页《上丞相谢渎山书》“某生长瑞阳,瑞之贡额素狭”;
3 F6 }; ?& B! x8 `* C1 Q& r卷二百七十八页《转官乞回申省状》“伏念某家习铅椠,代有簪缨。虽未至于显官,亦相承于仕籍。独维大父穷老书窗,谩叨四举之恩,莫遂一阶之愿。留其简册。遗之子孙,忝属异科,滥跻中秘。”“以至糟糠之妻,亦沾陇墓之泽。追想如存之先志,亦必念亲;愿回滥转之一资,用而尊祖。庶幽明之两得,合前后以相辉。其求蓋亦异求。所望尔非敢望。官卑职小,固未当二代之封。”;: s- G* Z' v% p/ t- q7 Y
卷二百四十七页《回王倅》“市朝懒到,自甘山人姚合之穷“;
& M. ~2 _. J" f8 n; l& }卷四十八四百六十二页《祭族子霆伯》"秦源先垄,明日遂藏。幽明永隔。来尽此殇。”;$ `. m  g, n# M) ]* E: N
以上十八条,为《雪坡舍人集》涉及家族的史料。我们再加入卷补遗四百八十六页《奕世状元坊记》和卷四十九,四百六十六页《菊坪朝奉致政壙志》。再读读看两文有否矛盾之处。
; h) y* W% @+ x2 h) X5 F6 |( I* X6 x(一)卷补遗四百八十六页《奕世状元坊记》。
+ H* {- n: Y+ A5 U! p0 m; n【原文】勉闻诸长老,六世祖小三评事时有卜地者,指今之灵源先茔,谓评事公兄弟曰:“是当有魁天下者”兄弟相谑,死者先葬也。乃祝宗祈死,未几,评事公殁。葬于是。特奏状元进贤府君振,其子也;释褐八行状元黄州府君旦,其孙也。亦再验矣。癸丑,勉又以六世孙叨赐状元及第。是何卜地者之神歟(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卜地者之神未足尚,其言之验不验未可知。遽(匆忙,仓促)先以死遂其葬,宁亡身以裕其后,为子孙者讵(副词,难道,哪里,表反问)可忘之哉(语气助词)!郡太守邑大夫嘉吾族之六世而三其验,为门闾以表宅里。勉不足道也,继自今吾宅长少,睹檐(音言)宇之翚(音辉雏鸟)如而思翱翔,瞻栋楹之屹如而思直立,鹏骞风而龙跃云,以世世此科第。使卜地之言,其验愈广,庶无负吾祖宗忘身以遗子孙之意,勖(音许勉励)哉!时郡守蔡謨,邑宰赵时稼,既立坊于官道,去治之六十里,复表其里。勉因为记以示后。3 H. k* @) h9 o: i( F. l! E
【译文】姚勉(听)闻诸(多)长老,六世祖小三评事(当)时有卜地者(的人),指(着)今(天)之灵源先茔,谓评事公兄弟曰(说):“是(这儿)当有魁天下者(的人)”兄弟相(互)(戏)谑,死者先葬也。乃(就)祝(愿)祈(祷)(祖)宗(让)自己(早)死,未(没)几(天),评事公殁(死)。葬于是(这里)。特奏状元进贤府君(姚)振,其(他的)(儿)子也;释褐八行状元黄州府君(姚)旦,其(他的)孙子也。亦再(应)验矣。癸丑,(姚)勉又以六世孙叨赐状元及第。是(这里)(为)何卜地者(的人)之神歟(吗)(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卜地者(的人)之神未(没有)足(够)尚(还),其(他)言(话)之验不验未(没)(人)可知(道)。遽(匆忙,仓促)先以死遂(心愿)其葬,宁(肯)亡身以裕(荫)其后(人),为(了)子孙者讵(副词,难道,哪里,表反问)可忘(记)之(自己)哉(语气助词)!郡太守邑大夫嘉(奖)吾(我)族之六世而三(世)其验,为门闾以表(彰)宅里。(姚)勉(自己)不足(说)道也,继自今(日)吾(我)宅(家)长(老的)少(小的),(目)睹(房)檐(音言)(屋)宇之翚(音辉,雏鸟)如而(都)思(想)翱翔,瞻(看见)(楼)栋(门)楹之屹(立)如而(都)思(想)直立,(大)鹏骞(飞起)(随)风而(巨)龙(腾)跃(随)云,以世世此(都高中)科第。使卜地之言,其(他)(应)验愈广,庶无(辜)负吾(我)祖宗忘身以遗子孙之(好)意,勖(音许勉励)哉(啊)!时郡守蔡謨,邑宰赵时稼,既立(牌)坊于官道,去治之六十里,复表(彰)其(故)里。(姚)勉因为记(录)以(诏)示后(人)。
5 l( n: f1 j( M: b0 l- Y, W: F6 Q0 `【分析】此《记》讲了姚勉六世祖小三评事为卜地舍身遗子孙的故事,而且应验了卜地者的话,六世三代人中了状元。地方官员还进行表彰,建了状元牌坊。以激励后人。此记与其他史料核对可得出姚勉三世谱系,也可用此记对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是姚勉谱系研究的重要史料。《舍人集》姚勉三世谱系为:小三评事---振---旦。) n% A3 _5 I. `
(二)卷四十九四百六十六页《菊坪朝奉致政壙志》。; @: ~* M! B) T
【原文】鸣呼!此先君子菊坪先生之墓也。姓姚氏,讳某,字行简,瑞州新昌人,寓高安。高大父曰特奏状元进贤府君。曾大父曰释褐状元黄州府君。大父曰汀州府君。考曰学正存斋先生。妣曰周夫人。生母曰杨太君。辛亥五月十有八日生,宝祐癸丑十有一月十有五日没。明年二月十有七日。葬于隆兴府新建县西山之云峰。男二人,介先卒。女四人。将窆(音编。下葬),勉泣血志曰:先君子生时。鬻(音于。卖)田而教子,损己以益人。为善孳孳,老而益笃。勉既窃(谦谓)第,书来曰:“尔毋贪好爵,当损秩增贡,以利无穷。”十月,勉至自京师。仅一月,而先君子没矣。欲养不俟(音四,等待),哀哀苍天。百日卜葬西山之颠。鸣呼陵谷,后或变迁。仁人我哀,尚封斯阡。
7 J/ B. ^' r' s【分析】此《壙志》是姚勉亲自为其父写的,可从此《志》得到姚勉从姚振至姚勉的谱系,如果与《舍人集》其他资料对照,还可得到《舍人集》版本的其他成果。《舍人集》姚勉五世谱系为:振---旦---锡---存斋---行简---介、勉。: q. f9 T2 L9 k& q/ ?+ ^
从前面《与姚波和其他宗亲就姚勉谱系的学术交流(一)至(六)》提供的史料和以上查到的涉及家族资料中包括诗词和其他文体的文章等史料,姚勉至始至终在《舍人集》中涉及家族叙述没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其祖系清晰,祖地叙述一致,姚崇、姚合不为其祖先例证确切。与《姚锡墓志铭》比对一致。可得出《雪坡舍人集》版本的以下成果。
) M' R' C/ b2 J, A( |6 S) N一、《雪坡舍人集》版本姚勉谱系世系:# z% ]) D) i) r& k& ~/ y
舜.......吴兴姚祖.......姚思廉.......官仓监者.......姚礼---姚振---姚旦---姚锡---姚守---姚菊坪---姚介、姚勉、不知名弟弟(注:.......表示非父子关系;---表示父子关系)
# D  H* Z% S9 _: @二、《雪坡舍人集》版本姚勉谱系迁徙地:
4 D# t; Z' x+ J8 ]蒲坂------吴兴-----江西丰城县------江西新昌县灵源。! @! ]; Q$ _1 V5 E% V5 F; g
三、《雪坡舍人集》版本姚勉谱系迁徙时间:( n) m5 ]8 `6 Y
远古------汉-------唐-------五代南唐。* f8 n5 i: t: s7 e
下节我们继续研究与姚勉谱系密切关联的彦国公谱系和云公谱系的资料。' w9 E' g  ]/ \, p3 z6 }+ ]! F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3#
发表于 2015-4-30 11:34:13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4-30 02:085 t* @, M6 h' k
我们再收索一下姚勉在《舍人集》中还有什么地方有家族用语。9 x, X8 k8 [3 ~4 J7 p
在卷四百三十六页《对厅乐语丙辰春再娶》“ ...

/ F; z: ?: D1 i, y) T:《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中"…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直呼思廉这说明了什么?"因徙焉"又说明什么?   这是箐箐宗亲提的问题,闻闻宗亲好像回答的不太全面。请问宗亲:墓志铭中说锡公"世居新昌"怎么解释?  "或曰"二字又怎么解释?  "或曰"二字能解释为" 有人说"的意思吗?  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思廉公是锡公之祖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5-4-30 11:42:26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4-30 02:086 x4 h! _8 N" G7 ?, ]
我们再收索一下姚勉在《舍人集》中还有什么地方有家族用语。& G" u& K$ q- ]/ `7 r. [
在卷四百三十六页《对厅乐语丙辰春再娶》“ ...

7 ^# ~& B6 C. H# S8 Z                     奕世状元坊记                        姚勉" ?) M# j6 N( j2 }5 U5 E, J
# S$ G! O0 A$ W* ]# A; {9 S% M& N1 o
- W8 P' ]; i2 N. R    勉闻诸长老,六世祖小三评事时,有卜地者指今之灵源先茔,谓评事公兄弟曰“是当有魁天下者”。兄弟相谑,死者先葬也,乃祝宗祈死。未几评事公殁,葬于是。特奏状元进贤府君振,其子也;释褐八行状元黄州府君旦,其孙也。亦再验矣。癸丑,勉又以六世孙叨赐状元及第。是何卜地者之神歟?卜地者之神未足尚,其言之验不验未可知。遽先以死遂其葬,宁亡身以裕其后,为子孙者讵可忘之哉!郡太守邑大夫嘉吾族之六世而三其验,为门闾以表宅里。勉不足道也,继自今吾宅长少,睹檐宇之翚如而思翱翔,瞻栋楹之屹如而思直立,鹏骞风而龙跃云,以世世此科第。使卜地之言,其验愈广,庶无负吾祖宗忘身以遗子孙之意,勖哉!时郡守蔡謨,邑宰赵时稼,既立坊于官道,去治之六十里,复表其里。! {- t' ~$ m* U$ ~; X
   勉因为记以示后。) E4 Y' ^8 C. b3 ^  I

* T) f! ?# u$ }1 c4 @1 i1 V5 o+ r4 J8 Q1 I
                      ——补遗四百八十六页
$ h& z6 z' ^2 Z' r+ Y! }: v9 u3 e  ?8 r6 E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5#
发表于 2015-4-30 12:06:57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4-30 11:42
- ?1 k6 C8 \: P* H6 d) `) b) i7 e% }奕世状元坊记                        姚勉
4 ~% O+ D! R5 V6 E' v9 R3 L# S$ G! O0 A$ W* ]# A; {9 S% M& N1  ...

( F" U3 l# S# D, W3 S% w姚氏卜地之说,把风水学说得太神奇了!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6#
发表于 2015-4-30 12:08:15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4-30 11:42
% P& p1 A  b* F奕世状元坊记                        姚勉# y) J# O' t- x6 A
# S$ G! O0 A$ W* ]# A; {9 S% M& N1  ...
5 Q9 M3 c! s" P
姚氏卜地之说,把风水学说得太神奇了!哈哈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7#
发表于 2015-4-30 12:41:47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30 11:34, Q7 {; Y1 f* t, f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中"…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直呼思廉这说 ...
! }) y" K7 g# u% \
你认真看了上面的各贴没有。《姚锡墓志》是外人写的。怎么不可以直呼姚锡的祖先名字,别个啥时候把“或曰”翻译成“有人说”了?好好看一下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8#
发表于 2015-4-30 12:53:43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4-30 12:41# z+ I. ?1 c' ^6 {
你认真看了上面的各贴没有。《姚锡墓志》是外人写的。怎么不可以直呼姚锡的祖先名字,别个啥时候把“或曰 ...
' p6 O* z9 W  v# Y
姚锡的儿子姚守请人为其父写墓志铭,当然要提供自己家详细的资料,外人再怎么写,也会依据事主的意思。至于直呼祖先的名字这个问题,闻闻宗亲回答的好!  我想请问姚闻闻宗亲,世居新昌怎么讲?或曰二字怎么讲? 通篇墓志铭中怎么就看得出锡公是思廉公后裔?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9#
发表于 2015-4-30 13:17:58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30 12:55
5 p/ `7 {( s( p/ D姚锡的儿子姚守请人为其父写墓志铭,当然要提供自己家详细的资料,外人再怎么写,也会依据事主的意思。至 ...

) `0 x+ L( z0 i" W) H" M$ \4 |, u请看姚勉为其父撰写的《菊坪朝奉致政壙志》一文中,哪里提到了思廉公,在这里他为什么又不提了呢?原因在哪里?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60#
发表于 2015-4-30 14:27:57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30 13:17  C( ^# t7 r9 d0 v
请看姚勉为其父撰写的《菊坪朝奉致政壙志》一文中,哪里提到了思廉公,在这里他为什么又不提了呢?原因在 ...

4 @# E6 O/ l0 P你如果不全面去理解别人所提供的所有资料,只取一点,只能按你自己的意思理解了,那还叫研究?你也拿出点实证材料,不能光凭嘴说1 J& s  B7 u# s  L% M% v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2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