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58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元生整理的《姚氏祖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28 14:34: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为了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激励姚氏子孙奋发!我恳求姚元生叔将《姚氏祖训》释义成白话文,便于大家阅读、学习和传承。在此感谢姚元生叔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姚氏祖训》的释义、修改和补充,说一声叔您辛苦啦!$ k! F3 Y6 Y; @$ H& p+ l; e
  在这隆重盛大的场合中,我们铭记祖宗先贤的训导与教诲,并告知子孙后代,使之绵延长存。) w- s5 r  X) U: y3 ~( [
        流传于民间的谚语和歌谣,其中不少富有哲理的词句,亦能为乡民所喜爱。何况祖宗先贤淳淳教诲的这些做人的训词,实在应当作为家庭、子女处世立身的行为规范,而于遵循。, C. D- R8 `  Y  `6 }

1 G- V% v, D9 F  u        通常告诫人们的是,世世代代都要做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祖先在天之灵才能得到宽慰。如果出现道德败坏的后生,其子孙后代都将会蒙受羞辱。
) y1 u2 M( o$ Z0 T) I
$ }' A- x! U0 g! V/ s& d
    如果都能效法祖宗先贤,以古今为镜子,按照先贤的训导做事待人,凡事既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世人,又何必担心人世间弯弯曲曲的东西呢?

3 a# X$ r6 W' ^* D4 `$ z6 D6 [: ~8 M/ x6 G) b* B* Y
    在家庭里要建立慈爱相待的关系,晚辈对待长辈要尊敬而有礼貌。自然会得到乡邻们的称赞。由此善待宗族及乡邻,进而从家庭到社会,人人都会成为善良的人。
, n$ h! {5 R8 A3 R
0 S& A" S' }# Q! ^. h
3 y, u3 ^5 y: E, z) a
6 Y- v7 L+ S$ f6 p# e& V
: R% U6 P0 A2 k
  现将祖训十条列于下# J$ m. e" F1 p5 B
5 N% g& C6 c' c2 \& H9 g$ W
* V4 F& t- J2 W. s& B) _' [
一、孝顺父母, w, R) U' k( P$ e7 L; k* @& Z' Q
9 d! M0 E6 q) E( _6 x1 K# a; A
       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孝在行动,顺在内心。顺从父母的意愿,老人看在眼里,就会高兴;若能顺从父母的内心所想,老人就会打心眼里喜欢。只要能使老人欢喜,日子再苦,也是好的。如果在父母面前,动不动发脾气,使性子,更有甚者不愿赡养老人,分灶另过,这就是忤逆。一旦父母投诉,族长应立刻传唤到堂。待问清情由后,轻则责罚,重则在本族除名,不准参加祭拜。  如有夫妇互相纵容,对父母的至亲姑姑、舅舅等人也不尽孝道,亦应询问其情由,一经查实,同样应于责罚。这种行为,实在是有愧于祖宗,其夫妇也不准进入族谱。; J8 P5 |, @6 @$ Y5 ^- ?
- A/ ?# R( K8 h% h. H
二、兄弟和气
" \' z: l2 y, R* t9 F3 x
# s- W7 f2 R2 o4 I7 D
        兄弟之间,应当和气相处。凡遇利益之事,要互相谦让,而不应相争。不要为财物、田地引发纠纷,互伤和气。要知道人生一世,财物、田地的得来与失去,那是常有的事。而同胞兄弟的结伴而来,实在是难得的啊!兄弟之间,不怕贫穷,就怕不明大义。古诗说的好:但得家和贫也好,若教不义富如何?这个道理都应该明白。

: f3 D/ B/ D" M2 |0 L
" o( N: {* P! l6 c4 e/ S三、要宜家室

9 U! B0 j' n7 n) {) I
) v7 r, I9 V) v" ?0 _+ b, g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作学问的根本。男儿要全其名节,必自身刚直,而不会听信妇人之言。一般说来,妇人见识短浅,不明大义,且对公婆兄弟缺少亲情。在家事纠纷中,往往会起到挑拨离间的作用。男儿若过分溺爱妻子,轻信其不韪之言,势必造成大错,令人痛惜。愿我世代子孙,自立刚节,善处家人,善理家事,无愧于祖宗先贤。

9 t  ?$ Q0 v2 I6 T0 ?; Y% {! ]  S2 g& `( b( g1 D
四、要睦宗族
$ w$ b0 _& @- X; O* S

+ T, Z' [: l7 |/ Q8 p    凡是本族子孙,都是同一祖宗血脉相传。对于年长的人,都要尊敬。对于年幼的人,都要关心爱护。哪家有喜庆之事,都应该前去祝賀。谁家有丧事,都应该去安抚。谁家有疾病,都应该去帮助扶持。若有谁家贫困无法维持生活,就应该给予接济,使之度过难关。  宗族一家,大家和睦相处子孙繁衍生息,万世不竭。切不可为一己之利,积私愤,伤和气,毁大义。

, H  n1 V) c. M2 p
% }0 D4 E5 _' M7 j1 R2 E! D五、要崇祀典
9 s, [1 I# ~6 \8 ]. Z- A9 y- z

4 \" ?, p5 p$ ]# X" z; B    以香表水酒祭奠祖先,以果蔬蒸食敬献先人,本是为人子孙份内之事,应当为之慷慨解囊。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富有钱财,却不愿为祭奠祖宗分享。他们广积粮肉,自己尽情享用,也不愿敬献先人。这些都是不能容忍的事情。本族子孙,应该明白大义,为人不应忘记根本。敬献祖先,必须心地虔诚,礼仪必备,且要遵守祭祀时间。这些都是要经常讲给后辈的道理。

# ^& v- r- e/ O, p6 q8 J* w4 ^7 P% B6 _  a3 B6 a- D
六、要勤生业
& C% w; p- D: E* R6 M% C) ^/ L

4 }/ `" ?5 T+ [2 H    所谓士农工商四民,是古人按着为社会贡献大小的顺序来排列的。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这四类人都属正当职业,都能做成事情。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适时、适度、用心,不可荒废时机,耽误时光。千万不可游手好闲,不思劳作,懒惰成性,以致蹈入穷途末路,后悔就来不及了。

/ O  r' m8 P5 h3 N
+ M1 j+ {5 C+ M) k5 b' g* Z七、奖励书香
5 d) |2 G  d6 c* _9 n. z
: {1 s0 A4 K1 p9 s) K
    家庭之中,子孙若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往往明白的道理甚少,而多为莽撞粗野之徒,使祖宗在天之灵有所不安。所以若发现子孙中尚有可以造就成才的后生,就必须给予勉励,令其读书识字,受教明理。若能步入仕途,便可振兴书香门第,族中应给予奖励。古语说得好:家有黄金满箱,不如教子一经。可见古人对子孙读书是何等的重视。

$ |  Q+ {  Q2 p0 F+ R$ M+ I
& ^- ^: J3 H! _7 i8 H八、要完国课
. }4 S) G# {( a- A# @
, ]: x) ?8 W/ f! k6 X7 E& O  m
    国家规定的公粮和赋税,都必须按时缴纳,这是爱国之举。如果屡欠不交,实在不是常人所为。古人朱子曾说:待到缴完公粮和赋税,即使家中空无结余,自己也会为国家做了贡献而感到很痛快。这话说的多好啊!
0 R% P3 ?! I( f! ^
) B# |3 h' ]3 U2 P( p
九、淫行万恶

: E; n7 ]7 r9 H2 c$ _1 v8 d) a+ Q4 ?4 c3 c2 U" O
    万恶淫为首,有淫念的人是什么荒唐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本族子孙发现有此行径的,应立即除名。如若家庭门户不检,时有淫乱之事,而丈夫明明知道,不加制止,反有纵容之嫌,此行为更为恶劣。此等辱没祖先之行径,一经抓获,夫妇均不得进入族谱。

1 r% \/ L  H- F
. j% n- j$ k3 ?& _十、匪盗共攻

' k/ Z! C5 x1 X7 S! }) {! S  K3 L1 |
6 D0 j/ p- y/ }$ _* G- \1 r# o    本族子孙,若有流氓无赖、入伙土匪、做贼行窃等恶迹者,一经发现,必群起而攻之。若能改过自新,尚可获得族人谅解。如若重蹈前辙,或经外人拿获,应予重罚,革除族谱,不得与本族共居。
  _5 q, {& _- t% @

5 ]1 q5 Y4 r. q3 q

9 b9 s. p" t  n- F0 N' m6 c( d9 X1 i0 S* w- H/ a8 z0 m

. B8 X+ P& W. c9 F0 C6 B# d

, s  h: D! Q$ ]. H. N" [' t《姚氏祖训》 弁言:典谟训诰,万古常昭;巷谚衢歌,片言可采。况祖宗之垂训,切日用于庭闱,而孙之克家宜遵循。夫诰戒,继世贤能,先灵永慰;终身败类,后代贻羞。知祖武之堪绳,实孙谋之不愧。苟能立爱维亲,立爱维亲,立敬继长,乡党无不称其仁也。亦复持己以敬待人,以宽宗族皆化之于善矣。列祖训。: b! P- g( A0 o& f4 E- \8 Q. y
0 U9 M+ m1 w2 \) f) B

9 D& V6 i* ~" w  K$ S+ D0 E2 M' G8 w# V! M  [# ]- z1 a  l

; W6 S! Y+ c! o% b3 H5 o5 @: Y$ ?
% }& u& j. b" P+ b- l# D
《姚氏祖训》 十则:; ~/ D( G1 g& |! V* l
一、人子莫大于孝,孝莫过于顺。
1 b8 W- h* P* `顺意,则悦;顺命,则喜。膝下承欢,虽家贫者,菽水可奉,何必膏梁!有一等于父母之前,厉声秽语、忤逆不顺,甚至一子分灶,不顾父母之养。一经父母投首家房,立唤到祖厅,细询情由,小则责罚,大则革名,不许与祭。更有纵妇不孝舅姑,询其情实,议其去取并重罚。其故纵之罪,公议,后来收族,其夫妇不许入谱,盖祖宗有不愿此孙子,实有愧于祖宗矣。* I& @, i8 u+ C5 ]* }

& ^' S4 L3 s! U+ z: M5 t, y/ }

) I$ V" a; f  A8 O# G
8 l4 A& P  I, ]" E
* d$ v6 n( s% p8 Z/ w
二、兄弟务要和气。: ]+ }6 y, E2 Q( |& K: k. w5 b
勿因些少财务、田地遂生嫌隙。语云:难得者,兄弟;易失者,田地。中有兄弟少占便宜,宜相让,不宜相争。语云:但得家和贫也好,若教不义富如何。+ n: p7 g8 `* g, m2 P( ], ~0 K
# b+ p/ ^2 g+ ]
% i4 V7 ]6 O+ {& ]. ?8 X% \  y9 \
1 n" g/ _5 _# i+ i! @& {+ _
三、要宜室家。3 Y. q3 E3 u7 _, \& T! }
凡为人者,欲全孝悌之美名,切勿轻听妇人言。诗云: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且妇女见浅,不知大义,男子溺爱,不知其非,以致犯大恶,冒不韪,其流弊所底,不敢告人者,惜缘此也。愿世世子孙,毋蹈柔肠,须立刚节,乃称无忝所生云。
) |# v8 ]7 Y0 A) z; H1 Q
7 I2 V6 K1 m" B" e# C
5 m# n% I/ |4 |9 e

& r' r& ]& V: j" g- F$ P" K四、要睦宗族。
; L& F0 }6 A# U子孙十百千万,莫非同源共流。故于长上,则思尊崇之,(于)弟侄,则思抚爱之。吉相庆,凶相恤,疾病相扶持,贫乏相济。所以宗族亲睦而先业不坠也。间有挟私泄私愤,致乖和气,甚非一体之义,为子孙者,宜切戒之。
) P0 m' \* j* r5 d. ?

' K4 [  O3 |$ v, _
5 A7 C* F* Q( k# p

2 u: q& h3 q: o7 ^) q五、要崇祀典。
5 ]! R! D7 }8 D( W" r8 |) g7 C3 _  y2 ^诗云:祠祀蒸尝,盖言祭也。习俗之坏固有,家累千金,祖宗弗享,二簋日食万钱,岁时罔供俎豆,忍已甚矣,。存著之义谓何?但极本追远,人道之至大者,或四时而荐,或春秋而祀,礼仪必备,心志必虔,不可不急讲焉。* n6 t/ Z5 b7 {# I

  t( I' `3 C7 V! @
1 d3 E+ O* H: ?9 w4 t

) ~  I9 x$ }! x" z/ e; X) B5 V六、要勤生业。5 H6 {1 E3 p* i: }! X1 D
士农工商,四民不正,横经负来,生理之常。故居肆则成事,为本近市,则贸易为生,俱要及时,勉力不可错过光阴。游惰嬉戏,蹈入穷途,悔之晚矣。
" G, \! J9 Q; h; }6 z
0 ^" K4 g# ]2 y2 V" S5 ^
' Y6 A* b3 R8 V$ F
0 H2 k) \" }' [
七、要奖勤书香。8 f. M2 ?. e2 K5 I1 O
合房子孙贤俊者少,而粗厉者多,祖宗在天之灵,必有所不安者。端有未曾读书,往往如是。兹合房有子孙可以造就者,必深加勉励,使成肆业,以振书香。语云:黄金满箱,不如教子一经。宜勿忘斯言焉可!
* W# Z  B1 D1 E6 ]( A# x

( ?8 W" N0 p0 e3 f) \6 W/ N3 O: @# V- d# @$ }% [" G  q: U9 `

( {1 P, c( B, E2 W! v  g9 q八、要完国课。4 r5 X- O* K/ S, ^, s: x& x
朝廷每岁所需,必赖乎此。苟积之不完,甚非为之道。后人各宜勉力,毋得挨廷,实力美事。朱子云:国课早完,即囊囊无余,自得其乐。诚哉,是言也。
& g$ e9 {4 r0 Q8 g: U
+ H; T: }% j- C* X% }
9 W6 {) ^! i4 `# k. ~& U

5 y6 U+ ?& Z  P6 j2 N0 J& v5 B6 j九、淫行为万恶之首。
, G/ H1 i4 X6 J9 c; z子孙有蹈此行,立即革名,不许与祭。其有帷薄不修为之,丈夫明知而故纵之,此尤甚于辱身贱行之所为,一经捉获,夫妇不许入谱,以辱先灵。; c6 V, V$ G# g  a
+ q- W( `' t7 s4 g! H( p0 R3 K

  f1 Y. L8 l% h8 \. q; ~
4 N* G: i. b% c- J! I
十、贫穷无赖、自入匪类、行流穿窬者,一经通族闻知,必鸣鼓共攻,使其改过自新。苟仍蹈前辙,或经外人拿获,立即革名际谱,不许与饮。1 i( i: y2 S5 I7 r
) @7 W# I1 C0 o) X
$ J& s4 P( t- \+ U# W/ H3 F2 ?) q
7 {7 [, N, P/ Q4 B: |& T: w$ C; L

3 y( `# `4 Q0 W# ]# [$ H
2 m' ^6 G, N# f6 ?
: `3 ?4 `4 I0 q3 Q

fdabac59787b4d4794fb1bafe590fecc.jpg-mobile.jpeg (85.16 KB, 下载次数: 129)

姚元生整理的《姚氏祖训》

姚元生整理的《姚氏祖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6-28 16:11:26 | 只看该作者
      姚元生,何方人士?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8:12:08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0-6-28 16:11
9 g& N) [& A5 J* g姚元生,何方人士?

$ G! K. p. h4 v, M5 G0 f东同蹄村
# G( c% W! @3 C, n& _
晋惠公四年(公元前648年,距今2665年),春秋时期秦稷公与晋惠公在韩塬大战时,因秦稷公骑着的马是用铜质打的马掌到本村,见本村有他们部队的马蹄印,从而与其会合于本村,为庆祝会师,秦稷公将本村命名为 铜蹄村。
6 c" c5 q* n' l8 ]# X/ F# ]到汉代,在现今同家庄乡地区形成了铜醍坊(见合阳县志),后改称为铜醍村,就这样有了铜蹄村和铜醍村,两个同音不同字的村名,加之,当地人口音将蹄和醍均读铁,人们为了区分这两个村名,就将位居西边的叫西铜铁,将位居东边的叫东铜铁,从而就有了东铜蹄村的称谓。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合阳县将两个村的铜字均改为同,在行政区划上,东铜蹄村称为同蹄村,将西铜醍村称为西同鞮村。这一改,将村名的缘由就改没了,使人甚感遗憾!
' n4 h6 N5 ]) d; G0 ~1 }3 E* E  O$ U4 S; ?7 \0 D0 A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8:16:36 | 只看该作者
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的不幸遇难,伊尹故里后裔,沿黄西岸一带姚庄、姚家庄、北姚家苑(东铜蹄村早期寨址,今村东半坡腰)、尹庄村、西姚村、东姚村、行家庄、行家堡、西辛村、东辛村等三十六个屯村寨,大家齐心积极捐银,茌司马迁出事地点和三匹马受惊后,马铜啼跑掉,最终停留点,各立下方型石碑一座,铭刻上了简事故由和具体时间,并把早期古人一直延用的芝川坡更名为司马坡,“北姚家苑”迁到另一石碑所在地,加之在韩塬大地的最东边,更名为东铜蹄,以示永久纪念。
8 N4 X$ @( r. g6 [" u% l#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0-6-28 19:01:39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6-28 18:12- |" X  j* x4 h& a" I- V
东同蹄村5 d* \! |8 K+ ^
晋惠公四年(公元前648年,距今2665年),春秋时期秦稷公与晋惠公在韩塬大战时,因秦稷公骑着 ...
+ p$ K5 J, i* {9 U" k5 R: v5 w! n5 h
          姚元生是渭南市合阳县东同蹄村(古东铜蹄村)人?" q3 T8 {1 E# l

: B8 }$ @# t5 `+ g( P3 k2 n          姚元生的侄子的名字?
! G8 q$ F* p,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0-6-28 19:04:28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6-28 18:16
; }1 r' G8 W+ E3 h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的不幸遇难,伊尹故里后裔,沿黄西岸一带姚庄、姚家庄、北姚家苑(东铜蹄村早期寨址,今 ...

; _' L* ]: }; q( V. ?. J- O        陕西合阳县,沿黄西岸一带姚庄、姚家庄、北姚家苑(东铜蹄村早期寨址,今村东半坡腰)、西姚村、东姚村等村寨,都有姚姓人?知多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7 21: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