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桐城麻溪姚氏先德傳·叙儒術傳卷四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0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桐城麻溪姚氏先德傳
+ a% s$ m! H, b, Z. ^5 k1 F7 q" ?
                                                                   十八世孫亷訪公諱瑩謹述

- I2 I6 \0 g, I( k) l2 d
    语曰: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易曰:君子以多识  前言往行  夫贤者  于古今遐迩  名德硕人之事  犹将萃诸简编以为表式  乃询其祖宗之事  罔焉  无有闻知  独非惑与籍谈  数典忘祖  春秋讥之  谢灵运作诗称述 祖德异代  犹录其词  由是观之  从古哲人  其拳拳于先德  且更有笃于此者也  不有啟之  谁能兴之  世有祖宗之先畴  蔽庐则子孙争之  以为世业  而于立德立功之事   曾不竞为纂述   俾大章彻于世  以明绍闻   所由何其薄也   吾祖自余姚   元季迁桐城  余姚以前  事莫可考  桐城始  得著者  曰胜三公居大有乡之麻溪  故为麻溪姚氏  胜三公子 子华  又名文二  文二公子 仲义  仲义公子 顕   四世皆有隐德  孝友力田  读书好义  施予无吝  顕公子 旭  明景泰中  以进士为刑科给事中  终云南布政使参政  参政五子  其三楫  生子五  其次琛子 希廉  是为葵轩公  自明季以来  读书仕宦人物称盛者  皆葵轩后也  录其尤盛行事  可为子孙法者  著于篇
2 L: V/ Q4 b5 k: H8 `
仁义道衰 学流放佚 浅闻株守 鄙陋贻讥 博雅争名 骛末忘本 至其甚焉 毁蔑义理 攻诋程朱 一世风行 群伦波靡 亦人心世道之忧也 守先待后 雅正自持 叙儒术传卷四
" G( [. p$ w5 F) ]/ g
克斋公希颜 字崇孔 年十一善属文 补邑庠生 邑令器之 为代聘缪氏 父殁 有兄四人 弟一人皆未娶 公曰:“岂以余有室而忘诸”乃自授徒束修 所入尽以谋兄弟之婚 既皆婚而析箸 公谏之 不可 悉让宅产 独与缪氏奉母僦居 公谓缪曰:“吾任授读 若任纺织 合力以养母 其庶几乎 然吾常出外 不能朝夕 惟若勉之”缪曰:“唯乃己食糠籺 而奉姑粲己 旬日一蔬而日进姑肉”母年八十 安养以终 公治经精研 傳注多所发明 与同里方公学渐 倡讲学之会 教授弟子甚众 皆称克斋先生 饥岁 采蘋而食 晚乃治薄田 督耕其中 新谷初升 悉听子弟之索 公寡言笑 终日不见喜怒 所学以躬行自得 为主或招之 出妓侑酒 公不饮而卧 乃倮妓纳室中 公鼾如雷 妓逡巡床侧而出 婿方大镇 天启中为大名府推官 公送女之任 衣自布褐 方欲易以帛 不可 居三日去 方挽之 公曰:“士君子不得志则蓬纍而行 得志则行其道 此则吾蓬纍之行也 国有道 不变塞焉 尔其图之 且尔为刑官 所关民命 天地之和 今留二言曰:哀矜求审 克服念 历旬时”方敬受教 卒为名宦 著有《四书醒义·伏生经书·寻乐子集》  

  [& h; a" |6 [8 x! H( @
似葵公自虞 字智思 葵轩公仲子也 少任学问即晰精入微 葵轩公尝以大徭役为族诸生所困 鬻产延师以教诸子 隆庆元年 耿庄简公试士 公为冠 兄弟四人同时入郡邑庠 而葵轩已殁 相与酧酒哭公之墓 己召族人苦徭役者曰:吾四人例当复役 以复吾族成先君子之志 因益涉猎 经史百家之言 而以大易为本 贯穴精通学者益众 尝馆某家有所见 一旦辞去 主人望之 迨后代者败 乃服公长者 生徒既众 察贫乏者 尝资之 月以束修助诸兄弟 季贫甚 置产辄废 又置如初 癸巳以明经入贡 丁母忧 未赴 丁酉入对诏 赐博士冠服 不受而归 日与故旧昆弟 讲授酬唱为乐 子之兰 万历辛丑进士 公训之曰:士重始进 宜有超世之识 拔俗之操 无以科名荣利誇诩也 不平其称不满 其量不易 其乐不改 其度是为有道 及除海澄令 又贻二语 使铭座右曰:廉曰慈 且曰莱芜之釜鱼 寿春之留犊 浚仪之斋马 中牟之驯雉 蒲亭之化枭 茂陵之无蝗 皆邑令事也 孺子朂哉 海澄尝校士 而公书至左右避之 海澄笑曰:吾父无私语发 读则言官中事 不患不明断患 其太过 默念为生 民保德 次第末减而已 众乃欢服 公以孝弟百行之原 服膺践实 扩而充之 至于宗族乡党 无间 岁饥疫 里人以田  操书致贷 反而振之 晚岁好为诗古文 所著《白石山吟墙壁语·助澄心子杂说》凡数十卷 尤善星家言 多奇验 将卒前三月 取扇履诸物为诗 分寄知交曰:吾以某日长别矣 果如其言 京山李方伯维桢 为公墓志曰:昔宋李衡临殁 沐浴冠栉 翛然而逝 周必大闻之曰:惟释氏达生死 衡不学佛而能然 殆孔子所谓闻道者欤 余观宋儒理学 大明《诗·大雅·大明》若俞汝尚 刘义叟 陆九渊 蔡元定 魏了翁 甄龙友之类 皆与衡同知生死 吾道固有之矣 奚事释哉 姚君预知逝期 几于道矣 非日者所及也

" k: a$ N* F5 ?& V/ S" v; z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0:36:47 | 只看该作者
泽亭公士蕃 字耕莘 邑廩生 性淳朴 长记诵家世业春秋 江南称专门 公沈潜紬绎 诸家传说外 多所发明 里居讲授 生徒日进 著有《春秋指南》三十卷 尝诫诸子曰:“循理安命 节用读书”八字箴 可终身佩也 盖自 道其践履云
- H: U, R2 S- p( [4 g6 X; i1 ]2 \9 Y! F1 i  i, F/ I; C9 ]* [* C

, B; n" b  G, Y姜坞公范 字南青 端恪公曾孙也 祖罗田公士基为名宦 已有传  父赠朝议公孔锳 邑增生 早卒 母太仆卿 怀宁任公奕瓕女 守节抚公及弟淑 公性纯孝 敦敏好学 博闻强记 及冠与同里叶花南酉 王中涵洛 刘海峰大櫆 方苧川泽诸先生友善 约十年不下楼 为举世不好之文 故沉潜经史 幽邃古淡 邈然得古人不传之意 雍正己酉 拔贡生 乾隆丙辰 举顺天乡试第二 壬戌进士 廷试已置一甲第三人 张文和当国 以姻戚避嫌 请改二甲 然公于仕路甚疏 固未尝介意也 选庶常 旋授编修 充三礼馆纂修 甲子顺天乡试同考 是时 海内科名競美 中外要职相望 公独以学行自高 无所依附 以是不迁 天台齐息园 山阴胡稚威 常熟邵叔宁 仁和杭董浦 皆以鸿博著称 尤重公 谓姚君之学 不可涯涘窥也 钱塘袁子才 早岁入翰林 名盛一时 假归 诸名士以诗文赠送 袁欲得公一言 竞不可 袁后作怀人诗及公云:平生著书千万言 临别赠我无一语 盖憾之也 公在翰林 不十年致仕归 往来天津扬州主讲 晚岁家居不出 尝以文章关乎世运 学术糸乎风俗人心 元明以来 士大夫崇尚义理气节 群以宋儒为依归 风趋正矣 其敝也 师心臆说 人以程朱陆王自负 非失之拘墟 则渐于恣肆 一二好古之士 沉潜广博 专意名物训诂 功力勤矣 其敝也 还末忘本 日以著述求名 反置伦常 日用为轻 身心性命 不复知为何物 二者交讥 亦未有以相胜 故生平为学 考证与义理兼进 博极群书 自经史百家 天文地理 小学训诂以逮二氏之说 无不淹通明贯而践履 醇粹一以程朱为宗 律己甚严 虽盛暑 室中未尝一日不冠带 与人和易 不为峻绝 人见之 自无敢怠者 有所问 难必澈 始末告之 僻书奥典 不事披寻 举诵如流 蓄书十余万卷 皆手自论订 考证讹谬 后学得其说者 研寻鑽仰皆足以自致 古人顾不肯著书 或问之 笑而不答 学者尊之 称姜坞 先生年七十卒 犹子鼐传共学 以诗古文经说 名于世后四十年 曾孙莹乃掇拾遗书辑之为《援鹑堂诗集》六卷 《文集》七卷 《经史·子集·笔记》四十六卷 后又增辑重修为五十卷行世 道光十年入祀乡贤祠 以曾孙莹贵貤 赠奉直大夫 晋赠通奉大夫 & t$ P: W3 L+ k8 V; C' D
/ n6 v  v% m' L) g( d( [+ O
4 K3 q, b- Y0 _; e8 N$ x' T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0:36:59 | 只看该作者
惜抱公鼐 字姬传 赠朝议公第六孙 乾隆庚午举人 癸未进士 选庶常改兵部主事 寻补礼部仪制司主事 戊子为山东副考官 还擢员外郎 庚寅再为湖南副考官 辛卯恩科会试同考 改擢刑部广东司郎中 四库馆啟选 一时翰林宿学为纂修官 诸城刘文正公 大兴朱君学士咸荐公以所守官入局 金坛于文襄公雅重公 欲一出其门 竟不往 书竣 文正公以御史荐 己记名矣 未授而文正公薨 公乃决意去 遂乞养归 乾隆三十九年也 先是馆局之啟 由大兴朱竹君学士 见翰林院 贮永乐大典中 多古书为未见 告之于文襄奏请开局重修 既而奉旨搜求天下藏书毕出 于是纂修官競尚新奇 压薄宋元以来 儒者以为空疏 掊击讪笑之不遗余力 公往复辨论 诸公虽无以难 而莫能从也 将归 大兴翁潭溪学士作叙送之 且乞言公曰:诸公皆欲读人未见之书 某则愿读人所常见书耳 梁阶平相国属所 亲语公曰:若出 吾当特荐 公婉辞之 集中所为复张君书也 公以为国家方盛时 书籍之富 远轶前代 而先儒洛闽以来 义理之学 尤为维持世道人心 之大不可诬也 顾学不博 不可以述古言 无文 不足以行远 世之孤生 徒抱俗儒讲说 举汉唐以来传注 屏弃不观 斯固可厌陋 而矫之者 乃专以考订 训诂制度为实学 于身性命之说 则斥为空疏无据 其文章之士 又喜逞才气 放蔑礼法 以讲举为迂拙 是皆不免于偏蔽 思 所以正之 则必破门户 敦实践 倡明道义 维持雅正 乃著《九经说》以通义理 考订之邮 撰《古文辞类篹》以尽古今文体之变 选《五七言诗》以明振雅 袪邪之旨 嘉定钱献之以考证名 尤精小学 公赠序曰:孔子殁 而大道微 汉儒承秦 灭学之后 始立专门 各抱一经 师弟传受侪偶 怨怒嫉妒不相通 晓其于圣人之道 犹筑墙垣而塞门巷也 久之 通儒渐出 贯穿群经 左右证明 择其长说及其蔽也 杂之以谶纬乱之 以怪僻猥碎 世又讥之 盖魏晋之间 空虚之谈 兴以清言为高 以章句为尘垢 放诞頺坏 迄亡天下 然世或爱其说辞 不忍废也 自是南北乖分 学术异尚五百余年 唐一天下 兼採南北之长 定为义疏 明示统贯 而所取 或是或非 未有折衷 宋之时 真儒乃得圣人之旨 群经略有定说 元明守之者 为功令 当明佚 君乱政屡作 士大夫维持纲纪 明守节义 使明久而后亡 其宋儒论学之效哉 且夫天地之运 久则必变 是故 夏尚忠 商尚贤 周尚文 学者之变也 有大儒操其本 而齐其蔽 则所尚也 贤于其故 否则不及其故 自汉以来 皆然矣 明末至今日 学者颇厌功令 所载为习闻 又恶陋 儒不考古而蔽于近 于是 专求古人名物 制度训诂 书数以博为量 以窥隙功难为功 其甚者 欲尽舍程朱 而宗汉之士 枝之猎而去共根 细之蒐而遗其鉅 夫宁非蔽欤 又与鲁宾之论 文曰:《易》曰吉人之辞寡 夫内充而后发者 其言理 得而情 当理得而情 当千万言不可废 犹之其寡矣 气充而静者 其声闳而不荡 志章以检者 其色耀而不浮 遂而通者 义理也 杂以辨者 典章名物 凡天地之所有也 闵闵乎 聚之于锱铢 夷怿以善虚 志若婴儿之柔 若鸡伏卵 其专于一 内侯其节而时发焉 夫天地之闻 莫非文也 故文之至者 通于造化之自然 然而 骤以几乎 合之则愈离 今足下为学之要 在乎涵养而己 声华荣利之事 曾不得以奸乎其中 而宽以期乎 岁月之久 其必有以异乎 今而达乎 古也 既还江南 辽东朱公孝纯为两淮运使 延公主讲梅花书院 久之 总督书公延主中山书院 自是 扬州则梅花 徽州则紫阳 安庆则敬敷 主讲席者 四十年 所至士争 受业或越千里从学 四方贤雋 过先生所在 必求见焉 钱塘袁子才 词章盛一时  晚居江宁 公数与往还 子才好毁宋儒 公与之书曰:儒者 生程朱之后 得程朱而明孔孟之旨 程朱犹吾父师也 然程朱言 或有失 吾岂必曲从之哉 程朱亦岂不欲后人为论 而正之哉 正之可也 而诋之讪笑 是诋毁父师也 且其人生平不能为程朱之所行 而其意乃欲与程朱争名 安得不为天之所恶乎 公貌清而癯 神采秀越 风仪闲远 与人言 终日不忤 而不可以鄙私干 自少及耄 未尝废学 虽晏处 常静坐 终日无惰容 有来问 则竭意告之 喜导人 善汲取 如恐不及 以是 人皆乐就而悦服  虽学术异趋者 亦忘争焉 南康谢藴山方伯语:人曰姚先生如醴泉芝草 使人见之 尘俗都尽 青浦王泉兰侍郎 集海内人诗至公曰:姬传蔼然孝弟 践履醇笃 有儒者气象 礼恭亲王薨 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 德化陈东浦方伯 未卒前一岁 属公曰:某死必得先生文 以志吾墓 新城鲁絜非 以文章名江右 始学于闽中朱梅崖先生 于当世文少所推许 独心折先生 以为不及 乃渡江就访 使诸甥受业 其为世推 重如此 嘉庆十一年 复主钟山书院 十五年乡试 与阳湖赵瓯北兵备 重赴鹿鸣宴 诏加四品街 公年八十矣 神明如五六十时 行不撰杖 兵备年亦八十二 观者以为盛 公在江宁 久喜登摄山 尝有卜居 意未决 二十七年七月 卒于钟山书院 年八十五 门人共治其丧 生平所修《四库书目·庐州府志·江宁府志·六安州志》官书別刻 自著《九经说》十九卷 《三传补注》三卷 《老子章义》一卷 《庄子章义》十卷 《惜抱轩文集》十六卷 《文后集》十二卷 《诗集》十卷 《法帖题跋》一卷 《笔记》十卷 《书录》四卷 《古文辞类篹》四十八卷 《五七言今体诗钞》十六卷 门人镂版行世 道光十年入祀乡贤祠 公主讲数十年 所从受学门弟子 知名甚众 其尤著者 上元管同 宣城梅曾亮 同邑方东树 刘开 而前工部侍郎 歙县鲍桂星 今礼部左侍郎 新城陈用光 安徽巡抚邓廷桢 最为显达 至私淑称弟子者 则宜兴吴德旋 华亭姚椿 宝山毛嶽生 同邑张聰咸 皆以文学著述称名 其会试所得士 则左都御史 涪州周兴岱 通政使 昆明钱澧 检讨 曲阜孔广森 最著
7 d4 ~1 I# Z$ r% f/ N6 q( k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6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