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2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棉棉《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4-21 22:27: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张棉棉,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宁波大学张棉棉的硕士学位论文   2017
2 V' C$ n% _) X/ |; W' @3 \- ]$ A( R/ N3 S, I0 s) |2 r; M* C( c
9 I5 L4 c  e" U( i/ U
4 H; _0 ^* L1 ^  U9 U4 W

4 M+ W! D: r( Q: \0 S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与文学研究6 V" X% H! [; w& _
宁波大学 张棉棉硕士   2017
) D) t8 p4 k+ N* ?: ]! U" n
- A1 `9 _; o. [* s7 u9 e% U

' h8 q3 l6 A$ d) b2 M2 @
. h5 ~; q- {, Z. j$ `

6 N; ]5 R" `. ]: J* m摘 要
( i6 S  w9 W! h; [, I4 Q吴兴姚氏是中古时期的世家大族,现有关吴兴姚氏的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对姚氏个别成员 的研究, 缺乏整体关照。本文以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家族发展概况、家学家风、文学创作与交游等。唐代吴兴姚氏簪缨不绝,人才辈出,在唐代依旧蔚为著族。尤其是在文学领域,吴兴姚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家族内部文人众多,在诗歌、散文等领域均有一定造诣 ,是唐代江东地区重要的文化士族。
  T4 R# E0 H, W% w; |3 f% W
8 G% P5 {& G+ b" }. H
+ V! ^6 }+ B- o5 J
论文第一章概述吴兴姚氏在中古时段的发展历程,对吴兴姚氏的族源进行探析,梳理吴兴姚氏从“东皋贱族”向 士族转变的过程以及吴兴姚氏发展至唐代的概况,认为吴兴姚氏凭借门荫、科举、婚姻提升了 家族地位。第二章研究唐代吴兴姚氏的家族文化,探讨吴兴姚氏的家学家风,分析家族文化对家族成员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三章梳理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作品,认为姚氏成员能诗善文,多有优秀作品传世,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第四章研究唐代吴兴姚氏家族的文学交游情况,考察唐代吴兴姚氏家族的文学交游形式,认为双向互动的交游方式不仅能扩大姚氏家族的人际关系,提升家族地位,还能提高其文学素质和技艺,同时影响唐代甚至后世文学的发展。第五章探讨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影响,着重分析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中个别成员的辉煌成就对文坛所产生的影响。
3 n0 Z- @. l: C3 N5 l; b- \, {9 U8 N$ a& x( U0 r" X
& ?# K+ d- v  N1 f2 B. t. F$ D
来源:$ V! h& L8 [/ ^5 ^* H' z( X
『张棉棉』 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 e& |$ M: t8 p! H* whttp://bbs.s j y sz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12&fromuid=42 V$ `$ `  ~* f7 f& b& V. A2 x
(出处: 世 界 姚 氏 宗 亲 网)6 `* k* ~0 H/ a# f2 U1 i1 ~
" X: R( Y8 R+ P+ o  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2:31:14 | 只看该作者
   张棉棉云:  “陕郡姚氏亦出自武康。”④嶲州都督姚懿子姚元之,名崇,唐代名相,两《唐书》有传。姚崇与姚璹在则天朝先后为相,两人具体关系虽不得详悉,但均出自吴兴姚氏。或许可以大胆推断,两人及其所在支系必定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相互声援或是意料中的事。) _/ j* p& d# ], z% N2 p9 r6 L8 |
) c+ J; I, B7 a) ]# k

+ ?6 N' @% w7 m  n7 m# y. b   张棉棉有这种推断,其他学人也有这种推断。  a4 o; r( n9 f$ H
   这种推断合情合理,并不"大胆"。读莆田姚氏族谱,可读出吴兴武康姚这二分支(姚察的京兆姚和姚宣业的陕州姚)的关系有多密切。" Z7 {* C+ j9 V0 m+ S

0 l: t1 s9 C6 `; r& Y( |3 h

$ u) H0 T9 J, ]+ S
, T. _5 \+ K, X0 L$ ?
' M- p/ O% n; B" _* A; I  `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2:56:49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2-4-21 22:314 l5 [1 J9 B. R* {* m: }  t. B6 c
张棉棉云:  “陕郡姚氏亦出自武康。”④嶲州都督姚懿子姚元之,名崇,唐代名相,两《唐书》有传 ...

% \' O# r8 F1 Z1 D6 f( l4 N
4 i! a$ \! H! V, Q

% m* f$ ^# a/ |, q3 l8 q5 R; Y% r   以下2图是张棉棉所作:京兆姚(姚察-姚思廉家族)和陕州姚(姚懿-姚崇家族)的世系图,
0 q" J2 y9 J" y1 [7 f- o! V. ~4 n7 ]8 u- s6 p  Z

$ R/ F" A5 t2 `' ]3 F; r   
4 \" Q; u. f# w; |) y0 B
4 I$ U9 y5 o/ }+ j
2 r0 q9 N+ v/ ?3 o' f           
8 {3 Y0 e+ `& B( I8 {; V- Y* ?, W: \8 x; y: D/ j% x

* A( _* k) E%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3:07:50 | 只看该作者
张棉棉《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目 录

2 S. B* v5 y  K引 言 ................................ 1& q5 ^' ~/ U* C! m2 d
第一章
+ _/ B! m# O% e5 u. ?9 A中古吴兴姚氏发展概述.................. 53 ?# Q" r! T5 @1 ?4 A, c: x
第一节/ E* A# s: J: B: y' W
吴兴姚氏源流 ..........................50 g. ?& y6 s7 P& \7 q2 H7 F
第二节+ b% o& e  o* d
吴兴姚氏士族地位的确立 ............... 6
) s4 t2 B+ y! u第三节# G0 W2 A; T7 U( r
唐代吴兴姚氏的家世概况 ............... 7
. z' g' |, q$ e一、 世系 ............................ 74 C: M3 `& [+ p8 l' T
二、 科宦 ............................ 9
8 V3 a' |# `* w! b三、 婚姻 .............................12
8 _2 _5 J3 z+ v9 E3 b5 Y
# x) ]; Z# ~# c/ u9 A
第二章
" n. J' A' I8 {唐代吴兴姚氏的家族文化 ............... 14
/ f- Y, b1 S+ K5 V第一节3 v* P  H# y/ B2 C) R' b. x0 I
吴兴姚氏的家学 ....................... 14
; Q: {$ B7 e% j/ U6 U! \一、 经史传家 ........................ 14* o, G) A7 R$ v; `2 d; d
二、 文学立家 ........................ 15
1 V) F) ~9 H. {7 C( i三、 其他家学形式 .................... 17
8 i  f. b( M5 G6 Y0 f% Z第二节+ @8 }* }% V' N- S8 D! E, H
吴兴姚氏的家风 ....................... 18
! C9 q9 I$ i- Q7 o" w6 f一、 忠正耿介 ........................ 18
  d! v" k  W! S+ J/ H二、 仁爱孝悌 ........................ 20
* c3 B/ b5 K1 V( j三、 清廉俭约 ........................ 21
; p) ~0 I& @6 c, ^; ~- O第三节" x4 a  R4 z  R+ Z
吴兴姚氏与佛教 ....................... 22$ Q9 \8 e$ ?* D* z( L7 j0 W
第四节& v( [. [; i, M8 @0 E: z* Q2 X2 M/ a
家学家风对吴兴姚氏思想创作的影响 ..... 24
2 r- V* i& T: i( U' [& X一、 姚氏父子的史学旨趣 ...............24
' b% J* h% o2 Z: d) L二、 儒释道思想对姚氏文人的渗透 .......25
( B/ L9 J2 i6 V5 @, Q& ?2 A* P8 G1 G3 E& m- K) i, r0 D

) U  h+ z" N% L) y! n/ S3 E第三章
4 F0 |' a% d) l/ Y  {- J  L  J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创作 ................28
2 K* m3 R/ o/ s; Z5 f- Z第一节. f  H9 \* c' D- r; g' N7 y; t" l1 c
唐代吴兴姚氏文学创作概况 ............. 28+ G2 U+ r4 h! h! q1 k' p, G# _
第二节
- f5 S, s/ I0 C. K! ~9 A唐代吴兴姚氏的诗歌创作 ............... 31: p1 y2 d7 R1 Q3 i: b; d. K
第三节5 c2 f$ E1 ^2 V# }2 @
唐代吴兴姚氏的散文创作 ............... 347 G$ o/ x' D6 |9 i; d

; @; ]6 h. z$ C# Q- }' l/ m

5 b6 F) }/ b6 E7 ^5 \第四章
) f) _3 q: Z1 F8 O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交游 ............... 38
: v* g$ D9 a4 W+ ^6 B1 O& s第一节
% D& q; w& s8 W0 i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交游形式 ........... 38
3 j3 l* g& F& F0 n第二节- [) _6 {( s6 G7 E1 E/ t$ G! O
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交游特点 ........... 402 _" h0 S% S- _
第三节
) V* Z# M- Z) k6 S5 ]* U* h, m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交游意义 ........... 425 T9 ~6 P/ m( f0 ?

& j3 K7 Q- r, f& j

4 X7 d- L2 |; ^1 R+ U5 P第五章0 b7 F5 r7 K' v+ o% j' a
唐代吴兴姚氏家族文学的影响及评价 ......457 Y) E2 J; l* z$ n
第一节
! d' `0 M; w( H* G) c- D姚察、 姚思廉父子的史笔与文笔 ........ 45
) [+ {  X4 z* Q8 q  u一、《梁书》、《陈书》的语言特点 ......45
6 l4 e4 K! P( I5 O
二、 姚氏父子对古文运动的影响 .........48
0 b0 z1 G; s' Y' o: x- [第二节5 a4 A) Q0 v: a& A/ f7 d% l
姚崇对唐代文坛的影响及评价 ........... 49* N& p$ [, i) w
一、 姚崇与盛唐诗坛 ...................508 M7 ^6 ~0 j( {# ]" B, E$ r
二、 唐代小说中的姚崇形象分析 ........ 515 x9 n; `5 W9 b
三、 总结与评价 .......................55
) n6 v$ K) n1 B. F第三节
! Q4 l) E# x9 f* j* m吴兴姚氏家族文化视域下的姚合与晚唐体 ..56
0 V$ H0 }% ^5 w! d一、吴兴姚氏家族文化对姚合诗歌创作的影响 ..56
+ N, ]8 }3 H  c. s+ a0 ]- s8 o. P二、姚合与晚唐体 ..................... 58$ ^4 @5 _+ P/ }! _+ h
. |& P$ h" a& b2 l
. N& W; j1 r. W, h/ \6 r
结 语 ................................ 614 F. d8 _, ?1 d6 \. S
参考文献 ............................. 629 i2 P6 l. l. b" u. W  o
附 录 ................................ 67* j& Z0 E" B1 }( n* A) @: ~3 j$ ^
在学研究成果 ..........................78+ y. {; v" h5 M
致 谢 .................................79& [2 \1 `4 x2 {# W

) L0 b  P6 d8 G+ t
$ R$ K9 M% E1 I: M4 s" J% Z3 o1 h9 U. u% y, d$ z! Q# `
* x- K' l2 {, `( O
0 S. Y- \# O) K& z6 U/ M$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3:12:48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2-4-21 23:07. \9 X4 i! Q" u9 N# Q
张棉棉《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与文学研究》目 录- W' v0 N3 {0 e- A! ^
引 言 ................................ 1
1 g! @0 R7 ]& i0 \5 D8 Y! \4 [第一章
& p" O6 ~/ t. w4 u; N$ J
引 言
  ^2 r3 ]8 }) g' Y9 B
在过去的几十年,唐代文学研究不仅频结硕果,研究方法上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士族文学是一个新的研究着力点。本文同样将着眼点放在士族研究上,对吴兴姚氏家族的源流及姚氏在唐代的士族地位和家族文化进行全面考察, 并对其家族作家、作品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家族文化对吴兴姚氏子弟思想创作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其家族在唐代文坛的地位。
* }2 e% F* A# \% v5 q! y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Z' o5 l7 E  L; L# z& B  {9 n5 m$ K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仅从中古时期来看,家族形态由豪宗强族演变为门阀士族,隋唐期间,士族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影响力仍十分强大。他们承袭家学门风不衰,有着良好的素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士族擅长文学创作,使其家族文学日趋繁荣,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 中国文化,赖藉这些门第的扶护保养而重得回生。”① 因此,探究家族与文学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c5 S. u4 d# \9 ~% r1 D, T1 [
5 j- l# B; v- _: Q( W综观学界,魏晋南北朝家族文学研究早已硕果累累。而唐代家族文学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对一些实力较弱的家族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这些非权贵家族,更能真实地还原士族的本来面貌。这些家族发展曲 折,士族地位有升有降,但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壮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强大的家族文化传统在起作用 。汉唐之间的吴兴姚氏便是这样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文化世族。但是反观学界,关于吴兴姚氏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姚氏个别成员的研究,缺乏家族及其成员文学方面的整体关照。基于此,本文以唐代吴兴姚氏家族为对象进行研究,在把握唐代吴兴姚氏科宦、婚嫁、家学家风、文学交游的基础上,梳理姚氏作家作品,从而深度挖掘姚氏思想创作及文学影响等内容。
6 F' {9 Z% S" Z6 S
- S8 a6 g5 A. O$ l' l. [8 o! z
二、研究现状, v& h+ c1 e' v7 J
关于吴兴姚氏的研究,学者仅将视线集中于对姚氏个别成员的研究,现将有关研究梳理如下:在著述方面,以姚氏为对象的著述还比较少。徐玉清等人编著的《百家姓书库:姚》② ,考辨了姚姓的源流、人物,并探索了姚姓的播迁和衰荣。姚学谋的《大唐贤相姚崇》③ 则以姚崇及其家族为视角,对姚氏源流进行了探索。
5 y3 \1 c( T9 ^+ `: q1 E5 e3 a
①钱穆《国学大纲》 ,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 第 231 页。) t( ~; a& T/ r( k
②徐玉清《百家姓书库: 姚》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 Q4 z) f2 v+ D& e2 @) C8 J③姚学谋《大唐贤相姚崇》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年年版。
# u. r" v; o/ K/ f- ?
' p+ s. C0 `( Y2 {1 v$ T
  K+ `# A& f# ^) ~' p* Y2 ^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3:15:19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2-4-21 23:12
% a: @3 w4 p. A# H( Q- h. A引 言4 a" v8 J4 U3 @: N4 N
在过去的几十年,唐代文学研究不仅频结硕果,研究方法上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士族文学是一个新 ...
8 F. q/ T1 [: W2 O
   在研究论文方面, 较之其他大族, 其研究相对薄弱, 主要涉及姚氏家族的发展历史、 作家作品 、 政治业绩、 相关考证等方面。 其中 在相关考证方面, 主要是对其家族成员 墓志进行了 考证和简释, 有订讹和补阙 作用 。 如李献奇的《 唐徐恽及夫人姚氏墓志考述》① 、 张应桥的 《 唐名 相 姚崇五世孙姚勖自 撰墓志简释》② 、 刘艳萍的《 <新唐书•宰相世系 表> “ 陕郡姚氏” 订补》 ③ 等,都是通过墓志考述, 提炼自 己的观点。 不过总体看来, 这些成果还较少涉及家族文化与文学, 因此, 其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化。
2 @$ N2 Z4 i% Z# N6 l4 n- ]
6 e4 O' S) G" `) f1 X" t. t9 \! S
    在姚氏家族文学研究方面,姚思廉与姚合最受学界关注。关于姚思廉的研究, 大多也涉及姚察研究,因为姚察生前撰梁、陈二史未就,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虽署名为姚思廉,实为父子二人共同完成。李少雍的《 姚氏父子的文笔与史笔——读<梁书><陈书>札记》④ 以《梁书》和《陈书》作为考察的对象,具体考察了姚氏父子的政治态度以及修史叙事的笔法和技巧。毛振华的《姚察、姚思廉散文特点及其对古文运动的影响》⑤ 归纳了 姚氏父子的散文特点 ,从而揭示其对古文运动的影响。陈表义的《姚思廉及其<梁书><陈书>浅论》⑥ 虽然也是以《梁书》、《陈书》作为论述对象,但文章还单独分析了姚思廉成为唐初著名史学家的主要原因。关于姚合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其生平和作品。沈文凡的《唐代诗人姚合研究综述》⑦ 、明海伟的《姚合及其诗歌研究》⑧ 对姚合的研究成果均有较为系统的整理,在此不再赘述。
  C5 e. @- ~* E7 v( G
; b( s; U$ h- Y! R6 m' }4 P6 T
   关于吴兴姚氏其他成员的研究,姚最和姚崇受到一定关注。
; a8 x' S( r% n& [) ~
/ t: g9 b% n% x1 p( e4 y% r
   关于姚最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剖析作品来提炼观点,揭示其影响与意义,如鲍江华的《 姚最<续画品>美学思想初探》⑨ 、温肇桐的《姚最<续画品录>浅谈》⑩ 、王峰秀的《以姚最<续画品>为历史透视点论中古绘画民族共性审美体系历史演进》11等。关于姚崇的研究论文,多集中于姚崇的生平研究,尤其是姚崇的仕宦生涯研究。刘后滨的《 唐玄宗与姚崇: 一对君臣的相互成就》12 、王秉伦的《 盛唐1 p5 P) f% |  l. N
2 ?+ t  I, ?7 _+ r6 n# {; N
- K5 X  F- k  Y" X
①李献奇《唐徐恽及夫人姚氏墓志考述》 , 《中原文物》 , 2000 年第 6 期。- P. m" |/ V. f9 z3 y6 v0 e
②张应桥《唐名相姚崇五世孙姚勖自撰墓志简释》 ,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 2010 年第 5 期。
+ _. m* X# B: U0 S③刘艳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陕郡姚氏” 订补》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2013 年第 7 期。. ]/ U% z- v! e5 ]
④李少雍《姚氏父子的文笔与史笔——读<梁书><陈书>札记》 , 《文学遗产》 , 2002 年第 2 期。
; I! u; F/ x2 n0 l; _" ]⑤毛振华《姚察、 姚思廉散文特点及其对古文运动的影响》 , 《南昌大学学报》 , 2011 年第 2 期。
% h8 ]/ H; _$ w/ E3 ]- e⑥陈表义《姚思廉及其<梁书><陈书>浅论》 , 《暨南学报》 , 1997 年第 2 期。- l% n. I8 b# A6 _
⑦沈文凡《唐代诗人姚合研究综述》 ,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 2007 年第 3 期。
% N: o+ t/ V& X- ?, c+ T+ h⑧明海伟《姚合及其诗歌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年。
+ z5 i( E4 i: r; H⑨鲍江华《姚最<续画品>美学思想初探》 , 《浙江学刊》 , 2002 年第 2 期。
4 N! h  [, v0 L- x+ M8 x3 b" {8 m! ]: K  ]⑩温肇桐《姚最<续画品录>浅谈》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 1982 年第 1 期。) q3 m- M& ], F3 R
11王峰秀《以姚最<续画品>为历史透视点论中古绘画民族共性审美体系历史演进》 , 《艺术研究》 , 2014 年第 4 期。' T/ _9 ?7 I9 k5 C) c! s
12刘后滨《唐玄宗与姚崇: 一对君臣的相互成就》 , 《文史天地》 , 2014 年第 4 期。
0 ~0 p7 N; C6 V! l( _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3:20:23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2-4-21 23:15' l+ K, Z  |3 d, E& s& ]- l/ t$ T  |
在研究论文方面, 较之其他大族, 其研究相对薄弱, 主要涉及姚氏家族的发展历史、 作家作品 、 政治 ...
# O- m! O) K6 s5 I# P8 d
[tr][/tr]2 u) J" y5 k  O" o4 f/ [

& V6 @% v, U" u# _$ b: R' X5 n: f  n9 ], l& m# x/ |
王秉伦的《 盛唐“ 开元之治”的政治家——姚崇》① 主要对姚崇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业绩加以研究。王同策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姚崇<冰壶诫>赏析》②和丁放的《姚崇、宋璟与盛唐诗坛》③ 注意到了姚崇文学上的成就。前者对其作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后者眼界广阔,引经据典,探究了姚崇、宋璟等人的活动与唐代诗坛的密切关系。/ F  H; `- o2 U5 `
还有一些成员研究只是在研究论文中小篇幅带过,如任颖卮的《唐代蒲州研究》④ ,第二章“蒲州籍文人及其成就”对姚係的生平及其成就作了简要介绍。
+ _& l0 j& u! k$ H综上可见,学界对吴兴姚氏家族的研究还缺乏整体性关照,对家族成员的文学研究也尚未充分展开。因此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也正是这样的遗憾,使得本篇论文有了更多的研究空间和意义。
" h( Q% I: v; T0 T
9 O8 S) j3 Q! B  X

0 p+ M( |7 f4 i0 n; x; T1 U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 K& G1 W' B% A* l9 ~  F
在唐代吴兴姚氏家族的文学研究中 ,本论文主要参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等工具书籍,梳理唐代姚氏文人的郡望、籍贯、世系及作品,从而确定研究对象。. Q8 f9 N3 @8 p3 b, c

$ q6 E/ g) n3 z  }4 }: `3 s7 r& W

& z3 j, j9 h: u& i- n" J5 \采用 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l& i$ P# c4 {% x9 a: T
归纳法:宏观上把握姚氏家族发展概况,梳理姚氏人物的传记、墓志及作品,厘清其世系与文学发展脉络。再进行个案分析,选取重要作家、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力图对唐代吴兴姚氏家族在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 T! _2 J; m! h7 {( i3 s
+ I2 C% U* U3 j

+ ~5 [0 [, X9 C( L演绎法:对相关考证、结论推断等细节做适当演绎推理。- O5 x0 i8 I, U# A- q
比较法:将姚氏家族与其他家族,姚氏文人与同时代的其他文人进行横向比较。将姚氏文人作品进行纵向比较,准确把握姚氏对文坛的影响。计量统计法:详尽搜罗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整理及数据统计,并绘制出相应的表格。
9 N# O; b% T3 C4 Z4 r  z0 j
/ @( P9 P6 I; f! U  ^
四、主要内容
, f$ L3 f  f' P5 k+ _" u以上述思路为指导,本文研究内 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 o/ M5 C. ^2 g- e& Z第一章概述中古吴兴姚氏发展历程,对吴兴姚氏的族源进行探析,梳理吴兴姚氏从“东皋贱族”向士族转变的过程以及吴兴姚氏发展至唐代的概况,力图对姚氏家族在中古时段的发展轨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第二章论述唐代吴兴姚氏的家族文化。姚氏成员忠正耿介、仁爱孝悌、勤俭持家且自奉清廉。就其家学言,吴兴姚氏在经学、史学、文学、医学方面都有着丰厚的积淀。同时,姚氏的书法、绘画艺术也别具一格。优美的家风和深厚的家学对姚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f$ p, f1 `) {, q5 D: Y0 w第三章分析唐代吴兴姚氏的文学创作。姚氏成员多能诗,姚合、姚崇、姚係、姚伦、姚岩杰皆以文才显名,其他成员 如姚康、姚赞等也都有诗作流世。, k. @5 i1 }* R
姚氏成员亦善文,姚察、姚思廉父子及姚崇等人的散文,皆行文错落有致,明白晓畅,在唐代文风的转变上起了关键作用 。3 q4 Q$ F/ a4 Q( f1 d: n) T
第四章探讨唐代吴兴姚氏家族的文学交游情况。唐代文人常常因为个人名声、家族势力等原因 而参与交游。据载, 姚发与萧颖士交情颇深。姚合交游广泛,不仅有以姚、贾诗人群体,还与当时的文学名 流寄赠唱和。姚係曾与韦应物游。姚崇身为朝廷重臣,积极参与宫廷唱和活动。良好的文学交游不仅有益于个人和家族,同时影响了唐代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 Q! H( r( z$ F6 B: W! B6 S
第五章深入探讨姚氏人物的文学影响。姚氏父子撰梁、陈二史,革新了浮靡文风,对古文运动的兴起有一定影响力。 贤相姚崇在执政期间,不仅为文人营造了 稳定的创作氛围,还积极参与诗歌创作。其为人品格、政治功绩也颇受瞩目,这在唐代小说以及历代文人对姚崇的评价中可见一斑。姚合与贾岛同时,号“ 姚贾”,是晚唐体诗人中唯一与贾岛并驾齐驱的领军人物,对中国的诗歌流派影响深远。
4 V* ?# d' m$ k4 @3 H7 [! P
1 x3 e% E4 j, b+ J; Z3 H, ^5 `①王秉伦《盛唐“开元之治” 的政治家——姚崇》 , 《河南大学学报》 , 1981 年第 2 期。5 {: y: z. w; L: l" ]% O& q
②王同策《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姚崇<冰壶诫>赏析》 , 《学问》 , 2002 年第 5 期。  q! D/ L( c& m) x" c1 a
③丁放《姚崇、 宋璟与盛唐诗坛》 , 《文学遗产》 , 2007 年第 3 期。
' d4 Q5 p* G) j& r④任颖卮《唐代蒲州研究》 ,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 年。2 g9 B0 N& g( j" e2 i/ Y

3 s" ^6 _9 d- L
7 }3 x1 P& m* y! J2 c
0 q% a% g: H4 i, }) g) V9 o

0 K* ?; D' w4 J0 F2 o4 m) R1 O6 Y: s. f* @7 {

. h- ?& H& g/ o2 j  _1 d! \
回复 支持 反对9 {4 X2 u) ^( L+ N. d* Z. k1 M

. o! e4 ]  H: R4 N) C! x) T" [" K5 m& [( K9 ^

& J: _6 p' p- p& ?; m2 V4 {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3:25:5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2-4-21 23:20
& V. l, W" N4 t  |& q$ H! U/ _[/td][/tr]
: `' u; }9 W) p) U; i" R: B- X
第一章片段
  W& d' q# Q' Z6 s* i0 L
* T7 f6 Z/ N1 o1 j' E6 P2 V  y    毛汉光先生选出除李唐宗室外,唐代最贵盛的十四族(十七家)① ,吴兴姚氏与其中九个家族均有婚媾关系,其中 以与荥阳郑氏最多,为四例。另外与一些地方大姓亦有通婚。从地域上看,吴兴姚氏与山东士族婚姻关系最为密切,占68%;其次为江左士族,占12%;关中士族仅占 8%。山东士族重礼法、门第,能与其联姻是士人的追求。唐代吴兴姚氏共有三十四人与山东士族成功联姻,可见其家族在唐代有一定影响力。与关中士族婚姻关系仅四例。其中姚思廉家族一例,其他支系三例。若从其实力与籍贯②来看,显然不合常理,或许是因为与之相关墓志及神道碑过少,无法较为真实地还原事实。吴兴姚氏乃吴兴旧族,故仍有家族成员与江左士族联姻。其中姚璹孙女得以与十四家琅琊王氏联姻,另有支系与吴兴大族沈氏有联姻。与代北虏族通婚仅一例,出自姚思廉家族。除此之外,唐代吴兴姚氏与其他家族亦存在婚姻关系,但因通婚对象出身卑微,家族门第不显,故无法确切了解其郡望籍贯,这也可以看出吴兴姚氏的部分支系影响力比较有限。5 r! N. Y; v( _1 t& d

% e0 d4 y7 V1 P" c! M* m4 |    通过对唐代吴兴姚氏婚媾关系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在门阀制度下,姚氏与唐代的各个士族都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婚姻关系,这对其名声地位、入仕做官均有裨益。然而武周时期,科举成为朝廷选拔官员和唐人入仕的重要渠道,有些达官生前风光无限,倘若子孙不思进取,不仅败坏先人名声,家族也会随之迅速没落。吴兴姚氏在唐代的发展亦呈现如此态势。如姚崇子姚彝、姚异收受贿赂,成为姚崇罢相的导火索;姚闳逼迫牛仙客奏姚弈和卢奂代己为宰相,被玄宗诛杀,姚弈受此牵连被贬;姚闉曾因失误惨遭贬谪等。由此可以看出,吴兴姚氏中的部分成员依靠门荫入仕,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甚至出现败坏门风之行为,使其家族的政治地位在唐中后期开始有所下降,家族也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 {& q4 h$ ~  w# |/ m& m8 g3 Y
6 D2 `/ |. }) o* w7 E①十四族(十七家) 为赵郡李氏、 陇西李氏、 赵郡崔氏(即清河崔氏) 、 博陵崔氏、 兰陵萧氏、 荥阳郑氏、 河东裴氏、 弘农杨氏、 范阳卢氏、 京兆韦氏、 太原王氏、 琅琊王氏、 京兆杜氏、 彭城刘氏、 渤海高氏、 河东薛氏、 河东柳氏。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版。# Q! ^0 w" k6 j2 Q+ T
②姚崇家族的籍贯为陕州, 距离关中不远。 姚思廉家族的籍贯为雍州万年, 即在关中。4 B& H9 ]( U# ~! P% e4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3:3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2-4-22 11:07 编辑
" v/ J' z% Y! L' k3 E9 t
pszyyao 发表于 2022-4-21 23:25: B+ |6 w  `5 B6 U5 }! [
第一章片段+ Q7 d, E$ c! K& j
( l' L1 }, n1 {0 A
    毛汉光先生选出除李唐宗室外,唐代最贵盛的十四族(十七家)① ,吴兴姚氏与其中九个 ...
第三章第二节唐代吴兴姚氏的诗歌创作(小部分摘录)
* o" l- |+ n  L; U. [5 T5 T& |
( [% W. e5 ~9 s0 v) G
5. 姚康
( S+ V4 \% ~1 ]/ D& f2 j姚康有诗四首, 其中有礼部试《早春残雪》 诗云:- z) `# }2 [4 A5 x! s$ k9 n
微暖春潜至,轻明雪尚残。银铺光渐湿,珪破色仍寒。" v1 ^! \3 L" j# H: i7 ^; V0 r
无柳花常在,非秋露正闲。素光浮转薄,皓质驻应难。
% y7 C& [3 h  [: J幸得依阴处,偏宜带月看。玉尘销欲尽,穷巷起袁安。⑧
: U/ g; @. _0 P) Q) b1 v, N+ W  B7 [7 G0 M: @3 G
    姚康不仅是一位史学家,还是诗人。这首诗细致地刻画了早春时节,残雪欲化未化的状态,丝丝入扣,充分表现出 姚康状景写意之能事。姚康曾入段文昌幕府,有《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两首唱和诗。另有一首《赋得巨鱼纵大壑》摘取西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中的成句为诗题。《圣主得贤臣颂》:“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其得意如此,则胡禁不止,曷令不行?”⑨ 巨鱼跳进大水坑比喻遇到了施展才能的场所或时机。诗歌基调明快,把姚康意气风发的样子展露无遗。
" B; S7 a) X+ U
6. 姚岩杰
- l& ^( }: L# C( v/ h   存诗一首, 酒令两句 。 诗即 《 报颜标》 , 酒令即 “ 凭阑 一呕, 已觉空喉”⑩ 。 所作极为顾云所称,谓其诗文“ 文锋斡破造化窟, 心刃 掘出 兴亡根。 经疾史恙万片 恨, 墨炙笔针如 有神 。 呵叱潘陆鄙琐屑 , 提挈扬孟归 孔门 ”11 。 《 报颜标》 是因 颜标欲删去姚岩杰所作文章中 的一二字, 岩杰大怒作此诗。 后者是因姚岩杰在听了 卢肇的酒令后, 极为不屑 , 故行此酒令。 姚岩杰性好诗酒, 为人不羁, 诗歌风格坦率自 然、 豪放大气。
9 ?5 p6 I3 e' o6 D% g8 B, ~7 D# j1 Z" M& F4 t* R+ M4 d
* B4 \- y0 p1 F2 _( X- ^
  【尧曰:张棉棉知姚岩杰诗和情况仅仅这么多】7 @9 G5 R5 c# w; d1 x; w9 D

7 l$ {( o7 A, L$ r( Q( q①(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二七二,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3059 页。( z# k- Y+ ~/ X1 q2 n
②(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二五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2855 页。* O. M% y6 E# M; c5 p
③(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二五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2855 页。
: }( D2 V% s. s! P$ o* ~④(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二五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2856 页。; C+ D( ^: G  S; [
⑤(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二五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2855 页。3 z" ^: G$ b: J  y* v
⑥(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二五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2855 页。
6 r" ]  C0 p7 B+ l⑦(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二五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2855 页。
5 A- z. Z2 t$ B8 `⑧(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三三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3694 页。3 i' A  G! N7 Q4 N
⑨(西汉) 班固《汉书》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4 年版, 第 2827-2828 页。* |( z+ _* S* _5 a6 D
⑩(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八七九,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9952 页。. _1 P) R* A! \8 z! q* ?
11(清) 彭定求《全唐诗》 卷六三七,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第 7304 页。
4 `6 c4 Q* H. i; l* [8 D& K: E" E: M4 ^3 k. I. t2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23:3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2-4-22 09:11 编辑 " H+ s! R) |3 \5 C
结语
吴兴姚氏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世家。自孙吴姚信到姚僧垣,历经八代,其家族人物长期在正史中失载。然而以“东皋贱族”自称的姚氏家族,历劫沧桑而世泽不衰、人才辈出,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家学家风修养在唐代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而重振家声。经过历代的文化传承,唐代吴兴姚氏形成了尊经重史、能文会书的家学传统和仁爱孝悌、忠正耿介、清廉俭约的优美家风,这些家族传统对姚氏立身行事、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吴兴姚氏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为引人注目,姚氏族人在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个别成员还引领了一时的文学潮流。唐代吴兴姚氏的政治地位虽有升有降,但凭借其文化影响力,在唐代依旧蔚为著族。

2 ]7 X0 H3 b4 o# _2 L; u0 E

5 _7 S; f' q  q) X
参考文献
1.古籍
[1](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4.
[5](南齐)谢赫.古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6](梁)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7](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9](陈)姚最.续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10](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1](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书书局,1973.
[12](唐)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书书局,1972.
[13](唐)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4](唐)令孤德棻.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15](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6](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7](唐)陈子昂.陈子昂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8](唐)张鷟.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9](唐)刘知几,浦起龙释.史通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0](唐)吴兢.贞观政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1](唐)孟浩然,徐鹏校注.孟浩然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2](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3](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4](唐)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5](唐)元结、殷璠等选.唐人选唐诗(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26](唐)韦应物.韦苏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7](唐)封演.封氏见闻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8](唐)林宝.元和姓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4.
[29](唐)张籍.张司业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0](唐)姚合.姚少监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1](唐)贾岛.长江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32](唐)刘禹锡.刘宾客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3](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4](唐)范摅.云溪友议[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5](唐)杜牧.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3-
[36](唐)郑处诲.明皇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7](唐)郑棨.开天传信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8](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9](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0](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1](宋)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2](宋)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43](宋)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4](宋)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6](宋)王谠,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8](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9](宋)范祖禹.唐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0](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1](宋)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2](宋)刘清之.戒子同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53](宋)严羽,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54](宋)洪迈.容斋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5](宋)俞文豹.吹剑录全编[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54](元)方回,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5](元)方回,(清)纪晓岚刊误,吴晓峰点校.瀛奎律髓刊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56](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57](明)杨慎.升庵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8](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59](明)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60](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61](明)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2](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63](明)陆时雍.唐诗镜[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64](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5](清)嵇曾筠监修,沈翼机编纂.浙江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66](清)沈翼机.浙江通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7](清)赵翼.陔余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8](清)赵翼,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9](清)翁方纲.石洲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0](清)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64
[71](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2](清)徐松.登科记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3](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Q6 O( q  Q  j2 }
2.基本典籍
[1]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陈尚君.全唐诗续拾[M].北京:中华书局,1992.
[3]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吴钢.全唐文补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5]周绍良.全唐文新编[M].吉林:吉林文史,1999.
[6]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陈尚君.全唐文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乔栋、李献奇等.洛阳新获墓志续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毛阳光、余扶危.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9 L! F7 F; J. J3 Q* {) Z8 A. R( X
3.学术专著
[1]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吕思勉.隋唐五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钱穆.国学大纲[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4]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合肥:黄山书社,1987.
[5]李嘉言.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陈伯海.唐诗汇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7]陈寅格.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8]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汇校[M].北京:中华书局,1998.
[9]陈顺智.魏晋南北朝诗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10]曹芳林.姚合考论[M].成都:巴蜀书社,2001.
[1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2]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3]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4]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5]肖占鹏、李勃洋.沈下贤集校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6]徐玉清.百家姓书库:姚[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17]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8]曹道衡.兰陵萧氏与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9]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4.
[20]姚学谋.大唐贤相姚崇[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1]聂石樵.魏晋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2]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3]孙国栋.唐宋史论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5-
[24]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5]柳金福.洛阳新出唐志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 v5 z8 S, m0 }+ H
4.学位论文
[1]张震英.姚贾诗论[D].保定:河北大学,2003.
[2]白爱平.姚贾接受史[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3]方海燕.姚合与佛教[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4]胡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校補[D].重庆:西南大学,2007.
[5]李建华.唐代山东士族与文学[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刘鹏.唐代天水赵氏家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7]王蕾.唐代渤海高氏家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8]王兰兰.隋唐武功苏氏家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9]陈世飞.江总的诗歌及其与陈代诗歌发展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10]夏兆伟.权力与话语的博弈——开元元至开元二十三的唐代教化探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1]盖晓明.佛学与六朝文论[D].武汉:武汉大学,2011.
[12]郭桂彬.六朝吴兴文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3]明海伟.姚合及其诗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4]任颖卮.唐代蒲州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 t2 |  b' }5 r: P+ v  }/ T
5.期刊论文
[1]吴企明.《全唐诗》姚合传订补[J].杭州大学学报,19794):45-49.
[2]王秉伦.盛唐“开元之治”的政治家——姚崇[J].河南大学学报,19812):75-79.
[3]温肇桐.姚最《续画品录》浅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21):38-40.
[4]郭剑东.关于姚合的籍贯[J].社会科学战线,19824):290.
[5]袁行霈.百年徘徊—初唐诗歌的创作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19946):74-83.
[6]杨秋瑾.李频交游小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1):126-130.
[7]陈表义.姚思廉及其《梁书》《陈书》浅论[J].暨南学报,19972):72-77.
[8]李献奇.唐徐恽及夫人姚氏墓志考述[J].中原文物,20006):46-52.
[9]谢荣福.试论姚合的佛道信仰及其对思想创作的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4):53-57.
[10]鲍江华.姚最《续画品》美学思想初探[J].浙江学刊,20022):220-223.
[11]王同策.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姚崇《冰壶诫》赏析[J].学问,20025):24-25.
[12]李少雍.姚氏父子的文笔与史笔——读《梁书》《陈书》札记[J].文学遗产,20022):79-92.
[13]王永平.中古吴兴武康姚氏之家风与家学——从一个侧面看文化因素在世族传承中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20032):65-72.
[14]张学锋.读西安出土唐姚无陂墓志[J].华夏考古,20052):97-102.
[15]李定广.论“晚唐体”[J].文学遗产,20063):49-60.
[16]丁放.姚崇、宋璟与盛唐诗坛[J].文学遗产,20073):51-62.66
[17]沈文凡.唐代诗人姚合研究综述[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124-132.
[18]张应桥.唐名相姚崇五世孙姚勖自撰墓志简释[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5):10-13.
[19]毛振华.姚察、姚思廉散文特点及其对古文运动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20112):116-120.
[20]李建华.论唐代史学发展与古文运动[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1):39-43.
[21]刘艳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陕郡姚氏”订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7):45-47.
[22]程青芬.洛阳新出土《姚异墓志》考释[J].黑龙江史志,20143):49-51.
[23]李建华.唐代古文运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4):87-94.
[24]刘后滨.唐玄宗与姚崇:一对君臣的相互成就[J].文史天地,20144):11-15.
[25]王峰秀.以姚最《续画品》为历史透视点论中古绘画民族共性审美体系历史演进[J].艺术研究,20144):80-83.
[26]姚诗聪.关于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初步统计[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92-95.
/ I) p  T& M8 r, u8 B7 Q, ]; z2 P
致谢
# g* u+ i! w4 [6 ]% c! z& S5 {
     硕士论文封笔之际,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犹记得2014年4月13号下午1点多,本准备第二天去其他学校接受调剂的我,再次接到宁大文学院打来的电话:学院已同意我的调剂申请,但必须明天一早就来参加考试。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变幻莫测。几经调剂“折磨”的自己,脑海里就只有一句话——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复试非常顺利,我为自己成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的一份子,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不安。自豪的是,能够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不安的是,自己学识积累非常有限,惟恐有辱“文学硕士”这样的称号。
    三年来,承蒙李建华导师不弃,给予我很多的指导与帮助。从论文选题、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再到修改,李老师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可以说,从题目的确定到具体的论文撰写过程,都倾注了李老师的心血。每个学期,老师还会组织师门聚餐,增进彼此感情。李老师学识渊博、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又常常如亲人般关心我们的生活,令我感动不已!
    期间,赵树功、李亮伟、张如安、张萍、杨凤琴等老师也给我的论文提出了众多建设性的意见,而学院的张红、高婷、秦旭翔等老师则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使我受益良多。
    在此,还要感谢《大唐贤相姚崇》的作者姚学谋先生。姚先生是姚崇后裔,对姚氏家族颇有研究。当得知我需要帮助时,先生不仅惠赐大作,还与浙江姚氏宗亲联系,在资料查询方面给予我帮助颇多。诸位先生,虽未谋面,但其风义令我感佩于心!
    三年来,同门之间相处融洽,情深意切,特别是石雯雯师姐和王琼师姐。她们给予我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上的鼓励、学业上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师兄董朝阳,大学好友王怡、雷素芳、陈晓晓、张美燕在我论文基本写成后,帮助我检查、修改论文的一些细节。感谢同学之情深厚,室友之情和谐,彼此间交流切磋,使我铭记于心。感谢好友陈伊阳、池丽洁、林建春、方乐波,感谢你们在我成功的时候,和我一同分享喜悦,在我失落彷徨的时候,鼓励我勇敢前行。
    另外,我更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父母。在二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他们不但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在精神上给予我强大的力量。他们勤劳质朴的德操,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
   最后,真诚地感谢生命里遇见的每一个人。
                                     张棉棉
                                     2017年3月20日于宁大南门公寓3号楼605室
% \5 |! {8 l" \3 Y, B

- Z  U, K+ ^6 X!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23 11: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