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77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家乡 的黑龙点赞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885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0 22:5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我们的家乡汶河两岸,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是一个黑龙,黑龙的父亲姓李,母亲姓姚,夫妻二人将近半百还无子女,就到河边的龙王庙烧香磕头,回家后不久就产下一条黑龙,小龙让父亲关门时,不小心把小尾巴夹掉了,后来,人都叫他秃尾巴李。他很孝顺父母,父母在地里干活,他就变成一片云,为父母遮阳光,为了这事后来被贬到黑龙江,母亲难过得病,于六月六日不幸去世,他每年六月六日都到母亲坟前祈祷。现在在河边给他塑了像,还有碑文纪念,为其孝心点赞!!$ {  n& Z. g; Z8 j( 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1

签到天数: 3900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8-21 10:1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8-21 11:39 编辑
: X4 c2 A/ \4 @9 h# [. v7 N" C6 {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8-21 09:528 X( u2 _  Z% a) Q0 F1 }
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都是说故事里的主人公“秃尾巴老李”是一条黑龙,出生 ...
6 V/ k2 s8 [" N$ r* K' J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url=]编辑[/url]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P% ^- }$ f* B+ U5 k

6 }: \" C# _% W 秃尾巴老李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在山东广为流传,而且有多种版本,主要差异是秃尾巴老李的出生地点说法不一,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与现在流传故事相似的文字记载,见于清朝袁枚的《子不语》:“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浣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这应是秃尾巴老李故事起源的一个版本,还有许多其他的演绎与版本。

1 z, a* O* |  _, @7 \3 H5 G5 ]( L; O8 v6 M7 M
至于秃尾巴老李这条黑龙具体出生于哪个地方,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这个故事植根于山东这片广阔的大地上,而且充分蕴含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故事还把山东和大东北紧密的联系起来,述说了山东与大东北的历史渊源。
$ U, V. Z9 g( E5 T* h$ H4 Z: _( F9 B- J* Y9 U/ B: X, ?
本故事作为民间文学,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 M5 m3 p. _( |2 q- h/ s
* K  P0 h% s/ z$ n% M  V3 g1 y4 t中文名称: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7 e! }9 D& ^, i* |3 C2 c. B批准时间:2008年, m2 q. I# A* Z0 ]! O7 f
非遗级别:国家级
: ~: o3 h8 s5 l7 _. X  d% n
遗产编号:Ⅰ-46
' a, c& C: z7 D$ y. R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 \- A5 v0 H6 X$ ~) s  I0 `
申报地区:山东省* _( _  ~: p4 }! N

: [, {' ?' [5 o7 |' g$ `1、历史源流[url=]编辑[/url]  U! f) `  ?  M7 j: v( s

6 W8 G/ [9 e! R' w. S5 O7 I8 p; H, f& y# T6 b9 V0 E$ m! ~
悠悠华夏,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放眼中原,又有数不尽的离奇传说。秃尾巴龙老李这个传说的背景是,数百年间,有成千上万的山东人闯关东到东北,他们克服困难,代代耕耘、扎根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他们的思乡之情,寻根之心让幻想有秃尾巴老李这个呼风唤雨的乡亲,能够自由自在的来往于东北和山东之间。
5 W1 @+ K, M9 U! Z' H5 v, \9 M" n3 n+ a
2、故事传说[url=]编辑[/url]4 B$ }% Q/ _% ]: w0 j- i
% c# I* g  k6 Q) E4 P9 D3 i
" m7 n3 ]8 `& j6 E% q. h1 ~
中国国际龙文化研究促进会拍摄六十回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华巨龙》时[2] ,在全国省级称谓中含有龙的省级单位中,只有黑龙江以“龙”冠名,黑龙江的名称的由来就是以秃尾巴老李而得名。而秃尾巴老李的出生地具体在山东哪个地方?在民间说法很多,文登、范县(原属山东)、汶河岸边、阳谷、滕县……东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的人们口头相传:要问龙王哪里来,山东文登县。在东北的网站上看到《黑龙江与山东滕州的不解之缘》的文章,文中写道:传说中的黑龙江龙神,他虽为龙,却是山东文登县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断一截,而得名“秃尾巴老李”。因此说,享誉东北三省以至全国各地、被称为山东人闯关东保护神、治水英雄的秃尾巴老李就属我们文登县。
+ F  @9 |+ i" x8 {4 ]7 \6 ~6 T  Z* ~' x5 |# h
地方志) l2 i- Q% b* @% o3 k; c2 a5 H
* M! r2 T( [# h) |

3 ^- J1 g7 Q" t& E2 X秃尾李龙王的故事,见之于地方志记载最早的,是康熙《文登县志》: “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娠,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电光绕室,孕虽娩,无儿胞之形
/ Y! B$ J4 ]- {' w$ k。后,每夜有物就乳,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复来,飞刃击之,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移山上,墓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后,秃尾龙见,年即丰。每见云雾毕集,土人习而知之。因构祠祀之。后,柘阳寺僧取龙母墓石,风雨大作,雹随之,其大如斗,寺中尽黑气,咫尺不见。周围里许,二麦尽伤,独龙母庙内,花木皆无殃焉。”

/ K* B1 O( K* ?光绪《文登县志》载,“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龙现于宋村之北山,一时合邑闹阗,立庙山巅,改名曰‘回龙山’。”
; P" Y' J  i% ]' a8 Z0 d; P! [* m清朝袁枚所著的《子不语》:1 N' I# M  M7 O- U3 D# q
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沤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8 \& p/ g/ m/ k' o1 w
后数年,其母死,殡于村中。一夕,雷电风雨,晦冥中若有物蟠旋者。次日视之,棺已葬矣,隆然成一大坟。又数年,其父死,邻人为合葬焉。其夕雷电又作。次日,见其父棺从穴中掀出,若不容其合葬者。嗣后村人呼为“秃尾龙母坟”,祈晴祷雨无不应。
- n  v% H2 F, Y. ~" B9 n% u: \此事陶悔轩方伯为余言之,且云:“偶阅《群芳谱》云:‘天罚乖龙,必割其耳,耳坠于地,辄化为李。’毕妇所食之李,乃龙耳也,故感气化而生小龙。”
; N4 w" Z& |" \4 z) ?* m6 [0 O自康熙五十三年,回龙山上建起李龙庙和龙母坟以后,特别是道光帝加封李龙王后,回龙山香火特旺。但再旺,也只能是从柘阳山“回”来的“龙”。有力的证据是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知县欧文详请神龙封号文》。现摘要如下:
5 ~" k+ e6 `: i$ t7 V6 j" f) N“……据卑县在籍前任铜陵县知县林汝谟、现任龙安府知府王者政、现任南河即补同知于昌进、现任馀杭县知县毕承昭、前任平度州学政丛葆光、前任临朐县教谕李淳琳,廪生陶荫栋、王所拭,增生陈道原,俯生毕廷昭,耆老宫凤翔等,窃查县城迤南柘阳山,旧有龙神庙一座,山下有龙母祠一座。相传祠、庙均建自前明年间,历今数百馀载。每逢旱暵,乡民辄先山下龙母祠祈祷,复上山赴龙神庙祈祷,无不立沛甘霖。县境各海口商渔船只,每遇风涛,虔求神佑,辄获平安。灵应昭著,地方依赖。职等生逢其地,身受其庇,崇奉之馀,实深钦感。窃思江海河湖等神,凡有功于民者,均蒙圣恩,锡有封号……查《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故天后崇庙貌于瀛壖,金龙昭威灵于江澨,殊恩宠锡,报祀特虔。兹卑县柘阳山龙母祠、龙神庙,虽系一邑之土神,而功德及于万室,居民崇奉,届今数百馀年,旱虐风涛,有祷必应。功既在于民生,名宜正于国典。遐乡尸祝,亿万箕毕同情;崇号恩宣,千百禩平康永赖。兹据该绅士耆老等合词具呈前来,拟合据情详请宪台查核,转详请奏,赏加龙母封号,并神龙封号,以答神庥而慰民望,实为公便。为此备由具申,伏乞照详施行。”
4 n" F7 T3 L" O  C, F" m3 M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山东巡抚徐泽醇奏请敕加神龙封号。“奉旨封‘溥惠佑民’四字,神龙遂列祀典。”这种亲笔御题、皇家敕封现象在全国的李龙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 z3 [. `4 A) w$ \. W6 j
古历六月初八,是李龙爷的生日。相传,每年是日李龙爷必回乡拜母。虔诚的乡亲们便纷纷蒸上特大饽饽为李龙爷庆寿,上山烧香上供,祈求李龙爷保佑风调雨顺。渔民、船工则要求神龙保佑平安。从明、清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回龙山长年香火不断,游人不止,兴盛了几百年。, |* i# i: s2 k$ x
1939年古历三月二日是回龙山最后一次山会。1940年日本鬼子侵占了文登城,1941年日本鬼子又继尔在回龙山上建起了据点,修起了碉堡,山上所有古建筑荡然无存。文登柘阳山上本有千年银杏一株,龙母祠一座,后因为战争缘故,毁于建国前夕。/ e" l& d! G* M+ w9 ?$ w& l
当地传说主要如下:相传明朝弘治五年夏,文登柘阳山下山前村男士李田斗娶得邻村柘阳山山后郭家村女子郭三佳为妻。婚后,新娘于昌阳河中浆洗衣物时饮用河中之水而有孕。怀胎三载后的古历六月初八日夜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郭女产下一子,视之却为一肉状物。李家疑为妖孽,遂弃之昌阳河内。该物遇水迅即膨胀,竟为一黑龙儿。龙儿每每夜半回家哺乳,其时狂风大作,其母随之昏厥。此情不久便被其父李田斗察觉。一日晚,田斗瓢扣灯烛,持镰以待。风声过后,田斗猛掀瓢亮灯,但见一黑龙尾绕屋梁,头入妻怀哺乳。田斗惊怒,挥镰急砍,龙尾随即断裂。黑龙疼痛难忍,腾飞出屋,一路到了黑龙江。 。。。(后面的一样)/ V% a1 h. e) _

8 N4 A0 n1 H5 q; v( [+ [0 A& p5 E' r- i" A, a! R

2 W6 B, ~% R3 [小黑龙
2 L# \1 T3 i% l% T$ f0 t0 ], R5 y' C- s
+ n' }' s' n/ d' G( o
很久很久以前,小坞沟(滕州市村庄名)还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庄东西间草屋里住着李老好夫妻,两口子又勤又贴心,日子过得倒很宽裕。只是妻子都三十多岁了还没开怀,一提这,两口子就长出气。8 K: n6 q, a: i5 e
有天晚上,妻子对丈夫说“有了”。李老好喜得一蹦多高,不让妻子做饭,不让妻子干活,妻子动一动他都怕“闪了”。这样侍侯了十个月、十二月,到了满二十四个月这天,天灰蒙蒙、风大雨急,劈雷闪电,妻子要生了,疼得翻打滚。李老好把掺着心,瞅着妻子的下身。不想妻子肋下慢慢裂开一道缝儿,从里面钻出一条小黑龙来。小龙落生,在床上扑扑摇摇,身子眼见越长越大。妻子一看,吓死过去了。李老好盼妻子生个大胖小子,没想生了个怪物,妻子又死了,又气又难受就扬起拳头向小龙砸去。那小东西有神的灵性,他呼地跳起,把身子盘在梁头上,“吱吱”叫着,摇头摆尾,象是和爹爹捉迷藏。李老好又急又气,顺手从箔帐子上摸了一把镰,狠狠地向小龙砍去。小龙一偏头,尾巴给削去了。他忍着疼,窜出屋门,起在空中。他在天上只是转圈子,不肯离去。他还没来得及看娘一眼呢,自己的家还没住上一天呢。爹爹不容,要劈死自己。又一想:“这也难怪,人龙本不是同类,这里原不是自己该住的地方。想到这里,他头朝着小屋点了三点,向爹娘拜了三拜,就驾着云腾着雾,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屋上空,向着东北方向飘去。小黑龙在天上行有几千里,低头见一条弯弯曲曲的白水横在地面,这条江虽不宽倒很长,水面银光闪闪,两岸高山耸立,树木葱绿,却是个安身的好去处。他就按落云头,挥去雷电,一头扎进水里。0 g2 R: p( Y+ N6 E$ R
这江叫白龙江,原是一条白龙镇守。这时白龙正在府中养神,听到水响,走出府门,见是一条秃尾巴黑龙进来,心里大怒:“好个无尾黑小子,竟敢不报而入,侵我辖地。”窜过去就抓小黑龙。小黑龙往旁边一闪,也生了气。说道:“你这个东西,不以礼相待,不邀我同住倒也罢了,还要以武力相欺,好没道理。” 说着两个就在江底打了起来。
$ v% i5 T) G$ U4 {+ p& X* T小黑龙年幼力小,又没经过争战,交手不多时,就气喘吁吁,力不能支了。他虚晃一爪,抽身跃出水面,变作一黑衣少年,落荒而走。他被战败,闷闷不乐。进了深山,正想着心事往前走,脚下被绊了一跤。低头一看,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躺在地上,身边放着药铲,褡裢。小黑龙趴下身,贴着老人的胸口一听,心还跳动,就赶紧抱起老人,到一个背风的山旮旯里放下。又到山泉边捧了些水来,把树叶卷成喇叭筒,对着老人的嘴,把水慢慢地灌进去,不大会儿,老人醒过来,睁开眼,见一俊俏黑衣小生站在面前,心里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扶地爬起来,对着小黑龙就要下跪。小黑龙慌忙拉住:“老人家不要这样,救人解难是做人的本分。您为何躺在这深山野岭之中?”
# m2 ?: L' X+ n, G7 s2 h& J这老人原是山东人,因家乡连年干旱,又逢兵荒马乱,在家无法生活,便逃出关里,到这深山老林采药挖参度日,在白龙江边盖了两间草房存身。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手里也有了些积蓄,他想再挖些参,多积些银子好回山东。今天一早自己进了深山,挖了一株大人参,很值些银子,不想在下山的路上被强人一棍子打昏,劫去了人参。
3 ?$ j2 x  U1 J( d  S2 G6 C  ?, v$ _- ?小黑龙听了老人的叙说,对老人更觉得亲切:“老伯,我也是山东人,家在滕县的小坞沟村。”老人一阵狂喜:“这可好了,咱爷俩更不外气了。走!到我屋里啦呱去”。老人的茅屋离这里不远,小黑龙搀扶着老人,不大会就到了。老人置好酒备好饭,二人对面落座,边喝边啦起来。小黑龙架不住老人的盛情恭让,酒多喝了几杯,想到母亲为生他而死,自己又无家可归,就掉下泪来。老人好纳闷,就问道:“恩人有何心事?不妨说与小老儿,或许我能帮上忙。”小黑龙就将实情相告。老人听了大惊,纳头便拜:“小老头儿肉眼凡胎,不识上仙真面,该死!该死!”小黑龙倒被老头逗笑了,急忙扶起老人:“老伯!我虽是龙,可有姓,姓占百家姓第四个字;有家,家在人间村舍中;有父,父是平民庄稼汉;有母,母是农家贫穷女。不是和您一样吗?只是我体形怪异,离水不行,可恨那白龙不容我住。”
0 y  j: U8 W' F+ `  N2 M& i老人听小黑龙这么说,也不害怕了:“我能帮你什么忙?”
& {1 E6 V$ [1 V- R1 E  t2 J小黑龙想了想说,“倒是能帮大忙,只是您上了年纪,我不忍劳烦您。”& K( }8 m* U( n7 ~* ]
“快甭这样说,您救了我,我正该报答。”5 d7 f0 D3 L+ J& n% _; C+ {6 ]* b
“老伯,那白龙虽然骁勇,您要相助,咱俩个还战不过他一个?!”5 q$ j3 s* B: N) ?7 _" H" ~
“哎呀呀,上仙说哪里话。我不会腾云驾雾,又不能入江吞水,不会用兵器,不会施法术,如何近得那白龙?”; \, p; }; X" H! @7 x' g% X
“这我知道,您只需这么这么……就行了!”0 S+ N2 X1 P3 `1 _: o
“这却容易!”
. T) U  O4 V  r" W3 {" B第二天,他们准备停当,小黑龙跃进江中现了原身去找白龙。3 ^, {! A7 Q9 [+ v( H  h
白龙出了水府,见是小黑龙,哈哈大笑:“我手下败将,莫非复来送死?”% p: F% N7 v* K4 C' f0 f
小黑龙正色道:“此次和你决一死战,分个高低,要是败给你,我情愿躺你面前,让你碎尸万段。”$ t* Z$ l8 C$ N7 p
白龙更加得意:“好!君子口里无戏言。即是这样,我也立个誓:你要赢了我,我就远走他乡,决不复回,把这水府永远让给你。”
/ ^! X$ P' r! C2 w二龙击手打掌后,就拉开架势打了起来。他们跳上翻下,忽东忽西,搅得泥沙泛起,江水沸腾。他们各自用着全身的力气,使着全身的解数。二龙相斗,真是一场恶战。" C  K% c  i6 J
站在江岸上的老人,见江水象开了锅,知是小黑龙和小白龙开了战。两眼就盯着江面,不一会儿,“呼啦”翻起了白浪,他急将石灰撒下。又过了会儿,黑浪掀起,他赶忙将馍馍扔过去。就这样,他不时地向江里撒石灰、丢馍馍。二龙在江里拼命厮杀,白龙见小黑龙要浮上水,就想窜过去压住他,刚抬头就被石灰迷了眼睛。小黑龙觉得饿了,趁白龙揉眼之机,往上一窜,张口吃下老人丢下的馍馍,顿时有了力气。如此大战三天三夜,小黑龙不时吃着馍馍,力气有增无减,越战越勇;白龙被石灰多次迷眼,肚子又饿,渐渐力不能支,最后只好败阵,窜出江面,腾在空中,驾云施风,暴雨隐着身形,奔他乡逃命去了。
  L( ^% p2 q- S7 G* I& C白龙败逃,黑龙入主,因此人们就把白龙江改叫黑龙江了。" z+ T) Z# o) Z& u$ B* I2 Y) X
一天,小黑龙召集虾兵蟹将,分拨了职守,打发他们各行其是去了。他便坐在珊瑚椅上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就眯瞪着了。他这一眯瞪就是半个多月,醒后想起了挖参老人,就急急忙忙出离水府,上得岸来,依旧变作黑衣少年,走到老人住所,只见屋门虚掩,屋里空空,老人已回山东多天了。
6 B# A  _5 _1 [不知不觉,小黑龙镇守黑龙江快一年了。这天小黑龙巡江归来,摸摸自己头上渐渐长大的角,想起自己明天就满周岁,也是母亲去逝的一周年,不由得泪如雨下。他忙备了祭物,出江西,升空中,急向家中奔去。
. ]2 c) f% L8 t/ v4 l* z# a他在小坞沟上空按落云头,依旧变作黑衣少年,找到娘的坟子,摆上香烛果盏,倒满酒杯,双膝跪下,祭奠亡母。洒过酒,烧化了纸钱,接着磕了三个头,哭了好长时辰,才又腾在空中,复了龙身回转黑龙江。
9 ?9 G% V2 y+ {" s; A  B2 v/ ?7 T6 u人们见暴风雨中一条秃尾巴的龙在上空中盘旋,知是李家生的那条小黑龙,人们都叫他秃尾巴老李。又发现李老好妻子的坟头没淋雨,周围也是干干的,知是秃尾巴老李来上坟。据说,大清康熙年间一场大雨过后,有人在李老好之妻坟前还拾到过金酒瓶子银酒壶呢。
% |. `- L  `* p3 K6 h! _7 J  L秃尾巴老李镇守黑龙江,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把个水族和整条江治理得有条有理。按季节兴风布雨,帮助人们的农事耕作。他自己生活得也很惬意,只是时时思念去世的母亲和那采药的老人。为了表示他对家乡人的思念和敬重,凡载有山东人的过往船只,到了江心,他就送上一条大鲤鱼。船家在开船前总是先问问乘客中有没有山东人,有山东人就风平浪静,稳稳当当,没有山东人那就难说了。那跳上船板的大鲤鱼,当然谁也不吃,船家双手捧起,向着乘客喊道:“秃尾巴老李给山东老乡送礼了!”然后再放回江里,这俗直到民国时还保持着呢。2 [9 O7 U" _' E, m

) x3 e8 B" L2 o
& V0 E' |- }2 h( F! W8 `
3 J! V, z* k$ E+ Y
黑龙王
1 n1 ?- f$ `5 c, S" B5 _
+ G- M- i# l* q

2 H# ~. Z" M( b  a7 O1 K人们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到黑龙江乘船,船老大先问船上有山东人吗?只要有人回答有山东客人,客船就会平安无事。原因何在?据说是镇守大江的黑龙王,保佑着家乡的人们。
( j. i. x6 V* `" m/ H* u黑龙王的家乡在哪呢?0 }' T/ O9 ~. _9 a
相传,就在范县(原属山东)境内,黄河北岸的龙王庄古时修有龙王庙。9 w5 s  j7 y( A8 i3 B9 j' _' W
很久以前,黄河就给这一带赐下了良田沃土,勤劳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开荒耕耘,建造家园,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黄河湾钻进一条凶煞的黄龙,时常兴风作浪,破坏家园,给人们带来可怕的灾难。它不仅搅尽这一带的水源,还劫走了山西的云雨,使山西遭到自古未有的大旱。据说,连续三年云丝不见,河井干枯、村草皆无。庄户人家经不住饥饿的折磨,纷纷背井离乡,乞讨求生。( _, e! ?; a' P  r
在逃难的人中,有对挑担的夫妇,家本是山西洪洞县老鸹窝人氏,男的叫李清,女的叫秋桃。李清本来家境贫困,又遭到大旱,相继死了父母。夫妻看到,再留恋乡土实没指望,决计远走他乡,找个水土相宜的地方,以期望时来运转。于是,二人沿街讨饭来到山东黄河岸边。一眼望去,河沟港湾,草茂土肥,阳光照处雾气腾腾,自信找到了风水宝地。于是便选了个野坡高地,搭起草棚居住下来。开始,丈夫开荒、妻子要饭,相依为命,后来,男耕女织,还联合乡亲排船打渔修埂垒堰与黄水做斗争,慢慢生活到能自给有余。光阴似箭,李清年已半百,一日,妻言说腹中有孕,李清大喜,只是三载不见分娩,眼下又到了二月二,骤然天空乌云滚滚、雷雨大作,顷刻间天地一片汪洋,转眼大雨漫上舍院、涌入房内,待李家婴儿呱呱坠地,大水也立时退尽,四乡庄稼秋毫无损。李清见孩儿体肤如漆,遂起名李黑。  i4 S3 j/ n& C% F) @. i" c$ M
李黑声来目光灼人,十分乖巧。一日能爬,三日能行,五日能腾跳上房,饮水无量,均能顿餐斗米,力大过人。他天性爱水,无冬立夏,便到河湾里游泳,李清夫妻十分担心,恐怕伤其性命。为了教训他一次把他连关三天,他又急又渴,跑到院里把满缸水一饮而尽,又奔到大坑边,把坑水饮下三尺。
6 f: A* B) @5 J& U到李黑十二岁上,李清这点家产,再也无法养活饮食海量的孩子,只好托个人情,送到葛口村商大户家去做长工。商员外是个靠发大水放粮富起来的,对人刻薄无情,每顿饭只给李黑两个馒头一碗粥,却叫他一天到晚在地里放羊。葛口村西有个很大的潭坑,传言水深无底,直通东海,成了李黑玩水的好地方。他每日里都到那里放羊洗澡,一天,他只贪玩水,不慎羊跑丢了两只,员外大怒又打又骂,还罚他刨掉村东的十亩棉柳墩,并告戒他,不成就解雇回家。) Q1 b9 R0 u) W1 W
谁知李黑作起一阵黑风,把棉柳墩都拔光了。员外又惊又疑,更无理可说,只好又叫他浇村南的菜园,李黑仍不把重活放在心上,整日在凉棚睡觉,只见五亩蔬菜水足苗旺一片片绿。员外十分纳闷,半夜子时窥探究竟,只见李黑变作一条黑龙,尾插井内,只摇几下,水柱就倾口喷出,不一会五亩菜园浇灌完毕。员外方知李黑是条真龙,心想:有朝一日定是一朝天子,赶忙回说夫人,私议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将来好饱偿荣华富贵。女儿闻言当然高兴,也央求父母暗看真假。谁料,一看吓得魂飞魄散,一命呜呼了。员外后悔莫及,恼羞成怒,把李黑乱棍赶出商家,并到官府告状,叫其父母偿命。% ]7 G* o( c9 R9 e6 ^
李请夫妇得知李黑闯下大祸,料定商家不肯罢休,赶忙和李黑商量对策,准备逃脱虎口,不料商员外带领仆役持枪弄棒进了院。李黑见大事不妙,拔腿就跑,被商员外用扇门挤住屁股,鲜血淋漓,他疼痛难忍,失声现出原形,挣脱之下挤掉了尾巴。李清夫妇见孩儿是条黑龙,浑身是血,心疼地扑上前去,哭着说:“李黑呀,快远走高飞,如若得第,要造福于民,要想着家乡人。”李黑听罢挥泪如雨,伏身叩首,然后一声雷鸣,腾空而去。; t2 d3 l6 Y& h
再说傲踞河湾的黄龙,自黑龙出世就看在眼里,恨在心上,数次发水,企图吞没李家庄园,把黑龙扼杀于摇篮。只因黑龙是上天所遣,不敢触犯天命,又无可奈何。今日见黑龙逃走,乘机兴风作浪,作祟发水,黑龙自幼受黄龙侵害,又受父母嘱托,为民除害,保护家乡,就折回首,用九转功大战黄龙。是时,但见天空中,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一连七天未有止息。终因黑龙年幼,虽然用尽平生法力,仍难以取胜,只得暂退葛口深潭求助乡亲。他给人们梦中传话:二月二,他与黄龙在深潭鏖战,要家乡的人们助一臂之力。若潭中泛黑花,正是他要饭充饥,可扔进白馍肥肉;若泛黄花,定是黄龙喘息吞食,要投进砖头瓦片。即日,但见潭水咆哮,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到潭边,昼夜不停奋力相助,结果黑龙打败黄龙,把黄龙缚在潭下。接着乡亲们按照黑龙嘱托,远近几乡聚集碎铁,打成巨大的铁链子,把黄龙扣押在潭底以免后患。! O- x! P4 c+ v1 L0 W( P
从此,黄河河水温顺,船只来往,人们忙时种地,闲时打渔,无忧无虑,黑龙还给人们旱时降雨,涝时驱云,使这一带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灾难深重的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 E6 H9 X5 h3 w, N. ]! ~( s
同时,人们也和黑龙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无不从内心里敬仰他,怀念他。每逢过年过节或庄稼丰收,就想到他给的幸福,充满生活的希望,梦里和他谈话,也总是无拘无束。所以,年老的管他叫秃尾巴老李,年幼的都称他为黑老爷。不论谁家的孩子哭闹淘气,只要说一声:听黑老爷的话。孩子就会立即不哭规规矩矩) P7 d7 E" c6 ?
黑龙王擒黄龙为民造福的事迹惊动了东海、南海、钱塘诸家龙王,他们齐奏玉皇大帝,使玉帝很受感动,封他为黑龙王,镇守我国东北大江,号称黑龙江。黑龙临行前又传话给父老乡亲:“每年二月二要来看望家乡的人们,将来到黑龙江乘船,他可保佑大家无惊无失。”黑龙王走后,人们为了世世代代铭记这位为民造福的龙王爷,就在他的生地建了一座龙王庙。每年的二月二搭台唱戏,成庙会纪念黑龙爷。还把他打败黄龙的深潭叫作黑龙潭,长年累月,龙王庙所在的村庄,也自然叫成了龙王庄。

4 J( t! |' ^' G7 ^% v% y% v
' J, r, g# p/ J9 [; I" x
5 k9 o* {/ ^3 \# Y
% r# r, Z. T2 o2 j. ~5 M
山东阳谷
& Z6 ]0 |  v& z+ @% g! S8 Q1 Q4 \
9 @' Y& c+ l: n* H3 [

  [1 S9 n( j0 x. y. Y2 a/ ?5 z悠悠华夏,有许多说不完的传奇故事;放眼中原,又有数不尽的离奇传说。在山东、河北和东北等地的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其中在东昌府区道口铺以及阳谷张秋镇等地,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每逢七月,当从东北来的狂风骤起,黑云压顶,倾盆大雨即将来临时,当地人纷纷跑回家避雨,嘴里还会不住地喊着:秃尾巴老李祭母来了!“秃尾巴老李,连风夹雨”的传说在当地人心目中亘古未变。至今,聊城东昌府区的道口铺王海子村秃尾巴老李的母亲龙母三娘的庙址仍有遗存。当地的村民李说:“俺们世代都相信秃尾巴老李和龙母三娘。无论天气多恶劣,冰雹也从未砸过王海子,冰不砸堂(邑)嘛!”(注:道口铺过去属于堂邑县)
- I' z% A2 j2 I: d' ~8 |$ r龙母三娘庙位于王海子村西头,尽管庙址现已变成大坑,但当地老人均能清晰地记起龙母三娘庙的结构、牌位、朝向以及当地人向龙母求雨的情景。据说秃尾巴老李出生在王海子,这其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Y4 A' [( |9 y2 b/ l7 R
很久以前,有位姑娘途经王海子村。她身怀有孕,由于长途跋涉,累倒在路边,被村里好心人收留。这姑娘看到村里民风淳朴,人勤心善,就心存留意。好心人给她介绍了一户李姓人家。小伙子见姑娘长得十分俊秀,心生爱慕,也就不嫌弃她有身孕,便结成了一家人。因姑娘说在家中排行老三,故此,丈夫就称她为三娘。转眼间,三娘就到了生产的时候,这夜天上无月,黑云压顶。丈夫焦急地等待小生命的降临,忽听哭声,十分高兴。不多时,接生婆急匆匆抱着孩子走出来,刚刚还是万分高兴的丈夫,这时有种不祥的预感,赶忙接过孩子,一看这孩子不仅皮肤挺黑,屁股后面居然还长着条尾巴!丈夫惊叹心想:生了个怪胎,传出去如何见人?思虑万千后,他把孩子放到床上,到院中取了把镰刀来,一下把孩子的尾巴给砍了下来。瞬间,一道闪电撩开后窗直冲东北而去。丈夫再回头时,发现孩子已不见了,外面大雨倾盆,雷声轰鸣。" a6 [, J" a& N
原来三娘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东海龙王欲将三公主嫁给西海龙王的大公子。可这个大公子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三公主很讨厌他。而且,三公主早与知书达理、仪表堂堂的南海龙王的二公子私订终身。于是,三公主二公子偷偷私奔。东海龙王大怒,派出所有兵将,将三公主抓回来。东海龙王因三公主性格耿烈,怒其忤逆,将其逐出龙宫。流落凡间的三公主当时已怀有身孕,所以,在王海子村生下的孩子其实是条龙。0 t( C- A4 G7 o. z( ~  @
黑龙被凡间的父亲砍掉了尾巴,带着伤痛游游荡荡,很想找一处栖身之所。后来发现一条大江,可江中又有一条白龙当道,这条白龙十分霸道,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但黑龙与它争斗了几次,总败下阵来。当时在东北居住的人,有很大部分是山东迁移过来的。这一晚,所有在此居住的山东人都做了同样一个梦。梦中一条黑龙对他们说,三天后要在江里和白龙争斗,希望到时他们能带上石头、馒头和肉帮忙。因为白龙平时无恶不作,于是,就连当地人也决定前去帮助黑龙。三天后,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日影也正南正北了。就见江面从西向东来了一股黑水,又从东向西起了一股白水,两股水遇在一起就打起漩涡来。猛听“轰隆”一声,江面突起一条水柱,不消说有多大多高了,把崖上的石头都震得滚到了水里。接着江水翻滚起来,恶浪拍打着两岸,水珠都能飞溅到高崖顶上。两岸山东人擂鼓助阵,江面黑水涌起,人们急忙把馒头和肉扔下去,一会儿又见白水翻上,人们便把石头投下去。如此反复多次,黑龙愈战愈勇,白龙败下阵来。忽然,水上腾起一股白色云烟,散着一些雾气,向南方飘去。再望望江面,恶浪不兴,江水平平静静地向东流着。人们为了纪念黑龙,把这条江取名黑龙江。从此,凡是江上往来行船,有山东人在船上,风平浪静;如果没有,就会浪涌船翻。渐渐地,开船的船工就知道这其中的缘由,若坐船的没有山东人,坚决不开船。只要有一个山东人在船上,开船时再喊一句“秃尾巴老李……”船就会平稳地驶过去。至今,船过黑龙江时,很多人仍默念着秃尾巴老李的名字。( R, K8 c7 }- {0 D& m- p% n

8 a/ w! P* f, |8 Q- M3、传说背景[url=]编辑[/url]
4 [3 ]+ N, I  C' j+ I4 g. d8 j' l1 K0 w( V- W
这个传说的背景是,数百年间,有成千上万的山东人闯关东到东北,他们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一代代的耕耘、扎根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但他们的思乡之情,寻根之心难以割舍,于是便幻想有秃尾巴老李这个呼风唤雨的乡亲,能够自由自在的来往于东北和山东之间。& g+ k9 O/ M$ Z7 m. H8 Z2 o

+ k' e, B( A5 M, f4、传承意义[url=]编辑[/url]5 m& l* T6 b- ?6 o

3 j  o$ J( l( t: l5 V0 i6 @闯关东的山东人为了生存下去,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斗,为了立足生存,同乡之间的互帮互助,重视乡情就非常必要。据史料记载,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前300多年时间里,有2000万山东人迁移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历尽艰辛,创业谋生,成为开发东北的生力军。大家留在了关东,却幻想有一位呼风唤雨的乡亲,能够帮助他们,保护他们,自由自在地来往于东北与山东之间,加强两地的联系。另外,这个传说还有这样的背景,就是数百年间,有成千上万的山东人闯关东到东北,他们离乡背井到了东北,举目无亲,所见只是天苍苍、雪茫茫,秃尾巴老李在关东帮助山东人除恶扬善,战妖除魔,应该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另类反映,人们用虚拟的神话传说,增添山东老乡团结合作的决心,并成为他们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因此说,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发祥地在滕州市小坞沟村(滕县),有他的文化基础、历史渊源和地域特点。) v$ Z  N0 F: E  b' P; b" E

6 B/ G" U* h5 }7 K: o( A2 u
7 V1 Z- q4 s7 E) z8 H' v9 ?+ {
参考资料词条标签:民俗 , 小说 , 历史) O& z- O% r/ Y0 P, v
- H0 N9 y# ]$ Z5 o" L# l% \
; X: V% T/ \' U( z

! _- r7 ?# v( f5 r# p' R" H* L, L相关链接: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GCbmSQuxmw8yeO6otG_
4 D4 C, J  G8 s  f
' Y# p" R& N: A+ ^& j- Z- j

4 a5 V# O* z4 f' [! L) y3 ?- V; _8 W' E1 K% R4 Y'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姚先达 + 15 很有用,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900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8-21 14:2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8-21 14:30 编辑
; a0 R: x- s- s9 U5 \
吉林姚庆财 发表于 2015-8-21 13:448 X4 f9 E9 M6 r" l  c
”秃尾巴老李“ 这个说法听着特别熟悉!小的时候做游戏的时候常说!很多事情因为没有了出处所以称为传说, ...

) X1 q3 F, D2 @0 w. n7 H弟弟说得很有道理!就说孙悟空这个经过加工塑造出来的形象,其本身就有事实存在的成分,猴子就是事实存在的嘛!孙悟空是在猴子这个事实存在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还有一个事实存在就是人的心,心是可以随意想象的,所以有人说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就是根据人的心加工而来的。因此说,敢上天闹天宫、能入地打阎王、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可不是作者凭空想里无端象出来的。那么,秃尾巴老李的故事,自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和道理。
1 M( I" }1 R( g% T: [0 w. _" y

签到天数: 3900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8-21 09:5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8-21 09:55 编辑
7 H( {, N7 X; a; x
吉林姚庆财 发表于 2015-8-21 08:39
9 n( Q$ c; }1 w到今天才知道黑龙江原来是这么来的!同时也知道黑龙江的祖籍也和大多东北宗亲一样都来自山东啊!!{:13_226 ...

) |, [! e" h0 M3 \3 r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都是说故事里的主人公“秃尾巴老李”是一条黑龙,出生在山东,后去了大东北,在黑龙江生存下来。这黑龙十分讲孝道,经常来往于东北和山东之间,回山东祭奠母亲。这个民间传说,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l- h) b' f. i1 t% c6 U

签到天数: 3900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8-29 08:25:21 | 只看该作者
姚先达 发表于 2015-8-28 20:27
% {# ?5 I8 C& _% L# U' ^% }感谢欣诺宗亲的关注和回帖!!
& ~- {7 x$ g2 H8 q
看来这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这个传说故事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少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M/ t( c" I( b7 ~0 m. g

签到天数: 3900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8-30 22:01:40 | 只看该作者
姚先达 发表于 2015-8-29 21:44- w# T: t2 t, @8 P/ r
二哥说的是啊,这个故事人们都较熟悉,启迪人们要孝敬老人!

! u, L3 P% I9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说讲孝道太始祖虞舜大帝重华公是最好的表率。9 r! G# _! }6 \" L, R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2#
发表于 2015-8-21 07:30:09 | 只看该作者
孝行天下 抬头见舜   虽是故事神话 ,但却是德孝文化延续的体现   必须顶的,,,8 ~+ s0 z' N+ T' {/ C5 D! F/ Q8 z

签到天数: 18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5-8-21 08:39:32 | 只看该作者
到今天才知道黑龙江原来是这么来的!同时也知道黑龙江的祖籍也和大多东北宗亲一样都来自山东啊!!0 W% f+ r) O( V- _2 Z

签到天数: 3885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13:13: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建军宗亲、庆财弟、二哥的关注!!

签到天数: 18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5-8-21 13:44:38 | 只看该作者
”秃尾巴老李“ 这个说法听着特别熟悉!小的时候做游戏的时候常说!很多事情因为没有了出处所以称为传说,但很多传说我敢说应该是事实存在的,最多经过了一些加工而已!

签到天数: 3885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20:51:46 | 只看该作者
先登二哥和 庆财弟说的很对!!

签到天数: 3885 天

连续签到: 239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20:13:10 | 只看该作者
黑龙的塑像就在离我们家不到三里地的,汶河国家湿地保护的河道边,有三米多高,好气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6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