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8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勉侄儿-元代诗僧天隐圆至考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3 14:4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元代诗僧天隐圆至考论
作者简介:李舜臣,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佛教文学研究。
" o& M+ A- c4 G
1 F, u3 q8 M: ~8 Q  {) u  内容提要:天隐圆至是元代著名的诗禅三隐之一,他不仅以遗民身份遁迹佛门,而且一生远权要,避名誉,以道味自尚,是三隐中最当得起之名者。圆至所著《牧潜集》,元明凡经三刻,是元代诗僧重要的别集。圆至虽不乏儒者忧生嗟世之想,但在禅心的作用下,却少了一般文士的哀戚、悲鸣。他的诗歌多写行旅胜迹、山川景物和酬答赠别,较少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婉可味。
$ `4 N* Y0 v. V1 Q) x) C
, J, e5 o+ r& L( i" ^5 t8 c   词:元代诗僧/天隐圆至;《牧潜集》/“诗禅三隐
' s  s6 I. Z4 @/ b; ~
: f( c$ V  r. p, `
  诗禅三隐是元代诗僧中响亮的名号,犹如唐之国清三隐、宋之九僧。这个名号,源于元人高士明将觉隐本诚、天隐圆至、笑隐大诉三人的诗文稿,荟萃成编,曰三隐集,黄溍又为之鼓吹,三隐之名,遂不胫而走[1]。不过,这三位诗僧,除字号中均含一外,个性、诗风并不相仿。觉隐本诚长于绘画,性诙谐,行踪莫测;笑隐大诉为显赫僧官,善交游,笃忠孝;天隐圆至则远权要,避名誉”[2],怡然以道味自尚,实际最当得起之名。圆至还是以遗民身份隐迹佛门的,这在宋末元初颇具有代表意义。
: X; P/ r9 F8 F  w
2 v% B/ s: k  p1 r  一、天隐圆至的生平事迹
# p- q* h+ z  f: X) a. O3 T) b& l

' ~$ t7 M& m) R+ u/ I
  天隐圆至,俗姓姚,江西高安人。著有《牧潜集》七卷存世。最早记载其生平事迹的材料,盖为大德三年(1299)前后方回、戴表元为他的诗文集所作之序。后来,释明河《补续高僧传》参稽其他史料,又作了一篇相对完整的传记:
  i0 N9 U6 e5 L2 {+ I
2 _9 D! L5 n( A- ^6 s  圆至,字天隐,高安姚氏子。季父勉,父文,叔兄云,皆中显科,为宋名臣。师按窥世相,深有所感悟于中,以咸淳甲戌出家,依仰山慧朗禅师钦公脱发,时年十九。务静退,寡交识,怡然以道味自尚。喜为文章,志弘护,非炫饰知见以自售也,故其文日益进。至元元贞间。住建昌能仁寺,说法一禀于钦,不两年弃去。师行止不恒,所居斯其最久耳。大德二年戊戌,卒于庐山,年四十三,惜无修期,以究其道之所归、化之所及,为可哀耳!有文集一卷,吴门碛砂魁上人所藏,以示紫阳方虚谷,读而醉心,叙其首刻焉[3]
- u2 u% w% _" g9 T+ B6 H7 V
6 C# A4 g; {1 ~( C& @9 m2 b, Q  据此,圆至的一生略可分为出家之前、仰山学道、游历吴越、庐山晚境四个阶段。9 I8 d- Y2 k+ h+ i
) ~) e: c, }( Z" S( u: y" p$ l# `
  由卒年(大德二年,1298)可以推知,圆至生于南宋宝祐四年(1256),世代业儒,季父姚勉更以词赋拔得宝祐占元年廷试第一。十九岁,至宜春仰山依临济宗雪岩祖钦出家。关于其出家的因缘,戴表元说:江上兵事起,即去依袁州仰山雪岩钦禅师。[4]方回也说:咸淳甲戌年十九出家,依慧朗大师钦公脱发,有所迫而堕于浮屠欤?抑有所为而隐于浮屠也?”[5]甲戌,即咸淳十年(至元十一年),陈得芝先生说:是年襄樊已陷落一年多,元世祖以伯颜丞相为统帅,总蒙、汉诸将及吕文焕等降将,沿汉水而下,连破诸城……宋守臣或降、或逃……一些官员见国事已不可为,或辞职而去,或径挂冠归。圆至于此时按窥世相,选择了消极避祸的道路,遁入空门,盖亦情理中事。”[6]. ~/ [/ K6 U# t  e1 c: B+ I

/ w$ X7 F: M( U4 ^  圆至此种遗民身份,还可从他日后的交游得到确认。他虽一生寡交识,但所交中故宋遗民却不少。《牧潜集》卷三《建昌州福圣院方蛟峰祠堂记》提到的方逢辰:先生姓方,讳逢辰,其文学廷策第一,所试以能称。至元中召宋遗臣,先生微服入富春山,莫知所终。”①入元后长年隐居不仕的戴表元,亦颇熟识圆至。他说:圆至师在天童、育王时,余适授徒郡郭,屡相遇于亲友袁氏舍。”[4]这里所指袁氏乃四明袁洪,字济源,咸淳九年出任建康府通判。元军至建康,辞职归家。《延祐四明志》卷五载:“(至元)二十七年,侍御史程钜夫奉旨求江南贤士,征以应诏,辞不起。”[7]袁洪之子袁桷撰有《师友渊源录》,罗列了其父交游的名录,其中称:谢翱,南剑人;僧圆志(志为至之误),瑞州人,俱能古文,尚严简,气郁不自舒,困死。”[8]袁桷将圆至与南宋遗民谢翱并列,当别有深意;而称他们气郁不自舒,则更点出了二人内心隐蔽的情绪。圆至作为故宋士人,虽未必直接抗元,但托身佛门,介然独立,与故宋遗民声气相投,实际也为大宋保存着元气。7 r# _1 f0 n: |
2 ^, I- O5 e* c" D5 J; k% ?
  圆至参雪岩祖钦的具体情形,因史料缺失,很难考实。雪岩祖钦提倡看话禅,常让门人参赵州狗子无佛性无字,并努力融合儒释而教,说儒之与释,虽门户不同,道之所在,只一也”[9]。释明河说,圆至住建昌能仁寺,说法一禀于钦。可惜圆至的说法语录未见传世,无从窥见他是否接续了雪岩祖钦的门风;倒是祖钦不摒弃外学、融合儒释的主张,对他影响颇深。圆至尝说:佛、儒、老氏均以性为学、为教于天下,其导物之方、权巧之径不同,至于成性以通乎至神,则说之宗、学之序一也。”(《牧潜集》卷三《饶州梁山资福禅寺记》)这与祖钦的持论显然是一致的。! f! l2 D9 E1 ]8 i
2 \3 {) x1 s6 T1 Y3 [
  根据一些史料,可推断圆至入浙约在至元十七年(1280)前后。圆至《书定慧院海书记壁》(《牧潜集》卷六)称:东云与余偕去乡,并途而游,迹半天下。余留鄮山,东云自太白先余归,后三年,乃相见受业定慧院。据《延祐四明志》卷七《鄞县志》,鄮山在县东三十里。东云,生平不详,殆为圆至同乡。圆至与他出游,当是指自淮入浙之事。又《书定慧院海书记壁》有余一去一来,十年之间云云,可见圆至在行游江浙的时间长达十年左右,而他至元二十七年,复归庐山,则圆至出游江浙必在至元十七年前后。
, `) R  v$ ?7 e
: `/ _9 M8 O9 A& ]; Y/ g% N  圆至的吴越之游,对其禅学修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极有帮助,其中以横川如珙对他的影响最为重要。如珙(1222—1289),号横川,俗姓林,浙江永嘉人。《续灯存稿》称:其住育王、能仁皆自公选,不依阿苟荣。”[10]后来,圆至为他所撰《塔记》还特地提及此事:盖有奏于上者而不以告。其迁能仁亦然。自公选道废,位以求得,惟师皆自至,时论荣之。师既引宗据祖,屏遏今学,年渐岁灸,以取慕信,当教法衰残,诸老师物故,学者无所往,皆聚于师。”(《牧潜集》卷三《横川和尚塔记》)所谓公选,是元代一种特殊的选举寺院主持的方式,一般先由诸山保举三名候选者,然后上呈行宣政院,由主管官员拈阄选出,故又名公会拈选,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举僧官的制度[11]。但后来此制渐废,很多僧人为谋私权,竟阿附权贵,奴颜婢膝。横川如珙能通过公选而成为浙东名刹育王、能仁寺的主持,可见其道法孚众,品格独立,故圆至对此深表赞赏。
7 w" O! Z8 V5 N/ D0 [3 r  {4 l
- R, f) w! Y: x  B% s+ Q  在承天(即平江,今苏州)的碛砂禅院,圆至结识了挚友天纪行魁。据方回《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自注云:僧行魁一山上人,朱姓,咸淳戊辰生,年三十二,求予序其(圆至)文,且赋十绝。”[12]戴表元《魁师诗序》云:师所居吴中,有良父兄别业,藏书致客,规模风指,凡皆出人意表。师所以能纵游博交,耳目肺腑,豁无鄙滞者,亦有以成之而然也。”[4]行魁是一位富家弟子,交游甚广,藏书颇富,诗才卓越。后来圆至返归庐山,行魁经常寄书问候,甚至还尝南泛长江,问其安否2 u) @3 m$ U& B3 B4 T. w, e

# E( m  O( h4 I; [' O  在碛砂禅院,圆至还注解了南宋周弼所编的《三体唐诗》。都穆《南濠诗话》曰:长洲陈湖碛砂寺,元初有僧魁天纪者居之。魁与高安僧圆至友善,至尝注周伯弼所选《唐三体诗》,魁割其资,刻置寺中,方万里特为作序。由是《三体诗》盛传人间,今吴人称《碛砂唐诗》是也。”[13]圆至此本唐诗选注,又名《唐诗说》、《碛沙唐诗考》,后来颇为世人诟责。清人高士奇认为它笺注语多纰缪”[14];四库馆臣称其书诠解文句,颇为弇陋”[15](卷一九一唐诗说提要)/ s( q/ d9 H. I- u- {
% s" n, c! N' e. {/ g
  圆至回到庐山所住寺院,均已失考。据戴序称:既不得已,居庐山,愈多病。圆至一直体弱多病,在嘉兴时就称余病眩弛,思虑务瘖”(《牧潜集》卷四《淦明甫诗集序》),在给袁桷的信中又称比年衰势益迫,去夏大疫不食半月”(《牧潜集》卷五《与袁伯长》)。至元三十一年(1294),他应建昌路(今属江西南城)总管赵巩之请,住持能仁寺,但两年后遂辞去,重归庐山,大德二年去世,享年四十三岁。
9 i" W( G2 M: p
) T& k* y! N* j  E* k7 Y/ t  圆至人生的重要阶段,基本是以游方僧的身份行游于吴越禅林,这一定程度影响到在丛林中的地位。元代僧人地位的升降,往往不仅需要丛林印可,还要得到官方认可。因此,尽管戴表元称今世言禅者亦多推天隐”[4],但他法嗣不显,与同门高峰原妙、及庵信等相比,声名暗淡不少。不过,圆至似乎亦并不措意于此,他很少藉师门以抬高自己的声誉。因此与笑隐大诉等声名显赫的僧徒相比,圆至之显得更为纯粹。
. n& W) |  r+ j5 C/ o
3 Y+ q' L; h3 O3 k) D  二、《牧潜集》的刊刻及流传4 l! |( E. c& }& p0 L

5 c& h4 F' ]( |# i+ y8 ]  H' W  圆至的诗,在生前即已结集。《牧潜集》卷一《寄海书记》:著纸过寒如著锦,近诗成集有人偷。兴来吃尽百杯酒,直上大蒙山顶头。此处谓成集,未必刊刻付梓,或仅为稿本。
* B; X# y' \8 E
3 i9 N2 G5 c/ a  戴表元称:魁师尝南泛长江,问其安否。今死,又惧遗稿散坠,为掇拾刊木碛砂,以传其气义,可谓能始终。而天隐为少慰矣。”[4]天纪行魁是圆至诗文集最早整理刊刻者。现存最早的《牧潜集》版本为元大德年间的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此本卷首有《天隐禅师文集序》,署“(大德)三年己亥十月初九日丙辰紫阳方回万里序。卷末有跋,署大德三年天目云松子洪乔祖拜手敬跋。此本分七部分,依次为碑记杂著榜梳,各部分题筠溪牧潜集,署高安释圆至。七部分又分别次以,版心则间次天集牧集等字样,双鱼尾,四周双边。
' J( r! q* A) A" f# [! m& m' N8 ?5 `! o% P: g! u. N5 k* T3 z# _% \
  黄仁生《日本现存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中亦著录了牧潜集,从他的描述看,日本藏本与国图藏本当为同一版。方回序不见载于四库本《牧潜集》和方回的《桐江集》,陈得芝先生亦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材料,因而显得比较重要。
( L. Q7 f" \, O$ j8 Q
& D4 p4 O: Q: g4 D5 M( I  《牧潜集》在至正年间,或重刻过。杨维桢作《雪庐集序》中云:
. h) \, i( p( j; H/ p& i3 c
" B  x4 W- x4 q4 K5 l  c  宋南渡后,大夫无文章,乃得于高安上人圆至者,方严陵有是言也。始予怪其言之自薄。及取至文览之,则于江子、参寥辈诚有过之者,其修辞有古作者法。至后未有接之踵者,阅七八十年,而得江左外史新上人,余老友刘海持《雪庐》一编过我,征序言,观其修辞几近至,而论道亦似之。于是命笔胥录其编,凡若干首,使与至文同梓于肆云。至正丙午夏五月朔日抱遗道人书于云铁史藏室[16]
9 Y$ R8 w% G: w# o
- @* @2 K9 L. M4 {+ v  w. q  杨维桢的愿望是否得以实现,尚不能遽然断定,因为包括克新《雪庐集》在内,目前还未见到有至正年间刊本。据杨铸先生披露,现存《雪庐集》目前仅日本有两种刊本,即南北朝刊本和江户前期刊本,南北朝刊本前有周伯琦序,当中未提及《牧潜集》[17]
& w& p  \6 x+ S' V1 ^$ v+ C+ `' C1 b4 S6 V+ @9 H  X
  《牧潜集》在明初曾重刻过。释明河《书姚序后》:前有方虚谷序,后有洪居士跋,二老皆极口称许,而少师此序,集无有也。予得之会稽祁侍御家,仍知此集国初已经翻刻。道开法友近又得残破刻本,亦无少师此文,知是元板,校对无不同者,但多诗数首耳。恨空囊萧瑟,不能梓公同好。适海虞毛子晋社兄,入山见访,合前所得,举畀之。”[18]毛晋刻本后来为《四库全书》所取,《四库提要》称:前有崇祯己卯僧明河书姚广孝序后一篇,称初得抄本于武林,前有方回序,后有洪乔祖跋,又有姚广孝序,序为《逃虚子集》所不载。后又得见刻本,多诗数首,因校付毛晋刻之。此本即毛晋所刻。仅有乔祖跋,及明河此文,无方、姚二序,殆偶失之。今与大德刻本互校,二者篇目、卷数乃至编排均无大异,惟无方回序,而增加了明河的《书姚广孝序后》。
* O3 X& L2 ~9 m
) d5 u( Q% x! I9 V, o0 k  四库本《牧潜集》共七卷,卷一为,收各体诗50首。卷二为,共7篇;卷三碑记,共16篇;卷四为,共20篇;卷五为,共6篇,卷六为杂著,共25篇,卷七榜梳15篇。5 J1 L; g8 F7 l
2 u+ n. c0 W4 I/ w7 Z, `& G
  目前,我们尚未发现《牧潜集》未收的佚诗,但此集非为全帙。四库馆臣曾指出:明河又称,尝读《虎丘旧志》,见圆至《修隆禅师塔记》,叹其文字之妙,今此记不见集中,则不知何以不补入也。圆至虽是方外禅者,创作诗文却极为勤勉,甚至有诗癖”(《牧潜集》卷一《次韵答许府判见嘲诗癖之什》),而且这种诗癖还不轻,难医最是狂吟病,我恰才痊又到君”(《牧潜集》卷一《赠魁天纪》)。对于这种有诗癖的诗僧来说,仅存50余首诗显然不符合实际的。
# G; @' F7 _! ]! J, E
/ x9 B8 l2 U0 o4 a' F! k1 n, ~  三、圆至的诗歌创作
7 K0 [# b% U+ [: C9 P
! A4 p  X8 K1 S) I1 X; o
  从《牧潜集》所存的50余首诗作看,圆至似乎还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诗僧。因为他的诗很少刻意摭拾禅语话头来表达抽象的佛理,也较少用佛教常见的意象以营构澄澈的禅境。但圆至的诗又绝不能与文人诗等而观之,因为像圆至这样既洞悉世相,复能以出世间法磨砺自我心性的诗僧,是需要认真地挖掘其诗歌背后的意义的。: u: \/ M& d' ^. }4 f1 `1 O
9 O' {/ j" y9 r8 I
  圆至论诗,主张性情的雅正、平和,反对像贾岛那样的苦吟诗风。他说:盖诗之用与乐合,皆所以宣民风而畅其壅,故必有和平之音,然后能养其和平之性。而孟郊、贾岛之徒,抉肝厮肺,务为险艰奇苦,以角其能,既以穷其身,又以愁于人,使读者忾然不愉,如处呻冤号痛者之侧,则亦何乐于诗而为之而读之耶?”(《牧潜集》卷四《淦明甫诗集序》)孟郊、贾岛等人的诗风,本与衲子崇尚苦行、蹇涩、贫寒的生活形态极为相类,历来为诗僧们所追摹。然而,圆至特别反感这种创作态度,以为诗歌当与音乐一样,都是宣民风而畅其壅,故必和平雅正,而非苦吟诗人那样呻冤号痛,呕心沥肝。他所赞赏的诗人也大多是这种和平雅正者,如称淦明甫诗丰融畅茂,虽备其刻绘之巧,然终无艰难困窘之态,称赏友人行魁的诗文皆清丽雅正”(《牧潜集》卷五《答魁首座》)6 z, i1 C8 w9 U. e/ |+ ^" C
5 x+ Z- V* y* M4 p1 W
  然而,圆至本人却非平和之人。戴表元说他:每见但好弈棋,劳形苦心,拈子移时,嗫嚅不即下,骨貌素癯,不善饮啖。”[4]从这一描述看,圆至的形象与苦吟诗人,倒有几分相似。圆至亲历宋季陵谷变迁,目睹了战火硝烟,他自己亦承认:余奔走天下,遇厄穷困苦,虽激于中苦若羹火之沸、征鼓之考,终不能以哀思怨愤噍杀之言。”(《牧潜集》卷四《淦明甫诗集序》)他何以不将自己的哀思、怨愤一吐于诗?这可能与他长年作为僧人的身份相关。他说:穷于物者剥其庐,息于外者安其居。物之接于人也,枞然擉然,峥嵘胶葛于目视耳听之间,若风之激、火之灸,所以感心动性者,日新而无穷。然君子居之,泊然无起于中,犹槁橛朽株,沃之雨露而不蘖,灭之至也。所以,他批评柳宗元、韩愈之徒,噭讙朝野之间,狂奔怪号,至为危言”(《牧潜集》卷六《灭堂字说》)# b$ o) B. a# `+ x" x
% F- `- U; `% A- \3 Z9 f
  不过,圆至内心的矛盾亦隐然透露在他的诗作中。譬如,这首最能反映他遗民色彩的《逢故人》(《牧潜集》卷一)' A. B8 N% B5 _. K+ R) q

1 W. h* K" U3 Y1 }  共看成淳上苑花,锦笺彩句敌春华。白头相见钟陵寺,我亦如君未有家。
7 n4 C/ ]- L; h; d8 Q1 w
8 M! p& C6 B  s4 P5 V! x  正如陈得芝先生说,这种稍露愤懑之声音者,在圆至诗文中极少出现。但即便这样,圆至的故国之思、陵谷沧桑之感,也冲淡于上苑春花、锦笺彩句之中,而不是像通常士人那样,多以山河凋零、杜鹃啼血的萧瑟景色烘托出来。所以,读来也非类于哀思怨愤噍杀之言
2 D0 c9 t7 k" R, ^% c/ K" r0 c2 G7 C6 k( Y$ J5 U$ v) p' z( T
  圆至的诗,更多的是与他长年的游历有关。他一生游历甚广,遍历荆、襄、吴、越。作为一位游方僧,他与同道一起问学参禅,畅游山水,故于所见之人、所到之处,皆寓之于诗。因之,集中写行旅胜迹、山川景物和酬答赠别,无虑大半。例如写山川胜迹者,就有《重登牛头峰》、《雪后荆林道中》、《吴王庙》、《暑途树下偶成》、《福圣院宽阴阁》、《晓过西湖》、《憩青莲寺》。长年奔走在外,免不了羁旅行役之苦,但圆至并未像江湖诗人那样表现出寒艰、苦涩的况味,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待之。例如《暑途树下偶成》(《牧潜集》卷一)云:
* k* f( [4 |& w8 Q9 @. Z$ V8 ^4 X" |1 `- D: ?, t9 W
  火云腾焰土生烟,谁种清阴满水边。借与闲僧眠半日,免教劫烧坏禅天。5 L9 Y6 R) R. C6 h2 w( H

) E& N1 R: K4 d' Q7 J) f3 g  酷暑墺热,旅途漫漫,但诗人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借水边的树荫休憩,表达了禅宗随缘任运、平常心是道的修行态度。7 b' I; o% p5 k! {: y" ^
3 J# P- p& x4 k! k
  圆至在行旅途中所记录下的山川风物,虽然很少用佛家常见的意象,以刻意表达自己作为一位禅者的心境,但细读之,却颇具禅味。如《退药山能仁憩荐福观化亭》(《牧潜集》卷一)云:解衣樟木影中坐,露榻藕花风上眠。绝喜此身今属我,兴来随处得萧然。写夏日樟荫婆娑,藕花散香,诗人解衣坐禅,独自眠去。此身者,《金刚经》云:佛言此身相者,不因圣凡而有异同,一切幻化非实,如来者,法身也,但一切众生同具法身,何以不成如来耶?”诗人于坐禅后,忽悟此身今属我,实意味着他悟到佛性即自性,故称绝喜,末句兴来随处云云,则是触目菩提,满目心光,心境圆融。4 i5 T2 O% I& A% X0 @3 P
) X: j' b  O0 e
  长年的行脚参方,也使圆至与很多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集中写寄赠、离别的诗作占有很大分量,而所赠对象多为珣上人、勤灭宗、建昌黄绮秀才、冯君玉、魁天纪、宗岳、宗杰等中下层文士和禅林僧人。圆至尝说:惟岩穴之士,无慕求于世者,止则与俱,游则与适,取诸左右而逢焉,岂友之道必其同乃合,不可以贵富强取欤?”(《牧潜集》卷三《友石轩记》)可见,他慎于交友,绝少攀权附贵,所交多为志同道合者。在诗中,圆至常表达与朋友的相交之情,例如《送勤灭宗》(《牧潜集》卷一)出家旅殊乡,同里为骨肉。况乃情所厚,而兹忽分躅。《送建昌黄绮秀才逾淮教授》(《牧潜集》卷一)秋风白下沾巾别,落日青淮照影过。莫对饭盘嗔苜蓿,桑榆虽缓易蹉跎。再如这首《送才上人再往湖南》(《牧潜集》卷一). b, C7 Y/ o7 z7 R
% g/ C0 j4 n5 I
  近闻归又出,何事迫身忙。春路晴犹滑,山亭晚更长。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旧日曾行处,因君思不忘。! m( @3 X% P1 I8 J( k% }3 F
3 N% ?% Y9 y" J  d
  《四库提要》称此诗尚不免凡语,含不屑之意。其实,禅林中人不必非得终日傍守古殿青灯、耽于寂灭空化之想,他们同样也生活于世间,内心存有忠孝节义,只要非出于攀权附贵、阿谀奉承之态,与世俗之人的交结当然亦值得珍重。圆至此诗所赠才上人,我们无法考知他的生平、品格,但内中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真挚,尤其颈联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构思巧妙,既关合了才上人此去之地,又表达离别时的惆怅之情。* r! U: ?  p0 ~. B- m  [

% R1 n  i" W. L0 a  _  大体而言,圆至虽不乏儒者忧生嗟世之想,但在禅心的作用下,却少了一般文士的哀戚、悲鸣,甚至没有写出一首具有强烈现实感的诗作。从这一层面上看,圆至的诗时代感并不鲜明。当然,这样的评价,对一个方外僧人来说,是略显苛刻的。不过,相比于大诉等诗僧多将自己的诗才消耗在与文士的酬答上,圆至的诗仍很真实地描写出一个普通行脚僧的生活境遇,表达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体悟。/ K* [, O8 b: b* `9 I/ r7 P8 @: G
& H1 o9 k( p/ N9 A; L! n
  圆至亦工文,所获之赞誉甚至高于他的诗。释明河称:读之青球古瑝,层出叠见,光怪陆离,直令人应接不暇,千古绝唱,自有鬼神呵护,终不可磨灭也。”[17]从圆至的诗文创作和这些评价看,我们很疑心他在元代更可能是以文而显的。四库馆臣就说:自六代以来,僧能诗者多,而能古文者少,圆至独以文见,亦缁流中之元臣卓然者。其诗亦有可观。即突出了圆至散文创作的成就及在僧史中的意义。

/ S, ?8 s. n+ \- j3 D
) x/ N$ m" |2 d. N3 U  注释:
& t+ w5 A( z7 g$ q4 s
- j; [$ ]6 ?$ M# u9 C! d0 [) T
  以下所引《牧潜集》皆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不另注。
- f% Q% G' v* {7 U6 l$ b: ^
" a3 |" E7 s: k- ?$ p/ R1 j  释明河《书姚序后》亦云:天隐既得法仰山钦师,则与天目高峰妙公为同门昆弟,何笔墨间不少及之?是犹庄子不谈孟子,此尤见天隐之品高出古今。5 x& C2 u# ?$ u* b" f$ Q- D. v

% Y* ?+ i9 Y+ b3 `6 U) c  参考文献:
2 o  s9 F/ E& ?

$ N8 i7 U% d" y5 u: r0 s* v- @3 [) F" |- G
  [1][黄溍.黄学士文集·卷十九·觉隐文集序[M]//续修四库全书:第132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74.& {6 V* }" o# o; _4 r1 ?- S

" G; G! `! b  H4 N  [2][洪乔祖.天隐禅师文集序[释圆至.牧潜集·卷末[G]//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57.
, B6 i) u8 \8 |/ Z  U& e6 [! Q( A  U0 m
  [3][释明河.补续高僧传·卷二十四·元筠高安圆至传[M]//卐新纂续藏经:第77册,No.1442525.9 U8 I5 q1 W# S, L7 \7 g) a
1 F; D9 @, c2 x/ c
  [4][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九·圆至师诗文集序[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4册:123-124.
+ q8 b2 V7 _1 ~% h) s9 ~3 W
# i5 V! C; ?( x( [8 {' p9 B2 L* ^* D  [5][方回.天隐禅师文集序[G]//[释圆至.牧潜集·卷首.大德刊本.
4 S/ I/ G' M  n# f" c- h+ U  ^- d! ^! _9 c  R* a
  [6]陈得芝.论元代的诗禅三隐”[G]//陈得芝.蒙元史研究丛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06-523.* \+ [" K- B# H9 T

; _, t* J# ?0 i! l, G2 {! T  [7][袁桷.延祐四明志·卷五·人物考·袁洪[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1册:424.1 `! N7 ^, m" C. M5 m8 h) k: O
6 I& ?2 b. e$ V
  [8][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三·先君子早承师友晚固艰贞习益之训传于过庭述师友渊源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3册:448.' M. T/ b$ I* Z) J  Y4 ]6 g( b

. F$ T6 F) ~1 e* g( p- @4 b  [9][雪岩祖钦.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卷四·荆溪吴都运书[M]//卍新纂续藏经,第70册,N0.1397636.
/ Y/ O7 R. u9 J4 T7 k) n, w- ?6 |! f2 x/ }7 x5 l
  [10][释通问,施沛.续灯存稿[M]//卐新纂续藏经,第84册,No.1585696.* M& ?) P1 E  l, ?0 g; y; s6 N

. \! N1 P8 H$ h& \  [11]郑群辉,庄万翔.阄选住持:一个独特的选举僧官的现象[J].宗教学研究,2003(3)62-69.
2 j/ @( S" L: ]
' D; A4 b, H; L7 L! I2 {  [12][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五[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3册:543.  l7 Y& j8 [' E, L$ P8 V

& s6 G2 a" b' D  [13][都穆.南濠诗话[G]//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1349-1350.
3 v- p# r" }! U3 s( E3 E3 e* d6 r: T* n& }8 t" \* I
  [14][高士奇.三体唐诗原序[G]//高士奇辑注,周弼编.三体唐诗·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58册:3.& J7 n5 K' O$ T: b5 l  A* D+ b
7 l  r) [- e' m- T
  [1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6.: z/ D* Q$ v' ]9 y, E" @9 p: H" J

$ C/ x" o6 F7 o- E  [16][杨维桢.东维子集·卷十[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1册:466.! M: c, t' ^3 k" \
1 K7 L% H3 W, c: x" G, W
  [17]杨铸.和刻本稀见中国元代僧人诗集叙录[M]//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八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8-197.- W% B4 w0 p  P  {
# ~  r& q+ r8 @7 h/ l
  [18][释明河.书姚序后[G]//圆至.牧潜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8册:10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4:53:06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人有出家的遗风,明华公后裔姚源芳,90年代初大学生,那时候大学生包分配工作,他却出家当了和尚。曾经的家族娇子,本来算是光宗耀祖,选择这样的路,没人理解。前段时间回家据说他为兄弟姚源宝出钱盖了栋两层楼的房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7-3-3 15:01:38 | 只看该作者
       标题不干脆,读了半篇才知元代诗僧圆至是【宋】状元姚勉的侄子。
- Y# q" H2 {( a( p1 g ! E. {" R# F4 h% w/ {  q0 L4 N
——由卒年(大德二年,1298)可以推知,圆至生于南宋宝祐四年(1256),世代业儒,季父姚勉更以词赋拔得宝祐占元年廷试第一。十九岁,至宜春仰山依临济宗雪岩祖钦出家。关于其出家的因缘,戴表元说:江上兵事起,即去依袁州仰山雪岩钦禅师。[4]方回也说:咸淳甲戌年十九出家,依慧朗大师钦公脱发,有所迫而堕于浮屠欤?抑有所为而隐于浮屠也?”[5]甲戌,即咸淳十年(至元十一年),陈得芝先生说:是年襄樊已陷落一年多,元世祖以伯颜丞相为统帅,总蒙、汉诸将及吕文焕等降将,沿汉水而下,连破诸城……宋守臣或降、或逃……一些官员见国事已不可为,或辞职而去,或径挂冠归。圆至于此时按窥世相,选择了消极避祸的道路,遁入空门,盖亦情理中事。”[6]
: O* v) N" {" U5 r

' H  ^% s6 a' G&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7-3-3 15:07:09 | 只看该作者
     在宜丰灵源2派姚氏(姚克保族;姚建刚族)族谱中,能查到圆至(字天隐,高安姚氏子。季父勉,父文,叔兄云)吗?
& e' L$ Q6 `) b, S6 s
3 {' v0 H2 ?! b6 ^& d
9 K/ F& D, H+ O+ N; F* O- D    天隐圆至,俗姓姚,江西高安人。著有《牧潜集》七卷存世。最早记载其生平事迹的材料,盖为大德三年(1299)前后方回、戴表元为他的诗文集所作之序。后来,释明河《补续高僧传》参稽其他史料,又作了一篇相对完整的传记:
: \3 K) i$ J  V1 S9 A8 F% W     圆至,字天隐,高安姚氏子。季父勉,父文,叔兄云,皆中显科,为宋名臣。师按窥世相,深有所感悟于中,以咸淳甲戌出家,依仰山慧朗禅师钦公脱发,时年十九。务静退,寡交识,怡然以道味自尚。喜为文章,志弘护,非炫饰知见以自售也,故其文日益进。至元元贞间。住建昌能仁寺,说法一禀于钦,不两年弃去。师行止不恒,所居斯其最久耳。大德二年戊戌,卒于庐山,年四十三,惜无修期,以究其道之所归、化之所及,为可哀耳!有文集一卷,吴门碛砂魁上人所藏,以示紫阳方虚谷,读而醉心,叙其首刻焉[3]
/ a  ?' z+ V( o
, `6 ?" K6 J" ^# M. e, d6 |+ ^% 3 W8 i% q) \2 ^" ^6 h" J3 @1 Y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5:13:5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7-3-3 15:07
1 P. o- G! M6 L" ?在宜丰灵源2派姚氏(姚克保族;姚建刚族)族谱中,能查到圆至(字天隐,高安姚氏子。季父勉,父文,叔 ...
/ S4 k2 i0 J( Y. Z" o
以前留意过,姚建刚宗亲的《灵源姚氏族谱》是能查到的,还有进士姚龙起等。家谱不在手边,不能上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23 16: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