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程敏政撰)《篁墩文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7 01:4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明·程敏政撰)《篁墩文集》4 U% B. C- x: [4 }5 n
/ T+ H. [9 ?9 k9 f
卷一7 X4 J8 R1 i; T4 S7 g
青宫直講" t9 W* N* X( Y* u% i
《大學》
) v* |  X! [9 h8 _4 @* T& n“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堯、舜是古時兩位聖君,尭、舜在當時,倡帥天下以仁愛的道理,因此那百姓每都依從著他也興於仁愛。“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桀、紂是古時兩箇無道之君,桀、紂在當時,倡帥天下以暴虐的事務,因此那百姓每也都依從着他以暴虐相尚。
, t: I5 h5 Z- S" X2 `  @3 C% L, A7 y6 C8 N, \9 T& @. h
《中庸》9 D8 y6 [4 @# Q& K: ^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是古時聖君,知是人的見識。孔子説舜是箇有大見識的聖人,非常人可及。
  X, J/ a7 b2 A, r9 k“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邇言是淺近的説話,惡是説得不好的,善是説得好的。舜雖是聖人,他心裏常喜懽咨問人,人的言語雖是淺近,也喜懽去審察,不肯輕忽。説得不好的便掩匿了,説得好的便播揚於衆,以此人都喜把那善言告與他。
6 E4 P) m5 ~0 b“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兩端是衆論不同之極致,如小大厚薄之類。人的説話雖是好了,其中却有兩端不同處,舜又把這兩端的説話自家酌量,看那箇合乎中道,然後取用他。  H- E* M$ y% ^: n
“其斯以爲舜乎?”這一句結上文,説這等取衆人的見識,合為自己的見識,若非大舜聖人,誰能如此?2 q% y" y* ~; h0 C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孝是孝順父母,孔子説帝舜他是箇大孝的人,與尋常人孝順不同,下面説的五件,便是他大孝的事。
9 f0 u/ ^  N) L  v9 v; g1 N, h“德為聖人。”大凡人誰不要有賢子,惟帝舜他有聖人的德性,無所不通,天下人都不如他,豈不是大孝?
, W) y/ U6 s; G“尊為天子。”大凡人誰不要有貴子,惟帝舜他以聖德受天命,帝堯傳位與他,爲天下君,豈不是大孝?
# @# q- P5 Z. T  |8 e  A" o“富有四海之内。”大凡人誰不要有子致富,惟帝舜他有天下了,自西自東自南自北,四海之内都做臣妾,都来貢獻他,豈不是大孝?5 P# N, X% _1 \4 _5 h& |
“宗廟饗之。”大凡人誰不要祖宗光顯,惟帝舜他用天子禮樂,立了七廟四時祭饗,又把祖父来配饗天地,豈不是大孝?
0 c% }* A. y9 j“子孫保之。”大凡人誰不要子孫長久,惟帝舜他恩德在人深了,不止在當時子孫做諸侯,後来夏、商、周三代,也都封他子孫把賔客来待他,如虞思、陳胡公之屬,守著祭祀綿綿不絶,豈不是大孝?
/ m* Y5 g' V" f9 `
7 Q& e. X4 q) |( J. f卷四8 e) O/ _$ C" f- `2 X9 @& ~! V5 q2 T
青宫直講
7 ?9 t( G- {6 M: ?2 H( `$ ?0 U《孟子》( T' M4 ^* ?/ x7 n' O, I% K
“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享舜,迭為賔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帝是帝堯,館是館舍。古禮,妻之父謂之外舅,故女之夫亦謂之甥,帝堯以女配舜,故謂舜為甥。貳室是副貳之宫室。孟子因門人萬章問朋友之道,告他説,古者舜上而朝見於帝堯,帝堯館舜於副貳之宫中,亦就而享舜之食,互相做賔主相待。可見堯以天子下友舜而不為屈己,舜以匹夫上友堯而不為僣分,故曰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 h) o& L; F+ W: k2 x+ G% `

, e) E$ I& Z& m卷五
# ^2 H$ T' s4 [. b7 v  q! D經筵講章  T" s- @1 p$ t! T: ?
《尚书》% `2 M& X8 R9 @- @$ s5 j
“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這是《舜典》篇史臣記當時天子巡守諸侯朝覲的事。巡守是天子巡行諸侯所守的國土,朝是諸侯來朝於天子,帝舜時定制五年之間天子巡守一遍。二月到東方,五月到南方,八月到西方,十有一月到北方;巡守囘来後第一年,東方諸侯來朝,第二年南方諸侯來朝,第三年西方諸侯來朝,第四年北方諸侯來朝,這是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天子巡行那一方,先祭告皇天上帝,望祭一方山川,然後接見諸侯,攷驗他天時正與不正,禮樂制度合與不合,若有不同的都改正歸一,這是天子巡守的事,已在上文説了。諸侯來朝時,天子使他敷陳為治的道理,若敷陳得有理,又顯試他功跡如何?若果然有功於民,天子便賜他車馬衣服旌異他,這是諸侯来朝的事,故曰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臣謹按,先儒解這一段書,説天子、諸侯雖有尊卑,一往一來禮無不答,是以上下交通而逺近洽和,故在帝舜之時,逺方諸侯皆得親見以詢治道,況在王朝公卿,其朝夕謀議於一堂之上,心孚意契,從可知矣。三代聖王體而行之,此所以成雍熈泰和之治,而非後世之所以能及也。洪惟我聖朝,立法定制,雖不泥古巡守朝覲之禮,然在廷之臣或不時召對,方面之臣毎三嵗來朝,而来朝之日,政跡卓異者賜衣賜宴以為榮,貪懦不立者罷職除名以示戒,推虞廷之意為一代之典,蓋百餘年矣。仰惟皇上,以聖哲之資,嗣祖宗之統,廣納羣言而制治保邦之策悉得上聞,攷察庶官而憸邪不職之人不容倖免。蓋由此而上,幾於有虞君臣相與之盛,不難矣。伏願始終以舜為法,登延耆俊不厭於頻,綜覈名實不嫌於察,則聖德日進於高明,聖治益臻於美大,此宗社萬萬年無疆之慶也。臣犬馬之心,不勝惓惓顒望。! _# B' M! J" L, B* D5 g9 c
“帝曰:咨!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帝曰:俞,往欽哉!”這是《尚書·舜典》篇史臣記帝舜命官典禮的事。咨是嗟嘆,四嶽是官名,以一人而掌諸侯四方之事,故謂之四嶽。典,解做主字。三禮是祀天神、享人鬼、祭地祗這三件大禮。帝舜問四嶽之官,説如今羣臣中那一箇能為我主三禮之事?僉曰伯夷,僉是衆共之詞,伯是爵,夷是名,四嶽與在朝小大之臣,都説道羣臣之中惟有伯夷這箇人可以主三禮之事。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俞,解做然字。秩宗,是典三禮的官名,在周為宗伯,在後世為禮部、太常之職。謂之秩宗,言其職當叙次百神而以宗廟為主。蓋百神中其位次或尊或卑,其祀典當因當章,其禮樂度數可隆可殺,都要處得停當方為稱職,故帝舜然其言,以為舉得伯夷最是,乃嗟嘆呼其爵而不名,説如今特命爾做秩宗之官,又告戒他説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夙夜,是早晚,寅是敬畏,直是無私曲,清是潔清。帝舜説與神明相交只在一心爾,伯夷當一日之間無論早晚,常存敬畏以直其内,不使有一些私曲,則此心自然潔清,無一些物欲來汚染,這等方可以交於神明。伯拜稽首,譲於夔、龍。稽首是首至地,譲是推以與人,夔、龍是二臣名。伯夷聞帝舜之命,恐當不得此任,遂拜稽首,説這箇職事惟夔與龍可做,請譲與這二人。帝曰俞往欽哉,帝舜説你譲得也當,只是夔、龍這兩箇人雖賢,也未能過爾,故然其舉不聴其譲,復戒勉之,説汝伯夷往任是職,當要常存敬畏之心,不可一毫怠忽,故曰往欽哉。臣惟朝廷之禮莫重於祭,而天地宗廟之祭尤為至重,若典禮者非其人,何以感格神明,致天子仁孝誠敬之意,故帝舜不敢輕用一人,必訪於羣臣,伯夷不敢以寵利為樂,必譲於賢者,可謂知所重矣。然帝舜所命之詞,又不過寅直清三箇字,若典禮之官因仍茍且而不能敬,枉已徇私而不能直,昏昧汚濁而不能清,這等人神明必然厭惡之,豈肯受他祭祀?所以帝舜在天子之位五十年,郊則天神格,廟則人鬼享,子孫蕃衍,世道隆昌,雖其大德克誠之所致,然伯夷相成之力亦豈少哉?臣愚伏望皇上,以仁孝誠敬為事神之本,以恭正潔清責典禮之官,俾乾坤清泰獲大稔於生民,祖攷来歆集蕃禧於聖體,庶幾克臻有虞之盛治,而大禮不為虛文矣。伏惟聖明留意。. \5 \1 T5 e6 B
. X5 t& d8 \# \7 V$ J' c; M
《孟子》
4 S  E" S6 z7 e% c6 o6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將歸己,視天下悦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己是就帝舜身上説,草芥是極微之物。孟子說帝舜的孝無人及得,蓋當其在側微之時,未登帝位,天下之人都仰其盛德,無比的喜悦,將要歸服他,舜看這天下之人喜悦歸服他,只如地上的草芥極微之物一般,這等看得不希罕,為何?蓋舜的心裏只以順親為重,若不得於親而順之,雖得天下也不爲重,其孝如此,所以説惟舜為然,以見其不可及也。7 L9 R0 {4 l( U( M/ Q+ I9 g! ?( |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得乎親,是曲為承順只要得父母心裏喜悦的意思。順乎親,是惟恐父母有過失,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直要所行都合理不相違悖的意思。孟子又說帝舜他心裏以為若服事不到,不能得父母的心使他喜悦,便不可以為人,若不能調順父母使他所行都合理無過失,便不可以為子。蓋舜的心事如此,謂之人乃對彼而言,猶是泛説,謂之子則對父母而言,其情親義切無以加矣。
5 O0 e, I2 w" Z' P“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瞽瞍是舜的父名,底是致,豫是悦,定是各止其所的意思。孟子又説帝舜的道理已盡到至極處,故瞽瞍雖至頑,這時節都致到和悦的去處,這便是底豫。只因瞽瞍一底豫了,凡天下為人子的,知天下無有不可事的親,都倣效舜之所為無有不孝,為父的也都底豫無有不慈,這便是化。瞽瞍一底豫了,凡天下為父的慈,為子的孝,子孝父慈各止其所,無有不安其位的,這便是定。舜之孝至於如此,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非止一身一家之孝而已,所以喚做大孝。蓋處人倫之常者易,處人倫之變者難,舜處人倫之變而能盡其孝,故孟子舉之以為萬世法。
- C' W& _" f- P2 n3 P, H$ c  a' t4 }
卷八& q5 J# I4 A0 R& o0 w& v
經筵講章# {7 x, Y  W" [3 {) r
《孟子》& }/ N$ ^& q- M
“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堯、舜之知而不徧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徧愛人,急親賢也。”這是《孟子·盡心》篇,説仁知之理至大至博所行却有箇切要處。知者是有知識的人,當務是當行的事,孟子説有知識的人,心體光明,於天下之事固無不知,若所行,不論緩急先後都一齊做去,亦何以為知?必須將要緊的事先著力去行,緊要的事既行,其餘逐旋整理,則事無有不治而其知也大矣,所以説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是有仁德的人,賢是賢人君子,孟子説有仁德的人,存心廣大,於天下之人固無不愛,若不分别賢愚善否都一例相看,亦何以為仁,必須親信賢人君子而委任之,賢人君子既用,下人自然得所,則恩無有不洽,而其仁也博矣,所以説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孟子既説仁知之理,又把堯、舜所行來証,説有知識的人莫如堯、舜,堯、舜於天下之事,非件件去理會他,如歴象,治水,齊七政,詢四門,都是先把緊要的事行,若件件去親自理會,則精神有所不逮,豈得謂之知?又説有仁德的人莫如堯、舜,堯、舜於天下之人,非箇箇去撫摩他,如訪問四嶽大臣,舉用八元、八愷,都先是親信賢人君子使之分理,若箇箇去親自撫摩,則事勢有所不周,豈得謂之仁?所以説堯、舜之知而不徧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徧愛人,急親賢也。臣謹按《孟子》此章推明仁知之理,皆本於孔門《論語》之言。《論語》説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逺之可謂知矣,此則曰當務之為急,謂之當則必有箇不當處。蓋人君所當務者人事,所不當務者淫祀,若専務淫祀則惑於鬼神,而於人道當行的事反不暇為,這便是不知。如敬天勤民乃當務之大者,誠知天心之喜怒不測,淫祀不可以享天,惟務謹身脩德以盡敬天的實事,則上帝感格,災變不生;民生之休戚不常,淫祀不足以福民,惟務省事節用以盡勤民的實事,則下民愛戴,禍亂不作。這便是人君之大知。《論語》説舜有天下選於衆,舉臯陶不仁者逺矣,此則曰急親賢之為務。謂之親則必有箇當疎處,蓋人君所當親者賢臣,所當疎者小人,若親近小人則蔽其聰明,雖有仁民愛物的心也無所施,這便是不仁。如任相隆儒乃親賢之大者,誠知夫君德之成否在儒臣,將那賢者置之左右則異端之流自疎,由是所聞的皆嘉言,而仁之道愈明;天下之安危在大臣,將那賢者委以心腹,則邪佞之人自疎,由是所行的皆善政,而仁之用愈廣。這便是人君之至仁。然當務之為急親賢之為務,急之一字貫於仁知二者之間,則又見夫當務之外皆可緩的事,在乎舉此措之耳;親賢之外皆可緩的人,在乎推恩及之耳。孟子垂訓後世之意,何其至哉?仰惟皇上居堯、舜之位,崇仁知之德,致謹於云為之際,加察於用舍之間,使敬天勤民所務者無不急之事,任相隆儒所親者無不賢之人,則治隆俗美,上比唐、虞。臣等不勝顒望之至。& ~& m6 r& P3 B( x4 U' x
: Q0 C) U$ Y# \: M" C5 |& O* m5 {
$ u1 Z3 N  S# T

. d  [# H; l3 ^" H; Q4 Y$ t$ j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9 13: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