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9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爱的宗亲们,祝大家七夕节快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860 天

连续签到: 235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0 10:23: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8-20 11:05 编辑 8 l/ ~. `) g- V& X" H5 k

. E- h: j4 F6 W9 M  Z! p亲爱的宗亲们上午好!恭祝大家七夕节快乐
7 _# ^" W) e% |: M) a2 d& n% l0 a
0 `5 y; z1 h  i+ K! c9 F) n/ T

6 N/ }: ^8 |+ x% Z0 E        
4 P, F) t# E( ^) f: l- ^/ ?3 f
' \- K+ a: Y* `% b
- h/ o; K) b! q4 V七夕节
[url=]编辑[/url]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7 p! ^3 g: }+ X- p5 F% q
. A0 p, K2 F8 Y& N+ b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1]。$ p; C# A! s$ I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2 n7 O" `3 X* G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2]。' q1 a9 a# S5 c4 ~3 n6 L+ d

8 V' S! g, e6 _% W. t& o' R
/ I( u0 S+ M$ a2 {% J: I0 h演变历史[url=]编辑[/url]
0 ^4 K" o& O% I6 i: c1 N0 h" d2 w( ^节日起源
  • 妇女乞巧2 `0 j$ a( d' S4 _

    4 x8 h/ x, G) R2 U% Q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3]* [" [; \8 R  N+ D1 n/ c
: P  e8 c& s1 C' n+ ?, l8 F3 T& E

' G6 R+ Q3 ~* H9 h2 C
  • 自然崇拜6 l9 e! u+ G. ?- c+ I& H/ X4 `
    ( X9 @6 v0 Z1 E
- |( h4 }8 k, p0 }( L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4]
4 H3 D+ O1 {7 n" m( u; v5 D6 D
  • 时间崇拜/ y/ i- k; l+ d/ w

    1 R  r; D# B9 E- G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4]! |; k  U) U9 N1 U9 s
  • 数字崇拜0 N2 O7 g; A' y) B
    + q+ b% t* L  g& t  _0 H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5]/ W5 ]/ @# l2 U9 u$ R5 a
  • 生殖崇拜
    1 @* X4 D/ O9 O! @  V, D" m5 t( N1 o& y/ r( f7 G$ G" p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2 e3 W) l; S  ]) q0 O) w4 j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牛郎织女(刻纸)一
- ^- s6 T0 `! l2 U1 @* t, P' U; P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6]

+ Y6 F2 {: A% K6 w$ @* z
1 R- ^7 x2 ]% t& M+ f+ q' G7 k节日发展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4 c" T6 b' l7 g) m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3]5 w3 l' t# h! U9 y; ?; L& U. C' R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7]
0 o5 x  R2 T1 ^3 m8 w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8]% ]5 V% J4 u. F
4 F  X0 D1 D9 B& f7 |7 z6 n. M
1 I6 `9 u  M& v% p) J
% m- }6 y1 U* ?3 [: z, Y& T, R. {; M

2 |  ?% ~& s7 T% c节日别称[url=]编辑[/url]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 t6 }3 ^( @) c7 A
《月曼清游图》册·桐荫乞巧 (2张)9 P; s0 b7 D: E8 o2 R1 D+ }
1 ]( F+ a" B5 x, j

: M; n; ?" X, q; i
* s, g. q  [, T( W4 N
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 h) _  ~- e+ |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 ]. N1 p" B9 t9 [7 v+ j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0 D, x* V" Z4 \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1 y0 S! n; L7 F-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a8 l2 `* q6 `# H6 d4 Z$ K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8 K- P  `* Y7 e2 z/ A, E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9]4 j/ z0 v- Q2 }/ h

, r/ U3 s2 ~: `$ r# i1 [风俗习惯[url=]编辑[/url]
# h+ W$ H7 t. ^;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10]
1 N3 N( f* L* W9 P! `2 u2 ?9 H2 f0 I( M& v) ]& @* S/ q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蛛应巧
9 g. w+ R; O" l# c# E( w5 a
4 d  F& |6 k7 X- z8 G+ r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10]
; U* w6 ?& s& t8 l0 W1 M( W3 p! M7 C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10]
! N1 r1 M6 z2 `2 v" S
- G+ x% b8 z& x9 M/ e兰夜斗巧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10]
; F  s4 T" z3 D! E( I1 D$ a* U+ D* m9 l  i7 O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11]
' ]/ m$ s3 g; z$ ]6 w! U! S+ u3 Z/ L1 S! Z  Z# p' f
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12]
% }) Y) q/ i% R  i% l
0 n8 \' Y9 z! o& ^0 X$ y. S9 l晒书晒衣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 f9 O8 q5 w( u1 l
! f' d' F& \, C3 H+ }- ?供奉磨喝乐磨喝乐
6 _6 F4 n( @! U" R0 \( y; ~  L* A0 G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9 Z0 p; Z8 u2 z. v& g! e
( M% F- G. J  A. q: x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拜织女
1 }: m3 e: G& w2 {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11]

8 v$ S0 l+ a* p9 q/ U- G/ }! ]/ \9 i% s- A( Z0 B: k/ E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拜魁星. H% d2 v# d7 t; D' A: a

/ z# F8 f4 c. e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 h/ X: j  E3 I" N6 `/ C) v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u) \( A' i2 e8 D- J( n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
1 I( e  Y3 Q" {: P/ b0 q  z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11]7 H' Z" @2 u4 @$ `  T" Z* Z9 J# X  A
  z$ W& i. b/ S
七姐诞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 J* r5 |3 F+ z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13]
: z8 f. ]3 V( v& g
8 O7 b; c# K- \) |4 r$ C4 N! W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12]6 [+ g3 e+ X7 J! K9 C: y$ a

' E3 ]9 ~1 i* b. j9 a% H+ q( x妇女洗发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s- E( e9 }: ^4 D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12]
  M( d! H' B( F1 C7 d0 t2 j
& z4 A- N* s6 D/ O: r结扎巧姑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14]
8 @9 e6 b/ Q7 Q% ?6 @# l8 n( k
. s9 A( f* b3 p) @2 m: W! t3 j6 N; d拜七娘妈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0 F) m( E8 x+ J  f8 E" }
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12]
# a! P6 J+ ]# d& i- Y
% T! V, H8 n. D吃巧果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 U4 Q) N* A8 [9 F  X) c) @; K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15]
- o( Z; A9 m. R- c
+ O; R" g# S. s3 ^! k5 e
文学记述[url=]编辑[/url]
( D& E; ]2 X. ~1 l( |诗词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 R0 k" m)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I* c( c' D. r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 d. T$ S; t, \# _9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s' C( D8 L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L) g+ X; c& }4 ~: R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q6 i+ ~- g9 z/ l+ _1 r8 V8 S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 H0 r$ x! _  {( b- G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5 D. X+ g" W0 P* B: s3 D云阶月地,关锁千重。7 H2 d; Y, @4 O' H+ U# `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3 q5 Q, i2 a) u9 y7 L0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 \$ h- W# X% F9 d1 T& c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 h' |0 D5 }) l$ N* L& r!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w# l3 l: F% J" _' O" Q
秋夕(唐)杜牧: N9 ~) u" o; Y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5 c6 n! B5 H! d' m- [3 F2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Q9 z* J/ B& F6 N3 N七夕(五代·后唐)杨璞0 |% _' I3 i- o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M; L8 Z2 z; N5 t4 g$ ]- q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8 G$ j  x" i* O  q- u; y七夕(唐)杜牧* ]' F# r1 x& x; q2 R+ q2 L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9 u1 z4 V/ [# K( A2 _6 z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 J% p6 `% m' z4 q5 c* ?% @七夕 (唐)权德舆9 I; }0 R" c& [  B8 a- R  Z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S: f" @; d) F( y  i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j3 ^/ A% [9 i
七夕 (唐)徐凝& p& c8 w( D3 d* y4 v. y) F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W! @; [" }: x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3 r  k' u& G3 G" N
鹊桥仙(宋)秦观
! K4 |; \( u7 Z" H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9 W: c6 Z; v* F. \3 i: q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 |- f! E* x0 O$ ^. ^$ P5 k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r! F5 w1 O) w  a! S7 a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L! h; v5 I+ J8 Y* v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 t3 Y1 K' A  n' [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2 l, s$ Z* J' }$ U! d  }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B4 Z6 h& j; Y7 O( R6 I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7 f# L- ~' f& }' o5 o' e" }+ c. Y9 q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i$ Y8 U" M  }- D; i, Q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16]
; q! m$ B. Q5 T+ G
1 [2 H% u' L* u' C$ S3 w歌谣之一+ [: Z1 u% F3 V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 u4 B: ~' _! D. d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牛郎织女(刻纸)& p  F* G( i( {8 W* y- B3 G
, b$ }6 M0 A: E7 u
之二1 t: N+ s* B& ~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3 B/ l6 U. r) z" A8 E+ i+ W. Z
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T& G' O* H! E% K0 M6 h+ g% S
之三  q# l/ t) H8 c" H) m, L" U/ O4 O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
/ H+ p0 t; [) q4 W4 i& D5 a$ ~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 r0 Q" E" T. c# E/ B- F/ z* @8 F6 p% M' V
节日影响[url=]编辑[/url]
+ u0 d/ w: l& Q+ `+ T% P/ |- m日本主词条:日本七夕节
8 V' L) O8 g& i7 S$ s2 d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但与与爱情无关。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2 `- ]2 G/ G' Q4 s/ S4 `" h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 e, f* e/ t+ A9 T$ n4 ]. w1 n3 i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17]8 |: Z: p: J+ j) k% a+ q
$ Y$ i! H0 v: B- p
韩国祭祀讲究饮食
5 e. M0 y3 j# e9 H6 \$ T韩国文学家崔南善在《朝鲜常识》中记载,七夕原来是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9 l; E) J' p, ]& [% J, W' f3 b
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韩国七夕的另一个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为家庭祭祀和集体祭祀两种。韩国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净的井水,牛郎织女不再成为祭祀对象,她们主要是为了祈求亲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则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 J: J: \  X! \9 Z* `2 B8 w0 A
韩国的七夕饮食也有讲究,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蒸糕。[17]
: M( c* O; a: D# ]: [% N  E- k. F- Y8 w: k8 y" ]6 @7 W3 u9 U
越南胡志明市华人拜祭七夕所用的贡品以中国南方地区习俗为主,主要有:菱角、棋子饼、金钱饼、花生等,还有“禾秧”和一个“七姐盘”这两种与“牛郎织女”传说息息相关的贡品。参与活动的年轻人还把自己对爱情的期望写在一张字条上,拜祭时许愿,希望自己将来有个幸福的家庭。[18]4 I/ A( i0 B$ e- }, b
/ _' y2 S1 Q" i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3 ~+ u* m% c4 ~0 \' i  V" O
1 r8 o" `1 `* \* p0 d# }
词条图片(9)
! o/ p# T, `3 i/ |+ j4 @" {$ _8 Y* m- `9 r

* b" O& U" _: s
! c7 s7 d2 P7 x9 F
  B$ _1 D. r% a3 r8 f  t- F" q( H
七夕节精选图片(5)
( A3 K) d# O+ B, t# w+ l% J- m5 ?9 R) m! g

5 s6 E! ~! n( o7 ~* }0 R- a& I
. Z! u; P4 [7 V- }
《月曼清游图》...(2)( G2 R$ s: x( Z- _0 S1 j

5 {# X! g+ y. \# K4 X3 a- |& Q* r4 O& E' I9 C; J

7 o0 F4 H7 w3 w3 p7 K% c) ^
2 ~" S; d: w6 |! E! m1 i8 X. @7 @4 f

8 d" G& ~2 a/ ^& @( _! d1/1
[url=][/url]
[url=][/url]

% h  f, D  E! X/ i* b: k- W+ h9 s6 K" `! X1 o% {  f3 F% d, }" A4 N
8 p8 `- E( |1 Q. Q
参考资料词条标签:7 D- h9 j6 n6 c1 Y# g
节日 , 民俗
) F% f$ j- G" n1 t5 c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山东姚宗旭 + 10 很有用,感谢分享~
姚先达 + 10 很有用,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2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2#
发表于 2015-8-20 11:3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宝卿 于 2015-8-20 11:37 编辑 ( J. e6 x9 P0 M: y# d8 E7 o

$ H5 C7 Y4 k( J# n" |- ]4 u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6 w) l5 G# P8 b5 F7 S/ X
. Q; t) ]; k) C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m& L+ {& g7 l+ k" @! U
- t- |- l4 B2 o& r0 g8 p6 q0 K

9 X$ G8 B8 O" l7 g1 o8 f庆祝中国情人节,祝宗亲节日快乐!  M; e+ q6 Q/ I* c3 @

3 K$ o, G+ y- |8 z+ g$ O$ 吗吗Z4 |- a" x/ M) h$ F9 K! Z
+ r8 @5 B1 Y; o2 u8 p% g& X

签到天数: 8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3#
发表于 2015-8-20 16:05:44 | 只看该作者
姚宝卿 发表于 2015-8-20 11:36( P; `4 a) o8 Q  L3 v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7 [0 o- s2 D- x. G0 G  F. |

/ h; O$ O# }/ z# z) N6 U2006年5月20 ...

; j0 [: M  d* d七夕节快乐!祝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祝宗亲们家庭幸福,情也绵绵,爱也甜甜!4 P/ p' T3 ?& S; u8 G

签到天数: 3500 天

连续签到: 19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5-8-20 19:18:00 | 只看该作者
银河水,浪滔滔,, w; B0 G+ L! I5 q
天宫玉宇尽妖娆。
" ^) U4 g- X4 ^多情人,聚鹊桥,
- l$ g. \" R. S, ^" s. Y0 v& b7 q男女老少俱心跳。6 {" g8 g  o6 V, f( ?! k
送祝福,静悄悄,
+ _/ O4 U; V) |* }2 J6 o一颗真心谁来捎?
/ ^3 V% {6 f: b, A4 L7 J$ f七夕佳节祝全体宗亲:甜蜜美好,幸福逍遥!
" T% I. g% o+ A0 K6 C, H9 `+ K: ~$ y+ o' t: r; p5 a  m! \" n7 C

签到天数: 3860 天

连续签到: 235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9:56:44 | 只看该作者
姚华章 发表于 2015-8-20 16:05
( K. I/ M$ i" n3 Z8 C七夕节快乐!祝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祝宗亲们家庭幸福,情也绵绵,爱也甜甜!
+ O2 Q) N1 e8 ^( Z
…………
+ c  k" m. R0 s( U7 J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7 U  v; D/ L+ }; S4 T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5 @# J) Z. C( C0 Y0 m* u5 N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4 c0 y' Y0 O+ m. G+ \$ C+ }

( y; p" `4 Z5 h! C
/ n. v+ Q$ m* S' Q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山东姚宗旭 + 10 写得很好,赞!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845 天

连续签到: 235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5-8-20 21:46:58 | 只看该作者
先达 代表全家人 祝福大家七夕节幸福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7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