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勇忱与秋瑾的革命情谊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0 23: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熠熠生辉yao 于 2016-7-11 13:51 编辑 6 |+ _- \0 s. K$ _! O
* j: a$ ~, L$ E
作者:姚 亮
摘  要:秋瑾1905年从日本归国, 至1907年就义,是她革命生涯最亮丽的部分;在这一时期,同为光复会、同盟会骨干的姚勇忱,始终鼎力襄助,无论是在上海建立革命机关、创办《中国女报》,还是去绍兴大通学堂积聚反清力量,秋、姚二人意气相投,志同道合。秋瑾就义后,姚勇忱铭记着战友深情,与其他仁人志士一起创办秋社、竞雄女校,并多次积极参与秋瑾的安葬、悼念活动,直到1915年他也英勇牺牲。先烈们用他们年青的生命,谱写了伟大的革命情谊。
    本文发表于2015年秋瑾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革命情谊;共同信仰;仁人志士;悼祭;
        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列强欺凌、清廷腐朽,无数仁人志士,毅然投身于风起云涌的巨变之中,浙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策源地之一,秋瑾、姚勇忱等皆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姚勇忱(1880—1915年),浙江湖州织里人氏,光复会骨干;南社成员;中部同盟会发起、执行人之一;同盟会驻沪机关部正部长;同盟会上海支部支部长;孙中山指定的国民党筹办处成员之一;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副部长;国会议员。1915年初夏,在反袁斗争中,和王金发一同牺牲于杭州小车桥浙江陆军监狱。
       本人是姚勇忱先生的侄孙,幼时即常听祖父姚定忱(1898—1981年)和家中长辈,谈论孙中山、秋瑾、陈其美、王金发与姚勇忱等先烈的事迹;及至成年之后,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发现正如民国藏书家周越然在《书与回忆》中所云——“世皆知姚先生为秋案中之要人”,在秋瑾革命生涯最重要的时期,姚勇忱一直积极辅佐、风雨相随;秋瑾就义后,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为两人共同的革命信仰不懈奋斗,并为秋瑾的后事奔波、周旋、祭悼,直至自己牺牲。反之,在姚勇忱短暂而不平凡的35岁人生岁月中,秋瑾和秋瑾所表现的革命精神,也深深感染和激励着他,砥砺前行、矢志不渝。
       因为身体的原因,姚勇忱在前面冲锋陷阵、展露锋芒的机会不多,他精于筹算谋划、组织运作,为人处事比较低调,有关他的记载散见于相关史籍。值此秋瑾女侠诞辰140周年、姚勇忱牺牲100周年之际,本人撰写此文,希望能够串珠成链,缅怀两位先烈所结下的深厚革命情谊,可钦可敬!
( m2 U% l# D6 N0 i/ K
一、结识秋侠,革命初建勋
       姚勇忱出生于织里殷富之家,当地织造业发达,他于1904年考入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欲以实业报国。据蚕校同学回忆,在此学习期间,姚勇忱开始接触革命风潮,每念及内忧外患,必 “慷慨激昂,握拳切齿”,同学“咸尊敬之”;并与褚辅成、吕公望等志向相投者“彼此勉励,暗相接纳,阴通消息。或于白云庵,或于城隍山四景园,秘密开会。”[1]在此期间,姚勇忱加入反清团体“光复会”,转变思想,以“拯救中华于水火”为毕生志业!
      根据姚定忱的记述,姚勇忱结束蚕学馆的学业,东渡扶桑入读弘文书院,在那里聆听了孙中山的演讲,并结识了徐锡麟、陈其美、秋瑾等人,意志更加坚定。随即,姚勇忱便作为同盟会的一名新锐会员,意气风发,回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革命生涯。
       同一时期,秋瑾等人归国后,往返于浙沪等地进行反清斗争,姚勇忱既有高昂的革命热情,又有慎密细致的思考能力,文学功底深厚,英文也有所涉及,并谙熟化学知识,能制造炸弹,因此深得秋瑾信任与器重。
       1906年下半年,秋瑾在上海虹口祥庆里建立革命机关, 据徐双韵《记秋瑾文》:“秋瑾转到上海,与同志陈伯平、张剑崖、姚勇忱等去虹口祥庆里,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络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又与蒋乐山、沈鹿山、张恭、周华昌等运动浙江会党,以利起义。”
       秋瑾、陈伯平、姚勇忱等同时都是研制炸弹小组的成员,虹口祥庆里是一幢旧式石库门房子,二进深,内有一口小天井。他们白天与革命党人外出开展活动,晚上潜心研制炸弹,常常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一日,试验不慎引起爆炸,幸而影响不大,但也引来巡捕盘查,未得证据而作罢。
        秋瑾与姚勇忱等多次商量筹办《中国女报》事宜,议定它“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计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进行舆论宣传。 “中国女报筹备处”,即设在厚德里九十一号,为掩护起见,门口悬挂“蠡城学社”招牌,秋瑾与陈伯平、姚勇忱、张剑崖四人,分居各室。秋瑾担任发行人兼社长,陈、姚、张为编辑。 [2]
       文中所提到的祥庆里、厚德里和锐进学社,这三者的记载在各种文献中有不同说法,莫衷一是;但时间和地点虽有出入,并不影响到秋瑾、姚勇忱等人的革命功绩。
       时年夏秋间,孙中山先生抵沪,“时先总理航行至吴淞口,以政府防范甚严,不能登岸,君迭与马子畦(马君武)、秋瑾、陈其美、姚勇忱、杨侠卿、陈伯平、丁洪海等造遏舟中,于革命大计多所规划。” [3]由此段记载可知,其时26岁的姚勇忱,能够登船与革命党党魁相见,并共谋起义规划,说明他已成为清廷所谓“乱党”的高层干部。

' }( d3 u, l) w, G0 D- w
二、襄助秋侠,大通谋光复
       1907年初,徐锡麟计划在浙江和安微两省同时发动起义,遂赴安庆巡警学堂任职,寻机起事;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则由秋瑾接办,姚勇忱亦被邀请至校。当时王金发在学堂任体育教员,和姚勇忱结识后,两人肝胆相照,结成生死之交;一文一武,成为秋瑾的得力干将。
       在学堂,姚勇忱不辞辛劳,身兼数职,他素有文学功底,担任国文教员;课余继续研制急需的炸弹。更为重要的是,姚勇忱在暗中主持学校的同盟会组织发展工作,有学员回忆(摘录):
      (1)、(学堂中)其中思想前进、积极反清的当推姚勇忱、单鹿恩、姚定生三位老师;(2)、姚定生、黄怡、竺绍康、王金发等,都曾为徐锡麟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出过大力。姚勇忱大概也是其中的一员。(3)、我们平时总是以反清为中心运动,我们都是要革命的,但是校方少有表示,只有放假的前夕校长和姚先生对我们个别谈话时,要我们在必要时,必须依照通知上的地点集合勿误。(4)、有一天,张佐邀俞奋和我到姚勇忱先生家里去谈。姚先生说:“广东人孙文是救中国的一个大伟人。”我们说:“是不是孙汶?”他说:“就是他。他的主张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团体的名称叫革命同盟。”并且说:“秋先生也很崇拜他。”过了几天,我们向姚先生要求加入,姚先生说:“这不是儿戏,加入时要宣誓的。”他还严肃地说:“如果加入了,以后不信不忠,有始无终,要受大众处罚。”我们说:“这是当然的。”后来我们照式各写了一张誓约交与他。他说:“绍兴方面是黄校长主盟,浙江方面是秋董事主盟。”我们才知道同盟会是这样一回事。[4]
       此外,姚勇忱还协助秋瑾处理学校的行政事务。我儿时曾听祖父姚定忱讲过,姚勇忱是大通学堂总理。对此,我一直以为他的记忆有误,直到前两年看到褚辅成先生在《浙江辛亥革命纪实》的回忆中才得到印证:“秋瑾于1907年初接替徐锡麟主持大通学堂;姚勇忱为学堂总理,相与协助。”此“总理”,即相当于今天学校的教务长。
       也正是这一“相与协助”之职,使姚勇忱在1907年7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时,得以脱险。当时,秋瑾闻变,立刻指挥部分人员奋起抵抗,同时派人给核心骨干报信,要他们紧急转移,以图东山再起。姚勇忱那天恰好外出,到钱庄取款,闻讯思量,再回去自投罗网于事无补,遂忍泪撤离。路遇清军搜捕,多亏一位挺身相救的摇橹大伯,让姚勇忱假扮成自己喝醉酒的儿子,在船头对他又骂又打;姚勇忱顺势扑进船舱里,装作“发酒疯”,这才蒙过了前来追捕的清兵,侥幸过关。而秋瑾女侠,则不幸被捕,壮烈殉难于绍兴轩亭口。
         大通血案并没有吓倒英勇的革命党人,秋瑾女侠的遇害,反而更加激发起他们的斗志,姚勇忱、王金发等人又迅速聚集在一起,奔波于皖、粤、豫等地,尤以浙沪为重点,终于在1911年11月,响应武昌首役,使浙江和上海成功光复。
三、悼祭秋侠,战友情谊深
在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飒爽英姿外,更有对同志侠骨柔情的关怀,这份关爱对父母早逝的姚勇忱、姚定忱兄弟二人而言,更觉珍贵。姚定忱晚年曾有过这样的述说:约1907年时,姚勇忱27岁,带着姚定忱(9岁)到上海,一开始在盆汤弄(此地名沿用至今,南京路旁的小弄堂,本地人都不太知道)养才小学住读。后姚勇忱常遇险情,就为弟弟转校,印象中转过6-7所学校,颠沛流离;有一次兄弟两人遇见秋瑾,秋瑾待定忱甚好,姚勇忱提起托秋瑾把定忱带去绍兴安置,后情况有变没有成行,另被安排到青年蒋介石家中住过一阵;另有一次,姚定忱在广济医院(今浙二前身)住院,秋瑾先生抽空亦来探望过,男装打扮。只是那时姚定忱年幼,记不得具体日期。
     因此在姚勇忱、王金发等人的心目中,年长他们几岁的秋瑾是亦师亦友亦姊的亲密战友;秋瑾的牺牲,对他们而言万般悲痛。但革命志士的伤悲,绝不是寻常小儿女般的啼哭,他们清楚眼泪无法使清廷的统治崩塌,只有更加坚定的斗争,用胜利来告慰秋侠英灵。
       姚勇忱一直热心参与到秋瑾烈士后事的安葬、悼念活动。1908年1月25日,徐自华、吴芝瑛两位女士不畏艰险,置身家性命于度外,不负秋瑾埋骨西泠的嘱托。姚勇忱深受感动,不顾自身尚是清廷捉拿的要犯,秘密潜回杭州,2月25日和数百人齐集杭州凤林寺,举行追悼会并集体谒墓致祭,他与陈去病上台作了发言。姚勇忱还和徐自华、陈去病、褚辅成、杨廉等志士,当场相约成立秋社,姚勇忱被推举为干事。秋社决定以每年阴历六月六日为秋瑾成仁纪念日,争取更多人加入,也使纪念活动长久进行下去。[5]
       到了六月六日,姚勇忱等人如期又至,当时还引起官府的关注,秋瑾之弟秋宗章《记徐寄尘女士》一文有记载:
      月六日,为先大姊成仁周年,女士拟集同志二十余人私祭,事泄未果。是岁夏奇热,女士与同怀女弟蕴华,从弟景卿,赁西湖刘果敏公祠(即今秋社)临湖小楼避暑。大通同人竺酌先、王季高(即王金发)、姚勇忱诸君,尝往晤谈。先兄徕绩,则别赁孤山民居下榻。相距咫尺,踪迹尤密。讵因此谣诼纷起,为官中所侧目。浙抚密遣差弁数人,佯为游客,至祠侦察。适竺、王诸人俱未来,景卿旧有烟霞之癖,高据一榻,吞吐自如。侦者睹状,语其同侪日:“误矣,岂有革命党而腐败若此者乎?”回院复命,事遂获解。
       其后,因清廷逼迫,女侠之墓又几经变迁,灵枢前往湖南湘潭与夫君王廷钧合葬。秋社成员们出于无奈,只能同意:暂且委屈秋女士在天之灵,且待驱除鞑虏恢复中原日,定把灵榇迎还西泠!
       1911辛亥年十月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陈英士、姚勇忱、王金发等秋瑾昔日的战友们,成功策划、实施了江浙沪的光复起义;随后,清帝退位,民国建立。
        1912年3月1日,徐自华约会秋社成员,呈文浙江省议会,提议:“秋墓被清廷平毁后,灵榇移往湖南,与烈士生前意愿相违,应迎归秋瑾灵榇,还葬西泠。” 这一提议得到浙江军政府及各界响应。但湖南秋瑾之子不舍,湖南革命党人出于对秋侠的崇敬,也筹划在岳麓山建造专祠;浙湘两省各执一词。
        7月,秋瑾小妹秋珵代表浙江民众、西湖秋社、秋氏娘家前往湖南办理归葬事宜,抵湘后进展并不顺利。22日,秋珵连发三封电报,请求各界支持,前两份发给“都督、民政司、同盟会、秋社均鉴”,第三份发给当时已担任同盟会上海支部部长姚勇忱,电文如下[6]:
        上海同盟会姚部长,请速转孙总理、黄协理、袁大总统、黎副总统、各省都督、同盟会均鉴:
        秋瑾女侠生前脱辐,湘祠主立王秋卿名称,万难承认。女侠浙人,流血亦在浙,忠骸应葬西湖。王不晓大义,慝棺反抗。承黄协理电湘督,主葬西湖。王约多数男女挽词,无理反对,乞公电湘督主持并改主内名称。                                       秋珵 濮彦璜   叩寄
                                                                                                                                                                      1912年7月22日
        由此电文我们可得知,浙湘之争,秋珵另单独给姚勇忱发电报,说明秋社诸君和秋氏家人知道他对此事十分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姚勇忱此时政治地位较高,能够在各派势力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多方努力,1912年9月间,北京下达复文: " p  `( \4 A0 R6 |  N3 }
  秋女士为国致命,薄海同钦,安葬西泠,极为允当。许秋社同人迁葬,仰即将秋烈士遗榇交出,以便护送到浙。 ; \0 S6 e5 m3 }- A& W. A/ H  [8 u4 m
  9月底,秋瑾的灵榇自湘潭启运回浙。湖南方面大为隆重,指派专使护送,先由陆路后走水路,近一个月后的10月24日抵达上海,暂厝绍兴会馆,上海军、政、学各界及团体齐诣灵前祭奠;10月25日,上海又特开专车,灵榇由秋社、国民党、尚侠学校三团代表及竞雄女学全体护送赴杭。此时,姚勇忱还任职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副部长,同时又是竞雄女校的创始人,自然出力不少。
       提及“竞雄女校”,《民立报》1912年8月15日刊登招生广告:
       定名:秋侠竞雄赍志成仁,国人同悼。同人拟竟所未竟,特倡斯校。谨以此名,以志勿谖。……
       报名处:西门内西仓桥浜祥云里 同盟会机关部
                                                                               江西路民国新闻社
                                                                                               发起人:王金发  姚勇忱
        后来,徐自华女士、秋瑾之女秋灿芝先后担任过该校校长。
        1912年12月9日,由沪来杭仅一日的孙中山、陈其美、姚勇忱等人,即前往秋社致祭,孙先生手书“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匾额,并与秋社成员留下珍贵合影。此时的孙中山、陈其美、姚勇忱,或许会回想起6年前吴淞口外风颠浪簸的那艘轮船上,和秋瑾、陈伯平(安庆事变中,与徐锡麟、马宗汉一同就义)等一起规划革命大计的场景;但不曾会想到,几年后,陈其美、姚勇忱、王金发也相继成为烈士!革命者就是这样前赴后继,义无返顾……
        1912年7月秋瑾成仁五周年之际,秋社同人再次于凤林寺召开盛大的公祭大会。姚勇忱上台发表演讲,代表同盟会驻沪机关部诵读《祭鉴湖女士文》:
        惟中华民国七月十九日,即旧历六月六日,中国同盟会驻沪机关部全体会员,谨以香花清酒,致祭秋女士之灵,曰:
        粤自朱明解纽,华夏鼎沸。闯献导渔父之谋,马院送偏安一局。积二百六十余稔,幸有抱痛翱羽之恸哭。义旗数举,侠骨屡摧。类皆英雄豪杰、牺牲身家者之所为。从未闻以一弱女子起而主张铁血、鼓吹革命者。独我女士,以巾帼身,抱丈夫志,负精囊于东海,设绛帏于南林。蠡城长啸,漆室女忧卫之心;海上奔波,苏菲亚救民之志。假令天意佑华,人心思汉,徐烈士安庆一役,女士同时而响应。江中桴鼓,声蜚岣嵝之碑;塞上旌旗,痛洒黄龙之酒。事果如此,讵非其原。而乃时机未熟,覆辙相寻。伪官翻罗织之经,虏将断钟篆之纽。遂使民权民族,未睹成功;秋风秋雨,顿增愁绪。含冤三字,又弱一个。天道如此,夫复何言!虽然,女士死而吾党不死,影响所及,益增感触。胡贼告密而遽歼于弹,李逆贪功而还葬于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女士之灵,可以慰矣。不宁惟是,自女士成仁而后,江酋缇骑,络绎江淮。吾党英豪,卧薪尝胆。自此益缜益密,再接再厉。不及五稔,而或刺韩槐于座上,或椎晋鄙于军中。终且伯符兴师,鄂渚之龙蛇起陆;氐坚表魄,八公之草木皆兵。曾不数月,而自由之果成熟,五色之旗飞扬。若论饮水思源之义,谓非女士之有以激励之,而促进之,又必不可。而女士之灵,更可以慰矣!呜呼!雪越王会稽之耻,民国初巩;招屈生江上之魂,英灵来杭。同人幸得不死,忝窃余生,敬献生刍。伏维冥鉴,尚飨![7]
       姚勇忱是该机关部部长,又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南社成员,文中提及“同人幸得不死,忝窃余生”似所指大通学堂”姚勇忱侥幸脱险之事,我们有理由揣度此文为姚勇忱亲自或参与撰写。与此相应,三年后姚勇忱和王金发遇害,柳亚子先生有 “绝代佳人姚戈仲,可怜生死殉田横”等诗句,对姚勇忱的忠肝义胆,作了高度评价;“昭苏如有日,庙祀在湖浜(出自柳亚子《哭勇忱》诗)”,1917年王金发、姚勇忱被安葬于杭州卧龙桥茅家埠(今杨公堤附近南京军区疗养院内,陵园墓基、碑铭尚在);后几经变迁;2006年12月,姚勇忱烈士墓迁入龙井路南天竺浙江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与徐锡麟、陶成章、陈伯平等昔日战友相邻。
        秋侠就义,“秋风秋雨愁煞人”;姚君蒙难,“君行我益悲”(出自陈去病《赠勇忱》诗)。烈士舍身成仁,然“青磷碧血,抑或蔚为国光焉” (出自柳亚子《南社丛刻序》);此国光,即中山先生所谓“国魂不死”; 百年以降,使鉴湖增色,为西子增辉。“钱江夜夜怒涛起,未必鸱夷属子胥!” (出自邵迎武:《南社人物吟评·姚勇忱》),烈士的英魂毅魄和革命深情,犹如鼓荡不息的涌潮,激励仁人志士奋袂前行。
         后注:撰写此文,是凭着对先烈的崇敬之心、缅怀之意为驱动;而本人对文史所知有限,文笔粗拙,有贻笑大方处尚请各位专家和读者见谅。
       文中我祖父姚定忱的回忆,是根据他晚年的口述,由我伯父和父亲作了一些记录。有些情节可以在其他资料中得到佐证,有些尚是孤证;斯人皆已作古,且作为一份历史资料予以留存吧!
         读者如欲对姚勇忱生平做更多了解,可参见宁波大学陈梅龙教授所撰《辛亥志士姚勇忱史略》、湖州学者方一戈先生所撰《青磷碧血蔚国光》等文。
         在此也对文中所引用资料的先辈、作者和记载者;对本文作出指导和帮助的浙江理工大学渠长根教授等学者,一并致以深切感谢!        

# M7 |) N4 u" G3 _  E. O0 b
参考文献:
[1]虞元伯.朱瑞诱杀姚勇忱.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M)//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84-06
[2]孙元超.辛亥革命四烈士年谱(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9-1
[3]刘谦.宁调元革命记略(M)//湖南官纸印刷局,1929
[4]朱赞卿.大通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回忆录 四(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2.08
[5]祭葬秋瑾女士详纪(N).申报,1908-1  
[6]郭长海、秋经武. 秋珵在长沙致电秋社(五则)[G]//秋瑾研究资料·文献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6
[7]郭长海、秋经武. 祭鉴湖女士文[G]//秋瑾研究资料·文献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5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