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60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冀州诸城姚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1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9]二品侍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1 10:2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庆敏 于 2019-6-21 10:50 编辑 2 |3 X" K! t) P8 W- d5 {4 r
& [0 q- H1 ]! [" s
      尊敬的姚氏宗亲,同为大舜后裔,本根本源,天下一家。7 h. m& V  S; k3 D1 {5 r) E! X
      我姚姓自舜 祖以来,四千多年了,想来的确令人感慨,大同天下,“天下明德自虞帝始”,明德如我先祖,人类社会道德的最高峰,至今无人企及,又是何等的荣耀。
  P- W6 U; V" }* v+ g      我祖大舜,“发于畎亩之中”,一生以孝事家,以仁事天下,委屈己身而成就大义,身体力行,并不以德高而骄作,亦不以仁厚而沽名,存性质朴,顺天亲民,继尧之国,开创我华夏之文明史。
( v6 |+ I% }6 C: X       史载,舜为黄帝之九世孙,到舜之后,除了有义均与晏龙这两个儿子有名可查,其他均无可考,又据传,舜妻娥皇本有一子,名大雨,自幼走失,从未找到。自那之后,我们这一支对于先祖的谱系就失传了,历史众所周知,有灾难,有战争,能活下来就是祖宗庇佑了,谱系阙失,也实是无奈。
  }$ G1 K# e3 ]4 B0 ^8 ~! y       我们这一支有确切可考的文字记载只有六百一十五年,传承廿七世了。明永乐二年大恭祖偕二弟二恭三弟三恭(又名体恭)自山西冀州诸城庄迁来山东省阳信县西南七里立村名姚庄。当时皇帝有明令,所迁各家兄弟不得同驻,所以,二弟迁往庆云县立村名姚迁;三弟迁往阳信县西南廿里立村名沙河姚(今名雹泉庙)。
% ?  F$ W, \; I1 `0 Z+ a        六百多年来,姚姓人兴于明,盛于清,大恭祖后人偕 二恭,三恭祖之后人几次修谱,立有详备的谱系,最后一次续谱,由姚庄十九世孙本忠精忠兄弟二人上承先君未竣之功终于立谱卧谱都著成了,并确立了后人十辈 的辈份:式、修、家、衍、庆、伊、宗、寿、锡、长,笔者就是廿五世孙。
1 }% o+ Y9 s/ a+ F      迁来阳信,我们没有一天忘记自己的祖籍,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枣强县南姚庄,这个地址,也就是祖谱上传下来的“山西冀州诸城㽵"。
- u5 [; }" Z/ w; H     族谱记载,有回家的详细路线和里程:先由阳信往宁津忽略未计,“自宁津往吴桥六十里;吴桥城至桑园廿五里;桑园过河往龙河七十里;龙河到毛庄廿五里;毛庄到姚庄四十里;姚庄在诸城庄西南四里;诸城庄在枣强县城西南八里。”对祖籍,我们记载的很明确,看来,还不止一次回去过。3 B6 p# W6 ?  C/ {
      对于舜祖生卒地的考证,至今众说纷纭,这也算一个好现像,因为为探寻舜的足迹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可供采信,但由于史实太过遥远,对这些说法,我们又无所适从,各有各的证据,言之凿凿,不好推翻,但真相只有一个,我们似乎只能把舜祖当成了一位仙人,所有的传说,只能当成了故事听听而已。
! i6 u# [& f6 N6 A      舜祖的生地,无外乎两说,一是孟子所言的诸冯;二是司马迁与皇甫谧所记的冀州。古人大多从经不从史,以孟子诸冯说采用最广。而《史记》自古被称为信史,我认为,还是大家并不热衷的冀州说最符合史实。2 q5 n# N) s; j6 f  f! s4 w% A
       为此,我搜集资料,论证过一下,写成一篇文章《大舜之路》发在博客上过,以期大家与我探讨,同意我或推翻我,也有读者给过我很中肯的意见,基本同意我的说法,勉励我继续研究下去。文章的主旨是,我认为舜 祖的出生地冀州与诸冯说,在历史上惊人的巧合在了我们的祖籍上,也就是,冀州诸冯,我们这一支的祖籍所在地,或许就是大舜的真正出生地。我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我往我自己的家乡附会,而是我基于真实的考据。我们的族谱上,原也有过一篇《舜生考》,可惜,年深日久,主要是经过十年浩劫,已被破坏,不能连缀成篇了。3 p& V& P% B5 h/ ]4 h: ]- R
       我们探寻舜祖,一是怀有他的仁孝之情,二是我们就在寻找自己的根,我们究竟出生在哪里?0 x& U1 M  z! @3 e1 A8 h
       如果我们不能对史实有一个正确的考证,我们对自己手头的结论又有多大的遗憾呢?面对我们的生祖舜帝,又是多么的可悲!$ ^9 u  G) R& Q4 @# q% m
       我对自己的手头资料,说实话,更有辩析与怀疑,我发出自己的说法,就是期望得到志同道合的宗亲的意见,我们共同为寻根问祖献言献策,我想这条路不是很远了。
4 U; v9 T/ H* I. ^! G# o# X! f      一个月前,我随几位老人回枣强县考察,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由于时间紧迫,只去了一天,受到老家人的热情接待,也不能说是一无所获,但要找的迁徙所出的本支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姚姓宗亲是山东青州人于永乐年间迁至枣强县南老官营,又历四世,遭兵变迁往姚庄的,家谱记载的诸城庄也找不到了,据调查,在最近的民国廿年之前,北京政变的时侯,直奉大战,枣邑多遭兵匪之祸,又有天灾,“里社空虚,壮者四散”,家乡人被杀散,一切都被那支看不见的翻云覆雨手重新洗牌了!
( j3 g9 z. b9 }! y7 ^0 B
- y0 V0 N. [0 e0 \& M  A; O
* C4 G: \" u8 E) ^% V  {8 q: @
+ ~- P8 P* t, K/ V$ ?6 r& I) X
/ @) \) `4 E7 O" }) 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20-3-21 18:54:0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9-6-22 17:16
+ t/ f8 @7 E3 U4 n1 F楼主姚庆敏的名片——哎,自言自语。
  • 性别男
  • 生日1973 年 1 月 2 日

  • " L6 c+ c) ^2 a% ~+ f分享福州姚恩健的文章帝舜圣地圣诞圣寿考略
    有虞氏帝舜,是我姚氏肇姓始祖,亦为陈、田、胡、袁、陆等繁姓共祖;其孝行、明德、帝业等史事,《甲骨文》、《左传》、《尚书》、《孟子》《史记》、《世本》、《大戴礼》《竹书纪年》等史册记载详备,确凿清明,为我国信史,亦为我姚氏玉牒,古老而翔实。据台湾学者考证,舜字、舜之名号,在甲骨文中共出现六十六次。如其中一条卜辞为:“戊午,卜宾贞,酒,求年于岳、河、舜。”可见,在殷商时代已将帝舜与太行山、黄河并列祭祀,在殷商臣民中享有与河岳同等崇高地位,尊为“高祖”;甲骨文中称“高祖王亥”、“高祖上甲”、“高祖乙”、“高祖舜”、“飨舜宗”“惠高祖舜,祖用王受佑”;商王尊帝为高祖,故《国语·鲁语》曰:“商人禘舜而祖契”。追远尊先,奉供于祖庙,祭祀帝舜。
    今我中华姚氏,如福建晋江罗裳山建有规模宏伟“舜帝纪念堂”,永和、英林、内坑等姚氏裔孙至今每年祭祀帝舜圣诞,焚香奉祀,礼拜为“祖公”。可见,我姚氏尊宗敬祖之心,虔诚深笃,铮铮可鉴。
    对于“祖公”帝业德绩,历来史学家争议不大,我姚氏宗亲亦略知梗概;然对于圣祖帝舜诞生地、活动地、崩葬地以及年寿,史籍记载不一,志史学家阐释各异,分歧颇大,争论不休;迄今二十一世纪,有关省市为争夺旅游资源,各持己说,莫衷一是,致我舜裔诸姓宗亲莫铭其“妙”,懵懵不知所以然。
    南宋状元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中写道“舜生诸冯,《孟子》以为东夷之人,历世逾远,流传失真;太史公以为冀州人,然耶?否耶?”未予肯定。王十朋认为“意者: 不生于是,则游于是”。山西人说是运城、蒲坂人,山东人说是诸城人,河南人说是濮阳人,河北人说是涿鹿人,浙江人说是上虞人。各以“遗迹”、志史,引经据典,力排众议,执一为是,各唱各调。
    《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究其祖籍,冀州人也,东夷人也?史迁与孟轲各持一说:孰是?
    古东夷,约今之齐鲁到浙越;古冀州,约今河北、山西及山东部分、河南北部(后分置并州、幽州):地域辽阔,概念太大,加上历史荒远,或附会,或争荣,或争旅游资源,能不争论不休欤?笔者考量各家、各省意见,倾向如次:
    一、圣诞地姚墟
    圣祖帝舜生于姚墟,《说文》《竹书纪年》《帝王世纪》均记叙明晰。问题是:姚墟地理位置,关系帝舜是冀州人,还是东夷人?
    然则姚墟在何处?有四种说法:其一,姚墟在河南省说:认为姚墟在濮阳,古称帝丘,帝舜七世祖颛顼曾建都姚墟。《汉书·地理志》:“今之濮阳有颛顼之墟”。其二,姚墟在山西省说:认为古冀州,其范围大约为今山西、河北及河南省北部;冀州永济张营乡帝舜村,帝舜村原名姚墟村,村矗一碑上书:“大孝有虞舜帝故里”,落款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其三,山东省济南市说,认为姚墟在山东鄄城北,古有帝城,古东夷即在今山东,孟子所称“东夷人”即是也。其四,浙江馀姚说,以《正义》引《会稽旧籍》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周处《风土志》云舜生姚丘。”《正义》引《括地志》云:“越州有馀姚县,……又有姚墟,云生舜处也……。”姚丘即姚墟。
    圣诞地姚墟,各省、各志史学家各引征古籍论证其“是”,因而莫衷一是。
    笔者初步判断:帝舜生于濮阳,理由有三:其一,濮阳乃颛顼帝都,舜为其七世孙, 族群生存于此,舜诞生于此,一脉相承,顺理成章;其二,濮阳,春秋时卫国地,《路史·有虞氏後》:“《郡国志》云:东郡卫公国,姚姓,本观国也,有河牧城。亦见《水经》。今镇之灵寿西北。”又“濮,帝子散封者,今濮州,有历山、雷泽,故卫有曲濮、城濮、宛濮、水濮。”又“观,后启五庶,俱封于卫,是为五观。”《左传·昭公元年》: “……夏有观、扈,……”今人李索《左传全宗》注云:“观,夏代国名,姚姓,在今山东观城县。”其三,濮阳、范县、鄄城,地处东夷之东界,应孟子之说“舜,东夷之人也”。而史迁谓“冀州人”,则谓其已都蒲坂,属冀州,俗传呼冀州人;帝舜征庸、执政、生活于此,而非诞生于此。
    至于有山东学者认为,舜生于东夷之诸冯,诸冯在泗水东,泗水有“桃邑”,古称 “陶虚”或“姚墟”,桃、姚二字相通,桃虚亦为姚虚。笔者认为:以“桃、姚二字相”为条件推导出“桃虚”即“姚虚”,逻辑不通;《说文解字》未之见也。其注“桃”云:“果也,从木兆声。”其注“姚”云:“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从女兆声。或为姚,嬈也。史篇以为姚易也。”桃从木,姚从女,至多同为形声字,实质风马牛不相及。可见,以“桃”“姚”“相通”说,不惜臆造;至于或以“桃”为姚氏图腾,妄借寒浞以桃杖击杀后羿,后羿子孙以桃为图腾,与舜何干?同样亥豕帝虎,謬戾不堪言!
    圣祖生日,相传每年夏历二月初二;圣祖忌日,相传为每年夏历九月十三日。
    二、历山、雷泽、河滨、寿丘、负夏五处何在
    ·罗泌《路史》释“历山之耕”下注云:“九域志云,历山有三:济南、濮阳、河中。今秦地池阳、澧阳、潘城、始宁等处皆有立。”至近代,报名谓“历山”者,已有二十多处。自司马贞《索隐》、裴骃《集解》、张守节《正义》之后,诸说纷纭,各持己说。或引《括地志》云:“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一名历山。”“越州馀姚县有历山、舜井……”或引郑玄注,谓历山“在河东”,等等。
    今笔者从韩兆琦说(见《史记》全译全注本“五帝本纪”)。韩氏云:“按,谭其骧《历史地图集》标历山于今山东荷泽东北,雷首泽旁,与下句相合。”所谓“与下句相”者,谓“雷泽”、“寿丘”、“河滨”、“负夏”,均在“雷首泽旁”。韩氏又引《正义》曰:“《括地志》云:‘雷首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又注云:雷泽县,今山东鄄城东南。
    韩氏注“寿丘”:《索隐》引皇甫谧曰:“在鲁东门之北。”注“鲁”云:今山东曲阜。韩氏引《集解》郑玄语:“负夏,卫地。”卫地,见上述,即濮阳。韩氏摘《索隐》所引
    《尚书大传》,谓“贩于顿丘”。韩氏注云:“顿丘在今河南淇县附近,正古时之卫地,也与荷泽不远。
    唯注释“陶河滨”引《括志地》所云:“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所谓“河滨”未必是地名,概言帝舜制陶于河边,盖制陶需水耳。其实《括地志》此条之下尚有一段韩氏未引。《括志志》云:“……南去历山不远。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舜陶之陶也,斯或一焉。”可知舜制陶在河滨非固定一处, 尤非定陶于一地。
    三、圣祖崩葬地
    帝舜,名重华,字都君,东夷之人,生于七世祖颛顼帝定都圣地濮阳;青壮时,生活、生产于以濮阳为中心之濮阳四周。以孝闻,年三十尧帝征庸佐政,命居妫汭;年六十一受尧让践帝位,都蒲坂,国号有虞。《史记》纪云:“践帝位三十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谥号:舜。(《索隐》:“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舜,谥也。”按,大阳,在今山西平陆西南,即晋献公“假虞灭虢”之“虞”)
    自古而今,称“虞舜”者,乃国名加谥号;并非指舜生于虞,为虞人、名舜。至于谓“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古籍有两种记载:一是《大戴礼·五帝德》: “舜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位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山。”《礼记·檀弓》: “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山海经》,“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二是《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四十九年帝居鸣条,五十年帝陟。”(帝崩,升天,曰陟)。
    两个崩葬地,《大戴礼》《礼记》《山海经》与《孟子》《竹书》说法不一。若说崩葬于鸣条,则在山西省运城市鸣条岗;若说崩于九嶷山,则在湖南省宁远县零陵。零陵, 汉时为桂阳郡,地广,有湖南宝庆、永州及广西桂林之属地。《山海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1973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中有一幅“地形图”,于九疑山旁标“虞舜”二字。“地形图”下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前 168 年),可见公元前西汉初,九疑山已建有舜陵庙于此。2000 年,湖南省考古工作者于九疑山玉琯岩发掘发现宋代舜帝陵庙遗址,有正殿、寝殿、厢房等;在宋代基址下又发现唐代舜帝陵庙建筑基址;在唐代基址下又发现汉代建筑遗址,出土多件汉唐文物。这一遗址发现,恰与马王堆三号墓“地形图”相互印证。帝舜陵墓前有“陵碑”,为东汉蔡邕所书,书文是:“帝舜有虞氏之陵”,另有《九疑山铭》。
    秦汉时,九疑山玉琯岩前所建帝舜陵庙,为历代皇朝,祭祀不断。秦始皇三十七年十一月、武汉帝(汉武帝)元封五年,均“望祀虞舜于九疑山”。魏晋南北朝诸帝王祭祀帝舜陵未懈。唐初陵庙荒废。唐代宗承泰二年(756 年)下“诏:道州舜庙蠲近庙佃户充扫除”,唐玄宗派宰相张九龄赴九疑山祭舜。唐僖宗乾符年间(877 )修复舜帝庙。宋隆建太祖961 年)诏:“设守视,禁樵苏”;乾德二年964 年)祭舜;六年968 年)下旨修葺九疑舜庙。南宗(南宋)宋淳佑六年1246 ,修葺舜庙并重刻蔡邕“九疑山铭”。元至治四年1324 年),命有司祭舜庙。明洪武三年1370 年)遣使访先代陵寝,在酃祭神农,在宁远祭虞舜,并撰祭文。洪武四年(1371 年),明太祖遣使致祭,并将舜陵庙迁至距玉琯岩三公里之舜源峰下。
    历代帝王、文士多有祭文。南朝宋刘裕、唐玄宗、唐文宗、明太祖、明成祖、清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皆有《祭舜帝文》。文长,均恕略。文士诗文,春秋楚国诗人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迓并。”重华,即帝舜名。
    以上系笔者倾向性见解,然耶?非耶?不强求读者、宗亲从我管见。圣祖帝舜德绩斐然,遗泽长被,各省所列舜生地、舜都、舜庙、虞山妫水、姚丘舜陵等等,正如王十朋所言:“……皆其遗迹也。意者:不生于是,则游于是乎?舜为人子,克谐以孝,故其俗至今烝烝是效;舜为人臣,克尽其道,故其俗至今孳孳是蹈;舜为人兄,怨怒不藏, 故其俗至今爱而能公;舜为人君,以天下禅,故其俗廉而能逊。
    读王氏此语,宜请注意“为人子”、“为人臣”、“为人兄”“为人君”四句所界定明德内容,再回味本篇首句所引刘向语,感悟必深!
    帝舜胄裔之封赐食采,臣民之景仰奉祭,或立庙立祠,或命山命水,随时随处皆然, 名正言顺,势所必然。以致于今九州难以精当辨别帝舜真迹。正如王十朋所言:“皆其遗迹也!
    遗迹可贵,唯我姚舜;何必轩轾,荣耀绝伦!汉·刘向《说苑·指武》句有:“孔子曰:‘美哉,德乎!姚姚者乎!’”

    " K+ I6 \8 i' B: Q: r5 K# g

    签到天数: 51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9-6-27 11:0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庆敏 于 2019-6-27 12:59 编辑 ' W% S7 j! A( A) l4 K
    pszyyao 发表于 2019-6-26 18:29
    * E4 O( ?9 E/ b: w姚书需要姚族简介,有一定要求。你可读《怎样编写入姚书的姚族简介》
    ' p/ G/ M" j6 A' x8 f+ `http://www.yaogens.cn/por ...
    4 u6 Q8 I% e, w+ A; d' n
    山东省阳信县金阳街道北姚村姚族简介:
    + k4 K+ {: q! o  {+ c/ R阳信县北姚村姚氏(姚网会员姚庆敏撰写,自始迁祖大恭公下廿五世庆字辈)。
    $ t% w1 }1 s5 n天下姚氏始祖皆为大舜帝,北姚姚氏于明朝永乐二年始迁祖大恭公偕二弟二恭三弟三恭(又名体恭)由“山西冀州诸城庄”(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迁来阳信县城西南七里蚕姑庙右立村姚庄,又曾名姚家园子,今名北姚村。当时皇帝明令,兄弟不得同驻,故而二恭迁往庆云县立村姚千;三恭迁往阳信县城西南廿里立村沙河姚(今名雹泉庙)。
    & ?$ N1 s, U) C8 H枣强祖籍有回乡路线及里程:先由阳信往宁津,“自宁津城至吴桥六十里;自吴桥城至桑园廿五里;自桑园过河至龙河七十里;自龙河至毛庄廿五里;自毛庄至姚庄四十里;姚庄在诸城庄西南四里;诸城庄在枣强县城西南八里。”
    5 P1 o' w9 B7 Y) T6 N* {, q本族自大恭公起已历廿七世,六百余年,由北姚村又分拆出西姚庄、东姚庄、簸箕赵、五霸营、郭当庄、大邢家、小邢家、刘全仁、夹河徐、王小庄子、王木匠、张三川、孙郭田、东埠、苏圶、侯庄。) @8 |# e- `* O& @- v
    大恭一支优长于文化素养,耕读传家,为阳信县著名世家,书香门第,为人师表。载在县志摘录:十四世姚诚身字允合号六階别号悔轩,学兼文武,康熙丙戊补武庠生,实富文学,著《醒迷论》千余言;十八世姚振声字绳五,太学生,读书求实,邃于岐黄;十九世姚本忠,精忠兄弟皆为附贡生;廿世姚际元,字长卿,光绪丁酉科举人,民国初年为省议员;廿世 姚际亨为侯诠教谕,参与续修巜阳信县志》;后兴新学,姚际元监修县高初两等学堂,故旧学新学仍以姚门为最;廿一世姚式偃赴省派充研究自治;姚氏门中无一白丁,供职于京汉、京浦、胶济、浦信铁路,山东黄河河务多人。
    . l7 [' {  I. B* X5 Q7 Z7 C三恭祖一支据家谱载多应武举,任职于各地。万历年间七世姚大志出任两淮盐运司大使,为祈禳雹灾,回家修筑雹泉庙,故沙河姚改名雹泉庙至今。3 {8 d7 V7 Z! C  \" \8 e8 v+ s
    字辈:自廿一世起:式、修、家、衍、庆、伊、宗、寿、锡、长。今续修:承、其、明、哲、兴、宜、俊、咸、崇、祥;启、梦、同、永、和、定、肇、安、荣、昌。7 P; f- j0 Y. p  L8 u
    本族明崇祯三年有六世祖续谱,这是最早关于家谱记载。清同治四年,十九世本忠、精忠兄弟续修,后又发起过五次,具体时间不详,最后于民国廿年竣工,卧谱,立谱俱全,二恭祖三恭祖两支也都同续,三恭祖三大支无一人阙失。! N* R. t! f" `
    今存世仅卧谱残叶,立谱为布轴,保存完整,编号Y鲁00*1【山东阳信】阳信姚氏宗谱,民国廿年修竣。
    # G% p- @* v6 W" c' j$ e二零一八年冬廿三世姚家寿发起续修,尚未完工,编号Y鲁00*2。, {) v' S- m' j# n
    阳信北姚庄姚氏家庙(宗祠)YC鲁0*原立于村东北十九世本忠园田之东北,此庙详情记于立谱轴简端,原委甚详。后家庙于动乱中人为破坏,建小学,今重归本忠后裔为业。2 u7 m. K! s* z
    供稿人:姚庆敏。# u% X9 ^7 g' O

    ) D! j, H: [( U. @& o3 m, ?% X!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9-6-22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9 @! u- v( L- S, H. k8 ~  s楼主姚庆敏说山东省阳信县西南七里姚庄姚氏【姚庆敏】& w( x/ |2 Y- C  I9 o+ f& b
        我们这一支有确切可考的文字记载只有615年,传承廿七世了。始迁祖大恭,于明永乐二年,偕二弟二恭三弟三恭(又名体恭)自山西冀州诸城迁来今山东省阳信县姚庄。当时皇帝有明令,所迁各家兄弟不得同驻,所以,二弟迁往庆云县立村名姚迁;三弟迁往阳信县西南廿里立村名沙河姚(今名雹泉庙)。# X% \, T, y/ h5 d/ @
        大恭公后人偕 二恭、三恭公后人几次修谱,立有详备的谱系。最后一次续谱Y鲁00*[山东阳信]阳信姚庄姚氏族谱,由姚庄十九世本忠、精忠兄弟二人立谱【什么时候?】,并确立了后人用的10个辈字(自廿一世起用):式修家衍庆(25),伊宗寿锡长。——楼主姚庆敏是廿五世庆字辈。2 i* \* g- ^; _; J. f
    & g' 阳信姚氏的祖籍,就是今河北省枣强县南姚庄——谱上所谓的“山西冀州诸城"。族谱记载迁移路线:先由阳信往宁津,“自宁津往吴桥六十里;吴桥城至桑园廿五里;桑园过河往龙河七十里;龙河到毛庄廿五里;毛庄到姚庄四十里;姚庄在诸城庄西南四里;诸城庄在枣强县城西南八里。”族谱的记载很明确,看来还不止一次回去过。* T! e1 Q+ ]) Z' U. i8 k( D
        我搜集资料和论证,写成文章《大舜之路》发在博客上过,以期大家与我探讨。我们的族谱上原有《舜生考》,可惜,年深日久不能连缀成篇了。
    6 P9 u7 F' }; [: \: E( Y    一个月前,我随几位老人回枣强县考察,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由于时间紧迫,只去了一天,受到老家人的热情接待,也不能说是一无所获,但要找的迁徙所出的本支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姚姓宗亲是山东青州人于永乐年间迁至枣强县南老官营,又历四世,遭兵变迁往姚庄的,家谱记载的诸城庄也找不到了,据调查,在民国二十年之前,北京政变的时侯,直奉大战,枣邑多遭兵匪之祸,又有天灾,“里社空虚,壮者四散”,家乡人被杀散,一切都被那支看不见的翻云覆雨手重新洗牌了。
    & N/ c; O% T8 F: i0 y#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9-6-23 17:38:26 | 只看该作者
    姚庆敏 发表于 2019-6-23 14:07
    ; b  ^9 o+ o' x1 \0 p经历十年浩劫,本族卧谱几尽全失,仅有残叶,立谱为布轴,分为五轴,字体清隽,家族传承一脉而清。
    & [& E# z2 E9 s最后一 ...
    . V1 G- \) b7 o' j5 P$ M( ?
      S0 }" s% }! b& O5 Z0 I7 A5 V- }
            经历十年浩劫,本族卧谱几尽全失,仅有残页。立谱为布轴,分为五轴,字体清隽,家族传承一脉清晰。【——什么是卧谱?立谱(布轴)是“神帐”?】
    " `" V! q" W& ?% F( q- F5 n$ g8 |0 u! o" `, X. `) q/ [
           最后一次续谱是清同治四年由十九世本忠精忠兄弟二人发起,是我族影响最大的一次续谱,精忠公确立了后人10字辈字。后来,本忠兄弟二人毕生无间断地续谱,他们的儿孙受影响也不断参与其中。最后于民国廿年卧谱立谱盛满了一个大谱箱,算是告一段落。% J% F5 {9 e- {
           零星的续写仍在进行中。我们这一次续谱开始于去年冬,参考以前有心人的资料,续写到今天的廿七世。最低一辈宗字辈廿七世不在老家北姚,而是在桓台县东埠村,他们是迁出的一支。【——淄博市桓台县东埠村姚氏有多少人?一直与老家北姚合修谱?】/ o, S; @% Z+ {% o1 P+ L
           从民国廿年算来,又是近九十年没续谱了。4 X4 f- K4 F" h' @  N. N; f. w, x

    签到天数: 51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14:07:09 | 只看该作者
    经历十年浩劫,本族卧谱几尽全失,仅有残叶,立谱为布轴,分为五轴,字体清隽,家族传承一脉而清。
    0 |4 b1 p2 ^; J* D最后一次续谱是清同治四年由十九世本忠精忠兄弟二人发起,上承先君未竣之功而完全。这是我族影响最大的一次续谱,精忠公确立了后人十字辈份,后来,本忠兄弟二人毕生无间断的续谱,他们的儿孙受影响也不断参与其中,最后于民国廿年卧谱立谱盛满了一个大谱箱,算是告一段落,零星的续写仍在进行中。
    - e& a6 D1 t% ~0 e  i2 R0 N我们这一次续谱开始于去年冬,参考以前有心人的 资料,续写到今天的廿七世,最低一世廿七世不在老家北姚,而是在桓台县东埠村,他们是迁出的一支。; N# Z/ E. i# ~! E
    算来从民国廿年,这又是近九十年没续谱了。, @. n/ Y% f3 K) x)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9-10-29 07:15:20 | 只看该作者
    姚庆敏 发表于 2019-6-27 11:01
      O: R. \  }; ~! Y4 x$ y) ^( _山东省阳信县金阳街道北姚村姚族简介:1 E( g: P+ W% m  Q/ D0 M2 w
    阳信县北姚村姚氏(姚网会员姚庆敏撰写,自始迁祖大恭公下廿五世 ...
    6 x( f  o( E9 {2 O: e) ]
    已读,已收。/ N8 e/ N4 @; y# h) S9 G) ~" Z

    ) g5 F; R, U1 E6 O# p8 S) v
    字辈:自廿一世起是:式修家衍庆,伊宗寿锡长;今续定20字:承其明哲兴,宜俊咸崇祥,启梦同永和,定肇安荣昌。

    ) |1 O0 \1 D7 R" {
    ; Y' ?) O; n( K( L8 l2 W5 H3 e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9-6-26 18:29:09 | 只看该作者
    姚庆敏 发表于 2019-6-26 16:13
    + p: w/ f0 x; f3 i& X5 A# L六月廿一日十点五十的那篇《冀州诸城姚氏》的贴子;前天十点四十七分发的《大舜之路》篇幅长一点,但介绍 ...

    1 R: B4 T( y/ B: L& `       姚书需要姚族简介,有一定要求。你可读《怎样编写入姚书的姚族简介》$ ]% G  q  }% H- Y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848&fromuid=17165
    " o5 e% |$ \" k(出处: 姚氏宗亲网)' X8 @) n4 l+ N3 J2 x6 {1 N+ Q

    签到天数: 51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9]二品侍郎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16:1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庆敏 于 2019-6-26 16:17 编辑
    6 k6 H! I6 X  e+ q+ V
    pszyyao 发表于 2019-6-26 10:56
    5 y; l' G( {8 J  p# H4 P  m广州姚钟尧正在编写姚书《中国姚氏知见录》并征稿,你愿意编写你族简介入姚书?
    9 A4 s! r( E5 Z, D3 A# [6 \8 |" d
    六月廿一日十点五十的那篇《冀州诸城姚氏》的贴子;前天十点四十七分发的《大舜之路》篇幅长一点,但介绍的详细些。7 F& ]- q( U/ B0 l8 _, z

    ( c# X0 s9 b3 @  \, \0 P: X

    签到天数: 51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9]二品侍郎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16:0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庆敏 于 2019-6-26 16:16 编辑 ! n$ h( S& v3 h( ^' t  }
    pszyyao 发表于 2019-6-26 10:56
    / H' X/ x# F# ?广州姚钟尧正在编写姚书《中国姚氏知见录》并征稿,你愿意编写你族简介入姚书?
    - f8 r6 M+ S( q- U
    可以,我想我前两次发的关于《冀州诸冯姚氏》的贴子就可以,或是前天我才发的《大舜 之路》,都是我对本族的思考,和一些考据,探讨。* G; i9 o5 [6 P; o4 o) v/ z1 ~
    . A, u2 a2 }6 V. R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9-6-26 10:56:39 | 只看该作者
    姚庆敏 发表于 2019-6-25 12:12
    + r4 O. E6 ?& b' \1 k0 A/ g- J他是至近宗亲这无疑,我们族谱原来是各分支全备的,不落一人,后来天灾人祸,只留卧谱残片,立谱尚完整, ...
    - w9 b: z# S" @7 z9 Z. y  G
           广州姚钟尧正在编写姚书《中国姚氏知见录》并征稿,你愿意编写你族简介入姚书?

    签到天数: 518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9]二品侍郎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6-25 12:12:4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9-6-25 08:08
      t: S% R( h5 m% z; u' r你们有好多立谱?每家或每一房都有立谱?3 M$ W" N, g  n$ n3 T
    # k' r1 T& ~5 K: _
    青海那位二恭祖后宗亲,把立谱都拿去借阅,但没有下文。所借 ...
    9 c  \) V: [/ l" ^+ r
    他是至近宗亲这无疑,我们族谱原来是各分支全备的,不落一人,后来天灾人祸,只留卧谱残片,立谱尚完整,他们只说续谱,可惜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f& D( A- K; D( [0 L"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9-6-25 08:08:59 | 只看该作者
    姚庆敏 发表于 2019-6-25 07:16" r7 L& L! {( M4 l/ P
    那位宗亲联络过我本家一人,把立谱都拿去借阅,但没有下文
    , {! f6 I' i7 H! C9 l. \" o
    你们有好多立谱?每家或每一房都有立谱?$ F( }2 u3 p$ B# S

    9 h1 U3 }4 i) e; D) W; C. f1 p) K青海那位二恭祖后宗亲,把立谱都拿去借阅,但没有下文。所借立谱与他有多少关系?2 w. O1 b- Z1 Z' _0 X/ Z;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1 04: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