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24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始迁丰城的灵源姚祖 也许就是个普通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3 08:3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人说,灵源姚是姚思廉的后裔,也有人说灵源姚是姚崇的后裔,还有的说成既是姚思廉又是姚崇后裔,为此,让许多人感到迷茫。本人认为,灵源姚远祖可能就是普通人姚某公,他既不是姚思廉 也不是姚崇。

. G- d& l6 c; k" b
一,     灵源姚不会是姚崇后裔
  Y8 ^/ }6 D. q. W0 O% j6 K; D
据《姚勉集》和《姚锡墓志铭》记载,灵源姚氏出自丰城,五季乱时避居灵源而形成灵源姚氏,《南垣姚氏谱》记灵源姚氏始居丰城,唐代时六世祖姚世忠从当时的宜丰县治天宝为官而避乱灵源坑形成灵源姚氏,这二者记载基本一致,也就是说,有一姚氏祖始居丰城,唐或五代时避乱灵源,这是肯定的。又据瑞州府和宜丰县等地方志记,公元877年,唐未农民起义军王仙芝攻战宜丰县治天宝,而后地方势力蔡剑、钟传在天宝和上高、高安的县治展开拉锯战,钟传获胜,朝庭封钟传为镇南节度使,此后,地方一直平静,直至南唐过渡到宋,均无战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灵源始迁祖应该在公元877年左右避乱居灵源的。

/ X0 e9 c# A6 h: `' R  h
为了方更理解,我们把始迁丰城的姚祖假设为姚公甲,把始迁灵源的姚祖假设为姚公乙,姚公乙于公元877年左右避居灵源应该有30岁以上,出生在公元850年前,姚公乙与姚公甲之间到底有几代?南垣谱说是六代,我们暂且不采用这一信息,但从《姚锡墓 志铭》中“或曰,思谦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可知,姚公乙与姚公甲之间是有几代人的,要不就会直说其祖、其父云云。也就是说,姚公甲出生在公元800年前,姚崇于公元721年去世,姚崇后裔中在公元800年前出生的在专门研究机构是有考的,没有一个迁丰城。所以灵源姚不可能是姚崇的后裔。
! e. I' R( H7 k5 d; J
二、有人说灵源姚是姚思谦后裔,但否定的疑点很多。
& i: U) m9 {: P* V% ~' `  E9 D# \
尽管有的人在坚持灵源姚是姚思廉后裔的观点,但是我还是要说,不一定!且可能性不大,考古上有一个方法,就是整个证据中,如出现一个解释不通的证据,这个结论就不能下。
一、《舍人集》中姚勉在伯武墓志铭中提到自家世系时说“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为什么要加“盖”,这是大概而不确定的意思,有的人会说这只是个语气词而已,就算语气词,但这个语气词在这里是对肯定语气减弱的语气词,姚勉身为一个状元,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语言功能,他要用,说明他心中对这一世系是没有底。

& t- u' A) [0 j
二、《舍人集》中姚勉写其父的墓志铭时,个字未提父亲是思廉公后裔,不合墓志铭常规,除非确实不是或不能肯定。在《舍人集》中的文学作品中确实说自己是姚思廉后裔,但给自已父亲写的墓志铭却不提父亲有姚思廉的血统,可见他也是严谨的。

( j3 E" C  o# d: f( N
三,胡仲云(与姚勉同时代进士,其家相隔灵源不到十公里的高安县华林山)在姚勉祭文中,也没提姚勉是思廉公后裔,如果姚勉是姚思廉后裔,这该是个提升逝者身份的好时机,但胡仲云没提,仍不合常规,可见时人对灵源姚是不是思廉公后裔,是持慎重态度的。
4 |  B2 G  V: z, I. S
四,姚勉的曾祖姚锡的墓志铭掩埋地下800多年,公元1983年才出土的,里面讲“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徒焉。用“或曰”二字,译成白话文:“可能是姚思廉封丰城县公,(始迁祖)于是(从北方)迁徙到丰城的。”姚思廉是肯定没有迁到丰城,姚思廉的五代内后裔或者说公元800年前的后裔是可考的,但没有发现有迁丰城的记载,这句话只表达了姚公甲与姚思廉封丰城县公可能有关。总之,我们看过很多的墓志铭和祭文,能交待世系的都会交待世系,这是常规,而姚勉给父亲的则没交待世系,别人写姚勉祭文也没交待世系,姚勉曾祖父姚锡的墓志铭说了个猜测性模糊说法。也就是说,这几个灵源姚的墓志铭或祭文都不说自已是姚思廉世系,当时的灵源姚这样做自有其道理的,说明没有记录,没有把握。
/ j4 y" M( l9 m$ w- N/ }
三、灵源姚远祖也许就是个普通人。

% p; ]7 x) B/ U# a: M
南垣姚氏谱把二世祖子胜等同于姚思廉,把四世祖冠道等同于姚崇,以双名的方式一口气把两位名人都拉了进谱,南垣谱系是灵源老谱系,这种做法不只是灵源姚这样做,翻看江西非灵源姚氏谱大多也是这样做的,其它姓氏谱也有同样现象,这种拉名人的现象造成后裔们的迷茫,尤其是考究祖系上带来了混乱,这是历史的产物,我们只能正确对待,在姚谱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姚,既认姚思廉为远祖 又认姚崇为远祖,有的本是同一支姚却有一分支认姚思廉为远祖,另一分支却认姚崇为远祖 ,也许本来这两位名人都不是自己的远祖。灵源姚的分支中也出现有这种现象,比如,同出于灵源姚谱的高安锦水姚,其一分支迁安福的正雅公裔再迁云南巍山,已尊姚崇为远祖;另一分支迁浙江衢州瑶峰的,则尊姚思廉为远祖,这肯定是不符合历史的。那么,灵源姚远祖到底是谁?从上两段的分析,姚公甲既不是姚思廉、姚崇本人,也不会是他们俩的直系后人,按照《姚锡墓志铭》中记“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我认为,最可能的就是因姚思廉封丰城县公而迁来的族人,与姚思廉封丰城县公有关,而不是姚思廉的后裔,族人在姚思廉封食之地管理相关事务,这也是正常的,他在历史长河中不是名人,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说只是个有点小地位的人。(以上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不作解释和争论,只是抛砖引玉,给有心考究灵源姚远祖的人一个参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0#
发表于 2021-2-6 13:44:55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1-2-6 07:53
& U1 ?) Y6 o: u! ~; V始迁丰城的灵源姚祖不是个普通人。( ~" U/ h5 R* w: ]* k5 J

: @, ~0 |. I& E$ Y/ E- a南垣姚氏旧谱页载始祖是仓监。仓监是谁?何名字?是不是灵源姚氏始祖 ...
8 k# v: a) e9 s' K, @' q6 [0 M
@广州姚钟尧号老头子-18922427876 教授中午好,4 g+ {: F1 t1 I" ~! E# a$ \% A
南昌姚氏始祖彦国公(公元584—666年),字安邦,号仓监,始迁丰城。
0 Y2 ]! V' V' u$ U南唐仓监,是官仓监。始迁灵源。
# q9 N) `" C9 M8 `. a2 Y$ W- `5 c" o( s; m# N9 B4 p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
发表于 2021-2-6 13:41:39 | 只看该作者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2-6 09:24
# Z, B- B4 z6 u) F5 a3 f# `介绍世系,古代礼制所形成的习惯,一般都只介绍到高祖,五服内。并不是不要五代以上的祖宗的意思,更不是 ...
3 C: Z# X5 Q4 r6 }0 Y' w2 d8 s
是的宗亲,我们山东枣庄的服孝制度一直保持,基本没有变化。
; c% {% V2 D+ W7 G2 N. x" ?$ f) V. V家族人等,五服以外,不管房份远近,比逝者辈份矮的和年龄小的,男的一律戴孝帽,女的一律孝巾。9 M& k2 E* h  i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8#
发表于 2021-2-6 09:24:31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2-5 23:50
1 y9 F* L4 a& J- s4 B& @" @) ]+ {清五服不是清祖先,分房立派就不要五服以上的祖先了吗?怎么可能?
/ N6 K3 l+ N9 x/ H
介绍世系,古代礼制所形成的习惯,一般都只介绍到高祖,五服内。并不是不要五代以上的祖宗的意思,更不是冷漠无情的认为五服以外的都是无关路人。) A1 `+ s! M. [3 O! V
五服,最简单最直观也最常见的就是亲人去世时参加丧礼时所穿的服饰。如斩衰、齐衰、缌麻、大功、小功等。
" O4 j* n& H& z/ V" i现代丧礼已经简化也有变化,例如我们那里参加丧礼时,五服之内的子孙、侄、侄孙都可以穿长袍孝服,其他的只在头上缠几圈白色孝帕,不管是否同姓,只要来参加丧礼的,外姓的也一律只戴孝帕。
& `) B8 z$ q6 w7 B& j" @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具体的可以看看古代礼制相关的书籍。2 m) t- |' U2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21-2-6 07:53:07 | 只看该作者
始迁丰城的灵源姚祖不是个普通人。/ h6 N/ {  H2 n8 j% N& X

1 C  ~/ W' z( V) {8 ]1 n南垣姚氏旧谱页载始祖是仓监。仓监是谁?何名字?是不是灵源姚氏始祖?6 h9 D2 v4 c2 p0 C. V- t
南垣姚氏的始祖,表观上看有二:仓监,彦国公。未知二者是否同一个人。2 {0 ]! F& l! V* f# H2 l) B

' d4 C6 g/ G* F) w6 Z# p宋状元姚勉称其始祖是五季仓监,未道出名字。此五季仓监与南垣始祖仓监是同一个人?' b# e7 g% Z8 f2 I
"南唐仓监,五季之乱。"状元公姚勉家的这位始祖是无可否认和无可怀疑的。是入灵源地姚氏始祖?
2 {  b& i/ N. p; f( ~. Y' w5 Z9 {4 U
南昌姚和南垣姚称其始祖是隋唐时期的进士彦国公,来到江西做山长。彦国公显然大大地早于五季仓监。彦国公是灵源始祖?他与仓监或五季仓监是什么关系?状元姚勉从沒提及彦国公,而南垣姚  灵源姚甚至南昌姚却都认姚勉是他们的状元。
( [0 Z" s/ c. }8 t4 g3 t' `' K; n3 t! a4 M/ ]" B, Q9 r$ Q: Z9 o( @1 l9 V# y
灵源南垣姚姚克保的文章未触及上列问题。
3 M# i& {) b# r
6 U7 N; j9 z. T0 [% y然而,由上列灵源地姚氏始祖名录可知,始迁丰城的灵源姚祖不是个普通人。
& {/ v4 R# ^/ A9 K9 t" `$ S- q- c9 c
@姚卿芳 
' ^, P! J! j1 z@枣庄姚绍峰 # a' C  C: Z8 Q6 _2 o* [- O
@黔道真姚思波13985071200 
2 K9 }+ x, d9 n' i4 a/ s@南昌姚卿堂 
* d7 L4 F/ e) o8 e! u@姚尚明 7 o8 L5 p9 Z  H0 m% ^1 I  |
早上好。请教诸位。' ?2 W8 E( G! i1 P; F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6#
发表于 2021-2-5 23:50:14 | 只看该作者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2-5 12:32
9 ^2 z" g. M" e4 Z几千年的家族文化,除了聚族敬祖以外,还有一个不挣的事实,那就是“清服”,清“五服”。每个地方家族一旦 ...
: H  S$ X1 G1 T3 b0 \  Q
清五服不是清祖先,分房立派就不要五服以上的祖先了吗?怎么可能?
$ V+ g% E. `' U1 }. o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5#
发表于 2021-2-5 12:32:43 | 只看该作者
几千年的家族文化,除了聚族敬祖以外,还有一个不挣的事实,那就是“清服”,清“五服”。每个地方家族一旦发展壮大,就会自然而然的分房分派。分房分派最明显的就是清“五服”,历来如此,因为服尽情尽,五服之外皆路人。所以在介绍自己的世系时,鲜有提到高祖以上的祖先是正常的。; Y# Q5 |/ C4 B3 P; u; Q
过去一房人就是一家人,一个院子居住,五世同堂,就是这么来的。一户人家一般20人左右是正常的,从过去的保甲制度可窥一斑:10户为甲,设甲长;10甲为1保,设保长,1甲相当于现在一个村人口了。
. V& g, B, i! I( l5 {$ A1 ]: X# l; X2 ?+ R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21-2-5 10:55:18 | 只看该作者
姚茂勇说:3 J8 N+ M: w7 m9 K6 n% S9 P1 R
      南唐仓监,五季之乱。
  _" K% f% r  s5 f      这句话已经把始迁祖来灵源时间板上钉钉,不容改变,也毋容置疑。
5 h9 [  ]. F6 \- [6 D& G+ P1 Z3 s9 x6 Q$ ]) `# o3 a8 k- b8 C% c, J
尧曰:赞同。1 L3 I$ [8 c" n1 q: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1-2-5 08:21:39 | 只看该作者
南垣姚氏旧谱页载始祖是仓监。仓监是谁?何名字?是不是灵源姚氏始祖?3 J: {0 g( e5 ^* X/ ]
: _2 o" X2 U, R& u
宋状元姚勉称其始祖是五季仓监,未道出名字。此五季仓监与南垣始祖仓监是同一个人?0 O1 c( X$ U$ v! S! W
6 a  R6 Y( ]4 Z8 I& j8 b; X, }
南昌姚和南垣姚称其始祖是隋唐时期的进士彦国公,来到江西做山长。彦国公显然大大地早于五季仓监。彦国公是灵源始祖?他与仓监和五季仓监是什么关系?状元姚勉从沒提及彦国公,而南垣姚  灵源姚甚至南昌姚却都认姚勉是他们的状元。
7 @" H  g  P# U) F. c  t# \! ~* i+ d% i7 ?
灵源南垣姚姚克保的文章未触及上列问题。3 E8 c% S8 H. B7 O

) d9 d# y( \4 A* z@枣庄姚绍峰 1 I) l/ f1 c: y2 z$ N$ U+ Z
@黔道真姚思波13985071200 
: B5 ~# l, B7 J* C6 y+ T@南昌姚卿堂 
; K& R$ v* d) I" A8 d, R% y+ e1 R@姚尚明 % X# n4 p% K! G1 G7 ~$ ?# P" ~
早上好。请教诸位。
9 K5 h1 O# _& c! T8 i4 k# q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2#
发表于 2021-2-4 12:4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2-4 13:02 编辑 ( l: p$ z" T& o! Q) `
5 m! A* g: E3 z
按姚勉家族史料的说法,南唐仓监,五季之乱,始居灵源。
5 ], h8 Q8 V) v6 |南唐:(937年-975年)2 r. }7 V  |- j0 h
五季之乱:(907年-960年)) r0 g0 q& m1 h6 ^2 y# c
南唐仓监,五季之乱。南唐的仓监在五季之乱时迁灵源,既要符合南唐时期内又要符合五季之乱时。
( C6 S" b  o" z/ s两个时间重叠部分也就是937-960之间姚勉始迁祖南唐仓监迁灵源时间,时间可锁定这在23年范围内。
$ |: F% d; k0 Q
$ w( z1 p" b/ U4 Q《姚勉集》里除了“文学”还有公文,如《發解謝判府蔡寺丞啟》、《發解謝新昌趙判縣啟》。如果说文学不严谨,可以理解。公文不严谨,是否会沦为别人笑柄?+ a' V$ P( E7 U. G

9 F/ {3 V4 v7 J, ]6 I' E
5 J# U1 |9 \9 N, b古代一般大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所以在墓志铭或祭文中不提太远的远祖是正常的。我这几年因为修谱,所以实地走访墓地的次数比较多,就目前收集的我支姚氏墓志铭达20余篇,目前发现的墓志铭没有一篇提及良能公的,也没有任何一篇提及辰溪、沅陵居住时期的任何一位先祖。从这些考证不能判断我支非良能公后裔。我支姚氏历来有修谱的习惯,据历届修谱资料考证,这次修谱是明华公迁永顺后第五次修谱了,所以世系清晰,都记在家谱里了,墓志铭不再提及是正常的。还有就是正常的提及世系,一般都只介绍到曾祖或高祖,五服之内。这是一个习惯。
/ S: Z# H/ a$ N& U0 F& O我的直系高祖墓志铭是广东梅州连州两县县长所撰,大曾祖墓志铭是石门县县长所撰,两位都没提及我支祖源,连明华公都没有提到。
$ j8 l0 |3 L) u2 Q9 q墓志铭,按道理应该是埋藏于墓中的,但我支全部刻在墓碑上了。
  ^! v3 O! L1 _$ M- E(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8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