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09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吊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7 22:35: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10年冬,南昌老家举行第十六届续谱及新谱发谱仪式,我们枣庄市陶庄分支领来了一幅老家堂——吊谱。) \- y# |0 q% P

! [/ Y+ @: p- z补充内容 (2021-4-8 07:38):
1 i( ^0 T& U" M+ e+ Eд

IMG20210211184221.jpg (72.97 KB, 下载次数: 446)

IMG20210211184221.jpg

IMG20210211184345.jpg (69.52 KB, 下载次数: 441)

IMG20210211184345.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15:46: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布制家谱记载裴氏19代  》2006年3月9日,安徽巢湖黄麓镇村民在展示布制家谱。据介绍,这幅布制裴氏家谱长276厘米,宽164厘米,制作于民国初年,记载了从明朝到民国的19代裴氏宗谱。    家谱大家都见过,印象中都是纸张印刷装订而成的,可布制家谱见到的人就不多了。昨日,一张巨型家谱现身巢湖市黄麓镇一裴姓农户家中。据介绍,该家谱是88年前用白布书写的,已记载裴氏19代700多年家族演变,目前保存基本完好。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黄麓镇,几经打听方才知道,这张家谱目前收藏在临湖裴村裴德广老人的家中,但他已租住在镇上。随后,记者辗转找到了裴德广老人。在老人居住的租房里,记者看到了这张已经旧的发黄的白布家谱。这张家谱长2.7米,宽1.6米,需要4个人才能拉起来。这张家谱记载在一张白色粗布上面,字迹清楚、工整,并绘有花纹,人员名单按照从左往右横向书写。    说起这张布家谱的来历,今年77岁的裴德广老人告诉记者,他爷爷如果在世,今年应该有129岁了。他曾听爷爷说,他们裴姓当年在黄麓镇有三大分支,也就是兄弟仨居住在这里。他爷爷是老三,按家族分的话属于东三分。当年为了更好地续修家谱,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爷爷找来了他的姑爷爷,一位姓梅的老先生。裴德广说,梅先生当时是教书先生,家住肥西县三河镇,不仅精通历史,还能写一手好字。所以,他爷爷就请梅先生来家里用一块布匹书写家谱,便于保存。记者看到,在这张布家谱的上方写着“裴氏东分支谱”,下方从裴氏一世开始记载,直到下面的19世,记载了裴氏19代700多年的家族演变。    裴德广老人说,虽然经过几次搬家,但这张布家谱一直放在他的家里,目前保存完好。据悉,家谱的种类很多,而如此大的巨型布家谱还不多见。(网摘)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21:23: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4-10 21:27 编辑 . T0 j( H& @2 Z) M$ G' b8 i+ R

# A# W& p* U7 ~# K2 N" k民间用白布做挂谱,始于什么时候?估计已经很难考证,但是这种用白布做的挂谱,携带起来肯定比纸质的家谱和木质的祖先牌位要方便的多。太平年间还可以,人们可以建宗庙祠堂修家谱,供奉先祖牌位,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戴德拜,也起到敦亲睦族,教谕后世的作用。
3 @! W0 x4 A( M: ]1 S) N可是到了乱世,人们抛家舍业,背井离乡,躲避天灾人祸的时候,要想保留祖先根基,记住自己的祖源,给后人留下一点线索,外出时随身携带挂谱,和随身携带纸质的成套的家谱和祖先牌位相比,那就要方便的多了!
* c- g) B  M7 a" c9 x不过,现在太平年间的挂谱,用料是越来越讲究,质量越来越好,篇幅也越来越大。挂谱上面的图案也越来越精美,寓意也更深长。
+ U* [9 g) W' i/ R斗门观前房的老宗亲姚公繁爷爷说,挂谱使用的时间一般也就是几十年,等到下一届修谱的时候,由于人丁增加了,挂谱的内容肯定也增加了,那么新的挂谱做好后,旧的挂谱就会退出历史舞台。到了新年的正月初一,族人就会跪拜新挂谱。
公繁爷爷说:“制作这个挂谱可不是简单的事,没有很高文化的人干不了这活!”老人说,其中有一道工序叫“牵藤”,是很费工的活。每一个人名,上面要接到自己的父亲,下面要接到自己的儿子,中间的这道红线,叫血脉线,血脉线上下链接的过程就叫“牵藤”。”牵藤”时人名和人名之间要均匀协调,“藤”和“藤”之间也要宽窄得当,让人看着赏心悦目!不仅这样,挂谱中间还要装饰一些吉祥的图案,比如祥云,比如八仙等都要搭配得当,不能有一丝马虎!0 S5 c, M5 e/ m9 T$ w6 Y0 ^9 Z
老人家又介绍说,斗门团一共有八大房,按照方位分为南四房和北四房,以前每一房都有祖先堂和挂谱,各房的人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就到自己的祖先堂去拜谱祭祖。除了门楼房有两个祖先堂,其余那七房都是一个祖先堂。现在祖先堂都拆掉了,没了,每年祭祖的时候,八个房的人都到斗门祠堂里共同祭拜先祖。0 e3 m- i, P2 ^+ `  a8 c3 ?/ ~% G8 r
/ B4 f! t7 l) @$ F- {6 S

0 C3 T! V# K) a+ d1 ]1 N3 O

Screenshot_2021-04-10-21-22-19-82.png (237.54 KB, 下载次数: 525)

Screenshot_2021-04-10-21-22-19-82.png

Screenshot_2021-04-10-21-21-48-58.png (217.1 KB, 下载次数: 539)

Screenshot_2021-04-10-21-21-48-58.png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16:02: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网摘》海南岛上的黎族有语言而无文字,他们的历史大多见诸汉族书籍。    但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有一万多人口、有着“中国最大黎村”之称的峨港村,符、张、王、叶等姓氏,从民国起,就有家谱传世,将家族的繁衍信息用毛笔抄写在白布上。    或装在麻袋里,或存放于铁箱中,取出来需要三四个人协助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开,而全部摊开能铺满村委会办公室大厅,占地在40-50平方米之间,颇是壮观!    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港村的黎族布质家谱,不断拼接,记录家族历史,与卷帙浩繁的汉族家谱一样,形式感都超强,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罢了。    从最上头的始祖开始记录,越往下,随着代数和人口的增多,名字也就越来越多,连接直系亲属之间的红色线条,渐渐地,也由原先的直线,变为密密麻麻的曲线,很像收音机电路板上的铜线。后人每次查找先人名讳,都要趴在家谱上,让手指跟着曲线走,慢慢寻找。可以想见,当初誊抄家谱,绝对是个技术活,不但要字写得好,还要善于统筹“版面”布局,最是挑战眼力。    虽然这些都是“吊线谱”,只是记载族人的生死情况,没有汉族家谱中常见的“谱序”,但人名旁边的注脚,尽管只有三两个字眼,仍然能让人洞见一些零碎而丰富的历史记忆。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08:30: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 j9 H& Z& @! A, f& R" r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U  M3 N( |# n$ n+ J" T" l( x
( T- Z2 g+ N4 p) f7 ?
家谱制作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
+ C4 m7 b  q# [& B. B8 z) Y5 b% H5 e& V- d# |1 j! [  T# C
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B; g% \8 _  J5 A3 z$ S$ C
江西南昌老家祠堂里悬挂的吊谱(又称挂谱),应该就属于那种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家谱形式了,不过用的材料不是纸质的,而是用优质布料制作的家谱。
6 m9 e3 G$ E) G6 a- F$ I那么老年间是怎么制作挂谱的呢?据老人讲,老年间的家谱都是用老粗布做的,用桐油油透,晾晒烘烤,然后再油,细细油过一遍后,再晾晒再烘烤,这样反复几次,就成了耐潮湿耐腐蚀的油布了。6 d! I) i- j3 ~7 @- j2 ^" O
至于现在做的挂谱材料就复杂了,好多化学的东西都被用上了。不过南昌姚氏的挂谱,还是请了当地有名的传统制谱作坊制作的,质量方面非常过关,我家保存的挂谱,从2010年放到现在,还是光鲜如新。8 [1 U5 d. N% ^

IMG_20210408_075825.jpg (36.75 KB, 下载次数: 379)

IMG_20210408_075825.jpg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4-12 23:08:25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21-4-12 18:25
4 O- j" g( I/ H6 \7 a% v, ^吊谱的用料是夏布,除了结实外,夏布还防虫防蛀。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历史上,江西是夏布的主产区。

! y# U, f7 [2 x. }7 x6 O绍弦大哥说江西老家做吊谱用的原料是夏布,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赶紧了解了一下,原来这江西的夏布还真的非常古老,并且名扬四海!而江西分宜县的夏布是最有名的,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夏布之乡”荣誉称号.
制作夏布的原料是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
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

. M/ G+ M0 N3 U5 U; _
苎麻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因而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苎麻纤维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
江西是中国苎麻四大主要产区之一,苎麻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和使用手工织布。
手工夏布的纺织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中部的江西省分宜县双林镇出产的夏布更是享有盛名,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从双林调走的一匹夏布

3 J$ a5 l7 G. Z6 ?

8 k# A( e  o2 h, s
+ d5 V% |# j, ^- N9 i9 _1 d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21:3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每年的年二十五左右,各家族在糕点铺订做的谱饼就送来了,祠堂里也开始热闹起来。. a  G3 L7 \  D8 {( `/ j, |5 z( [/ f
   这是南昌斗门老家订做的谱饼,精美的图案中间印着四个字:姚氏谱饼。圆圆的谱饼金灿灿、黄澄澄的,在玫瑰红的桌面和包装映衬下,那么可爱诱人!看着谱饼,你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R4 C- W$ L6 p' f) A: a# U1 o

; _% i9 X. ]) n4 ]) B
) R# u! r3 n1 ^+ Z* H   

mmexport1618394743486.jpg (51.02 KB, 下载次数: 472)

mmexport1618394743486.jpg

IMG_20210414_211825.jpg (89.11 KB, 下载次数: 526)

IMG_20210414_211825.jpg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4-12 22:51:31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21-4-12 18:255 f& j$ y4 y6 u1 B, [: k7 y9 \
吊谱的用料是夏布,除了结实外,夏布还防虫防蛀。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历史上,江西是夏布的主产区。

2 `1 m3 ^) ^1 g& d! V* Y+ a是的,我注意到了,江西老家的吊谱用的是手工织的麻布,江西的夏布用手摸起来感觉柔软舒适,接近棉布的细腻,更加结实耐用。一般制作吊谱的人就是制作纸谱的师傅,原料都是他们自带,只要告诉他们怎么做,做多少挂吊谱就行了。
( o) L( \" Q* g3 I4 b6 h8 x6 q" L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4#
发表于 2021-4-12 18:25:20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4-12 17:52
3 E. j9 F6 W3 Y& |4 {南昌姚氏祭祖要拜吊谱,同时还要分发谱饼。谱饼和月饼差不多,都是圆圆,烤的金黄金黄的,但是谱饼比月饼 ...

+ P9 a9 D! J7 o) O; w5 m" [    吊谱的用料是夏布,除了结实外,夏布还防虫防蛀。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历史上,江西是夏布的主产区。  W  y! [! l% r$ f7 \2 a8 u6 T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4-12 17:52:15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4-10 21:23
% ?, p3 E# U2 N+ ], E民间用白布做挂谱,始于什么时候?估计已经很难考证,但是这种用白布做的挂谱,携带起来肯定比纸质的家谱和 ...

$ D( G* g- S0 U% c" e南昌姚氏祭祖要拜吊谱,同时还要分发谱饼。谱饼和月饼差不多,都是圆圆,烤的金黄金黄的,但是谱饼比月饼要好吃的多!说是说,可是至今我也没有这个口福吃到。: L0 h  s2 Z; N7 i$ v' U5 \% {' b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16:06: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吊谱上的名字,一般都是用黑颜色书写,而海南岛的吊谱,却有些特别,古时如果有人考取了功名。做了官,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在吊谱上上名字,就得用红颜色书写,这荣耀可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的!怎么样?别出心裁吧?

194211546_1_20200630035242193_wm.jpg (37.64 KB, 下载次数: 519)

194211546_1_20200630035242193_wm.jpg

194211546_2_20200630035242365_wm.jpg (45.54 KB, 下载次数: 478)

194211546_2_20200630035242365_wm.jpg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15:57: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仅在大江南北,在海之南的海南岛上,也发现了少数民族的吊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5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