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9431|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时俱进,语出姚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5 07:46: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11-25 13:06 编辑
' _. ]" E" ~, G$ I7 y' }' l9 O/ }* e- u3 y5 T5 ?6 W$ p  F; p
昨天,《羊城晚报》2010年11月24日b4发表了陈光新“与时俱进,语出姚鼐”的考证小文章。! [" C" [+ O7 t- s" i( c' N
     姚鼐,清 桐城麻溪姚也,文学桐城派的扛旗人物。
+ d/ H8 S, g* e! \& F     (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9#
发表于 2011-4-11 00:28:08 | 只看该作者
是涛哥前任用了此句。& G9 g4 q/ V  I) O$ X/ Z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1-1-13 01:00
/ K+ Z: g" W" `1 F% H1 }0 p
  ?( n& g% N' F  Q

, }* F9 V; q# {    江苏已经有镇‘江’了,不用我等操心。:lol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8#
发表于 2011-2-7 16:42:47 | 只看该作者
此文在对谢诗的评介之中 惜抱公用“与时俱进”一词来称赞谢启昆敢于创新 勇于摒弃的文风 体现了惜抱公本人的文学主张 如赞赏雄才 博出众长 文章 学问一道 作人重于作诗!:)
# g9 L6 a( e% `- Y5 {) Dzhishu 发表于 2011-2-7 11:10
8 [+ M9 o* Z2 ?, z
谢谢zhishu宗亲指导!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1-2-7 11:10:44 | 只看该作者
此文在对谢诗的评介之中 惜抱公用“与时俱进”一词来称赞谢启昆敢于创新 勇于摒弃的文风 体现了惜抱公本人的文学主张 如赞赏雄才 博出众长 文章 学问一道 作人重于作诗!:)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6#
发表于 2011-2-6 23:34:0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与时俱进”一词——35楼第10行“然先生殊不以所能自足 十馀年来 先生之所造 与时俱进”0 Z6 h. P! C) a$ b$ W

9 t9 o  H" @: h1 o. A此文若是姚鼐所著,“与时俱进”语出姚鼐就对了。那么,文中的“先生”,当指谢蕴山了;是说谢蕴山“与时俱进”。
+ F  h( ^( _9 F( u
/ H7 o( f- G( P5 F9 E不知这样理解对否?3 E9 c5 H, m7 T/ E

8 I( }# B6 n8 e' m7 S4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1-2-6 21:5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建中宗亲!上则图片来自徐璈《桐旧集》桐城麻溪姚氏惜抱公简历 谢蕴山诗集序收集在《惜抱轩诗文集》中 谢蕴山 名启昆 字蕴山 号苏潭 江西南康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 曾任编修 江苏镇江 扬州 安徽宁国知府 江南河库道 浙江按察使 山西 浙江布政使 嘉庆间累官广西巡抚 著有《树经堂文集》《西魏书》《小学考》 惜抱公文集后集卷七《广西巡抚谢公墓志铭并序》 赞其政绩甚著
$ n+ S$ _7 T; u' b9 S- A; \5 H' `" H, ~8 q
南康谢藴山先生 奋迹江湖(1) 回翔词馆者十馀年(2) 出而分符秉节者(3) 又二十馀年
" T, v' b" p; w# C( F# y* S" Q鼐初识之于庶馆中(4) 时先生之年尚少 而文采已雄出当世矣 自是先生屡有离合 惟丙申丁酉之岁(5) / U. n6 b1 y7 O; M4 m* m
辽东朱子颍转运淮南(6) 邀鼐主梅花书院(7) 适先生来守扬州(8) 其时相从最久 游盖接影山水之区(9)
" b4 N$ J  [$ Z8 x6 v- l+ u三人屡以酬咏相属(10) 先生才丰气盛 锐挺猋兴(11) 不可阻碍
( F9 V4 H& f; m( ?- k非特如鼐辈者望而自却 虽才雄如子颖 亦未尝不以为可畏也4 n+ w7 }/ \8 w  b
然先生殊不以所能自足 十馀年来 先生之所造 与时俱进
. H: M+ u" F! t9 ?; h; q' W& h' S今者观察河淮(12) 自定其诗集 成若干卷 而往时宏篇丽制 人所惊以谓不可逮者 先生固已多所摈去矣
; Y7 z. J  a6 {* s夫岂非才高而心逾下 识精而志弥远者欤?(13)
1 D" l! z7 V% L5 E, `是以其诗风格清举(14) 囊括唐宋之菁(15) 备有闳阔幽深之境 信哉诗人之杰也!(16)6 B$ U: C& }  L+ z/ ?8 i
* D% \1 ]1 Q& ]0 z) c# E3 E
且夫文章学问一道也(17) 而人才不能无所偏擅( s+ Y$ b/ p' x) o% ^+ p( C3 @
矜考据者(18) 每窒于文词 美才藻者 或疏于稽古(19) 士之病是久矣
2 J& ]* ~4 T, o. |) O+ f5 [鼐于前岁见先生箸西魏书(20) 博综辨论(21) 可谓富矣(22  q+ g. b6 D( c9 Z9 V' p1 }3 a
及今示以诗集 乃空灵骀荡(23) 多具天趣(24) 若初不以学问长者. y1 s4 V* w: g
余又以是知先生所藴之深且远(25) 非如浅学小夫之矜于一得者
+ k- s! l( ?3 l/ D9 s然则谓之诗人 固不足以定先生矣 子颖自去淮南 奄终于京国(26)/ N0 _0 h2 f# O' ^; A3 p' r
独先生从宦益久 功名益盛 文章益多 今子颖遗集 得其子白泉观察镌刻板江宁 鼐方为之序(27) 而先生集亦适来6 x9 P/ }6 Y7 u. \& |8 x
回忆畴昔往来两君之间(28) 尽睹文章之豪俊 日月逾迈(29) 驽备如故(30) 而两君之集 将并大传于时 间与名其间(31) 其为可感叹而愧恧者(32) 又何如也?是为序!
% \. W. Y* s8 W' z4 Z
+ S" c3 W! j7 R(1)奋迹江湖:此指谢蕴山未来及第前曾漫游各地
; x& q" p( S# ^3 h( C0 [(2)回翔词馆:此指谢蕴山中进士后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 授编修 词馆指翰林院, N! I+ C2 s- l6 U9 w0 `5 y
(3)分符秉节:指出任地方官员 符节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 用金玉铜或竹木制成 双方各执一半 合之以验真假 秉:执0 K) R1 _0 K( f( C: e! Z  C8 r
(4)庶常馆:清代进士殿试后朝考前列者 得选为翰林院庶常馆中的庶吉士 学习三年经过考试再按等第而分别授职 惜抱公与谢蕴山于庶常馆相识 当在乾隆三十年(1765)  x; b/ M2 M' e: ?8 ]
(5)丙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丁酉:乾隆四十二年(1777)
$ i/ n; k2 m3 G9 S. g4 w7 {(6)朱子颍:即朱孝纯 曾任泰安知府等职 转运淮南:指朱子颍担任淮南盐业转运使官职
# l3 @7 |; K- y+ g; @0 m, A(7)主:掌管主讲 梅花书院:在江苏扬州
7 y5 k# I7 t9 x" r+ |* d; r(8)先生来守扬州:指谢蕴山出任扬州大守 大守又称知府
, l  _! r, n% s4 n% Z(9)游盖:游车之盖 泛指游踪 接影:人影相接 即几人一起同游, x4 ~; R5 L- e7 E- z
(10)酬咏:以吟诗词互相酬答 属:(zhǔ 主)同“嘱”劝勉$ E3 s. I8 N0 @7 \& W9 u, f* k
(11)锐挺猋兴:形容才气横溢 猋(biāo 标):迅捷的样子
( C8 R- f9 }$ s+ V- M% h(12)今者观察河淮:指谢蕴山当时任江南河库道 道台俗称观察, ?, D* U0 E9 K8 d; |5 a+ S, q+ v6 L
(13)弥:更加
8 q" m) p4 n6 A& |" ]! j7 W' f(14)清举:清峻抑扬5 Q# ]) ~2 y) }& q6 L' o& W) E8 M
(15):菁:精华3 x. o5 X1 Z6 [5 C" D
(16)信:确实
& ?1 P: c3 i1 ]2 G- j8 ]' D(17)一道:一样道理
' Y  h* Y( {1 I(18)矜:夸耀
2 J! O# O# x7 {+ W) t- v# _5 @(19)稽古:考据研习古事
$ [8 D  T3 V$ W* J. L; q! r$ t: s2 X(20)《西魏书》:谢蕴山著 二十卷 西魏指北朝时期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逃至关中 依靠将领宇文泰 次年 泰杀孝武帝 立元宝炬为帝 史称西魏 共三帝 历时二十三年(535-557) 北齐魏收撰《魏书》 从北齐统治者的立场出发 以东魏(孝武帝出逃后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 史称东魏)为正统 不为西魏三帝立纪 谢蕴山撰此书 意在纠魏收之失3 i$ E. J5 D6 `5 w  E6 v
(21)博综辨论:广泛地综合材料 加以辨析论证
8 E; @, R0 z) V8 x% A6 |( Z(22)富:学识丰富
. @. j9 g6 `; f; p" a5 Y: y+ {(23)骀(dài待)荡:舒缓荡漾
8 C( `6 r9 h6 C6 [1 k# A" ?(24)天趣:天然的趣味0 _; R% K6 ?* ^* L8 }
(25)蕴:蕴积涵养
: v  s9 [5 D) w6 D# l(26)奄终:忽然去世 京国:京城国都3 D, r) k4 x: ]( H
(27)序:即朱子颍《海愚诗钞》十二卷 乾隆五十九年(1794)桐城姚讳鼐作序
& n# _  A3 t3 S2 d% @. E) o7 F6 X(28)畴昔:往昔以前
( m# U7 W5 y# v& B. O(29)日月逾迈:指岁月一去不复返 逾:过 迈:行
7 r0 ?( R1 B* Z, C  ~, y/ A(30)驽(nú奴)备:愚钝困乏 这里是自谦之辞 6 L3 x7 W6 t, q9 @: l2 n1 g
(31)与:参预 此指为其作序 , o0 o* [! {& f! E
(32)愧恧(nǜ女去声)惭愧
" P. z# H6 `) J0 w
* w0 K8 `$ G2 s# x& k注:上述注释来自苏州大学出版社《姚鼐文选》 钱仲联/主编 周中明/选注评点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4#
发表于 2011-2-6 20:23:50 | 只看该作者
只见“鼐折中论断,归于和平”一语,未见“与时俱进”一词。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3#
发表于 2011-2-6 20:18:53 | 只看该作者
仔细阅读图片中的文字,原来不是“与时俱进”出处的历史证据。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1-2-6 10:50:56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1-2-6 10:3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11-2-6 10:50 编辑 3 l/ l" S! B$ h0 k6 e+ c& s& ?

% [( F1 S3 b1 R5 s3 V. a3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7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