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枫泾姚半镇"的姚家大宅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6 07:27: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3 l) d8 ~) ?/ `( @( Y- c
! h0 W  z# H+ Q$ J( p3 k' M# r

1 Y# e4 l8 _1 d0 m3 w! |5 m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上海市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1]  

) R- ^8 H" p; {+ I8 e3 o6 @; e0 L
( X/ o5 q  B0 Q5 ~古镇枫泾,地处上海西南。历史上,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与沪浙五区县(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 ?7 u- T6 E6 n& h' P* ]# I+ r7 Q% a, M# v, t* w' ]
枫泾古镇 ! E. F9 ~( T* u3 ~1 @; ^( K
/ Z5 I2 y: |0 Z2 l0 A
枫泾古镇
, \& o) b, X5 `: `8 c
) C* M; u1 }" D% h, C枫泾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已有百姓生息。1500年前,已成集市,名白牛市。枫泾镇内的界河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分界之河,枫泾由于地跨吴越两界,素有“吴越古镇”的美名,又称为“吴越名镇”、“吴跟越角”。唐宋以来,这里寺院道观遍布,人烟渐多。在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正式建镇,谓白牛镇。从明代开始,枫泾镇就南北分治,南属浙江省嘉兴府嘉善县,北属江苏省松江府华亭县。直到1951年3月,经新中国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南镇并入北镇,枫泾镇才结束分治历史。1966年10月,枫泾镇由松江县划入金山县(1997年5月起为金山区)。
8 P+ r6 Z; `" K3 B1 b
' W! ?& q- T2 N+ ^# P4 O; s- \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之一,据今有近700年历史。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2]  
2 s% M. @8 V) z+ d+ B0 ?+ W1 [1 W6 L) a1 K0 n4 W! z
进入三间四柱的“枫泾”石牌楼,沿着包围老镇区的市河和分叉小河,穿进“东栅”石坊,走过一条又一条的青砖石板的沿河老街,跨过一座又一座的石桥,一片又一片的古建筑群顺长达五里的河街铺展开来。每天清晨,河边桥堍的茶馆就茶香飘溢,四乡的渔船穿过夹河的临水楼台、石河埠,集中到长长的临河廊棚前排成鱼市,河面上水波荡漾,正如民谣说唱的“一月螺蛳二月蚬,桃花三月甲鱼肥......”  
5 J: Y( }% ^9 w. z' N$ i% ?6 b& M) v; \# M9 w
  过石牌楼进入生产街,沿河一长排逶迤绵延的黑色廊棚,黑色小瓦盖顶,黑色小砖铺地,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廊檐下高高悬挂着,正所谓古巷通幽。明清时这条街上米行一家挨一家,那时家家门前建有风雨廊棚,到近代多已凋败,如今地廊棚是重建的;平时年轻人都去上班,老阿婆们就在廊下以河岸做台,宰鱼淘米、洗菜浣衣;街上的老房子虽然门面不大,但小弄狭长,可见庭院深深;枫泾的河街都是一边人家枕河,一边人家面河;河对面是和平街枕河老屋,东头一座飞梁画栋、中国的戏剧始具雏形,到宋、金两代正式形成戏剧这石基翘角的古戏台,戏台是古代专供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人坐在船上就可看戏。清朝,南北城隍庙开始有庙会。《续修枫泾小志》载:“至期士女倾室往观,百里内闻风而来者,舟楫云集,河塞不通。”可见其盛况。届时,商贩、京剧班、马戏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十分热闹。如今的古戏台是重建的,重建后的古戏台面宽64米,进深44米,舞台面积28平方米,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古意盎然。戏台对面,一排临河的老房子,是晨社茶馆,游人可挑临窗座位坐下休息,一面品茶,一面听戏,还可临窗观景,悠哉游哉,不亦乐乎!相传廊棚的美人靠岸隔河就能观看演出呢。 ' G  s, t  G8 e1 g# ^* F

; B7 ~: q6 Q- B2 w8 e8 j6 x  踏过生肖石,在长廊东首城隍庙桥堍,有一道显眼的西洋式红色门面,这是东区火政会旧址,上海地区仅存的较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门前河中停靠着一艘红色的救火船,是上海最后一条水上救火船。和平街上原房管所大院正在重建“三百园”,石砌院门,三进大院,是三个收藏展出百样民俗用品的收藏馆的合称,现已建成布置正式开放的百篮馆,百篮馆设在中间一排楼房,前有庭院,一只巨大的古代元宝蓝仿制品,摆放在庭院一侧中央,成为百篮馆的标志。馆中收藏了江南水乡农家的各种提篮,有一百件各种用途、形制不一的篮子实物,全面反映了篮子与历代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况:有出生时睡得摇篮,读书时提的书篮、摆在家里的礼篮以及日常用的饭篮、菜篮,上坟祭祖用的香篮,做寿用的寿篮、女工用的针线篮以及蒸东西的烘篮、烟篮等等琳琅满目。“晓日提竹篮,家童买春蔬。”白居易的诗句生动传神的描写了篮子已经融入了江南人家的生活中的情景。从反映枫泾风貌的民谣“河多桥多弄堂多,唔呶喔哩蓝头多”中就可以看出篮子在江南民生中所占的地位。和平街上还有一处保留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历史陈迹的所在,值得一览。
, T7 A; v8 o  a/ O, O

  
; y7 {% ]- a" t4 {4 s+ R6 P* u周庄有沈万山的"沈厅",你可知晓"枫泾姚半镇"的姚家大宅门,它位于枫泾生产街24__26号,是姚大家族之一的"姚九房"的老宅,三个门面,共有七埭进深,五只天井,峰火墙上的窗洞都用花岗石做,十分少见,里面雕花木窗被收古董的收去,整个占地面1500平方米,1952年第三厅曾开设松江人民银行枫泾营业所,连着的生产街22____23号是"姚五房"宅门,在日本人占领时烧毁过,现进出旁边新泾路130号,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 f/ _; F  y# f3 }  l  [% c! f3 a2 |
"姚半镇"名字枫泾人都知道,但具体情况都不祥细,先后采访了唐金才老人(采访时为九十四岁)以及姚家康,姚传筠,理了下脉络,姚家祖上是浙江余杭县塘栖镇姚家宅,先祖于道光年间入军队,作战勇猛,杀敌无数,为避冤家追杀,迁移到枫泾,后逐渐发达兴旺,其一后代勤奋读书,考中功名,任浙江黄岩县知县,官任五年,告老回乡到枫泾.建祠堂,立辈号,姚家辈份号为八个字"文章家传,永世昌盛",当年本地新任官员上任,须先拜访,其中有一支家族在范浜村(现枫泾新元村)因地很多,为便耕作,举家落户.
5 Z) j3 ~9 Q; O3 E0 j. I
: T/ c/ @1 {$ L+ ?  d3 E6 F  a0 Y! b"姚半镇"由来有三个原因:一是田多,枫泾土地四分之一是姓姚的,其中一后裔的土地达千亩,姚家还有专辟家族墓地,在新元村九曲港旁的九曲里,二是房子多,如姚七房的豪宅(占地三千平方米)曾是50年代至90年代为镇政府办公楼(后拆除建现代新楼,现为警署),姚家大族有自己祠堂(现华联商厦后面,已毁)和祠堂田三百多亩,九房子孙在枫泾都有房产,三是姚姓人鼎兴旺,姚三房的"文字辈"姚文元,字湘佩,民国29年任北镇镇长,传姚章棋(章字辈),姚家康(家字辈),姚六房的"章字辈"姚章材,字一均,民国31年任国民党枫泾区党部负责人,姚五房的一个儿子曾任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娶荣毅仁最小外甥为妻,姚九房姚元新,字润民,曾讨二房妻子.一房是海盐人,另一房松江人,在门面埭开了家"通聚"五金店, 5 A9 G, l  w. G. t3 S
# g4 }' @# T" Q4 `
"家字辈"中还有姚家照,姚家琦(现84岁),"传字辈"现只有一位姚传筠,而"永世昌盛"辈号,由于很多原因没有传承下来,十分可惜.


( Z( Z9 _  I+ Z3 B4 D5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发表于 2016-6-27 17:46:45 | 只看该作者
枫泾古镇,明清江南四大名镇之一,值得一游。

签到天数: 3889 天

连续签到: 238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6-6-26 10:56:19 | 只看该作者
……你可知晓“枫泾姚半镇”的姚家大宅门?它位于枫泾生产街24—26号,是姚大家族之一的“姚九房”的老宅,三个门面,共有七埭进深,五只天井,峰火墙上的窗洞都用花岗石做,十分少见,里面雕花木窗被收古董的收去,整个占地面1500平方米,1952年第三厅曾开设松江人民银行枫泾营业所。连着的生产街22—23号是“姚五房”宅门,在日本人占领时烧毁过,现进出旁边新泾路130号,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O$ Q- @8 q* M" ~8 H
, M& r8 E7 j3 u6 A, f1 ?% P
2 f3 T0 i- M* _' i6 I+ g
这明明记载着这个“姚大家族”的辉煌历史!& z1 K9 \" l#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5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