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绵延四百余年的浦东家族:周浦姚氏,澧溪之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25 14:26: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周浦,别名澧溪
是浦东地区历史悠久的古镇
始于宋元,文化底蕴深厚
周浦姚氏与周浦镇之间
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例如在周浦地区流传着一句民谚:
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

' K4 E3 L, ~5 `# H: d) `' E5 q, b0 b

一、宗祠
/ J# [8 O5 K8 ~, K, W* Z5 o8 ], a
周浦姚氏宗祠

姚氏宗祠位于周浦镇中市,堂号“瀛绪堂”,现已不存,民国后损毁,具体年代不详。


1 M; A# l3 W: X- v6 F' r

据民国二十二年《周浦瀛绪堂姚氏家谱》记载,“瀛绪堂”姚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周浦姚氏二世思云公在“周浦中市十七保二区十图南圩”,即“仰云别墅”旧址上改建。

4 w1 d3 [# p$ E# d! A- z

“仰云别墅”即周浦姚氏始迁祖尚岩公的处所。家谱《祀祠阳眷》一文中,描述宗祠方位在“江苏省南汇县长人乡十七保十图夏保庙界周浦镇咸塘水西”


# I1 B# X2 p  M; `8 g: L% U

姚氏宗祠坐北向南,前后共二埭,中庭有仪门一座,正厅为三楹,头埭墙门面阔三间,正门对街,有停轿场地。姚氏宗祠建成后又有多次重修。


5 K/ ]1 O4 m$ \: N* }' m$ Z
    4 F6 A2 e( D3 i
    3 a# q2 l5 }& e5 v+ N& U6 ]) d+ p) ^( a

    4 L2 p* w, ?) H6 |7 {6 ~5 z% V
  •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世孙子威公重修。
  • 道光九年(1829),八世孙葆栽公重修。
  • 咸丰十年(1860),该祠毁于太平军战火。
  • 同治二年(1863),周浦姚氏全族共议重修该祠,先建一楹。
  • 光绪十六年(1890),十一世孙圣吉召集全族子孙重建该祠。

    1 h" H! Q$ a" D9 }9 N' R# ^* T& y
  • 光绪三十一年(1905),祠邻失火,祠屋遭损,经十世孙姚仁焯与叔祖芷香公、堂兄宝奎公修复。

    4 G# C  v3 c" D0 {) b
  • 民国四年(1915)秋,祠屋遭台风吹损,经十二世孙义坤修复。

    0 A2 {& F) @$ _, H* e& h
    + P7 T7 Z& {2 J- X2 u; z! [

* J# L; F+ _5 b

民国五年(1916),十世孙姚仁焯整理编写出《澧溪姚氏家谱》手书稿,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二世孙姚行沂将前谱重新整理补充后刊印。两谱中均有姚仁焯绘制的姚氏宗祠图,祠南面临浴堂街,北为朱姓地,西为姚氏老大房裔孙时昌公的住宅。

5 X7 q- P8 R, i9 L! d0 h9 I: u
周浦姚氏宗祠(《周浦瀛绪堂姚氏家谱》)

& z+ ?& R8 ~; X8 C/ ]; \  q! M
二、家谱


0 U8 Z" H+ D" Z7 d& y/ ~& U  Q* g; }

民国时期乐善好施的乡绅秦锡田在《周浦瀛绪堂姚氏家谱》的序文中写道:

, \% J8 t5 l1 |6 z; Z9 q) a+ }
澧溪姚氏为世望族,顾其支派有二。一则以读书成名,有登甲乙榜者,曰南荫堂支。一则以服贾起家,有官至都首者,曰瀛绪堂支。之二支者,各建宗祠,各尊其祖,各亲其亲,各敬其宗,各收其族,不相混杂而又不相媢嫉。余友雨阶茂才,固瀛绪堂支也,然蜚声黉序,固亦以读书成名矣。
' o$ ?, x& W; _# J2 u8 T
* t, W8 k$ e3 B. _

姚氏一族尊舜(字重华,有虞氏皇帝八代孙)为一世鼻祖,虞帝舜生于姚墟,因得姓。后世迁居吴兴,至李唐时,有姚崇(元之)为玄宗相兼兵部尚书,封梁国公,迁往新安,后世居新安。靖康之际随宋室南渡,到明嘉靖年间,为避倭乱,由休宁迁到上海南汇周浦,已传至第一百五十七世仰云公孙商岩,周浦姚氏将仰云公尊为周浦始迁祖一世。


0 E" @: M: j$ H+ `1 q9 K* [7 P/ y" n
三、名人
( a+ m: I0 Q/ j, o

周浦姚氏人才辈出,是浦东名门望族之一。


( Y5 D; X$ }, K5 j* W5 a3 W

5 I% c5 b  }; u5 y
《周浦镇志》中记载:

$ n$ r) H( S7 E1 ^9 T" ?
姚氏后世孙姚埙(1457—1503),字以和,号节菴,任太常寺卿,致仕归,为振兴家乡,广筑廛舍,修桥铺路,疏浚义井,召集善贾,兴办教育,集资建造积庆桥(俗称姚家老石桥)与永兴桥,沟通南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周浦逐成巨镇。故民谚曰: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姚家厅,即姚埙所建宅第南荫堂,其堂额为明翰林院待昭文徵明所书。姚埙被尊为开镇始祖,永垂青史。
% f& V. l  ?( E' @* w/ Y1 b

' W; M9 {: u2 W: r$ y
姚埙为周浦镇建造的积庆桥在周浦古时以“姚桥望月”之名列入周浦八景之一。周浦八景之一“永定晨钟” (镇西永定讲寺清晨钟声悠扬悦耳)的故事也提到了姚埙,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里士赵博、冯批、姚埙等人曾为永定寺募修观音殿,添建金刚殿。
" C+ s; O) s+ G4 f

7 o& g, c1 x$ B9 W. S8 i

明正德年间,姚埙曾孙懋初在周浦镇东市建南荫堂,堂内设培兰馆,这是周浦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私塾学馆。以姚埙为代表的姚氏家族在周浦地区发展为集镇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E  c* ~, f0 ]+ k* w

四、著作
姚氏著作

姚伯骥《五经札记》、姚烈《学庸入门》《寤言杂录》、姚兰泉《秋塘遗稿三卷》、姚玉麟《管窥集医案》、姚熊《养浩斋诗文稿》、姚炜琛《洪景堂诗集》、姚其钧《周浦纪略》、姚文福《女子修齐录》、姚有元《小隐居吟稿》、姚其庆《六宜楼笔记》、姚炜琥《桐阴馆诗草》、姚伯骥《四香书屋吟草》、姚兰泉《秋塘词钞》。姚永年《周浦南荫堂姚氏丛刊》《周浦姚氏家乘杂咏》《周浦小志》《周浦掌故丛抄》。

: P- t# a8 d# h6 E% C
3 t; v) o' W" |: A
信息来源:浦东档案
1 j3 i/ ~2 p( l" ~* o; r! g& h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16:00:21 | 只看该作者
姚埙(约1457-1503),字以和,号节庵,明代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
: W% N- t! F9 O( ~' {. f
( [+ ]* S! W; O& M
2 `. f6 @& a5 ~( C) a
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祖籍河南,他的祖辈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来迁至浦东周浦,当时,周浦还是个荒僻的村落,姚埙节衣缩食,广筑廛舍,并集资兴建永兴和积庆两座石桥。又浚义井,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接着,又招集商贾,逐渐形成了后来繁荣一时的周浦镇。成化壬寅,赵博、姚埙、冯玭等重修永定寺观音殿,添建金刚殿。当时民间流传着“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的谚语。姚家厅即南荫堂,堂额为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故姚氏后代至今仍以“南荫堂”为号。3 V  {! x+ i5 N
! I0 y- B* u4 J8 L: G3 T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16:01:36 | 只看该作者

* b3 d# o  [5 r# E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

2 a6 U' j" j$ _4 e9 x7 g" @$ x周彩燕, g1 E3 D8 |9 b, {  u0 _

' I& `  B- @- ?- l3 @2 h4 E  周浦,别名澧溪,东自咸塘港,西入黄浦江,浦东地区历史文化古镇,始于宋元,文化底蕴深厚。周浦姓姚的人较多,民间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意思说,姚姓祖先在此创业在先,周浦设镇在后。传说中的姚家厅又称“南荫堂”,位于周浦镇中大街北侧28号,北通衣庄街贾家弄,是明代太常寺卿姚埙所建的宅第,建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其堂额由明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写,因此姚氏的后代至今仍以“南荫堂”为号。1 t5 H+ B( ]: h0 H* l6 y
, c3 H; f( l' \% a0 K
  姚家厅初建时规模不大,姚埙的曾孙懋初重建后有西园、碧霞轩兰馆等。培兰馆很值得一提,这是姚氏子孙的课徒处,也是周浦有史记载最早的私塾学馆,为周浦教育的先驱,功不可没。出身书香门第的姚埙,自幼饱读诗书,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 ?4 A, c- q5 V9 e: N( c$ ~$ m% J" H
7 U# Q- X. x+ @8 s1 o
  姚埙祖籍河南,他的祖辈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来迁至浦东周浦(定居澧溪),当时,周浦还是个荒僻的村落。1995年出版的《周浦镇志》这样记载:“当时周浦刚成集镇,市容不整。为振兴家乡,埙节衣缩食,广筑房舍,并集资兴建积庆桥(现在的一号桥,俗称姚家老石桥,跨咸塘港,系周浦地区第一座环洞石桥)和永兴桥,沟通南北交通(这里乃周浦老八景之一——姚桥望月);又开凿义井,解决居民饮水问题,后又招集商贾,兴办教育,促进了周浦镇的逐渐繁荣。”, {1 K" }! L* \. r  i

* H( S7 F1 P" a7 F6 K, G  至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的《上海县志》才明确提到“周浦一名杜浦”,并在地图上标绘周浦镇,当时属松江府上海县长人乡。在周浦南面的不远处,便是著名的下沙盐场,临近的周浦成为盐场的集散地。浦东三大寺院之一的永定寺就坐落在周浦,成为浦东地区一方古朴清雅之地。于是,周浦得以繁盛,“街道回复绵亘四五里”,有了“浦东十八镇,周浦第一镇”之称。上海开埠以后,经济发展更快;至民国初,周浦镇的商行多达几百户。
4 W# H1 L/ q4 q* h  F# P( \- W
, k6 N! T* U7 U  {4 \  周浦镇鼎盛时期,拥有朱鉴故居、巽龙庵、古银杏、古月桂、法云堂、永定寺、鲁班阁、启秀万年桥、立雪亭和南荫堂等历史古迹,其历史建筑拥有量远远超过周庄和乌镇。可惜,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南荫堂的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埋没在周浦老街的名人故居有的已风烛残年,有的早尘飞烟灭。昔日弯曲的长街、潺潺流水的小河以及石板小桥,如今填河拆宅一切都荡然无存。庆幸的是,周浦镇在入口处建起了“城隍庙”,著名老字号商铺纷纷在此开张,凭借紧邻上海的地理优势,半个世纪前,周浦已赢得“小上海”的声誉。
) t  G! K: c8 |: T" ~: i/ a* X4 `0 s' n! x
  姚埙在周浦的建桥躬耕,使周浦一路云霓一路繁盛。5 @7 }6 U1 N6 w; X! V3 P9 `

) b) Q% p- W# g9 N4 X0 A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16:05:4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旧事图文展暨姚养怡铜像落成 典礼在周浦举行
( ]$ \# F& a2 T2 X- J: |
7 a7 N7 g* ]! `7 `& G( e  n' @" @# u% H

$ I- D) x% w( L4 b! c 由中共浦东新区周浦委员会、浦东新区周浦镇人民政府主办,由周浦美术馆承办,浦东新区南汇博物馆协办的“澧溪之光——姚家旧事图文展开幕式暨姚养怡先生铜像落成典礼”3月12日上午10点在周浦美术馆举行。
4 y1 d* Y- z8 J/ _; m( S

# V1 Y! g+ k, R  g4 S+ m6 B

  周浦,别名澧溪,浦东地区历史文化古镇,始于宋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周浦地区流传着一句民谚: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姚家厅原址位于周浦镇中大街,是姚氏第三代姚埙所建宅第南荫堂,其堂额由明翰林院待昭文徵明所书。

' f" T9 C; _- \% \* k


/ P/ ^9 _9 ^: e& R) l

  明洪武年间,姚氏先祖仲达率族人定居澧溪,至今已逾六百年,成为周浦名门望族之一。姚氏第三代姚埙(1457-1503)字节菴,任太常寺卿。致仕归,为振兴家乡,广筑廛舍,修桥铺路,疏浚义井,招集商贾,兴办教育,尤集资建造积庆桥(俗称姚家老石桥)与永兴桥,沟通南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周浦遂成巨镇。姚埙被尊为开镇始祖,永垂青史。

& N% a% ?+ ^* n. M

  姚氏家族人才辈出,姚养怡(1909—1992,字永年,诗人、文史学者)为第二十代传人的杰出代表。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仅受四年私塾教育。十四岁赴沪谋生,工余苦读,自学成才。对中国文史、古典诗词造诣精深,创作古诗词逾千首。搜集地方掌故,不遗余力,长期致力于南汇和周浦地方志编写。编纂有《周浦南荫堂姚氏丛刊》《周浦姚氏家乘杂咏》等。所辑稿本有《周浦掌故丛钞》《周浦文献》《周浦小志》《永定寺小志》《养怡文稿》(四卷)等二十余种,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

. D5 v/ R+ E" t

  “澧溪之光——姚家旧事图文展”以姚家旧事和姚养怡先生的生平经历、著作、家训等为线索,以图文的形式介绍姚氏家族的历史故事、历史名人和家风家训,以宣扬周浦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镇长朱云在讲话中说:“为此,我们借周浦姚家旧事图文展的展出和姚养怡先生铜像的树立,以示对周浦文化建设的助力和对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念。”

) B6 n- J3 Q* y& L9 |

  周浦镇党委、政府、新区及总参江湾干休所、龙华医院和市农科院有关领导一百五十多人参加了揭幕典礼。镇长朱云和姚氏家属代表为姚养怡先生铜像揭幕。97岁高龄的中国“笛王”陆春龄先生以吹奏一曲新创作的乐曲宣布典礼开始。

  唐品璋


7 R# }$ w5 |  C4 {5 y' k; O0 f5 z6 @  c1 N+ R"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5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