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7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姚钟尧《甘肃姚氏祠堂名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3-26 18:06: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广州姚钟尧《甘肃姚氏祠堂名录》,3+3=6
甘肃姚氏祠堂名录
广州姚钟尧  编著
2024-03-23动笔
2024-03-26定稿
甘肃姚氏人口73万,在甘肃排行43高于姚氏在全国的排行(第51)。甘肃姚氏有不少支系,分布也颇广泛。而今存世的甘肃姚氏家谱和姚氏祠堂比较少;是《中国家谱总目》姚氏家谱空白省①;差点成了姚廷明两祠堂集的空白省。
实际上,甘肃姚氏有多部族谱(39部);姚廷明《中国姚氏祠堂集》和《中国姚氏祠堂续集》分别有1个甘肃姚氏祠堂(共2个)②③;还有其他多个姚氏祠堂。
甘肃省辖兰州市、金昌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等14个地级市④,将按此顺序排列所知的甘肃姚氏祠堂名录。
首先说明祠堂自编号的含义:
⑴、“YC陇001”表示“兰州市南部山区木楸沟木先沟姚氏宗祠怀远堂”是001甘肃姚氏祠堂,“YC陇”表示甘肃姚氏祠堂。
⑵、“YCY003”表示姚氏祠堂是003甘肃姚氏祠堂,表示该祠入了姚廷明的两祠堂集。
以上“YC陇001”和“YCY003”,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编号中间是否有“Y”,前者没有“Y”表示未入姚廷明两祠堂集、后者含“Y”表示该祠入了姚廷明两祠堂集)②③。
⑶、“YC陇Y002【不确定】”表示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不是姚氏祠堂。
甘肃姚氏祠堂名录正文
- H+ Y* u) n' ^$ g% @2 h7 r
(1)
! P0 ?5 E: h: w! @6 o( X

( `% O6 {. v. I! E&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22:28:4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4-3-26 22:14
, l# n+ N0 D2 x4 m: yYC陇Y002【不确定】、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    见:祠堂续集P233~234,供稿人姚天林
: u) k2 b% J1 S6 G1 N) F' b# F
# z7 _# y% j8 K5 Q ...
0 \# g6 s0 d* n! V; F

5 s# t) w; ~/ _3 \* a
# v; }& r8 ]5 A; m0 n, s! s4 h8 f+ _0 b* u1 w5 e
YC陇Y002【不确定】、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 见:祠堂续集P233~234,供稿人:姚天林
【尧曰:“YCY”表示入了姚廷明两祠堂集的甘肃姚氏祠堂。“YC陇Y002【不确定】”则表示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不是姚氏祠堂,虽然入了姚廷明两祠堂集。】

% U) A: s  H+ y0 S/ a
甘谷,古称冀,周庄王九年(公元 688 年),建冀县,迄今有两千七百余年,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史记·秦本纪》:“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汉晋时期, 冀曾是汉阳郡治、凉州州治、天水郡治所在地,当时是陇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冀据渭水河谷,控制秦陇咽喉,为秦“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提供了有利条件。 朱圉山下,渭河之北,伏羲古风台之侧畔,吾等姚姓同宗族亲滋养于此。吾姚庄之姚姓,得姓于后秦景元皇帝姚弋仲,此乃不疑之实。肇起于狐磐谷地,拓疆成巍巍家邑。遥念舜帝至仁圣明之伟业,后辈以南安、圣明为郡望、堂号。
姚姓始祖为舜帝,夏禹时封舜帝少子于西戎,世代为羌人首领,汉时西羌支脉烧当氏部落,强冠羌中,势力渐强。与汉朝争战,被东汉击败,6000降众分徙于汉阳 ( 郡治冀,今甘肃甘 谷县南 )、陇西、安定等郡。烧当羌填九世孙迁那时,率领其众内附东汉, 得到了东汉的嘉奖,授封西羌校尉、归顺王,至此被汉朝安置于南安郡赤亭地。 迁那的玄孙柯迥,是三国曹魏的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都督。柯迥便是弋仲父,弋仲自喻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称姚弋仲 (280—352)。年少聪明而勇猛,英明果断,雄武刚毅,不治产业而以收容救济为务,故很受众人敬服。 嘉封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平襄公。有四十二子,随其南征北战于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为建立后秦基业打下基础。殁后,其灵柩为前秦苻生所得,以王礼葬于冀之狐槃(今甘谷县新兴镇姚谢家坪)。后来,子姚苌称帝,建都长安,追谥父为帝,庙号始祖,墓为高陵,“置园邑五百家护陵。” 姚氏族人于此地为其守陵聚族而居,历经1600余年,遂成今日之姚庄村。周边部分县区姚氏宗亲,有史载记源头来自甘谷姚庄村! 处在渭河与咸河交汇的南安郡赤亭地;到顺河而下八十余公里的渭河与散度河的姚弋仲墓,非常相似的地理环境, 是巧合还意为之? 1989年4月,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该古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在姚庄村北一长60米、宽45 米的沟地里,四周为居民宅院所围,北距散渡河200 米,南距甘大公路 100 米,墓冢遗址现存,从土地改革到包产到户的变迁,旧样不复存。村中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记得曾有一大一小的土堆,俗称大故堆、小故堆,这两个故堆相隔不远,绕其走一圈将近百十余步。故堆顶部有古柏数株,村中孩童常聚此地玩耍,春放纸鸢冬溜冰。从姚家村顺渭河向东南走100公里即到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为后秦皇家所供养而开凿。其山五个大龛:为四个佛龛和一个菩萨龛,此五窟命名为 “姚秦五龛”,分别对应姚弋仲、姚兴、姚襄、姚泓共五位统治者的依次排列顺序,在具体细节上,也与他们的特殊身份相符合。即为皇帝造佛窟,为准皇帝造菩萨窟,这是中国皇家石窟的初祖。也更加于“史”和“迹”的结合方面证明了后秦皇家于麦积山开窟造像的事实。
现立碑之地原是姚氏祠堂原址大门的位置,破四旧时祠堂拆除,改为姚家庄小学。两株枝繁叶茂的大槐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姚姓在甘谷姓氏排名中列第 26 位(1999年数据),占全县人口的 0.65%,现有姚姓四千余人!在甘谷境内以姚姓命名的地名甚多:大像山镇姚家巷、新兴镇姚家庄、姚家坪、金山姚家咀、西坪乡姚家山、八里湾乡姚家湾、康家滩乡姚家沟、武家河乡姚家湾。 茫茫大地 先祖厚德载物,悠悠千年 吾辈自强不息。 遥想当年,世袭羌豪,少年英毅, 以抚恤为业,深得民心,虽居西戎,然胸怀大志,行践大义,勤俭耿直,直言劝谏,刚正不阿,豪强猛劲,骁勇善战,彪悍绝伦,南征北战,雄武冠世,建基立业,成就一番天地。追忆以往,先辈谨守祖训,报效国家,披荆斩棘,引流拓田,播种农桑,沃土勤耕,拓基建邑, 耕读立身,恒志立业,政工兵商,因循韬略,义勇忠厚,和睦相处。虽经癸亥(公元 1866 年) 之变及民国廿二(公 元 1933 年)洪灾,然千难不避艰难,万险不坠鸿志,终究血脉相传,百业兴旺,千年基业得承,人文精神弥彰。
今建碑亭朱柱碧瓦,恒刻石立碑,以昭示后人,缅怀祖德,敬先绍后,奉先思孝,承前启后,弘扬文明,承传精神,展富德业,彪炳文字,凝心聚力,姚氏家族,绵延千年,历经磨难,人文弥彰。存一脉精血,续氏族脉络,演百代基业,励后生功成。
吾等姚姓族人当谨守祖风家训,光耀门庭!
敦厚清俭立身,忠义仁勇筑基。
耕读廉孝传家,济世安邦竖脊。
扶亲以仁,待人以礼。是事以忠, 待物以信。
孝养善育,长幼有序。祯祥族业, 和睦邻里。
修己奉公,廉洁自律。学技操艺, 图强励志。
精耕细作,足食丰衣。勤俭持家, 顺时经济。
博学重德,精研艺理。家国秉持, 果敢刚毅。
经文纬武,俱进与时。智勇义和, 明鉴谦益。
良善忠厚,行知合一。正直公道, 纯朴诚实。
仁爱旷达,和雅安第。不尚虚浮, 修心禅思。
道法自然,各安生理。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现存碑亭,朱柱碧瓦,是一座平面方形的亭廊式建筑,是为纪念姚氏先祖姚弋仲所建。碑额为汉白玉石雕双龙戏珠图案;碑身为青色石板,隶书阴刻:“景元皇帝姚弋仲碑”八个大字,背面阴刻姚弋仲生平伟业;下部有龟趺底座。整体纪念碑高3.9米,碑额和碑 身高3.4米,肩宽1.3米,中宽1.1米,厚 度0.21米,龟趺底座0.5米!前后长2.1米,宽度1.3米,整个石碑典雅大气,庄严肃穆,令人崇敬。
     供稿人姚天林

3 A$ d" @. f7 [9 r" _! g7 o
碑译文如下:
姚弋仲传略
始祖讳弋仲,西晋咸宁三年(二七九年)生,东晋永和八年(三五二年)卒。 南安赤亭(今陇西界)人。先祖为有虞氏之后,禹封舜(姚重华)幼子为西戎世袭羌酋,东汉中叶,虞九世孙迁那率众内附,汉封为冠军将军,西羌校尉、 归顺王,安置于南安赤亭。迁那玄孙柯迥,西晋封为镇西将军、西羌都督、绥戌校尉。柯迥弋仲之父。弋仲秉性豪放,仗义疏财,敦厚刚直;崇尚华夏文化,少年英俊、不经营产业,唯以抚恤为业,深受羌民拥护。西晋永嘉六年,弋仲率
本部及戎夏数万人,东徙榆眉(今陕西千阳东),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东晋太宁元年至永和六年,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勒卒,弋仲率部迁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界)。东晋永和七年,迁使降晋,拜为六夷大都督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次年三月三日卒。子襄入关所载之灵柩,为前秦符生劫夺,生以王礼安葬于冀城狐槃(今姚
庄北)。弋仲有四十二子,皆尔恭尔友,雄才大略。东晋太元十一年,第二十四子苌立帝长安后,追谥其父弋仲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墓为高陵,置园邑姚氏五百家。
一九八四年四月甘谷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宁幸福之际,刻石立表,一则了却几代人的夙愿,二则激励所有生活在这块沃土上的各氏族子孙,敬老爱幼,和睦相处,家庭幸 福,人人安康,奋发图强,描绘更新更 美的图画,回报社会。
                 姚英撰文并敬书
                 公元贰零零玖年肆月上弦

/ f& v% ?9 t0 |/ m1 W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18:09:43 | 只看该作者
7 c6 O2 L! ^9 Z1 Z4 _& U
# r0 Z. C- `" r7 M
甘肃姚氏祠堂名录正文
广州姚钟尧迄今知甘肃姚氏祠堂有3+3=6个,编号排列于下。
  
001兰州市(3县市:永登县,榆中市,皋兰县。)
YC陇001、兰州市南部山区木楸沟木先沟姚氏宗祠怀远堂  2017-10-29落成暨晋主庆典之日,来自十六个村庄的宗亲和亲戚们前来祝贺,
004天水市(7县市: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秦安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YC陇Y002【不确定】、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  见:祠堂续集P233~234,供稿人姚天林
尧曰:
难得姚廷明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姚庄村拍摄了景元皇帝姚弋仲碑”,不是姚氏祠堂。而供稿人姚天林所撰题目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
立碑之地原是甘谷县姚家庄姚氏祠堂原址大门的位置,破四旧时祠堂拆除,改为姚家庄小学。碑亭和碑是为纪念先祖姚弋仲所建。碑文隶书阴刻:“景元皇帝姚弋仲碑”8个大字,漏说落款“姚家庄积庆寺立”。碑正面没有立碑时间,而碑背面姚英撰文并敬书的《姚弋仲传略》,落款时间是“公元贰零零玖年肆月上弦”。是否可认为立碑时间是“公元2009年4月”?
陇西南安郡赤亭羌猷姚苌称帝,建都长安,追谥父姚弋仲为帝,庙号始祖,墓为高陵,“置园邑五百家护陵。”姚天林自认为“姚氏族人于此地为其守陵聚族而居,历经1600余年,遂成今日之姚庄村。吾姚庄之姚姓,得姓于后秦景元皇帝姚弋仲。姚姓在甘谷姓氏排名中列第 26 位(1999年数据),占全县人口的 0.65%,现有姚姓四千余人。”
  YC陇Y00*1【不确定】、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第98、90、165、74、78、51窟(麦积山石窟西崖"姚秦五龛")
   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都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研究所夏朗云在《麦积山石窟中早期的皇家石窟》指出: 在中国石窟中,皇家曾供养开窟,麦积山石窟就有这方面较早的例子,时代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秦。麦积山石窟中的第98、90、165、74、78、51窟分布在今麦积山西崖,为后秦皇家所供养而开凿。
   开凿麦积山石窟与后秦(姚秦)皇室崇佛和开发有密切关系,编著者在游览时在石窟中还能看到含"姚秦"字样的明代石碑。天水甘谷县姚天林肯定五龛是"姚秦五龛",分别对应姚弋仲、姚苌、姚兴、姚襄和姚泓共5位统治者。% z! W2 n' p0 u
; s% h! y; b! Z- }" s) \3 [* `
007平凉市(7县市:崆峒区,灵台县,静宁县,崇信县,华亭县,泾川县,庄浪县。)
YC陇Y00*2【不确定】、灵台县县衙院内姚姓祖墓  
据顺治年和民国年县志记载,元代姚脱银任灵台县尹。姚姓人祖传"先有姚家坆 后有灵台城"姚姓的老坟就在县衙院内。过去每年清明节,灵台姚姓人都集中在灵台县城敲锣打鼓唢呐声鸣,浩大的祭祀队伍去老爷大堂扫墓祭祖。据说这种祭祀活动直到民国张东野任县长时(19333--1936)才停止。(见:甘肃灵台县西屯乡南头村姚玉甫(退休的前崇信县公安局长),《姚姓氏族考》,九洲出版社,2003年
YC陇Y003、正宁县宫河镇纪村姚氏家庙  见:祠堂集P162~163,撰稿人姚生奇、姚世有。
正宁县姚氏家庙位于纪村堡东南,始建于明天启六年三月。昔时每逢祭祀之期,族人聚集此地祭祖。1966年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被拆毁,改建为正宁县纪村初级中学。今有纪村姚锦文绘制的纪村明清时代姚氏家庙记忆图。2008年成立纪村姚氏家庙重建委员会,2013年由纪村姚发发(正宁县金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等族人及分迁各地姚氏捐款重建,耗资25万元,姚发发斥资12.5万元。
2013年祠堂一期工程初具规模,建成正殿3间,东西厢房各2间,临时庙门一座,碑5通;其中一碑是明天启六年的誥敕——覃恩嘉誉翼城县丞姚俊秀之父姚邦建,赐仕佐郎鸿胪寺序班。
纪村姚氏家庙不仅是正宁县纪村堡标志性建筑,而且是正宁县、庆阳市和平凉市两地区唯一的姚氏祠堂,成为分迁各地姚氏子孙向往的地方。
结束语
0 [# W3 l) V( P+ h5 W% w" z
(2)

' d/ Q) M$ ^+ W% y

% V7 @8 H* f6 D$ P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发表于 2024-3-29 08:21:49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4-3-26 22:28
$ b/ A2 J- Y7 ?0 {( }9 p( zYC陇Y002【不确定】、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 见:祠堂续集P233~234,供稿人:姚天林 ...
$ Z7 F/ ^$ P& {3 B4 g
姚华邦13350146359
/ }; }8 u8 \3 L" W1 d0 [6 M7 _, @2 K; [留言 12精选 10
2 G" I* j$ A8 w7 }0 b  b: f

# `: a7 M( E  b. K$ c; |: j我看了甘肃宗旨文章,我今年以70岁了,本来我进了不少的家人群,清我支系家谱,由于,我地网络不通,在17年才通了网络,才学的微信,可惜当时已经63岁了,所以,对微信不熟,上网就根本不行,在此,借宗的频台,是否,在甘肃省清到我支系走的家人,我支系始祖姚富林,是湖广长沙府生长人氏,德配夫人王老孺人,还是长沙府人长人氏。我支系字辈是,富正国登常,典法光玉建,应照崇儒德,才学仕永朝,现在已经改到16辈了,我是12世孙姚华邦(本来是姚照泉,由于我支系有几个姚照泉(全)的人,就姚华邦叫出名了,一世祖姚富林在清朝康熙二年,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庙坎脚底下起呈,到四川省,泸州市,上沙尾,重义乡李岩插占为业,姚富林生有四个儿子,还有二个失记,有一个无儿,给他舅子姓文,抱了一个儿子生了4个,后改为姚村姚,我支系二世祖,姚正乾,德配吴老孺人,生下三个儿子,姚定国,姚安国,姚顺国失记(是后来岀了一点事情。姚定国一个儿子叫,姚登元,德配喻氏,我李岩支系就是姚登元的后人,我是十二世孙中的幺房以下的幺房。而姚安国,德配夫人杜氏,生了3个儿子登麒,登麟登鳌,登麟孙常坤王氏鲁孙心典陈氏,后这三个登的后人究竟到那里去了?由于我支系家谱在乾隆年间烧过一回,后在四清运动中又烧过一回,本来全部有碑文的,在58年把碑文又全部打完了,到现在就把姚定国的儿子一个登的后人清了起来,姚安国3个登的后人和姚顺国的后人就一无所知,
: T1 n) o! l" D. _8 q* H
# D6 |0 \( z/ a% w' S% u% q; _8 o3 L' Q9 @0 Q7 E" J# ~3 h/ `+ q

2 T: _3 m  i3 R1 L+ r0 ~' z' @& t4 u1 H0 t0 B1 Z. \/ ]*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4-3-29 10:2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4-3-29 10:32 编辑
1 s( e) L0 j4 n5 r5 v& Y
姚尚明 发表于 2024-3-29 08:21
9 P" f7 h1 w+ j  H; Q0 A姚华邦13350146359% V6 X. _4 A. @- A% l
留言 12精选 10
: M4 m8 T5 O. s- a- i$ n
0 I/ h  A) n6 N8 b( O
姚华邦(13350146359)看了甘肃姚氏祠堂文章后留言3 Y: f$ k9 F% x
9 7 t- _7 b2 A* d6 G
四川省泸州市上沙尾重义乡李岩姚氏姚华邦,13350146359,2024年70岁了7' g  k, K! g: T0 Y0 q) f
       始迁祖姚富林(一世),湖广长沙府生长人氏,德配夫人王老孺人。在清朝康熙二年,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庙坎脚底下起程,到四川泸州上沙尾重义乡李岩插占为业。姚富林生有四个儿子,还有二个失记,有一个无儿,给他舅子姓文,抱了一个儿子生了4个,后改为姚村姚。8 ~" Y( p4 o5 ?) Z) e/ g
       我支系二世祖,姚正乾,德配吴老孺人,生下三个儿子:姚定国,姚安国,姚顺国(失记)。姚定国一个儿子叫姚登元,德配喻氏。我李岩支系就是姚登元的后人,我是十二世孙中的幺房以下的幺房。4 s7 j) n: W6 d$ \( C" G
      而姚安国,德配夫人杜氏,生了3个儿子登麒登麟登鳌。登麟孙常坤,配王氏。曾孙心典,配陈氏。后这三个登字辈的后人究竟到哪里去了。
: y5 l& d' q- U. R2 h0 A! I! C       我支系家谱在乾隆年间烧过一回,后在四清运动中又烧过一回。本来全部有碑文的,在1958年把碑文又全部打完了。到现在就把姚定国的儿子一个登的后人清了起来。姚安国3个登的后人和姚顺国的后人就一无所知。; p) Z3 \3 v  S; n
       字辈,自一世起是:福正定登常,典法光玉建,应照崇儒德,才学仕永朝,现在已经落代到16世才字辈了。" Y# f5 V5 F' Q+ X
   我是12世孙姚华邦13350146359),
常(全,)字辈,本来是姚照泉,由于我支系有几个姚照泉(全)的人,所以改叫姚华邦。* K- V  [6 Q# @! K3 c& T- R" }, @+ p
& U% B0 @1 H! L, o+ X/ c; [5 Q
$ i' r/ }9 i+ r; n) f; O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4-3-30 21:53:00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24-3-30 19:32' s) p. ~  `, v- O: K  I
甘肃 姚来睿 谨启7 F# X( W% q+ N2 k

( I+ |1 x7 e4 W# }8 s  _    祖籍山西永济,现居京畿密云。
; V7 |) v9 k0 v5 u/ ]

& D0 V  }- d9 l# {! {5 K3 F
4 d7 s7 {3 s5 b0 J% B  G甘肃 姚来睿 (电话 136 9319 9450,现居北京郊县密云)多年前已在姚网发了类似的帖,近时也上姚网。似乎没什么进展
! C; ?9 d; M* q) Y& n8 d5 j% z) _8 g' U
  
1 o# l( x7 b9 X3 G+ t/ n5 S: N    1 d" s( S: E+ W2 y% U1 r" ]
+ X( X! B$ z3 N* l    曾祖父系清末儒生,育有四子。清同治年间,在甘肃兰州西郊耕读持家、兼私塾教习学童。; G: U( |1 S' j: l4 z/ Q1 c
, E7 ; h+ M/ o5 H1 x1 g) V
9 S& X& g7 b& H8 r- f& E9 R    时陕甘兵变,兵焚庭院及塾肆、冲散家人。祖父行三、时年少,侥幸逃出、裹挟避难、流落他乡,待时局稍稳后辗转回到兰州并安了家,德配顏氏孺人,后育得有三子一女。, K! f2 A; G% ?. Z% F6 i. ~/ G/ a
* y9 \7 Z, C) v
# T9 Y; m3 a# U! K# N    丙子(1936)年,父亲姚##及其兄姚瑋 携族人从事蒐羅、悉本族家谱经兵变遗失无存,以致于始祖的历史及派名不可得而考矣,僅访得其曾祖父以下派名系 “有  文  泰  玉”,再往下则名之紊乱极矣。  为继往开来 辨尊卑以别伦序,自“玉”字派以下拟就了 “来  维  继  世  春  济  新  昌”8字,促族人按序施行。- g6 ]; [. ^7 G  |
* G0 w9 I7 B; E# _

3 P* J/ L4 O; y" ~) S1 k
% P% i: ?2 d9 ^" C4 C' d' m
    字辈:有文泰玉;来维继世,春济新昌。—— 来字辈是几世?以谁为一世?
2 ^6 ~4 h+ G- P1 l* X    曾祖父和祖父什么名字号?父亲姚##?8 N1 j' \; t$ G0 L
+ w3 ^# ~- }/ T" Z& j) p8 A' r1 \! P
( F' Z. u1 _( ]( |   
1 \2 q9 i% F5 W' M! ~( V
6 C( ^7 e2 X6 v7 \4 W2 S8 ^! T! m& v: i9 [/ ]1 h% j" b, i( f! y,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18:11:24 | 只看该作者
! p0 Z8 v* R6 r

# e' ?' Q0 k& s: z6 n8 [0 F- U
结束语
广州姚钟尧所知的甘肃姚氏祠堂,明确的有3个,不明确的有3个,分别给予了编号和写出提要。
甘肃省辖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14个地级市,上述3+3=6个陕西姚氏祠堂,所在的4个地级市是: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列出其管辖的县市。而其他10个地级市(诸如:铜川市,安康市等)是姚氏祠堂空白市,本文不详列地名。
参考文献
① 上海图书馆编,王鹤鸣主编,《中国家谱总目》,全1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截止收稿时间2003年),字数12,300千,ISBN 978-7-5325-5073-9/K.1151
②路明(又名姚廷明),《中国姚氏祠堂》,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7年4月,ISBN978-7-5122-0968-8(简称“祠堂集”): 十、甘肃姚氏祠堂,P1621~163,正文1标题
③ 路明(又名姚廷明),《中国姚氏祠堂续集》,中国艺术出版社,2021年1月,ISBN978-99965-53-77-6,(简称 祠堂续集):十六、甘肃姚氏祠堂,P233234
④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编,《中国地址邮政编码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5月(2011年)
(3-完)
; Q& |, t2 e5 T/ Q" ^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18:15:02 | 只看该作者
/ W  h% n7 l) {" O2 N
6 I: {& K" I7 V/ F$ S
   广州姚钟尧今天(2024-03-26)在姚网发表了《甘肃姚氏祠堂名录》,欢迎批评指正和补充) Q( j# h$ f* v! m4 _1 Q
, @, h9 f/ A9 ~9 i- I+ O. }

7 y+ }3 F8 ?' w; c% F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mp;extra=#pid825360
9 H# f" O3 Q* W6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22:14:54 | 只看该作者
" _* v' q' w+ g% @7 K  ]8 P

- Q) Z  Q8 \+ V6 w; K' D; `YC陇Y002【不确定】、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    见:祠堂续集P233~234,供稿人姚天林
% `' V# J$ K# n4 N/ ~9 c1 r- U. k! c# X0 O2 R2 l% y
尧曰:
/ b# L6 ?9 z3 T( q& y+ W9 F    难得姚廷明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姚庄村拍摄了“景元皇帝姚弋仲碑”,不是姚氏祠堂。而供稿人姚天林所撰题目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7 ?9 E& q7 m0 D4 M& k
   立碑之地原是甘谷县姚家庄姚氏祠堂原址大门的位置,破四旧时祠堂拆除,改为姚家庄小学。碑亭和碑是为纪念先祖姚弋仲所建。碑文隶书阴刻:“景元皇帝姚弋仲碑”8个大字,漏说落款“姚家庄积庆寺立”。碑正面没有立碑时间,而碑背面姚英撰文并敬书的《姚弋仲传略》,落款时间是“公元贰零零玖年肆月上弦”。是否可认为立碑时间是“公元2009年4月”?) s+ e6 V0 B8 ?9 F6 o5 F7 O& W
    陇西南安郡赤亭羌猷姚苌称帝,建都长安,追谥父姚弋仲为帝,庙号始祖,墓为高陵,“置园邑五百家护陵。”甘谷县姚庄村姚天林自认为“姚氏族人于此地为其守陵聚族而居,历经1600余年,遂成今日之姚庄村。吾姚庄之姚姓,得姓于后秦景元皇帝姚弋仲。姚姓在甘谷姓氏排名中列第 26 位(1999年数据),占全县人口的 0.65%,现有姚姓四千余人。”
: D8 k: x7 D) R3 G9 n8 ~& N5 b9 K+ a6 Q6 @2 s- k

# B. Q  }' p! ~9 y7 S% F4 j
. X6 G1 V- I1 @& |, ?: ^  @+ P* }+ E( ^0 G
. Q( f; j; N: o* x: o: ]! d! e$ c9 I
, Z6 x3 ^3 a! B1 @3 f

* O( J5 I# Q9 D; X
2 t2 R5 {) y5 [: i( h8 G1 @' l1 Z0 W. @6 Y+ z! N( ?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24-3-29 11:21:52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24-3-29 08:213 W6 O9 B5 Y+ e% l
姚华邦13350146359% }1 L/ ?/ L. n4 ~2 q
留言 12精选 10
& r; F, I4 a6 ?0 F: K2 [
( |" G* `  z0 o$ i2 N

3 |/ g8 @" N  z9 p1 H# N& _4 `6 f

+ V6 b3 C( E' ~9 i1 L; P8 y. E
泸州市上沙尾重义乡李岩,今时的乡镇村名叫什么?
姚华邦(13350146359)所在地什么泸州市乡镇村名?
2 H' p9 q9 ^! S
四川蓬安姚波说:特兴、兆雅、李岩,是泸州姚氏三大支系。

! Z4 [2 e. j' l5 ]. m
, K# O  A& \2 P( n! O

8 n) b7 y  {) y

1 g+ Y( L* {2 h' d( Q0 p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0#
发表于 2024-3-30 19:32:58 | 只看该作者
甘肃 姚来睿 谨启
) {( e: |) {+ N2 E
, y* K4 I( l8 K  J3 S! T. N, x# {7 {    祖籍山西永济,现居京畿密云。8 v: x) ]  O$ t8 y
    # T5 f3 e' W( G
    曾祖父系清末儒生,育有四子。清同治年间,在甘肃兰州西郊耕读持家、兼私塾教习学童。
  M& _0 t. |3 |# c9 [$ C1 ~, ?; g7 O: [- N( T) F
    时陕甘兵变,兵焚庭院及塾肆、冲散家人。祖父行三、时年少,侥幸逃出、裹挟避难、流落他乡,待时局稍稳后辗转回到兰州并安了家,德配顏氏孺人,后育得有三子一女。0 d4 @2 w7 C1 a/ ?1 _# {
/ _* _; B- t0 T# h" s0 t) c7 i
    丙子(1936)年,父亲姚𤩽 及其兄姚瑋 携族人从事蒐羅、几经寒暑,悉本族家谱经兵变遗失无存,以致于始祖的历史及派名不可得而考矣,僅访得、其曾祖父以下派名系 “有  文  泰  玉”,再往下、则名之紊乱极矣。
4 }5 s- V, [5 e9 H; B' R
! V% d- {. D( C2 U    为继往开来 辨尊卑以别伦序,父及其兄 携族人、自“玉”派以下、特拟就了 “来  维  继  世  春  济  新  昌”八派,促族人按序施行。
& v+ \' }  F2 F$ n
1 @& j; l/ u5 j
' H! J) q& ~$ k, W  w% c. ^8 o    请 有知情的宗亲 联系
$ Z5 [- u1 J) M电话 136 9319 94504 @$ z% l  O4 [& ]3 N  n/ @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6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