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夏津县宋楼镇任堤村志》中的姚氏族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6 21:3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绍明 于 2013-3-26 21:37 编辑 & \( m/ I2 C/ ]7 A# _8 V7 m, a9 L
" w! l% r$ q0 H& a

- z: Y3 i5 R" e. A* u) d

默认分类--4张
岁月留痕--0张


- y2 Q6 c; @% _! p" l3 T  E* J, |3 r& Q5 U
! r0 D# m5 C/ `
4 M2 A+ {! a$ _2 _' l7 G6 b3 K

2 W% G7 o7 Q, A. k3 w; k0 J6 [2 H& t- K# I% R; `; \# h$ E
, H! g" I0 t& p9 }
0 J8 t9 U0 E/ _3 m
9 M5 q7 o- w/ X) k/ }  ~3 G

5 h0 O( m3 i* L- c; o$ ]9 n0 g& ^! z, `0 {9 q! n$ v% R
7 s# @+ n! Q2 Z: t8 U& O% S( Y

村志


分类:公文存寄   阅读数:(173)   评论数:(0)   收藏数:(0)   发表于:2012-8-4 11:58:08
8 z' {. H6 }& G( l! L/ L

收藏此文章

任堤村志

一、地理:: d2 z* z0 t1 F7 {$ ]
1、位置:任堤村,属山东省夏津县宋楼镇,东距县城4公里,南距宋楼镇5公里。任堤村东与许堤村接壤,南与红寺李庄毗邻,西隔南水北调沟渠同侯堤村相依,北隔七一渠同双庙乡范楼村相望。
/ s8 U: r; Z% m/ ]; R) `* k2、交通:任堤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向南2公里同315省道相交,向北经范楼同308国道相连。
% l" Y7 D% q! B3、家族与村落布局:任堤村座落于陈公大堤上,与“张堤、侯堤、许堤”并称夏津陈公四堤,村庄占地面积30000平方。任堤村解放初有人口近500人,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人口增至1500人左右。任堤村以任氏家族为主,有四大姓,分别是任、王、孟、姚姓。还有商、刘、范等姓只几家。1975年前,村中有一大湾,全村人环湾而居。紧邻大湾,湾西南西北主要是王氏家族,与西北王氏家族同胡同及西邻整个胡同是姚氏家族,湾北为孟氏家族。任姓则分为五大支分布于东北,东部,南部,西部。- \, N, ]; d0 }9 i( K/ g9 d5 ^
1980年改革开放后,村里也进行了填湾顺街,设主街道二条,东西走向。南边大街称前街,村中间一条称后街。直至今。街道北有胡同11条,南有胡同15条,胡同多笔直平整,同两条东西大街相通,其房屋建筑整齐一致,在全镇堪为楷模。
/ F3 P9 w9 p7 o& V. R7 D, L% o% ?# t* f

0 I$ u. h& x( Z# q  ~) h: S二、历史:8 N0 L( P6 x* l& a/ p: q
约公元十五世纪,明代燕王扫北,灭尽夏邑人氏,政府从山西大移民,任氏家族祖上,从山西洪桐老槐树东迁至此。又据《任氏祖谱》记载:因始祖守素与始祖母不和,始祖母尚氏便携子通、政来到夏邑城西八里陈公堤上定居繁衍,初名任家堤,后称任堤。后又有王氏、姚氏、孟氏、商氏、刘氏诸姓迁至此。王氏家族,传是清末从今河北邢台迁来;姚氏是从山东日照迁来。几百年来,村民以农为本,各姓氏相互通婚,和睦相处,在这里繁衍生息。均为任堤村的发展作了贡献。
  N' E+ X0 g( I, m
! M0 S7 Y" L" j4 l6 k三、建筑设施
" m9 P+ L. m& j! ^+ h$ y! I  ]  n1、
6 u) K: J8 N4 F1 G院落,房屋
* p/ \+ b: `1 ]( K& m* |历史上,任堤村的院落一般由正房(堂房)、偏房(东西房)、大门和院墙组成。- H) x$ p  ]2 O7 c
房屋正房: ?6 z1 \$ _1 t" n2 R0 g
以土木结构为主,一般每间内空为3.3*3.3米。由明间和里间构成,明间二间,房顶用大梁;明间靠右一间留正门,对门的后山墙一般不留窗,另一间南北山墙各留一窗;门窗结构古朴笨拙,门由厚木门,上弦窗,宽木门框加可移动的笨重门槛构成;窗多为经纬交叉的木梁构成。当然,这是一般情况,对以前地主富农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所修房屋从用料和做工上都明显要好,门窗样式也很丰富多彩。6 x7 C8 C. G- D
明间是全家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吃住娱全在这里。内有坑,有灶,有大单桌,单桌左右各有圈椅一把。里间,一般用于长大子女的分住,更多用于是存放杂物。
; M# o- S5 S! s' f' W改革开放后,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均为平房。刚开始时有金镶玉房,即地脚用砖砌成,凡是门窗口四周都用砖砌成,其它地方则还是以土坯为主。后来,村民自烧砖窑,房屋真正变成砖木结构。玻璃窗玻璃门(当时俗称洋窗洋门)也逐步取代原来老式门窗;在明间正对门的北山墙上,开始留一明窗,室内建筑面积也扩大到4*5米以上。1990年后,沿变为砖木结构挑厦平房,建筑面积更大。7 M- c+ P* |4 i2 T& D5 ~+ g
2000年前,我村仅有一户起脊挑厦为主。起脊挑厦房便全面兴开,全用沙子水泥砌墙,也有顶用楼板,再加起脊的。起脊顶减轻了房顶加力,也利于雨水的流淌,外观美观漂亮,体现出时代特征。门窗也由以前的木制变为铝合金或钢塑材料。整体布局以间间断为主,2010年后,多数按楼房结构设计建造,结构巧,面积大,逐步适应现代生活。
/ {, N' E2 T& [' f# V1 l偏房- X2 N  U3 L) L4 A/ ~& X
分东西房,结构相对简单,面积相对较小,高度一般比正房低15—20厘米,靠大门的偏房比对面的偏房一般略高。主要用来作厨房和存放杂物,也有用作浴室的。
& k7 D: N9 d1 N" T+ p. c+ N$ S$ p大门: I# |4 Z0 n6 u4 T3 {
大门是一个家庭的门面,也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面镜子。历史上任堤村的大门以土木结构为主,坯墙、檩椽内顶,砖漫外顶,砖砌拱形门口,门口内宽1.2米;富贵人家则有石头门台,上有木刻嵌板,宽木门框、厚木门、木门槛,门口两边蹲有两个石狮子。
4 g: |% x' V. Z$ `, n- m20世纪80年代,大门变为砖木结构,以铁皮门为主,门口宽为1.6—1.8米,外观多以小瓷瓦装饰,颜色或白或紫红,因门而异。$ _  D5 g0 j- y* R, \' t
90年代后,流行楼板封顶出厦列脚大门,因农村机动车辆的增多,及家庭轿车的增多 ,门口宽度也进一步增大到2米以上。+ K! o8 k8 _+ l2 m3 B
   2000年后,大门样式基本没变,只是多用紫红大方砖瓷瓦装饰,门口上方也多饰以“家和万事兴”“人兴财源旺”等字,字前镶有木刻或龙或凤嵌板,庄严、美观、大方。. b" r. |4 w/ x% \% m
有大门,必然要有影壁,影壁,多用金桥富路、年年有鱼、延年益寿等图案,有平面的,有立体的,再加上两边对联,形成一道道独物风景线。这些既反映出任堤村民家庭的富裕,也呈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 f9 a( M2 V; I2、) ~; X6 X6 Z* l
地窑(地窨子)2 N4 }# h6 ?0 G4 J) r( d( y+ f+ R+ O" @
任堤村是当地有名的苹果村,种植苹果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1982年果行承包后,任堤村的苹果产量达到一个高峰,为贮存苹果,村民们家家户户建有地窑,地窑深约2米,内空面积为30—50平方不等。开始所造地窑以方形土木结构为主。1985年后,出现砖造拱形地窑,窑内容积加大,温度冬暖夏凉,能储存苹果1—3万斤。且能保持四五个月时间。地窑坚固安全,正上留有2—3个气孔,靠边处设一出入口,竖有梯子。成为任堤村独有的建筑。
3 O. R. g# j" E% W3、0 b0 c" E. o: M! j% Y
七一渠、七四桥0 w7 O% V, F/ `8 G$ T7 h7 w/ Q
任堤村北,陈公堤下,有一人工小河,因为1971年挖掘,故名七一渠。七一渠在任堤村属地内西南东北走向,长约3000米,宽约20米,深约5米。东通过六五渠与京杭大运河相通。为本村乃至全镇农业灌溉做出了贡献。
% j9 ~3 k  p0 ]+ S% y5 Q七四桥,村北七一渠上有一砖混凝土结构闸桥,因建于1974年,故称七四桥,此桥是联系宋楼镇与双庙乡范楼村(也是从上堤到下堤)的唯一通道。小桥为三拱砖桥,并建有三个大闸门。桥宽为4米,长约20米,两边设有水泥栏杆,桥头栏杆左右分别用宋体刻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字样,带有典型的文革色彩。此桥历经风雨几十年,美观坚固,为任堤村发展做出贡献。2011年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七一渠加宽,也因此桥年久失修已成危桥,被拆除。
/ b/ t  B7 w9 ^' R4、
6 |' @, e5 q5 s7 Q# q' g简易砖拱桥, m3 n  U) _0 E: p  Y4 g7 x( |. v
任堤村西南,有一条长约2000米深约2米宽约5米的沟子,是为引水灌溉用的,但也给村民种地,交通带来不便。在党支部领导下,任堤村村民,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自行设计建造了5座简易砖拱桥,只用二至三层砖南北拱形铺就,每层都用水泥浇铸而成,外观简朴,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为任堤村所独有。7 X. u: r* V; M
( M6 M% `! i3 Z' S) B5 ?
四、人物志
' _# o+ R$ n# ?. z1、退休干部# K7 J* r/ F% O( A& y  ~, t' r
: n8 l" ]8 ?7 s( w  B& P& E
姚圣豪4 Z# w8 f) E# v
又名姚建忠,1930年生,1947年6月在江苏盐城参加陈毅第三野战军,在第十二纵队34旅102团3营7连9班服役,后来,在安徽军区司令部军械科工作,1953年到山东军区第一干部学校学习,1954年10月转业到山东济宁嘉祥邮电局任主任,1963年回夏津乡分局任局长,1980年12月离休。' l) B( {; w! d0 q6 K8 [( c
姚登山
" ]! c7 W' T( Q  X/ O+ N1956年3月生,1976年11月在淅江上余炮兵83271部队任班长,1980年11月转业后,任夏津县乡镇邮电局局长。后任县邮政局印刷厂厂长。/ A4 W, |/ J7 u6 `$ i  n( t
: N# u5 ^4 b7 r/ G' L- J* F& c
姚登军9 y1 p1 G6 Y1 j( V% G4 s& p1 d
1959年1月出生,2002年在夏津党校获本科文凭。政工师职称。任夏津县邮政局副局长。2001年任德州市场邮电局工会主席。曾获得“省邮电优秀通讯报导员”称号。正科级。0 `  ], q" L9 M0 {9 ?& M
" Y% E0 K9 H' ~; \4 K

1 A7 r) G5 Z) D
8 m( j% h: k) ?7 x- t
/ L9 q9 P$ r, j( t. T) S' d4、历史人物! }& u& L4 x8 k7 v9 Z) `
任风才(1928——2012)
: m2 Q5 J5 e6 K1928年4月出生,1947年入党,1950年毕业于夏津师范学校;1950年10月到1954年任夏津师范学校教务员;1954年任夏津一中团总书记兼教务员;1961年,任夏津县县委宣传部教育干事;1965年任夏津一中副校长,1971年任夏津第三中学(今西李镇)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80年12月离休。1981年获德州行署颁发的从教职工作30年荣誉证书、证章。正科级待遇。2012年春去世。# N, L* O  n2 \1 l) K

1 @% a  f6 D+ O% f! e五、民俗1 a) u8 Y# E0 {1 Y" D3 [! q
任堤小戏0 G9 l8 p& U' j5 ?: e; k* b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任堤村有才艺的村民便有唱戏风俗。进入70年代以后,小戏成为春节前后本村及周围十里八乡村民主要的娱乐项目。) a2 @) y8 N) w1 F9 n. V
小戏节目,往往提前几个月就作准备,选题材,改剧本,排练节目,这些都是在村团支书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的。题材上多以八大样板戏、革命传统戏和反映阶级斗争内容为主。在编排开式上,多数自编自导,导演、演员、乐队、及后勤人员也完全由村民担任。演戏时,先在村中间湾南西边沿上搭一约20平方戏台棚,弦乐鼓手们居戏台棚内两边,开幕前,先由报幕员报幕,拉幕后,节目开始。. n) [5 j8 |5 p% V8 Q$ U
# \# G- P# `# m9 v9 N
看节目的多是本村村民,外村来的也不少。他们对小戏兴趣特浓。开戏前他们早已吃过饭拿着凳子来占地方。孩子们更是急不可耐。戏台下是人山人海,有坐的,有站的,有喊的,有闹的,就连周围高树上、人家房顶上也坐满了人。开戏前总要先维持一下秩序。这任务自然由运爷(任景运)来完成,他站在台前先猛喊几声,人们多数已静下来,如果还有不听邪的,他便居高临下用长竹杆横着一扫,秩序便很快好下来。. X0 F2 q& q5 ^2 r
节目开始后,戏台上有唱、有白、有舞,虽然道具非常简陋,表演也不是那么精彩,但台下掌声不断,大家或悲、或喜、或说、或笑看得都很投入。表演者有时念错词,有时唱错调,大家并不怪罪,倒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快乐,留下更深更美的回忆。; {: s: w- n# S
晚上戏更别有一番情趣。台上汽灯高悬,周围一片朦胧,远远望去,台上人物若隐若现,似在仙境一般。孩子们有的朦胧的睡在母亲的怀里,有的则在场外打闹戏嬉。不远处,卖糖果瓜子的小贩,则不停的呦喝着,昏黄的油灯下,摆满了红的、绿的、白的糖果,吸引着孩子们来围观。# ?7 `+ C' |/ y& Z, L
散戏时已是夜深人倦,人们有说有笑的回到家,又在美美的回忆中进入梦乡。
5 V# _8 G5 r$ L4 u% ]5 E8 a9 `6 p任堤小戏一直演到1976年。后来,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不再存在。但任堤小戏所独有的地方特色,时代气息,及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积极参与的热情并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将长久地留在人们记忆里。* a7 R2 M5 j" s* `% G
, R" c" j$ y7 ~# \7 w: \$ h" b, v2 i
大事记; D6 s6 x8 A) ?/ M2 W
1、 填湾记' Z. q- [( p# a% Q2 h$ W
历史上任堤村环湾而居,湾面积为6600平方米,均深为3.5米。1979年,以任风宽为核心的村党支部一班人,为规化街道,改变村容村貌,下决心填湾。在村支部带动下,村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推车摔倒,拉车拉,动用土方30000立方米,耗时二年半,终于在1981年峻工。在任堤村史上创造了一上奇迹。, N) W7 @! l$ G3 G2 F% t% o
2、 修路记+ O" _3 F4 H3 h3 \/ w. ?
任堤村的街道,完全是土路,气候干旱时,尘土飞杨,下雨天,泥泞难走。2000年秋,在村支书任世安的倡议下,任堤村在外工作人员,满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纷纷捐款,广大群众也积极响应,集资,出工。到2002年,任堤村前后两条大街及村财大路完全硬化。后来,村村通工程实施后,村再大街东部及直通备战路的大道变柏油路面。大大方便了本村村民的出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k; k  H3 b: |* V
$ O1 |1 Y9 ~# @2 S. \2 x
5 h5 n! L. ~- o% ~! i
* x( v- A1 o3 ?8 E. X) ?

最新评论: 3 q! g$ `- P9 g, a: X  O' e7 t
5 ]$ D2 V) j6 ?9 v

发表评论:4 s3 F6 [/ s+ l

0 l9 \( v4 p  H& ?$ l; C1 x9 ^


+ f- i' w/ `8 W! j# {) e
  R! J; d7 x* i( n4 v- g

验证码:    8205

   

2 e5 O- D, h: E7 m2 E5 B
5 m% @: x. C% m, V2 A

, i  w. I: W0 }' U
' Y8 C3 h! Y, s
0 G% ]' k9 I& v* V
$ C, N; l7 G0 s& c$ Q& Chttp://blog.kz-school.net/blog.aspx?userId=20759&articleId=101439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21:3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绍明 * T9 |0 r" J, j& y/ q& h

* j" E' S! F- r2 G: O# u+ u/ Z% S8 A
    真要命,这个帖子变成这样了。

签到天数: 1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3#
发表于 2013-3-26 21:51:29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25-4-14 21:34:59 | 只看该作者
$ G4 Q8 C, b: ^9 ~5 `6 R* W
# u' L5 I; Y, L' t6 G
《山东夏津县宋楼镇任堤村志》中的姚氏
& Z$ V4 b! O' J/ [       村中有任 姚等几姓氏,任是大姓为主。* ~! e0 n" ^. i# `: Z/ d$ y
2 I# _8 T7 ?' M% E! m% m
) B$ H7 i  X5 v* A' B
山东夏津县宋楼镇任堤村姚氏退休干部
" b# m" ~, m6 d% Y4 H3 v+ @. b- P; E2 R% Q/ G# F- D( ~8 v5 U9 A. C5 j! W4 D- t& ?( @& ^" }
姚圣豪
2 h0 U  x! ]( a4 \7 Z" w% m) F* k又名姚建忠,1930年生,1947年6月在江苏盐城参加陈毅第三野战军,在第十二纵队34旅102团3营7连9班服役,后来,在安徽军区司令部军械科工作,1953年到山东军区第一干部学校学习,1954年10月转业到山东济宁嘉祥邮电局任主任,1963年回夏津乡分局任局长,1980年12月离休。
, m. M  p2 h' j+ D0 }: q# E; P- n/ U+ _# B" n4 W# V
$ y* ^* c+ w) U$ i
姚登山9 i$ @' |* C6 s- ?4 v8 a  ^5 y5 R+ k; T0 D) @
1956年3月生,1976年11月在淅江上余炮兵83271部队任班长,1980年11月转业后,任夏津县乡镇邮电局局长。后任县邮政局印刷厂厂长。! b3 i3 U) d$ }( v  R# g
* X" q) N7 b# u/ L8 G
姚登军8 v& p. d8 m9 t. ?3 o1 @
1959年1月出生,2002年在夏津党校获本科文凭。政工师职称。任夏津县邮政局副局长。2001年任德州市场邮电局工会主席。曾获得“省邮电优秀通讯报导员”称号。正科级。( `0 G! n9 E+ y#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9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