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25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漫步在姚文元墓前 (叶永烈)* }% [- J5 H5 p; @$ R
最近,我在上海郊区寻访姚文元的墓。姚文元的墓,坐落在一群普通的墓之中。墓碑上并没有署姚文元的名字,而只是写着他的妻子「金英」的名字。5 ~% ]& M) M# T6 w2 ~1 t
造访姚文元之妻金英1 a! G* L5 O: ^" n$ f
金英是在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九日病逝的。由于同名同姓叫金英的人颇多,所以金英安葬在那里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谁都没有想到这个金英就是姚文元的妻子。金英病逝时,姚文元尚在服刑期间——虽说离姚文元刑满只有一个多月。姚文元是在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被捕,一九八一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因此刑满之日是一九九六年十月六日。
9 m0 w8 ^& F! p 姚文元判决之后,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我曾经去过上海姚家,拜访过金英。姚文元被捕之后,他的妻子金英回到上海。姚家不再住在康平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宿舍里。在上海市区东南一条稍为偏僻的街道,我按地址找到一幢普普通通的居民楼。姚家住在二楼的一间。夏日的中午,二时半,我敲响房门。姚文元的三女儿给我开门。她是个中学生,正准备去上学。听说我要访问她的母亲,就带我走过小小的厨房,步入卧室。厨房里放着一大碗烧熟的梭子蟹。听见敲门声之后,金英刚从午睡中醒来,脸颊上有着枕席的深深的痕印。
+ d8 O1 |5 f b6 Y8 R# k 她与二女儿、三女儿住在一起。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她,一头短发,脸色白皙,右眉尖有一颗痣,穿一件短袖细咖啡条子上衣。她家共两间房。书橱里堆满书。床上铺着竹席。家具很简单。我和金英坐在小方桌旁谈着,桌上正放着一份当天的上海《文汇报》。她不断地唉声叹气,几度想哭。她的手,不断地摸着方桌玻璃台板的边缘。她早已不在原单位工作,已经调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工作单位,只是挂名而已,从未上班。她长期请病假在家,很少外出。在姚文元宣判之后,她曾获准前往北京秦城监狱探监,见到了姚文元。 # i* H7 J! E/ r8 Y* ]
记得,在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晚上,当姚文元在北京离家时,连帽子都忘了戴。当时住在北京家中的金英拿着帽子赶出去的时候,姚文元已经上车走了。金英出生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终年六十三岁。她的墓是在姚文元出狱之后的一九九七年七月修造的。
) g" v" t3 {1 }+ `6 f+ p: c: V 她的墓上刻着“慈母金英之墓”,下面署繁体汉字:“女金虹 丽群 继红 婿浩岐 殷伟 圭章孙颖婷沐春冰聪 金星”。不言而喻,为了避人耳目,女儿只写名字,没有写「姚」姓。
7 @: L3 S4 W7 ^- B! A9 ]& Q" N! K7 F 姚文元九六年出狱,零五年病逝
& K3 @8 ]$ H3 P2 o 墓碑是一块黑色大理石,正面刻着四个金字:“真理真情”。背面用金字刻着一首词《蝶恋花》,虽然没有标明作者的姓名,从词的内容可以判定出自姚文元之手: `% f* h% q! M+ {4 c- B
遥送忠魂回大地 % |. W+ l9 p: s" V# H7 U3 B8 v9 u
真理真情
& D) S! R7 p9 K; S7 h把我心涛寄 # L6 Q F, ?7 m F' h/ m" M
碑影悠悠日月里 . `4 S4 H0 r& f! L% Z4 l
此生永系长相忆 ) o8 w, l8 T% ]1 F
碧草沉沉水寂寂
( r n# T4 B( d# }+ t漫漫辛酸 1 i1 W& D( y8 ]% u+ |; A* L
谁解其中意
9 }$ S! v) {- Y. D2 ~4 e不改初衷常历历 $ r0 N. m: K% F) O
年年化作同心祭
5 b; H" |! H/ c7 W 从词意可以看出,这是姚文元专为妻子的墓碑而写的。从这首词中也可以看出,墓碑正面的刻着的“真理真情”,出自这首词。姚文元过去写过类似于顺口溜式的诗。这首《蝶恋花》倒是他晚年的精心之作。词中一连用了“悠悠”、“沉沉”、“寂寂”、“漫漫”、“历历”、“年年”六个迭词。词意隐晦,“漫漫辛酸,谁解其中意”,而点睛之笔在于“不改初衷”、“真理真情”。
; ^* o- X9 s- U5 e 据公墓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姚文元妻子之墓,更不知道姚文元病逝之后,也安葬在这个墓中。他们后来才得知,在姚文元生前,曾经几次到这里凭吊妻子。继张春桥二○○五年四月以八十八岁高龄病逝后,“四人帮”之中,姚文元是最后一个离开人世。那是在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因糖尿病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姚获释后又活了九年,显然处于监控之中。
7 o: }( d7 z. |* y 姚文元去世的消息,是在姚文元病故之后半个月,由新华社披露的。二○○六年一月六日,新华社用简短的篇幅报导姚文元之死:
. i7 ?* K1 B" h“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姚文元因患糖尿病,于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病亡。姚文元,男,七十四岁,于一九八一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一九九六年十月刑满释放。”
# w/ h( W4 C3 X8 }( m7 Q* A: [ 香港媒体披露说:新华社的此条消息是姚惟一的官方讣闻,不过港台报刊和国外媒体却多有报导。曾为“四人帮”成员逐一撰写传记的某上海作家说:“新华社消息出来后,美国《洛杉矶时报》等七八家媒体都有打电话来,我没有接到国内媒体的一个采访电话。”他认为,官方讣闻的发布是特意选择了周五的下午时间,因为接下来是双休日,以此避开海内外媒体的注意力。- |& h$ l2 o8 e: k o6 P% _
不言而喻,港媒所谓“曾为‘四人帮’成员逐一撰写传记的某上海作家”,显然是指在下。姚文元之死,为“‘四人帮’兴亡”画上了句点。“四人帮”俱亡。然而,“四人帮”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文革”,永远值得反思;“文革”的深刻教训,永远值得记取。
# x7 A6 {- K! v1 E7 R& c; I" d m4 s/ G! r. [1 F# a g* {; |
8 J, ^, ^% n8 f \1 C) P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5 }/ j. N! d+ d) I
于上海2 Y, @% C' \5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