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4-2-23 02:16:24
|
只看该作者
帝舜设计葬尧王; J" A/ a/ G6 [6 b. r" b
; n; i# \# U; s- H1 b U: I) X% z
9 y0 Z6 {6 z, @% i& w5 k8 v" }0 _
很久以前,濮阳鄄城地就有一座尧王墓。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尧王坟墓八百座,唯有真身在鄄城。”说起这鄄城的尧王墓,既不是名山大川,更不是什么风水宝地,而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贤”之首的尧王,为什么要埋葬在这里呢?还有一段故事咧。
8 z3 _/ V |- V+ l$ L! R! K% h6 T
: |1 D5 B& R4 l- z! T. T3 i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的尧王,姓伊祁,名放勋,是轩辕黄帝的五世孙,父帝喾,母庆都氏。尧王天资聪敏,明察秋毫,对人态度温和,仪表堂堂,处事公正无私,品质高尚,生活勤俭节约,富贵而不淫,有功而不骄,做事兢兢业业,以体恤天下民情为己任,以“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为治国准则,弘扬和顺美德,敦睦九族,亲近百官,团结诸侯,在位期间,社会祥和,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7 n% J; w! d6 Z; i; F2 B9 k8 x' D Y" O
尧王到了晚年,想找一个贤明的人继承王位,以便把辛辛苦苦治理几十年的清平盛世保持下来。找谁做自己的接班人呢?有人提议让他的儿子丹朱继承王位,尧王不同意,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儿子,缺德无才,荒淫傲慢,难担此大任。身边的大臣,不是年老体弱,就是威信不高。他思前想后,决定还是亲自到基层去访贤。
6 s- b+ x7 H5 t3 q4 u o |
) k$ y% |. h) d6 G; x; X5 E4 x4 v. g尧王首先访到了隐士许由,请他出山继承帝位,而许由却坚辞不受,并认为尧王的话有损于他的高尚品质,玷污了他的耳目,遂后隐居深山山洞之中,永不出山。尧王觉得得不到许由的理解,非常伤心,但并没有放弃访贤的念头。3 \. ~. @& M5 F; P" [
' X; Q! a& r$ p/ n( Y1 S
正当尧王为访贤为难的时候,他的手下群臣四岳、十二牧、九官二十二人纷纷进言,举贤荐能。一致推举说:“黄帝九世孙姚舜,生于姚墟(今濮阳县徐镇集),孝贤友善,他掌管的部落在历山(今濮阳县岗上)一带,舜有德有才,很受大伙拥戴,可以让他继位。”尧王听后非常高兴,便化装成普通老百姓,亲往历山一带访察舜。后世的帝王微服私访就是从此效法的。
: u( M3 a: w p- i9 ?
s+ c- I' D; j. E3 R: c7 o有一天傍晚,尧王来到了历山(今濮阳县岗上)。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尧王就躲到了一棵大树底下避雨,谁知道这大雨下起来没完没了,这下尧王可犯了愁。正在这时,从历山上下来一个年轻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一见树下这位老人被大雨浇得像落汤鸡,十分可怜,便问道:“老人家,天这么晚了,又下着雨,你怎么一个人呆在这里呀?”说着话就把自己的斗笠和蓑衣让给了尧王。尧王并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只是含含糊糊地说:“我想找个人,没想到天下起大雨来老是不停。”年轻人说:“天已经黑了,您先和我到前面的庵屋休息一夜吧,等明天雨停了再去找人。”尧王看了看满路泥泞,天色已晚,雨又下不停,叹口气说:“也只好麻烦你了。”年轻人见尧王年纪已大,走路困难,就说:“老人家,来,我背着您走吧。”尧王不忍,连忙说:“不行,不行!不能劳累你。”年轻人说:“这没啥,您岁数大了,我年轻力壮的,帮您是应该的。”说着,背起尧王就走了。7 l% k3 f* J4 e. z
: g& Q# ]6 h+ r/ [( {庵屋里没锅没灶,年轻人拿出自己的干粮让尧王吃。两个人说话很对脾气,就天南地北的拉了大半夜。这一拉呱,尧王看出来,这个年轻人不仅诚实善良,而且很有本事。他用的陶罐陶碗,不光样子好,花纹美,而且全是他自己烧制的。就是说起天下大事,治洪水,种庄稼,也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他趁着拉呱的热乎劲,就打听起姚舜的事来:“听说你们这里有个叫舜的人,带领大伙治洪水,打野兽,勤劳勇敢,还尊老爱幼,大家都很拥护他,是真的吗?”年轻人先是一愣,接着漫不经心地说:“其实他也没有多大本事,既然大家推他当首领,他为大伙办点事是应该的。”尧王听了有点不大高兴,加上一路劳顿,又有点话不对路,两个人就歇息了。
2 P5 m5 k8 M. ?3 Q& b$ c( F
: [: a% l# J* S4 I, c0 n3 N第二天一大早,雨过天晴,尧王对年轻人说:“小伙子,帮人帮到底,你就领我去见见那个叫舜的人吧?”年轻人迷惑不解地问道:“老人家,您又不认识他,找他干什么呢?”尧王只好说:“我是尧王,找舜有大事情。”年轻人恭恭敬敬地说:“不知尧王到此,多有慢待,请您见谅。实不敢相瞒,我就是舜,您有什么事就请吩咐吧!”尧王听了非常高兴,心想:他身为部落首领,还亲自耕种渔猎,怪不得大伙都尊重他呢!看来没有白来一趟,选这样的人做接班人,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尧王便实话实说:“如今我岁数已经大了,想把王位传给你。”舜听了以后,非常惊讶,连忙推辞说:“不行,不行,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做王,再说我也没有治理天下的本事。”尧王说:“治理天下的本事谁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有的,做不做王也不是由你决定的,是大伙看着你行,才推举你的。赶快收拾一下,把历山的事安排一下,跟我到平阳去吧!”舜说:“尧王,我实在不敢从命,天下能人有的是,您就别难为我啦。”尧王迟疑了一下说:“这样吧,继王位的事以后再说,麻烦你就先把我送回平阳吧!”舜无话可说,只好答应送尧王回都城平阳。舜随尧王到了平阳后,尧王为了考察他,把两个闺女都嫁给了他,命他在妫汭河一带住下,从此生儿育女,他的后代后来又以地名为姓,改姚姓为妫姓,这是后话。
" M1 P1 Z8 n3 m% e0 H: \
- q7 H& i6 U) e( g# a4 y1 b( z尧王访舜回到京都平阳,不久就病倒了。他让舜帮他处理一些正常的事务,有意安排舜和四岳群臣帮他处理一些天下大事,舜办事认真谨慎,尧王和四岳群臣都非常满意。尧王还经常向人称道舜的德行和本领。# y5 h; I# e- u
7 Y& N; y$ x7 }% B& A
尧王病重,舜和四岳群臣都守候在他的病床前,有一天,尧王的儿子丹朱气势汹汹地来到父王的病床前说:“你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不快说句明白话把王位传给我,非得要我从死人头上把王冠摘下来你才甘心吗?活着不开口,死后你也别想安生。”说完,咬牙切齿地离去。
8 O+ W4 T( e* o7 E3 s. x Z& \* g$ f/ I& n( C9 W& | i' K
四岳群臣都恨得咬牙切齿,敢怒而不敢言。舜很想斥责他一顿,又怕尧王伤心,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尧王流着眼泪说:“你们都看到了吧,这样的不肖之子,我怎么能把王位传给他呢?这种人要是当了首领,岂不是天下人的一大祸害。舜呀!你就别再推辞了,为了天下苍生,你就把王位接过去吧!”, P) j5 I! t/ J. d' l* _+ v. E
9 D L0 }" L9 o2 l2 [( k# }. l2 M
四岳群臣都用期待的目光望着舜,希望他能答应下来。
2 L* ~2 ?- w' \& m
) k2 {$ ]2 E' L6 N# k1 G, k8 r舜安慰尧王说:“王位的事以后再说,您安心养病要紧。”2 O V6 H6 O: X
& T' z* a5 e/ x+ ^1 I/ K! k+ ?5 P尧王说:“我怕是不行了,临死托付你两件事:一是你要继承王位做首领,二是你和四岳群臣要料理好我的丧事。那个畜牲说得出,就做得到。当心他扒我的墓,毁我的尸骨。”说完就咽了气,临死没有闭上眼睛。舜难过的为尧王抚摸着眼皮,让他闭上了双眼。7 F( J$ o3 S8 e5 |$ O1 c: u6 W9 m
7 ]* I5 k6 y& ]/ K$ B
舜和四岳群臣经过认真的商量,让人赶做了八百口棺材。
/ \( u: K9 o- p f
) |# _4 V& q, r+ f6 p# c丹朱急等王位,恨不得马上把尧王抬出去埋掉。就责备舜说:“他一个人死了,做那么多棺材干什么?”
8 U( q* D9 c. @6 y1 y' Z' `( s8 F) }
舜说:“尧王是各部落联盟首领,天下人都敬重他,都想在他墓前祭奠致哀,因此要建些衣冠冢,好让天下人纪念他。”丹朱无法,只好不耐烦地等着。
! j! u: p; `+ ~$ l, Q
" C& B0 h9 Y3 A" ]7 X7 s3 _等到出殡那天,舜让几个忠实可靠的人暗暗把尧王的遗体安放在倒数第二口棺材内。他又用麻布把丹朱的眼睛蒙上,用丝棉把他的耳朵塞住,丹朱生气地问舜:“你这是捣的什么鬼?”
" ?9 o8 F* t9 o3 i4 k( G! Z
9 u$ s& M4 T& \4 |/ P舜便向他解释说:“你是孝子,送先人灵柩入土,应当目不斜视,耳不他闻,以示诚心哀悼。你应当为天下人做个好样子。”丹朱无话可说,只有任舜摆布,舜的这个做法虽是一时之计,却不料竟延用了几千年。至今豫东北一带发丧,孝子仍然采用孝布遮眼,即在孝帽的前沿加上一个布条,叫孝抹。只有长子长孙才有这种待遇。
* @: B% B6 |% l: w: T; v4 q7 W8 @/ U
3 x' ? O4 m& J4 M1 |5 \$ A3 O丹朱没有孝心,送出两口棺材就躺倒不干了,他对舜说:“太麻烦了,我受不了。你和四岳安排人把那些棺材埋掉就行了。”说着便走了,一心只等着丧事完毕继承王位了。, z, v: z* Y( ? p3 \" g
% i/ E4 K" R0 r t- N
剩下最后两口棺材了,舜对四岳群臣说:“你们派人把最后一口棺材安葬了吧。各位辅佐尧王多年,德高望重,王位的事你们安排就行啦。”说完,就找了些手下人悄悄抬着尧王遗体离开了平阳。) K3 v/ X; v0 p2 J5 h
! Q1 O2 T0 E- b2 D+ v5 O* A9 V& \3 x走了很远很远,舜怕这些人走漏了风声,就对他们说:“你们也都累了,回去吧。剩下的路我再找人抬就行了。”这些人于是答应了舜,便回去了。6 r- J9 x8 Q( y6 [
@+ W* h1 p$ p
舜把众人打发走以后,就又去当地找了一些人,对他们说:“有位老人死了,请你们帮我把他抬到墓地吧!”大伙见他十分悲痛,就答应了他。走啊走,一直走了很远,越过历山一直走到了鄄城地界。
9 v, f( Q5 e/ p1 M# |; y& Y
( v: r3 V# G0 V# w舜对第二班抬棺材的人说:“劳累你们了,剩下的路不远了,我再找人抬吧!”第二班也被打发走了。, W0 y- f; p i' z4 N
* r8 y1 Q% p5 e4 z! S! h0 i舜就在附近找了一些人说:“有个老人死了,运棺材挺费事,求你们帮个忙,就在这里挖个坑,把他埋了吧!”众人一齐动手,很快挖了坑,把棺材埋好,舜还说:“这个老人无儿无女,就别封坟树碑了,反正也没有人祭奠他。”后来舜就暗暗留了一个记号,插了个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暗记,这里就是现在的谷林。+ a9 M: d2 d& i0 [' U) m) E2 |* q
9 U, {4 w* z' X. d/ Y
埋葬了尧王,舜就赶回了历山,重新带领他的部落,耕种打渔。就是现在的岗上一带。' {" |1 N" D/ L4 h* V" k6 r; R$ e
4 K2 e5 a" y: f; [& u丹朱见丧事办完后,一直没有推举他继承王位,就急忙找尧王的王冠,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有人猜测可能是随着尧王的遗体一起下葬了。于是丹朱就急忙派人去历山抓舜回来,同时下令说:“把老头子给我扒了,找到王冠者可以封官。”一直扒了七百九十九座墓,个个都是空墓。* H# q! J6 L$ z! c/ W6 [
" F# s: }' r Z/ E8 k
把舜抓到平阳后,带到了议事大厅,四岳群臣也个个在场。丹朱恶狠狠地问舜:“你把王冠藏到哪里去了?”
p+ g4 {& Q0 t
' g e5 ^, }* {% P. l$ W舜说:“随先王遗体一起下葬了。”“墓在哪里,快说,把王冠给我扒出来。”丹朱气急败坏地说。- y: H( W+ o* R0 |% N
0 o, r! q9 ~5 E5 T! }5 c ^# I舜一阵冷笑说:“只要大家拥护你,没有王冠一样号令天下,如果有了王冠,他们不拥护你为王,你又能怎么样呢?”
0 u R, p; o$ |( z6 u" f% @! G" \
" I. L) w: c6 D$ u+ L# p“有了王冠,名正言顺。”丹朱说。
7 S% Q1 d4 B+ e2 f+ h( V/ i9 @5 U+ j
5 n S4 f; c, J* A/ `9 s舜怒斥他说:“尧王以德治天下,四方拥戴,万民敬仰,却不料出了你这个不孝之子,为了王位,竟然掘了你父王的坟墓,还要暴尸泄愤。你这种人要真能继承了王位,天下百姓岂不是遭殃?”
5 Y* z% m1 A/ Q I
2 c. ^! F+ ?5 h四岳群臣也亲见舜一身正气,不畏邪恶。舜接着说:“尧王在世时,曾命我接过王位,可我并没有接受,只盼着有能人出来治理天下,造福百姓,看来不能再等了,万一让你这种人得逞,肯定是好人受气,恶人横行。我现在就宣布,按照尧王的遗愿,我继位为王。”+ V( T- n3 S3 x9 s3 u4 M$ W
- o6 g5 v) F7 u T% Z2 z
丹朱听后,气急败坏,连声说:“你胡说,你骗人,我父王从没有说过让你继承王位。”
' Y" Q6 \1 u+ f% J& _
/ C$ Y/ w5 m5 I- e舜高声说:“四岳群臣可以作证。”
# V; K; l D4 o! W! @( ]/ _' C4 |& R- r" H K" Z. ]' l
四岳、十二牧、九官二十二人齐声说:“确有此事,我们可以作证。”四岳群臣齐声说:“尧王不止一次地说过,让舜继承王位,我们坚决拥护!”( ?- c6 V$ h8 e
6 m7 n7 }6 I/ z. X) L) `这时候的议事大厅,拥护舜继承王位的高喊声、鼓掌声响成一片。+ y% V3 J9 F0 j2 z: U" i a3 t
+ J& X( k" ^5 u, E
舜王说:“把这个不孝之子轰出去!”丹朱见势不妙,抱头逃窜,离开了平阳。以后舜王念其父子之情,丹朱死后,就葬在离尧王墓不远的地方。
2 \2 X* B, O- }$ i+ j* p8 K7 y% ^ Z
舜做了各部落的首领后,就让人在尧王埋葬的地方筑起了一个大墓,就是现在鄄城县的尧王墓。
; o% E5 i2 H% j" z; ?, L K; T( ^* i, k
- G. C- r3 u- Y7 Z3 S& Y9 Q & E1 e* p5 ^; `$ C2 z j
. u( d5 G7 S3 Z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