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35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
这为姚波整理的一片文章,可读!
$ o, f/ k1 t. O" ~( ]( z( f* t河南姚氏多是虞舜后裔 "恭宽信敏惠"8 ^5 E. A: u% Q" o1 u$ ?
$ e6 W" R( A& D K* u# v" m2014-04-09 08:11 来源:河南商报
! f% J- L k0 \) z; @4 D9 a 8 {$ T, I6 I* ?3 Q
巩义市鲁庄村的姚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 ]- ]% B# @- g* m7 x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河南商报报道:姚姓自舜之后,因封国、避战乱等多种原因,衍生出陈、胡、田等60多个姓氏,其中仍以姚为姓氏的后裔约有500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江浙地区。 2 \* \* Y8 l$ k8 n6 v9 c
据专家介绍,姚姓主要有吴兴、南安两大郡望。当今河南的大多数姚姓人都来自“吴兴姚”,其中又有不少人的姓氏跟“姚恭、姚宽、姚信、姚敏、姚惠”这五个人息息相关。
, ~/ b$ Y0 H; W& f4 c# `8 @& F 迁徙分布 / H8 U; z: `$ X- o8 z7 L
总人口约500万,安徽为姚姓第一大省
, S5 H/ b5 N P/ _* M 历史上,姚姓衍生出的姓氏多达60多个,但仍以姚为姓氏的后人并不多。 5 `" X R1 L1 T9 R$ w& W
据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袁义达介绍,宋朝时期,姚姓大约有32万人,当时的河北是姚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
* ^7 h- ~* |* f( n% ]2 O; ?( u 到了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5万人,是当时的第33大姓,浙江成了姚姓第一大省。
0 U. i1 T8 ]5 U; x 宋元明期间的600余年里,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中心也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 6 ?6 C" e7 T$ W7 N
据最新统计,姚姓人口在当代约有500万,成为百家姓第62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目前,姚姓主要集中在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四川、湖南等地。安徽是当代姚姓第一大省,这里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6%。
* e4 l/ T0 \! c5 N' a- S$ v 两大分支 * ^9 X* c2 b8 P/ X( ^/ m% y+ U
吴兴姚氏是舜帝的后裔
6 Y4 W! c* _$ _/ S2 h4 s 史料记载,历史上,姚姓有两大分支,一支称为“吴兴姚”,一支称为“南安姚”。
) c* ^* F. \/ W8 D# m2 d 家住河南三门峡的姚学谋是河南省姚姓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他告诉记者,三门峡是“吴兴姚”在河南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 X7 Z( [9 C9 Y0 d& ]2 r 在姚学谋看来,天下姚姓大多称吴兴姚氏,也有称南安姚氏的,但不多。为何吴兴姚多、南安姚少呢?这得从王莽之乱说起。 ( @# B1 n$ K% [9 ?# j; E6 k$ W f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由于王姓也是从姚姓里面分化出来的,所以王莽自称舜帝之后,他开始搜寻舜裔姚氏,以续虞舜姚姓一支的香火。他找到姚丰,封他为代睦侯。 3 o+ |, V- v/ D/ F0 Z$ j
好景不长,王莽推行的“复古改制”遭到了刘氏集团和地主豪强的阻挠破坏,最终失败。 ) U( r4 z+ D+ K7 m! y7 t; w
王莽败亡后,姚丰的孩子姚恢为了避免被灭门的厄运,化装成平民逃跑,日夜兼程,渡江逃到吴兴。
! s" e: J# v2 N k1 V$ B 此后,姚姓在吴兴代代相传,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望族,后裔向四方播迁。历史上有名的姚崇、姚思廉均出自吴兴姚氏。
4 W6 g( h! A# |7 P" Y/ ]9 b! { ` 另一支“南安姚”主要聚集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羌族人自称是舜帝后裔,姓姚。隋朝初期部分“南安姚”逐渐融入“吴兴姚”。
+ A Z8 @! U3 f8 X! w, A 河南姚姓 ! {! J: w' [- a3 w! u
播迁各地的“恭宽信敏惠”
( e$ m/ F/ ?5 y) P 后人多以“吴兴姚”自居,而“吴兴姚”又分出陕州姚与京兆姚两支。 ' F& Y1 J; a! m
根据姚学谋的研究,河南的姚姓多数是陕州姚的后裔。为什么这么说?姚学谋给记者讲了一段故事。 9 i/ x8 p& |% t% \
舜帝八十五世孙姚刚祖居浙江吴兴,名门望族。他的儿子宣业,南北朝时任北魏征东大将军,因为做官来到了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在此定居,另立祖谱,称一世宣业。 }" H; B, z9 n0 \" ~
二十二世孙姚才,世居山西洪洞县柳沟村。到了明朝初年,明王朝急需人才,于是当地百姓便推举仗义疏财的姚才入朝为官,为民造福。
9 X- s G& c, @7 R/ l& W 姚才为此忧心忡忡。一忧,其父是前朝(元朝)大将军,怕受牵连,灭九族。二忧,怕寒了众乡亲的心。思量再三,他决定一走了之。
/ x( Z7 j7 ?6 Y1 E q4 v$ V7 y, b 姚才带着五个儿子和一个年幼的弟弟一路向南奔走。不知走了多少日夜,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安顿了下来。但姚才还是不放心:“这么大一家人住在一起,万一被朝廷得知,还是会有危险。”
( n4 P& d$ q& W$ L 为了避免姚姓断根,他决定把五个儿子姚恭、姚宽、姚信、姚敏、姚惠,及幼弟姚钦分散开来。 ) z9 G* L( _% K; k) D
恭是长子,留在父亲身边,居洛阳。宽去往三门峡,信去往孟州,老四敏去往巩义、偃师、登封一带定居,老五惠去往郏县、泌阳等地发展。 ; p$ {, t7 o; B2 w3 R" }1 H" b7 i( @
按照姚学谋的说法,河南姚姓大约20万人,“陕州姚”约占10万,多数分布在豫西、豫北,另外10万人分布在豫东、豫南。 4 `1 A8 {/ h0 l+ m/ F; Q- L. u
姚氏祠堂
/ g9 n& ^9 h- {& \# k# ^ 建于乾隆年间,距今200多年 : Q7 X2 m* ~, I2 s5 Z; n ~
姚才将五个儿子分散各地,其中老四姚敏到达巩义后,在鲁庄村安居。
8 o+ K7 K( Y" c( H7 [ 如今的鲁庄村位于巩义市西南方向,河南商报记者沿途向村民打听得知,鲁庄村内现在还留有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姚氏祠堂。
# @! ~3 P/ C3 @" x! M- ] 祠堂门前有两尊狮子像,门头上方挂着“忠烈世家”的牌匾,牌匾上方挂有大将军家祠的牌匾。据村民讲,牌匾上写的大将军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后裔,姚氏迁鲁庄的始迁祖姚敏的九世孙。 * s. E1 f/ a! t# G% [5 y4 U
祠堂大门上着锁,记者来到鲁庄村村委会,恰好在门口碰到该村的副书记。 ! C8 S; G$ L, ?! K+ G
据他介绍,鲁庄村是巩义周边地区姚姓的发源地,全村6000多人中一半以上都姓姚,如果算上鲁庄周边姚姓人口,总人数有1万多人。 8 @ `/ |) o- t( W
村民姚跃欣告诉记者,这个姚氏祠堂建于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随后,在姚跃欣的引领下,记者进入了祠堂。
5 c8 V" Q# U1 @ 从祠堂院里往外看,大门处是一栋二层的门楼,二层上有十二扇棱子门。姚跃欣说,每逢祭祖唱戏,将棱子门移到一边,二楼就成了一个精致的舞台。
8 k8 V+ u2 h3 {3 E' z 祠堂大殿共五间,三个门,正中门上悬挂着一个匾,上面写着“远宗虞帝”四个大字。(首席记者 李政文/图)
F( m5 v2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