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献字君赞(1440一1512),侗族,祖籍江西南昌。先祖姚良珊,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随兄长迁入辰州,宣德八年(1433)复迁沅州(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姚文献生于正统五年(1440)后避兵乱卜居晃州伞寨,建立家园,成为新晃侗族姚姓始祖。民间传说并经相关谱史资料印证,姚文献、吴世万、杨天应结为异姓兄弟,议定三姓以“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为派。姚文献卒后葬磨寨人形地,癸山丁向。
7 G* W6 b7 g9 G B! A2 Q0 Z7 ]8 i
& ~& ~! A- T) Q) i8 c0 B4 A1 {
世泰公之子文献公(姚君赞)五姓(姚、杨、吴、龙、谢)结盟改派,议七字循环为:再正通光昌胜秀,凡祖上用七字之姚氏均为文献公后裔!七字用二轮后,三公之后同议续派:绍祖本元茂、敦伦瑞应长、彤庭隆选建、英哲定联芳。 o! V4 I1 w# U3 B6 j# h
# ]. |4 e- a% ~) o# n4 d新晃姚氏源于三公(良能、良德、良珊)之后,三公之后四祖(姚龙、姚虎、姚清、姚泰)同议老派字派二十字:世文思志子、添永必通维、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因良宗二字与祖上同,大多后裔未用,且四祖以“世”为派)凡用此二十字之姚氏,均为三公之后! 7 _( M; u& x! _) F. U- l/ o+ p
“三公”(良)能德删和文献公本是汉族,现在,“三公”裔和文献公后裔大部分变成少数民族了,例如侗族、苗族、土家族、水族等。今新晃是侗族自治县。 1 S! m6 f% [) q9 {8 ~
; @0 J7 P# z8 s7 D( t3 X. ~! e
0 L) d0 j( Z- i
/ `5 T5 G4 @& X3 C; p i
三公”之一良删(一字珊)公,行三,四十二世。始居江西瑞州新昌灵源,继迁南昌府丰城县滥泥湾,明永乐14年(1416)奉旨辰州卫,删公偕兄长(良)能德二公应诏来楚,卜居沅陵一都灰窑长坪。删公于宣德8年(1433)复迁沅州岩子坪;能公析沅陵四都罗衣溪千龙坪,旋迁浦市江东沙堆角;德公仍居长坪。 0 y# v9 |) Y1 M7 g: l; ]- j
: u; g J8 [$ b( K
删裔四十六世文献,字君赞。明时迁晃县之伞寨,子再聘、再榜、再麟、再行,衍至七世有兄弟十二,分居于脚寨、沙坪寨、石柳坡、颜家寨、地东寨、蒲寨、丈溪、旧惆、扶罗寨、田家寨、禾滩等地。该族今为侗族。 $ q2 Q- j1 a- H. a" }
" |. W, ~1 ^1 B5 n0 ~
姚姓少数民族的形成 姚姓乃黄帝后裔,本为汉族,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姚姓迁入某少数民族集聚地居住,入乡随俗,或与该民族通婚等,经过漫长岁月逐渐与该民族同化,再加上我国设立民族自治地方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有优待政策(如生育、升学等均有照顾),一些姚姓可据《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登记为某少数民族,由于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或地域性,有同胞兄弟姐妹分属不同民族的情况!这在大汉族地区的宗亲看来可能是件很奇怪的事!所以说姚姓不一定都是汉族! 1 h. F: | p; M
. F% l l% y4 O, E0 ?. h本文来自:中华姚网(yaogens.cn) 中华姚网,创办于2007年,是全球姚姓宗亲寻根交流及家族文化传播公益平台。姚网虽小,但凝聚全球538万姚氏族人爱与亲情的大网。
) H) j# y3 ]3 T+ l2 W"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