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小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典故故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60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0:37:1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孟母三迁
  N' B# ~3 P" w0 v  [% K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8 Q6 s/ q  ?* V' n) |/ @* L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 \" o( E0 I5 c6 y9 I
      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 `2 |) ?9 D) E0 i) Q
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k$ @/ {$ C' C2 P2 H& e4 g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4 k+ o7 E) T2 D
9 [* p0 L- R. x" H) ?, Y! g
               6 f6 `/ ?8 @0 Q7 ~# J
' w- S4 e! t* @9 E- N8 ^

签到天数: 4060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0:06:00 | 只看该作者
名落孙山3 x. k- w# P6 [& L
宋代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幽默,很善于说笑话,所以人称滑稽才子。
( `  @  y4 j6 ?$ O# s  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去京城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他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能考上。' ?5 B5 g2 V# C) q* w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自己的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的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 W) ^7 T4 B%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3#
发表于 2012-9-18 10:4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2# 姚小平 ' J9 M- a5 t+ n) g0 Y
* d1 |( y! D8 Z
2 K: w3 D1 M# ^8 Z; S1 H( J
    图、文文字不一致:* x: c* z! w, i! r( h
    文 ——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C) K: n' K. p, A; L4 X, U
   图——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S2 Q! g) A  X% `+ c7 c

* Y8 l- O* b6 H3 [/ j   或许:贤郎——令郎

签到天数: 4060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0:5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3# pszyyao
, L/ w6 t1 c! W# d7 q2 h  `
# e4 r( B9 j2 {$ _' [  W
/ v9 `$ a5 N3 T) P) J2 a    :lol

签到天数: 4060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1:30:50 | 只看该作者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6 e* f' |/ r0 }) u1 k1 H. R" B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 V2 T4 y! k3 Z) j3 C: }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人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6 f7 }! o0 J2 O) j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 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 n: s# \. o  b; i8 c, F- S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6 x$ h6 A+ b4 \2 L% O0 _" X, s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的毫无生气的腐朽力量。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明修栈道”的效果,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1 r& w) D* m# e
2 A' v3 b7 h  l; k% t/ ^- {  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的确,项羽杀了韩王成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 f. t( a9 n3 H8 [8 ]! d9 u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36#
发表于 2012-9-19 18:4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2# 姚小平 0 _1 r) ]  M2 t; k1 ]
& W0 A" ~% V# }9 F

' a( T% ?" K# t$ k) u% a    名落孙山,还是榜上有名!

签到天数: 4060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1:0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9-20 11:16 编辑   t, i0 l$ m2 R. U: ?- \0 f% I  d
5 }$ t* j- x1 F" {* {
回复 136# 姚双全 4 s4 u: G0 Q6 j/ y& \

7 |/ B$ `4 `9 L) j, L6 R& Q5 P9 Z9 a+ `% R$ w! ?5 S, s; I2 M
    孙山是榜上最后一名.孙山后……你说呢?

签到天数: 4060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1:1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9-22 15:33 编辑 ; y) ^' H0 \4 E
% b. w, V- z* j: T2 v
莫须有
* c  r  j2 h. G4 z+ L   岳飞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通过在他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 U) t* }9 x( a$ I4 `  n% h6 d4 _' O
   1124年21岁从军为宗泽部下,屡建战功,尝以八百岳家军大破万五金兵,声名大噪。历官御前忠武统军、鄂州驻答诸军都统制使、河阳等三镇节度使。

6 ?  N8 X& R) S4 C) d; S9 _1 [3 H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 ,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
8 O3 D3 }/ j' I1 O- ]8 p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直迫金国首府汴京。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主和派秦桧向宋高宗献计,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岳飞父子因“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 # w' s; i: _7 u3 e6 X7 p# y" r& A
   至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 [7 j1 @4 @  @1 ], ~. b

6 a. p% `6 S- ]: Y9 o# }1 j            
' B7 N/ V# T" Y& e" H! R" s

签到天数: 4060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1:04:39 | 只看该作者
沐猴而冠
: \3 m" n6 Z- n$ @$ E0 y% A     秦末,刘邦、项羽等起兵反秦,刘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阳(即今陕西西安市东渭城故城),接着,项羽也赶到了。原先各路将领曾互相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项羽因此很不乐意。他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项羽还搜刮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
: f1 g$ }' b+ Q0 n$ E5 N   《史记·项羽本记》载,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好比‘衣绣夜行’(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谁看得见!”
0 l4 C9 {5 y# m3 |, E4 E9 g0 [# Z; U    那人听了这句话,觉得项羽要作为一位英雄实在不够,心里不免对他鄙视。于是在背后对人说:“人家说楚国人(指项羽)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果然不错!”不料给项羽知道了,立刻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煮死。
. n1 a2 r8 ^' g8 D+ e3 @8 @    楚人管猕猴叫做“沐猴”。“沐猴而冠”,是说猕猴而戴上人的帽子,也就是说假充人样的野兽。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汉书·伍被传》也有此语:伍被曾在淮南王刘安手下做“淮南中郎”的官,刘安谋反,伍被多次谏劝,刘安不听,以轻蔑的口吻对伍被说:“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0 e. w5 A# t, v5 }
        
# g3 P8 _" m! S9 ~7 X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40#
发表于 2012-9-21 12:1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7# 姚小平
5 [6 W4 F8 ?+ d5 Z- `; B, Q" d' y& x! @. C: u$ D9 c" X

5 ?8 y3 Y; E" @/ E# u$ J# q4 {    那就榜上无名了。: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4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